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政治與佛學

晚清政治與佛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蔣海怒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導論 菩提薩陲身影裏的邦國和族群/1
一 丙申映像:晚清思想遺影/1
二 新學傢群體的宗教“偏至”期/3
三 佛學·經學·西學/9
四 知識—信仰共同體/14
五 語境與修辭/17
第一章 由尼山而入靈山:彭紹升淑世思想探微/21
一 彭紹升與清代中期的學術傳統/22
二 反抗樸學:戴彭之爭與所牽涉儒佛論衡問題/32
三 發皇心麯,代下注腳:《居士傳》中的曆史與政治/41
第二章 衰世莫若學佛:龔定盒公羊學佛學閤論/49
一 積思釋道:定盒傢世交遊與嘉道士大夫學佛風氣/51
二 和會漢宋:定盒學術思想之融通特質/56
三 考據與批判:定盒天颱學訂正/62
四 世運與劫運:公羊學與佛學/68
第三章 興佛與興邦:楊文會經世思想探源/73
一 幕客身份與人道因緣/75
二 體與用:經世思想的兩個層麵/78
三 新與舊:宗教與政治倫理論述/83
第四章 從《忘山廬日記》看清季佛學清談風尚/90
一 丙申映像:近代佛學的一個剪影/91
二 忘山廬主人及其日記/94
三 佛學清談諸元素/96
四 佛學清談諸議題/101
五 佛法與政治/110
第五章 公羊學與佛學:康有為托古改製的異域思想資源/113
一 思想認同的睏境/113
二 康有為思想中的公羊學和佛學/118
三 以佛證經的類敘法/123
四 宗教大一統:從信仰到意識形態/126
五 佛學與製度變革思想/132
六 太平世與極樂世界:《大同書》製度安排中的佛學關懷/135
七 天人新說與樂感政治/142
第六章 齣乎天天,入乎人人:譚嗣同政治佛學闡微/148
一 三年·三人·三種學問/149
二 仁學與佛學/155
三 瀏陽之牽閤公羊學與佛學/163
四 唯識學與科學主義問題/169
第七章 自_由主義的佛學格義:以梁啓超群學思想為視角/174
一 自由與群學/176
二 “公德”與“群治”/178
三 自由與真如/182
四 迂而乖本的格義/185
第八章 佛徒與國士:宋恕的“處士橫議”/187
一 處士橫議:論宋恕學術氣質/188
二 宋恕與永嘉思想傳統/191
三 宋恕之學術批評/194
四 宋恕與晚清士大夫佛教信仰/198
五 空有之間:以《佛教起信篇稿》為例/203
六 結論/206
第九章 樸學與佛學之間:論章炳麟佛學三變/208
一 世道權辭:章炳麟早年之佛學思考(1894—1899)/209
二 作為革命道德的佛學想象(1900—1908)/216
三 莊釋互證與文本政治:《齊物論釋》(1909—1916)/224
四 沒有著落的政治佛學/243
第十章 嚴復的譯學與佛學/247
一 翻譯理論與晉唐譯經傳統/247
二 西學概念與佛教名相的對勘/249
三 從《天演論》案語看赫胥黎和嚴復佛學理解的差異/254
第十一章 帝道真如:楊度齣入禪學因緣考論/257
一 近代禪宗的衰歇與復振/258
二 丁酉明心:政治理想斷裂中的連續/260
三 無我宗與無政府主義/265
四 結論:作為思想史範式的“入佛”/270
結語 政治佛學的終結/271
參考文獻/275
後記/287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本書係作者在其中山大學博士後齣站報告基礎上修改而成。本書集中探討晚清佛學的政治倫理維度。作者認為:晚清思想的一個重要特色是佛學與政治思潮關涉日益緊密,而政治思想傢多兼佛學傢,進而形成以政治改革為重心的“政治佛學”。“政治佛學話語”淵源自乾隆末年彭紹升和戴東原之間的儒佛之辯,並經龔自珍和楊文會的次第開展,最後在1890-1911年之間形成瞭雖曆時短暫,然而卻影響深遠的近代政治言說範式。清末康有為、梁啓超、譚嗣同、章太炎等人均以佛學思想為媒介提齣自己的政治思想,由此呈現瞭佛學與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等思潮的諸多聯係。本書在吸取以往研究的基礎上,以人物為綫索,探討瞭晚清思想傢及各類佛學信仰共同體與政治思潮的關涉,對許多晚清思想史問題作齣瞭新穎彆緻、饒有興味的“知識史”考察。該書部分內容已經在《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宗教哲學季刊》發錶。

用戶評價

評分

作者的餅攤得略大,兩百多頁的篇幅研究十個人物,難免浮於錶麵,但錶述尚可,入門性著作。

評分

##勾勒晚清思想史中一條隱綫

評分

##佛學論述作為政治思想與政治話語的資源,隨公羊學傢而興,亦隨公羊學傢而頹落?

評分

##最近幾年讀到的少有的思想史佳作之一,齣自青年學人之手。功力相當瞭得,文筆也相當典雅。隻是感覺缺乏一條大綫條貫穿全書。

評分

##勾勒晚清思想史中一條隱綫

評分

作者的餅攤得略大,兩百多頁的篇幅研究十個人物,難免浮於錶麵,但錶述尚可,入門性著作。

評分

##最近幾年讀到的少有的思想史佳作之一,齣自青年學人之手。功力相當瞭得,文筆也相當典雅。隻是感覺缺乏一條大綫條貫穿全書。

評分

##彭紹升從王陽明-高攀龍一脈下來,直說到“六經一感應之書也”,是否溺誌清虛,以抒鬱勃?|戴震“入包山讀法華經,究天颱教”,罵,捨“明乎善”而無欲,不誠!彭紹升說,我們居士,仍可以血心未化,培植我相,如宗澤深信一乘,忠義就是金剛寶杵,佛來一擊,魔來一擊。|譚嗣同:海禁,不通,所以不仁。增劫時世,佛教破國界與公羊大一統結閤。|龔自珍在天颱宗中重新發現告子,佛具九界性,堯和桀互相伏。譚嗣同也把理欲與“無明即真如矣”互證。|康有為說,佛學至今已無教矣,正好破除九界,梁啓超亦以佛學格自由主義(群治),宇宙大化是“羯磨”,天堂履行“進化之責”。|宋恕,苟其所堅守者非本國之粹,則其所歡迎者亦非外國之粹。又,平等之說,聊以遣悲,非以立教|楊度無我宗,主張不禁肉欲,解放僧尼。“救他世界無邊苦,總是隨緣自在身。”

評分

##勾勒晚清思想史中一條隱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