书名:中老年学唱歌·续编一——附中老年朋友喜爱的歌曲100首
定价:28.00元
作者:夏岚 编著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4-1
ISBN:9787539640617
字数:280000
页码:2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前言
目录
章 歌唱学习的三个阶段
节 歌唱的“原始自然阶段”
一、完全的真声歌唱
二、完全的假声歌唱
三、真假声的直接转换
第二节 学习并掌握科学发声方法的必然阶段
一、关于科学的发声方法
二、关于必然阶段的发声训练
第三节 二度创作的阶段
第二章 “必然阶段”歌唱的呼吸及其训练
节 丹田的控制
一、深吸气--放松丹田
二、慢呼气--收缩丹田
三、发声--控制丹田
四、丹田控制发声的训练
第二节 横膈膜的控制
一、横膈膜控制的方法
二、横膈膜控制的训练
第三节 胸廓的控制
第三章 “必然阶段”歌唱的发声及其训练
节 歌唱的发声与呼吸
第二节 打开并稳定喉头的训练
第三节 歌唱状态下喉部的常见问题与改正方法
第四章 “必然阶段”--歌唱的共鸣及其训练
节 建立整体的共鸣通道
一、打开中通道的训练
二、打开上通道的训练
三、打开下通道的训练
第二节 共鸣焦点的建立与运用
一、建立共鸣焦点的训练
二、共鸣焦点在歌唱中的运用
第三节 歌唱的共鸣调整
一、发声训练中的共鸣调整
……
第五章 “必然阶段”--歌唱的念字及其训练
附录:中老年朋友喜爱的歌曲100首
《老年大学系列教材·中老年学唱歌(续编1):附中老年朋友喜爱的歌曲100首》文字部分的重点,直接放在学习歌唱的第二阶段--学习并掌握科学发声方法的必然阶段,较为详细地阐述了组成科学发声方法的四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希望能给中老年歌唱学习者提供一些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来逐步建立和完善其歌唱状态。
本书继续选用一百首中、外歌曲作为教学曲目:八十首中外古典艺术歌曲现代艺术歌曲以及近几届央视青歌赛推出的曲目,并根据曲目的演唱难度,将它们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并配写了侧重于发声方法的演唱提示,仅供参考:还有二十首对唱、重唱、领唱、合唱形式的中外民歌、名曲,提供给广大歌唱爱好者,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歌唱艺术有更广泛的了解。
夏岚,国家一级演员,安徽省歌舞剧院女中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兼职声乐教授,安徽老年大学兼职教授。
最让我感到亲切的,是这本书中流露出的那种鼓励和包容的态度。在序言部分,作者非常真诚地与读者对话,理解我们学习新事物时可能面临的困难和心理障碍,用一种非常和蔼可亲的口吻告诉我们:“学习永远不晚,享受歌唱的过程最重要。”这种精神鼓励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没有给我们设定过高的门槛,反而强调的是享受音乐带来的身心愉悦。我感觉这本书的编写者本身就是热爱生活、充满热情的人,这份热情通过书页传递给了我们这些读者。我甚至已经开始期待“续编二”的出版了,因为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音乐世界的大门。它让我重拾了许多年前被工作和生活琐事挤压掉的爱好,让我每天都有了一个期待去完成的小任务。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中老年朋友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而和谐的色彩。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我真是喜出望外。首先,这封面设计就非常亲切,那种温暖的色调,加上朴实的字体,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是一本专为我们中老年朋友量身打造的书籍。我本来对学唱歌这事儿还有点犹豫,总觉得年纪大了,嗓子不如从前,记性也不行,但翻开目录,看到那清晰的章节划分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心里顿时踏实了许多。尤其是它还贴心地附带了那份“中老年朋友喜爱的歌曲100首”的清单,这简直是送到了我的心坎儿上。我立马就翻到后面去看了看歌单,好多都是我年轻时常听的经典老歌,像《驼铃声声》、《敖包相会》这些,光是看着歌名,那些美好的回忆就涌上心头。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们怎么唱,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在耐心地引导我们,如何找回那份属于年轻时的热情和快乐。它的内容结构安排得非常合理,从基础的发声练习到具体的歌曲技巧讲解,都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没有那些高深的术语,这对我们这些非专业出身的“学生”来说,太友好了。我感觉自己已经迫不及待想跟着书里的指导开始练习了,特别是看到“续编一”这几个字,说明这套书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相信内容一定更加成熟和完善。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简直是为我们这代人考虑到了极致。现在的很多教材,字都印得那么小,密密麻麻的,看久了眼睛真受不了,学唱歌本该是件放松身心的事情,结果光看书就得费劲。但这本书不一样,它的行距拉得恰到好处,字体大小适中,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一些高难度的歌曲技巧,不是简单地用文字描述,而是配合了非常清晰的图示,比如如何正确地站姿、如何运用气息,这些细节的讲解,让我这个“老顽固”也能很快领悟到其中的窍门。我以前参加过几次老年大学的声乐课,老师讲得很快,我常常跟不上节奏,但这本书就像是为我请了一位全天候待命的私教,我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反复研读,哪里不懂就停下来,多看几遍,甚至可以对照着书上的口型图自己对着镜子练习,这种自主性让我学起来更有成就感。这本书的编撰者显然对中老年群体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有着深刻的理解,它把复杂的声乐知识“降维打击”成了简单易学的步骤,让人觉得唱歌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让人感到非常满意,它不同于那种廉价的印刷品,纸张的质感很好,不易洇墨,即使用钢笔做笔记也不会透到背面去。这种细节上的考究,体现了出版方对老年读者的尊重。我这个人有个习惯,买到喜欢的书就要在上面做标记,划重点,写心得,这本书的内页质量足以支撑我这样“折腾”。而且,这本书的重量适中,方便携带,我甚至可以把它放在我的小布包里,去公园和老朋友们一起分享学习心得。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搭建得非常扎实,它不只是停留在教唱层面,还触及了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但讲解方式极其巧妙,比如用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来解释音高、节奏,让我这个以前对乐理一窍不通的人也能建立起基本的概念框架。这套书的价值,远超出了一个简单的“教唱歌”工具书的范畴,它更像是一个文化载体,连接着我们对美好音乐的热爱和对过去岁月的珍视。
评分作为一套“老年大学系列教材教辅”,这本书的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我参加的老年大学的声乐课进度总是很慢,而且教材内容有时会比较陈旧,很多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喜欢的、传唱度高的歌曲,在正式教材里反而找不到。而这本书,直接就给了我们一个“歌曲宝库”,那100首歌的选择太精准了,几乎涵盖了我们那个年代最流行的、最有感情共鸣的那些曲目。我猜想,编者在选择这些歌曲时,一定是花了很多心思去调研和筛选的,每一首歌背后似乎都藏着一个时代的记忆。而且,这本书的编排不仅仅是罗列歌名,我看了一下,对部分重点歌曲还做了专门的解析,比如歌曲的背景、情感的拿捏要点,这些深度内容的加入,让学习过程变得更有意义,不再是机械地模仿。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带着感情去演绎一首老歌,如何让自己的声音去讲述故事,这种教学理念的提升,才是真正价值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