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财政学-(第十版)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9-01 |
| 作者:罗森 | 译者: | 开本: 16开 |
| 定价: 68.00 | 页数:481 | 印次: 1 |
| ISBN号:9787300217543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本书自1985年第一版面世以来,一直是美国一流大学的首选教材。本书吸收了西方财政学理论的最新进展,目标是将制度、理论和经济计量等方面的内容交织在一起,让学生对于政府的开支和征税活动有一个清晰而连贯的认识。
随着财政学领域不断推陈出新,实验和准实验技术在度量公共政策的影响上,经济理论的新见解在解释政府支出和税收的作用上,都取得了新进展。本书第十版在秉承前几版所具有的优秀特点的基础上,融合了这些最新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大幅修改,以引领读者站在当前研究与政策的前沿。本书虽然所用材料都是最新的,且反映了目前活跃在该领域经济学家的成果,但书中所使用的方法却能使刚接触经济学的大学本科生所理解和接受。
哈维S罗森,普林斯顿大学约翰L温伯格(John L. Weinberg)经济学和商业政策教授,计量经济学会会员,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财政学、劳动经济学、应用微观经济学。1989—1991年,他曾任美国财政部副助理部长(税收分析)。2003—2005年,先是担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委员,后担任委员会主席。2007年,荣获美国国家税务学会最负盛名的奖项——丹尼尔M霍兰德(Daniel M. Holland)奖章,以表彰他在财政研究和实践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第1篇 引论
第1章 导言
财政学中的意识形态
政府一览
小结
讨论题
附录:有关财政问题的研究
第2章 实证分析工具
理论的作用
因果性与相关性
实验研究
观察研究
准实验研究
结论
小结
讨论题
第3章 规范分析工具
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
公平与福利经济学第二基本定理
市场失灵
借鉴福利经济学
小结
讨论题
第2篇 公共支出:公共物品与外部性
第4章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定义
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
私有化
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
小结
讨论题
附录:偏好表露机制
第5章 外部性
外部性的性质
图解
私人对策
外部性的公共对策:税收与补贴
我特别喜欢这本书中体现出的批判性思维导向。它没有将财政学的各种理论和政策奉为圭臬,而是鼓励读者去审视、去质疑。比如,在讨论政府的财政干预时,作者不仅仅列举了干预的必要性和效果,还详细阐述了干预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例如“寻租”现象、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效率低下,以及长期赤字可能引发的宏观经济风险。书中对不同政策的评估,也并非一边倒的赞美,而是会呈现其潜在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这让我意识到,财政学并非一门简单的“工具箱”,而是一个充满争议和权衡的复杂领域。作者在引导我们理解财政原理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培养我们独立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比如,在关于公共部门效率的讨论中,书中对比了市场机制和政府供给在效率上的不同表现,并分析了导致公共部门效率低下的深层原因,这让我对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鼓励批判性思考的方式,远比单纯地灌输知识更有价值。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和逻辑编排给予高度评价。它摆脱了传统经济学教科书那种冗长、晦涩的句式,转而采用了一种更为精炼、现代的表达方式,读起来非常流畅。作者在解释一些复杂的财政概念时,总是能够找到最贴切的比喻和最形象的描述,让那些原本听起来像“天书”的理论,一下子变得生动易懂。比如,在讲解税收的累进性和累退性时,作者没有直接抛出公式,而是用“收入高的人多交钱,收入低的人少交钱”这样的通俗语言,再结合一些生活化的例子,瞬间就让人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且,全书的章节安排也十分合理,从最基础的财政职能讲起,逐步深入到税收、公共支出、财政赤字、地方财政等各个方面,逻辑线索清晰,层层递进。每一个章节的引入都恰到好处,既能承接上一章的内容,又能为下一章做铺垫,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精心的编排,让我这个从零开始学习的读者,也能轻松地跟上作者的思路,不会感到迷茫或不知所措。
评分这本书在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上,确实做得相当扎实。我注意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一些经济现象,而是深入地剖析了背后的财政逻辑和政策动因。比如说,在讨论公共物品的供给和融资问题时,书中引用了不同国家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实践经验,对比了直接税、间接税、专项税等多种融资方式的优劣,并详细分析了不同方式对社会公平和效率的影响。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外部性”的章节,作者通过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多个典型案例进行梳理,清晰地展示了政府如何运用税收、补贴、规制等财政工具来纠正市场失灵,并对这些政策的实际效果进行了量化评估,非常具有说服力。这种“理论+实践+评估”的模式,让原本抽象的财政学原理变得触手可及。让我这个初学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政府会在某些领域介入,以及这些介入背后有着怎样的经济考量。而且,案例的选择也相当多元化,既有发达国家的经验,也有发展中国家的探索,这使得读者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财政学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应用差异。
评分这本《财政学》(第十版)的排版真是太让人惊喜了!我一直以为教科书都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白纸黑字,但这次真的颠覆了我的认知。封面设计就相当有格调,不是那种流于俗套的学术风,而是带点现代感的撞色搭配,让人一眼就觉得“嗯,这书有点意思”。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很好,厚实但不沉重,翻阅起来一点都不会有廉价感。更别提里面的图表和案例了,简直是教科书界的一股清流!色彩运用得非常大胆和巧妙,那些复杂的经济模型被拆解成易于理解的彩色图示,像我这种非专业的读者,之前看到那些数学公式就头大,现在看着这些图,感觉大脑的运转速度都快了不止一倍。而且,每个章节后面精选的案例都特别贴合时事,比如讲到税收政策的时候,就引用了近期某个国家的减税措施,分析得头头是道,非常有现实意义。我之前对财政学一直停留在“花钱、收钱”的模糊概念,现在通过这些生动的案例,才真正体会到财政政策是如何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公共服务,再到我们钱包里的钱,一切都变得有迹可循了。这种对视觉体验的重视,真的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乐趣和效率,让我这个本来有点抵触的读者,现在每天都期待着打开它。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学术严谨性,绝对是值得称赞的。尽管语言风格比较现代化,但它在核心的财政学理论阐述上,却一点也没有含糊。作者在每一个关键概念的定义和推导上,都遵循了严谨的学术规范,引用了大量的经典文献和前沿研究成果,确保了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对于不同财政理论学派的观点,都进行了客观的介绍和深入的比较,比如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在财政政策上的分歧,理性预期学派对政府干预的质疑等等,都梳理得非常清晰。作者并没有偏袒某一种理论,而是鼓励读者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此外,书中对于一些重要的经济模型,比如IS-LM模型在财政政策分析中的应用,以及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等等,都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和推演,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数学的严谨。这种对学术本质的坚持,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入门读物,更是一本可以反复研读、从中汲取深刻见解的学术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