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8本 完形治疗+家庭治疗+整合疗法+认知行为+焦点解决短程治疗+交互沟通分析 100个

全8本 完形治疗+家庭治疗+整合疗法+认知行为+焦点解决短程治疗+交互沟通分析 100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心理治疗
  • 完形治疗
  • 家庭治疗
  • 整合疗法
  • 认知行为疗法
  •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 交互沟通分析
  • 心理咨询
  • 治疗技术
  • 案例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恒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4902
商品编码:18245988323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全8册 100个关键点与技巧系列
            定价 486.60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 1-1
出版时间 2017年10月
开本 16
作者 (英)戴维·曼恩(Dave Mann) 著
装帧 平装
分类 心理
字数
ISBN编码 9787122304902


  






内容介绍

 完形治疗提供了—种聚焦当下的关系方法,其核心是—种基本信念,即相信来访者知道调整其情境的zui佳方式。通过对话和创造性实验来提升觉察,完形治疗师们为来访者创造了走上个人化健康之路的条件。 



作者介绍

"戴维·曼恩是英国心理治疗协会( United Kingdom Council of Psychotherapy,UKCP)的注册完形心理治疗师,在“回心”研究所(Metanoia Institute)、完形心理治疗培训所和舍伍德心理治疗培训所担任督导和培训师。他还是《British Gestalt Journal》(《英国完形杂志》)的副主编。

"




目录

"第—部分完形治疗之旅地图:基础理论假设

1 什么是完形?002

2 什么是—个完形?005

3 创造性调整007

4 图形与背景009

5 当下012

6 自我的过程:自我演绎014

7 我:本我、自我和人格的概念016

8 整体论与健康导向019

9 完形与精神病学/生物医学模型的关系021

10 觉察连续体023

11 个人主义和场范式026

12 接触边界028

13 体验的完形循环:早期构想030

14 体验的完形循环:后期发展032

15  接触的阻抗、中断与缓和036

16 内摄039

17 回射042

18 投射045

19 融合048

20 接触的维度050

21 未竟之事:蔡加尼克效应052

22 关怀与创造性中立054

23 改变的悖论056

24 自主性与审美标准059

25 像“赋能—样”支持061

26 接触与阻抗063

27 五项能力065


第二部分开始治疗之旅:准备与启程

28 治疗初始环境和情境070

29 探知预期,制定协议072

30 倾听来访者的故事076

31 诊断过程078

32 评估过程081

33 来访者的情境084

34 来访者的接触机能086

35 来访者的觉察(觉察的三个区域)089

36 移情、反移情和共同移情的可能性092

37 来访者如何“身入”095

38 治疗计划:规划治疗旅程098


第三部分治疗之旅

39 生活空间和场102

40 以发展的视角看待生活空间105

41 作为当下情境的治疗空间108

42 场被需求所组织110

43 对支持的研究112

44 羞愧和内疚都是场的功能115

45 挑战和实践准备117

46 文化场119

47 创造性实验121

48 隐喻与想象的使用123

49 家庭作业和练习126

50 感觉和感受 128

51 共同创造、暂时性和水平化130

52 意向:伸出手,让我的世界有意义133

53 先验现象学和胡塞尔135

54 现象学还原的准则137

55 存在主义现象学:“我是”139

56 主体间性:我总是陷入自己的经验中141

57 关注身体的“感觉”143

58 投射性认同145

59 能量、兴趣、需求、活力147

60 觉察和觉察减弱149

61 接触模式152

62 对待梦156

63 马丁·布伯:我-你及我-它关联159

64 之间162

65 代入——关于共情的—个警示164

66 存在166

67 确认168

68 致力于对话170

69 非剥削172

70 活在关系中174

71 协调176

72 我-你态度、我-你时刻178

73 自我表露180

74 语言182

75 破裂与修复184


第四部分转化:旅途换乘

76 对环境的侵犯行为188

本书并非一套专注于特定心理治疗流派的系列丛书。它是一部汇集了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中,经过时间检验且卓有成效的多种理论框架与实践方法的精选集。全书共计八册,每一册都独立成章,但又相互呼应,共同构建了一幅详尽的心理助人艺术地图。 第一册:完形治疗——“此时此地”的生命觉醒 完形治疗,作为一种强调个体在当下经验中整合自我、实现完整性的治疗取向,是本书的开篇之作。这一册深入剖析了完形治疗的核心理念,包括“场论”、“整体性”、“未竟事宜”、“接触边界”等关键概念。它详细阐述了治疗师如何通过敏锐的觉察、直接的体验以及富有创造性的练习(如空椅子技术、梦的演绎等),引导来访者认识到自身被压抑、否认或分割的部分,并将其整合进完整的自我之中。本书将完形治疗的理论根基与实际操作技巧融为一体,不仅解释了为何“此时此地”如此重要,更提供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及治疗情境中活出“此时此地”的具体指导。读者将了解到如何通过增强对自身感受、思维和行为的觉察,打破固有的行为模式,从而在生活各个层面获得更强的生命力和掌控感。 第二册:家庭治疗——看见关系的疗愈力量 家庭治疗,以其独特的视角,将个体的问题置于其所处的家庭系统之中进行考察。这一册深入探讨了家庭系统理论的精髓,包括家庭结构、沟通模式、代际传承、三角关系以及家庭生命周期等概念。本书不只是罗列理论,更着重于展示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来理解和改变家庭动力。读者将学会识别家庭系统中的僵化模式和功能失调的沟通方式,并了解治疗师如何通过介入家庭互动,重塑健康的家庭边界,促进家庭成员间的理解与连接。从结构式家庭治疗的重组家庭结构,到策略式家庭治疗的迅速介入,再到米纽庆的家庭结构模式,以及鲍温的家族系统理论,本书广泛介绍了不同学派的家庭治疗技术,并辅以丰富的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掌握如何从一个更宏观、更具系统性的角度看待和解决家庭问题,从而促进整个家庭系统的和谐与成长。 第三册:整合疗法——融汇贯通的助人智慧 整合疗法,顾名思义,是一种超越单一理论框架,将不同治疗取向的精华融为一体的实践方法。本书详细阐述了整合疗法的理念,强调在尊重个体独特性和治疗目标的前提下,灵活运用不同理论的工具与技术。它探讨了不同治疗学派(如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行为主义、认知理论等)的共通之处与互补性,以及如何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问题的性质以及治疗阶段,进行有选择、有策略地整合。本书不仅是一份理论上的梳理,更是一份实践指南,它引导治疗师和咨询师思考“为何选择某种方法”、“如何将不同方法自然衔接”,并深入分析了整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与应对策略。通过对整合疗法的透彻解读,读者将能构建起更全面、更灵活的治疗工具箱,从而更有效地应对复杂多样的心理困扰。 第四册:认知行为疗法(CBT)——重塑思维与行为的科学 认知行为疗法(CBT),作为当前心理治疗领域中最具实证支持的疗法之一,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册深入剖析了CBT的核心原理,即“思维、情绪、行为三者相互影响”的观点。本书详细介绍了CBT的基本技术,包括认知重构(识别和挑战非理性信念)、行为激活(增加有益活动)、暴露疗法(面对恐惧情境)、问题解决技巧以及放松训练等。它不仅解释了CBT如何帮助来访者识别并改变导致心理困扰的负性思维模式和适应不良的行为习惯,更通过大量实操性强的练习和案例,指导读者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CBT的方法来应对焦虑、抑Мо,强迫症、人际关系问题等。本书将CBT的理论精髓与实践操作完美结合,为读者提供了一套科学、高效的自我调适和助人策略。 第五册:焦点解决短程治疗(SFBT)——看见力量,聚焦未来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SFBT),以其独特的“看见优点、聚焦问题解决”的理念,在本书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这一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SFBT的核心原则,即“问题只是暂时的,解决方案是存在的”,以及“看见来访者的优势和资源”。本书详细阐述了SFBT的标志性技术,如“奇迹问句”、“例外问句”、“评估问句”以及“赞美”等,并强调了治疗师如何通过提问引导来访者清晰地描绘出他们期望的未来,并发现过去和现在已经存在的、可以帮助他们达成目标的成功经验。SFBT不关注问题的起源和原因,而是将焦点放在寻找和强化解决方案上。本书通过丰富的案例展示了SFBT在解决各种心理困扰时的快速、高效的特点,帮助读者掌握如何从“问题导向”转向“解决方案导向”,从而更积极、更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第六册:交互沟通分析(TA)——理解沟通,改善关系 交互沟通分析(TA),是一门关于人类沟通模式和个体心理的系统性理论。本书详细阐述了TA的基石——“本我、自我、超我”与TA中的“本能自我、理性自我、父母自我”的对应,以及“人格结构”、“沟通脚本”、“心理游戏”等核心概念。读者将深入理解TA如何帮助个体识别自己在沟通中扮演的“角色”(如孩子、成人、父母),以及这些角色如何影响其人际互动。本书着重于解释TA如何揭示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游戏”,这些游戏往往是隐蔽的、非建设性的互动模式,通过理解和识别它们,人们可以停止陷入无益的循环,建立更健康、更真诚的人际关系。通过学习TA,读者将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沟通方式,从而改善亲密关系、家庭关系、职场沟通等各个方面的人际互动,实现更有效的沟通和更深层的情感连接。 第七册:非暴力沟通(NVC)——爱与理解的语言 本书的第七册,将目光聚焦于“非暴力沟通”(NVC),这是一种旨在促进理解、尊重和同情,从而化解冲突、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沟通模式。本册详细阐述了NVC的四个核心要素:观察(不带评判的陈述事实)、感受(表达真实的情绪)、需要(识别和表达内在的需求)和请求(清晰、具体地提出希望对方做什么)。本书不仅提供了NVC理论框架,更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和情景模拟,指导读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NVC来表达自己、倾听他人,从而化解误解,增进共情。它强调了NVC如何帮助人们区分“观察”与“评论”、“感受”与“想法”、“需要”与“策略”,并如何将这些区分运用到具体的沟通场景中。通过学习NVC,读者将掌握一种强大而富有同情心的沟通工具,能够更有效地表达爱意、化解冲突,建立更深厚、更持久的人际连接。 第八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伦理与实务进阶 作为本书的收官之作,这一册将视野拓展到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伦理规范与进阶实务。本册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疗法,而是为所有致力于心理助人事业的专业人士提供一套普遍适用的、高阶的指导。它深入探讨了在复杂和敏感的临床情境中,如何遵循最高的伦理标准,包括保密原则的界限、知情同意的细则、避免双重关系的策略、以及如何处理潜在的利益冲突。同时,本册也对咨询关系中的权力动态、移情与反移情在不同疗法中的体现与处理、危机干预的技巧、以及跨文化咨询中的敏感性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本书还强调了治疗师的自我关怀与专业成长,以及如何通过持续的督导和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伦理意识。它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坚实的专业伦理基础,培养敏锐的临床洞察力,并为他们在面对高难度案例和复杂情境时,提供清晰的行动指南和理论支持。 这八册内容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知识体系,旨在帮助读者不仅理解各种理论流派的精髓,更能掌握实际操作技巧,并在高尚的伦理框架下,有效地为他人提供支持与疗愈。

用户评价

评分

哇!终于收到这套心心念念的书了!虽然我还没来得及全部细读,但仅仅是翻看目录和前几章,就感觉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我一直对心理治疗的各种流派充满好奇,尤其是在经历了一些人生中的挑战后,更是渴望能找到更深入了解自己和他人情绪的工具。这套书简直像一个宝藏,把目前主流且实用的几种疗法都涵盖了。 特别是“家庭治疗”的部分,我一直对家庭系统动力学很感兴趣,感觉很多个人的困扰都根源于原生家庭的影响。这本书从系统性的视角去解读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模式,让我豁然开朗。它不仅仅是讲怎么解决问题,更是提供了一种理解家庭成员之间复杂情感连接的方式,让我开始反思自己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沟通模式,以及这些模式是如何塑造了现在的我。我发现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非常贴切,很多场景仿佛就是我家的写照,这让我非常有代入感,也更加期待能够运用书中的一些技巧来改善家庭关系。

评分

“交互沟通分析”这部分内容简直太精彩了!我一直觉得人际交往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有时明明是好意,却会引来不好的结果,或者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执不休。这本书就像一个“人际交往的说明书”,用一种非常易懂的方式解析了人与人之间沟通过程中的各种“游戏”和“脚本”。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自我状态”的理论,也就是父母自我、成人自我和儿童自我的概念。通过学习,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在不同的情境下,会不自觉地切换到不同的自我状态,而这直接影响了我与他人的沟通方式。比如,当我感到委屈时,很容易切换到“受害者”的儿童自我状态,而这往往会让对方感到压力,或者干脆回避。书里提供了很多识别和转化这些不良沟通模式的方法,比如如何运用成人自我状态进行理性沟通,如何避免陷入消极的“沟通游戏”。我迫不及待地想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技巧,希望能让我的沟通更加顺畅有效。

评分

“整合疗法”这个概念让我觉得非常前沿和具有前瞻性。现代心理学流派众多,每个疗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侧重点,但也可能存在局限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并没有固守某一种单一的治疗模式,而是倡导将不同疗法的精髓进行融合,形成一种更加全面、灵活和个性化的治疗体系。 我理解,“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堆砌,而是需要深刻理解各种疗法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以及适用范围,然后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有策略地运用。书中对不同疗法的比较分析,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整合,给了我很多启发。它让我看到了心理治疗的无限可能性,也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学习者,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帮助自己和他人。这种跨越流派的整合视角,无疑为心理治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评分

这套书的“认知行为疗法”章节让我眼前一亮。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的很多负面情绪和消极想法是“天生”的,很难改变。但 CBT 的观点却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强调了思想、情绪和行为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且提供了一套非常系统的方法来识别和挑战那些不合理的、扭曲的思维模式。书中列举了很多常见的认知偏差,比如灾难化、非黑即白思维、过度概括等等,我发现自己经常陷在这些误区里,难怪总是会感到焦虑和沮丧。 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给出了非常具体的练习方法。从记录思维日记到认知重构,每一个步骤都清晰明了。我开始尝试着去记录自己的想法,观察它们是如何引发情绪的,然后有意识地去寻找支持这些想法的证据,以及反驳它们的证据。虽然这个过程需要一些耐心和坚持,但我已经能感受到一些积极的变化,看待问题的角度似乎变得更加客观和灵活了。这对于想要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和培养积极心态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

评分

我被“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实用性和高效性深深吸引。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时会过于漫长。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它不纠结于问题的根源,而是将焦点放在“解决方案”上。 书中强调了“例外”和“资源”的重要性,引导人们去发现那些已经存在的、有效的应对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这种积极的、以优势为导向的治疗思路,让我觉得非常有力量。它让我意识到,即使在困难时期,我们身上也蕴藏着解决问题的潜力和能量。书中的一些提问技巧,比如“如果问题解决了,会有什么不同?”“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做得好的?”等,非常巧妙地引导人们去关注积极的方面,并从中找到前进的动力。对于那些希望快速有效地解决具体问题,或者想要提升自我效能感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值得深入研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