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蓋集續編》收作者1926年所作雜文三十二篇,另1927年所作一篇。1927年5月北京北新書局初版。作者生前印行六版次。還不滿一整年,所寫的雜感的分量,已有去年一年的那麼多瞭。鞦來住在海邊,目前隻見雲水,聽到的多是風濤聲,幾乎和社會隔絕。如果環境沒有改變,大概今年不見得再有什麼廢話瞭罷。燈下無事,便將舊稿編集起來;還豫備付印,以供給要看我的雜感的主顧們。
這裏麵所講的仍然並沒有宇宙的奧義和人生的真諦。不過是,將我所遇到的,所想到的,所要說的,一任它怎樣淺薄,怎樣偏激,有時便都用筆寫瞭下來。說得自誇一點,就如悲喜時節的歌哭一般,那時無非藉此來釋憤抒情,現在更不想和誰去搶奪所謂公理或正義。你要那樣,我偏要這樣是有的;偏不遵命,偏不磕頭是有的;偏要在莊嚴高尚的假麵上撥它一撥也是有的,此外卻毫無什麼大舉。名副其實, “雜感”而已。
從一月以來的,大略都在內瞭;隻刪去瞭一篇(2)。那是因為其中開列著許多人,未曾,也不易遍徵同意,所以不好擅自發錶。
書名呢?年月是改瞭,情形卻依舊,就還叫《華蓋集》。
然而年月究竟是改瞭,因此隻得添上兩個字:“續編”。
##挺喜歡這一捲,時而輕鬆愉快,時而沉重低落。特彆是“紀念劉和珍君”一篇,讀來全是氣憤,天安門前青年的血,可不止白白流瞭這一次!以至於“真的猛士,敢於直麵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灕的鮮血。”我想我確實不是個勇士吧,對於很多事情,周大自己都說無能為力,況乎我等小兒(建議全文背誦,雖然我做不到……周大的嘴,對於罵他的人,永遠都是那麼毒,無時無刻不在迴懟,他說,紳士的跳梁醜態特彆好看,真是看熱鬧不嫌事大啊! 嗚呼,人和人的魂靈,是不相通的。
評分##“這半年我又看見瞭許多血和許多淚,然而我隻有雜感而已。屠伯們逍遙復逍遙,然而我隻有雜感而已。” 《華蓋集續編》裏的哀痛之後,總還要振作起鼓勵的精神,同年寫成的《野草》,把每一結尾鼓起的希望,都歸化成瞭空虛。
評分##《記念劉和珍君》便收錄在此集
評分##繼續火力全開的周大,續篇之續篇裏的幾篇相對輕巧些,阿Q成因那篇有意思
評分##經過1926年,魯迅先生依然碰著釘子,依然高姿態還擊、攻擊,所以他說情形依舊,還叫《華蓋集》。然而歲月畢竟是改瞭,先生又老瞭一歲,因此添上瞭兩個字:“續編”。以前的敵人還是依舊,現在又多瞭一些敵人,魯迅先生因此也更忙瞭。但是在我看來有點煩膩瞭,反倒是先生寫的那幾篇日記頗可解頤。
評分##很喜歡這本續集,筆鋒深刻毒辣,像刀似劍,刺嚮軍閥、官僚等反動派,針針見血,給予敵人最猛烈的攻擊和批判。麵對楊蔭榆、陳西瀅等之流的汙衊、現代評論派的閑話,迅哥兒極盡諷刺之能事,揭穿他們的虛僞做作,文筆詼諧幽默,讓人忍俊不禁。三一八慘案,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四十七位愛國青年請願不成竟被段祺瑞下令射殺,橫屍街頭。飽蘸血淚的不朽名篇《記念劉和珍君》是哀悼的文字,也是戰鬥的文字,“苟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迅哥兒永不過時。
評分##"真正的猛士,敢於直麵慘淡的人生 敢於麵臨淋灕的鮮血" 頂著“紙糊的假冠”繼續猛進
評分##《記念劉和珍君》
評分2020072:《華蓋集》的接續,筆戰、追悼、日記、雜感,針對女師大風潮、三一八慘案等事件,作為戰士的魯迅,憤慨、怒罵有之;作為青年導師的魯迅,悲涼、哀痛有之。魯迅稱自己的雜文是“感應的神經,攻守的自足”,那麼這便是見過瞭太多血和淚的魯迅,對那些毒藥和暗箭的迴擊,對殺戮與戕害的貶斥,對無辜犧牲者的痛心與悼念。在那些“公理正義的美名,正人君子的徽號,溫良敦厚的假臉,流言公論的武器,吞吐麯摺的文字”麵前,魯迅的文字如照妖之鏡,揭破那所有的虛僞、矯飾與殘暴。然而,生死歌哭之間,憤激的大先生卻仍懷著最大的悲憫與最熱烈的希冀:“然而將來是永遠要有的,並且總要光明起來;隻要不做黑暗的附著物,為光明而滅亡,則我們一定有悠久的將來,而且一定是光明的將來”,隻是這光明的未來卻依舊沒有到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