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8冊 100個關鍵點與技巧係列 | ||
| 定價 | 486.60 | |
| 齣版社 | 化學工業齣版社 | |
| 版次 | 1-1 | |
| 齣版時間 | 2017年10月 | |
| 開本 | 16 | |
| 作者 | (英)戴維·曼恩(Dave Mann) 著 | |
| 裝幀 | 平裝 | |
| 分類 | 心理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9787122304902 | |
。
完形治療提供瞭—種聚焦當下的關係方法,其核心是—種基本信念,即相信來訪者知道調整其情境的zui佳方式。通過對話和創造性實驗來提升覺察,完形治療師們為來訪者創造瞭走上個人化健康之路的條件。
"戴維·曼恩是英國心理治療協會( United Kingdom Council of Psychotherapy,UKCP)的注冊完形心理治療師,在“迴心”研究所(Metanoia Institute)、完形心理治療培訓所和捨伍德心理治療培訓所擔任督導和培訓師。他還是《British Gestalt Journal》(《英國完形雜誌》)的副主編。
"
"第—部分完形治療之旅地圖:基礎理論假設
1 什麼是完形?002
2 什麼是—個完形?005
3 創造性調整007
4 圖形與背景009
5 當下012
6 自我的過程:自我演繹014
7 我:本我、自我和人格的概念016
8 整體論與健康導嚮019
9 完形與精神病學/生物醫學模型的關係021
10 覺察連續體023
11 個人主義和場範式026
12 接觸邊界028
13 體驗的完形循環:早期構想030
14 體驗的完形循環:後期發展032
15 接觸的阻抗、中斷與緩和036
16 內攝039
17 迴射042
18 投射045
19 融閤048
20 接觸的維度050
21 未竟之事:蔡加尼剋效應052
22 關懷與創造性中立054
23 改變的悖論056
24 自主性與審美標準059
25 像“賦能—樣”支持061
26 接觸與阻抗063
27 五項能力065
第二部分開始治療之旅:準備與啓程
28 治療初始環境和情境070
29 探知預期,製定協議072
30 傾聽來訪者的故事076
31 診斷過程078
32 評估過程081
33 來訪者的情境084
34 來訪者的接觸機能086
35 來訪者的覺察(覺察的三個區域)089
36 移情、反移情和共同移情的可能性092
37 來訪者如何“身入”095
38 治療計劃:規劃治療旅程098
第三部分治療之旅
39 生活空間和場102
40 以發展的視角看待生活空間105
41 作為當下情境的治療空間108
42 場被需求所組織110
43 對支持的研究112
44 羞愧和內疚都是場的功能115
45 挑戰和實踐準備117
46 文化場119
47 創造性實驗121
48 隱喻與想象的使用123
49 傢庭作業和練習126
50 感覺和感受 128
51 共同創造、暫時性和水平化130
52 意嚮:伸齣手,讓我的世界有意義133
53 先驗現象學和鬍塞爾135
54 現象學還原的準則137
55 存在主義現象學:“我是”139
56 主體間性:我總是陷入自己的經驗中141
57 關注身體的“感覺”143
58 投射性認同145
59 能量、興趣、需求、活力147
60 覺察和覺察減弱149
61 接觸模式152
62 對待夢156
63 馬丁·布伯:我-你及我-它關聯159
64 之間162
65 代入——關於共情的—個警示164
66 存在166
67 確認168
68 緻力於對話170
69 非剝削172
70 活在關係中174
71 協調176
72 我-你態度、我-你時刻178
73 自我錶露180
74 語言182
75 破裂與修復184
第四部分轉化:旅途換乘
76 對環境的侵犯行為188
“交互溝通分析”這部分內容簡直太精彩瞭!我一直覺得人際交往是一門深奧的學問,有時明明是好意,卻會引來不好的結果,或者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爭執不休。這本書就像一個“人際交往的說明書”,用一種非常易懂的方式解析瞭人與人之間溝通過程中的各種“遊戲”和“腳本”。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自我狀態”的理論,也就是父母自我、成人自我和兒童自我的概念。通過學習,我開始意識到自己在不同的情境下,會不自覺地切換到不同的自我狀態,而這直接影響瞭我與他人的溝通方式。比如,當我感到委屈時,很容易切換到“受害者”的兒童自我狀態,而這往往會讓對方感到壓力,或者乾脆迴避。書裏提供瞭很多識彆和轉化這些不良溝通模式的方法,比如如何運用成人自我狀態進行理性溝通,如何避免陷入消極的“溝通遊戲”。我迫不及待地想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些技巧,希望能讓我的溝通更加順暢有效。
評分這套書的“認知行為療法”章節讓我眼前一亮。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的很多負麵情緒和消極想法是“天生”的,很難改變。但 CBT 的觀點卻顛覆瞭我的認知。它強調瞭思想、情緒和行為之間的緊密聯係,並且提供瞭一套非常係統的方法來識彆和挑戰那些不閤理的、扭麯的思維模式。書中列舉瞭很多常見的認知偏差,比如災難化、非黑即白思維、過度概括等等,我發現自己經常陷在這些誤區裏,難怪總是會感到焦慮和沮喪。 更讓我驚喜的是,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還給齣瞭非常具體的練習方法。從記錄思維日記到認知重構,每一個步驟都清晰明瞭。我開始嘗試著去記錄自己的想法,觀察它們是如何引發情緒的,然後有意識地去尋找支持這些想法的證據,以及反駁它們的證據。雖然這個過程需要一些耐心和堅持,但我已經能感受到一些積極的變化,看待問題的角度似乎變得更加客觀和靈活瞭。這對於想要提升情緒管理能力和培養積極心態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
評分“整閤療法”這個概念讓我覺得非常前沿和具有前瞻性。現代心理學流派眾多,每個療法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和側重點,但也可能存在局限性。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並沒有固守某一種單一的治療模式,而是倡導將不同療法的精髓進行融閤,形成一種更加全麵、靈活和個性化的治療體係。 我理解,“整閤”並不是簡單地堆砌,而是需要深刻理解各種療法的理論基礎、技術方法以及適用範圍,然後根據來訪者的具體情況,有選擇性地、有策略地運用。書中對不同療法的比較分析,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整閤,給瞭我很多啓發。它讓我看到瞭心理治療的無限可能性,也讓我認識到,作為一名學習者,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不斷學習和吸收新的知識,以便更好地幫助自己和他人。這種跨越流派的整閤視角,無疑為心理治療的發展提供瞭新的思路和方嚮。
評分我被“焦點解決短程治療”的實用性和高效性深深吸引。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常常麵臨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傳統的治療方法有時會過於漫長。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截然不同的視角,它不糾結於問題的根源,而是將焦點放在“解決方案”上。 書中強調瞭“例外”和“資源”的重要性,引導人們去發現那些已經存在的、有效的應對方式,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這種積極的、以優勢為導嚮的治療思路,讓我覺得非常有力量。它讓我意識到,即使在睏難時期,我們身上也蘊藏著解決問題的潛力和能量。書中的一些提問技巧,比如“如果問題解決瞭,會有什麼不同?”“你是什麼時候開始做得好的?”等,非常巧妙地引導人們去關注積極的方麵,並從中找到前進的動力。對於那些希望快速有效地解決具體問題,或者想要提升自我效能感的人來說,這本書絕對值得深入研讀。
評分哇!終於收到這套心心念念的書瞭!雖然我還沒來得及全部細讀,但僅僅是翻看目錄和前幾章,就感覺打開瞭一個新世界。我一直對心理治療的各種流派充滿好奇,尤其是在經曆瞭一些人生中的挑戰後,更是渴望能找到更深入瞭解自己和他人情緒的工具。這套書簡直像一個寶藏,把目前主流且實用的幾種療法都涵蓋瞭。 特彆是“傢庭治療”的部分,我一直對傢庭係統動力學很感興趣,感覺很多個人的睏擾都根源於原生傢庭的影響。這本書從係統性的視角去解讀傢庭成員間的互動模式,讓我豁然開朗。它不僅僅是講怎麼解決問題,更是提供瞭一種理解傢庭成員之間復雜情感連接的方式,讓我開始反思自己與父母、兄弟姐妹之間的溝通模式,以及這些模式是如何塑造瞭現在的我。我發現書中提供的案例分析非常貼切,很多場景仿佛就是我傢的寫照,這讓我非常有代入感,也更加期待能夠運用書中的一些技巧來改善傢庭關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