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晤谈:第1部分 治疗性催眠的取向
1945年,在场者:米尔顿·艾瑞克森医生、杰罗姆·芬克医生、被试(也被称为“S小姐”和“简”),以及被试的朋友“戴伊小姐”。
1979年讨论的在场者:米尔顿·艾瑞克森医生、欧内斯特·罗西医生和玛丽恩·穆尔医生。
次晤谈:第2部分 二月人的身份创造
1945年,在场者:米尔顿·艾瑞克森医生、杰罗姆·芬克医生、被试(也被称为“S小姐”和“简”),以及被试的朋友“戴伊小姐。”
1979年讨论的在场者:米尔顿·艾瑞克森医生、欧内斯特·罗西医生、马里恩·穆尔医生、罗伯特·皮尔森医生和一个身份不明的观察者。
第二次晤谈 多层面的沟通和存在
1945年,在场者:米尔顿·艾瑞克森医生,杰罗姆·芬克医生、被试(她也被称为“S小姐”和“简”),以及比蒂先生。
1979年讨论的在场者:米尔顿·艾瑞克森医生、欧内斯特·罗西医生和马瑞恩·穆尔医生。
第三次晤谈 唤起和利用心理动力过程
1945年,在场者:米尔顿·艾瑞克森医生、杰罗姆·芬克医生、被试(她也被称为“S小姐”和“简”),以及被试的朋友“安·戴伊”。
1979年讨论的在场者:米尔顿·艾瑞克森医生、欧内斯特·罗西医生。
第四次晤谈 能动的治疗性的催眠工作
1945年,在场者:米尔顿·艾瑞克森医生、杰罗姆·芬克医生、被试(她也被称为“S小姐”和“简”),以及被试的朋友“安·戴伊”。
1979年讨论的在场者:米尔顿·艾瑞克森医生、欧内斯特·罗西医生和桑德拉·西尔维斯特医生。
参考文献
基本信息
书名:临床催眠实用教程(第四版)(万千心理)
定价:88.0元
作者:(美)雅普克(Yapko, M. D.) ;高隽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18402298
字数:518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由国际催眠大师雅普克(Michael Yapko)亲自撰写。由复旦大学的高隽女士精心翻译,由国际催眠学会主席Bernhard Trenkle、中国催眠学组组长方新老师强烈推荐。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Michael Yapko都是临床催眠治疗领域的领军人物,无论对于新手还是专家级的从业者来说,《临床催眠实用教程》(第四版)一直都是一本必读手册。
内容提要
《临床催眠实用教程》(第四版)被一位专家誉为“一本极具专业水准的源卷,将整个催眠传统的深度与广度收入囊中”。本书给读者带来了极有价值的忠告,让他们知道如何从事临床催眠,也了解了其中的禁忌;让读者能够熟悉所有的催眠现象,领会这一领域的主要理论观点,如何做导入,如何使用催眠,以及如何能预见到各种危险,从而避免他们。同时本版还涵盖了一些非常重要的话题,如身心治疗和催眠,催眠和积极心理学,儿科催眠以及相关的现代焦点技术等。
目录
部分 概念框架
章 什么是催眠?它有用吗?
第二章 有关催眠的误解和真相
第三章 界定催眠
第四章 催眠状态下的大脑
第五章 何谓心灵
第六章 可使用催眠的情境
第七章 行为医学中的催眠:
放大心身关系
第八章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
来看待催眠易感性
第九章 催眠的反应性
第十章 催眠的现象学
第十一章 实施催眠会谈的环境和
物理条件
第十二章 催眠和积极心理学
第十三章 催眠的危害、
法律考量和伦理原则
第二部分 实践框架
第十四章 评估催眠的反应性
第十五章 如何组织暗示
第十六章 有关实施临床催眠会谈的忠告
第十七章 催眠导入的正式策略
第十八章 催眠导入的
非正式策略和谈话策略
第十九章 催眠现象:
激发和使用催眠资源
第二十章 在治疗中设计和实施催眠干预
第二十一章 心理治疗中的临床催眠治疗
第二十二章 治疗动力和针对常见问题的
催眠会谈示例
第二十三章 如果来访者没有做出
足够理想的反应
第二十四章 儿童和青少年的催眠治疗
第二十五章 临床催眠治疗在
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第二十六章 跨越流派的催眠:平行过程
结 语
附录A:催眠机构和催眠专业期刊
附录B:补充材料
和催眠先驱及改革者的访谈
附录C:前三版的序言和导读
《二月人》这本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感,读起来也确实如此。它似乎探讨的是艾瑞克森催眠中一些更具哲学性和象征意义的层面。我理解的“二月人”可能更多地指向了人类内在的二元对立,以及艾瑞克森如何运用催眠来化解这些冲突,实现内在的整合。这本书中的案例分析,往往不是直接给出解决方案,而是通过一种“螺旋式”的引导,让来访者自己去发现问题的根源,并找到解决的途径。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模式化行为”的剖析,以及如何通过改变感知和信念来打破这些模式。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困扰,并不是因为外部环境,而是因为我们内在的固有认知模式。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在解谜,每一章都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考。
评分《催眠疗法》这本书则更侧重于理论和临床应用,它详细阐述了艾瑞克森催眠在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上的原理和方法。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仿佛置身于一场场精妙绝伦的心理治疗过程之中。作者对艾瑞克森如何通过故事、隐喻和个性化干预来引导来访者走出困境的描绘,简直是艺术级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逆向工程”的讨论,就是如何从最终的目标反推所需的催眠路径。这让我对催眠治疗的系统性和策略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催眠”,更是关于“为什么艾瑞克森的催眠如此有效”。它让我看到了催眠背后深层的心理学原理,以及如何将这些原理转化为实际的治疗效果。对于想要深入理解催眠疗法的专业人士或者对心理治疗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必读之作。
评分《体验催眠》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受是独一无二的。它不是一本教你“怎么做”的书,而更像是一次带你“去感受”的旅程。作者用非常生动、细腻的语言,描绘了催眠状态下可能出现的各种主观体验,以及艾瑞克森如何引导来访者去探索和激活他们内在的资源。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不自觉地跟着作者的描述进入一种放松、沉静的状态。它让我明白,催眠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与自我深度连接的方式。书中那些关于“内在对话”、“潜意识沟通”的篇章,极大地激发了我对自我探索的兴趣。我感觉这本书像是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内心世界,也让我对“治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生命力的文字。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很长,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一整套关于米尔顿·艾瑞克森的催眠教学实录,就像官方发布的培训资料那样。但读完后,我才发现它更像是一系列深入探究艾瑞克森催眠精髓的专著,每本书都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比如《催眠实务》就非常接地气,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像是手把手的指导,里面有很多具体的案例分析,还有如何引导来访者进入催眠状态的详细步骤,甚至包括了不同类型催眠指令的设计。我特别喜欢里面关于“间接暗示”和“误导性指令”的部分,这些技巧听起来很神奇,但在作者的解释下,我才明白它们是如何巧妙地绕过意识的防御,直接触及潜意识的。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本催眠操作手册,让我感觉自己也能开始尝试一些简单的催眠技术了。它让我看到了催眠作为一种治疗工具的强大力量,而且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神秘莫测。
评分《临床催眠实用教》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实在”。它不像前几本书那样充满了艺术性和哲学性,而是非常务实地讲解了如何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艾瑞克森催眠。作者非常详细地列举了各种常见病症(比如失眠、焦虑、恐惧症、慢性疼痛等)的催眠干预方案,并且给出了大量的实际对话和操作示例。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为临床工作者量身定制的教材,它直接解决了“我在实践中遇到问题该怎么办”的困惑。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如何处理催眠阻抗”、“如何进行催眠后的随访”等实际操作层面的指导。它让我明白,即使是再精妙的理论,最终也需要落实到具体的临床操作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本书让我感觉,艾瑞克森催眠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秘学说,而是可以被切实应用到日常工作中的强大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