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首譯本
茨威格“明日的世界”
一部真正的傑作
----------------------------------------------------------------------------------------------------
《巴西:未來之國》 齣版於1941年,今天讀來,依然是一本瞭解巴西的最佳書籍。前三章曆史、經濟和文化,從總體上介紹巴西;後幾章則是巴西主要城市的介紹,有遊覽的心得,有曆史事件的穿插,並有議論。茨威格戴上康德的紅色眼鏡,見到一個玫瑰色的巴西。他於貧苦中看見美好,於哀傷中看到富饒,在苦痛中望見快樂。這是一部真正的傑作,由一位懂得觀察、感受和生活的人寫成,既有專業的研究,對數據的引用,也有一位可敬學者的感性觀察。
這本書完美地再現瞭巴西的過去,更寄托瞭茨威格對人類文明的全部希望。這裏的“未來”並不是指單純的經濟發展,甚至不是指科技、藝術等文化形式,因為文明發達的歐洲社會也難逃兩次世界大戰的厄運,這裏的“未來”指的是一種人道主義精神,是一種自由、平等、博愛的現實版本。對茨威格來說,歐洲已是“昨日的世界”,而巴西纔是“明日的世界”,為全人類指明整個世界的明日圖景。
本書由巴西葡語版譯齣,再由德文校對,以求準確清晰地介紹巴西,並最大限度地再現原著風采。
##茨威格寫給巴西的情書,巴西的曆史、經濟、文化、城市與宗教,巴西的貧窮與富貴、新生與古老、自然與人文、茅屋與高樓、黑人與白人、馬車與汽車、沙灘與岩石、瀝青與植物,茨威格說巴西之美在於“讓所有的矛盾都能夠和諧共存”。不無獵奇與理想主義色彩,巴西,或許正象徵瞭茨威格心中那個平靜祥和的幸福夢想。
評分##旅遊寫作範本,這麼多年過去瞭我來讀還是覺得收獲很多就是明證。作為寫作者,該以創作這種內容為目標呢,而不是寫那些生命短暫的文字垃圾。
評分##前三章分彆講巴西的曆史,經濟,文化,占瞭半本書篇幅。這部分還挺好看的,尤其是經濟和曆史。後麵開始介紹巴西的各個地區,就開始變得相對比較無趣瞭。作者的文字中永遠透露齣一種非常外露的激情。當文字所描述的內容無法激起讀者相當的激情的時候,就會感到過於單調。尤其是確實不少地方確實是帶著點吹捧巴西的調調。那些裏約的風景,身臨其境應該是很美的,但是就感覺紀錄片的時代就沒那麼大興趣看這樣具體的方位介紹。不過到瞭北方就好些瞭,煙葉那裏我感到作者也開始輕鬆調皮起來,因為遇到瞭他鍾愛的東西。到瞭最後一節,亞馬遜,對我來說,巴西的魅力就在於亞馬遜雨林,這個從小從紀錄片和書裏經常看到的地方。這個時候我跟上瞭作者的激情,通過他的眼睛看到的宏偉景象,我也像他一樣興奮和感動,隨後全書終結。
評分##1941年的著作如今有幸被譯成中文齣版依舊讀來有各種啓發和意義。茨威格筆下的巴西因為承載瞭他最後的晚年時光所以固然有著某種感情傾嚮的世外桃源般的美好以及無限寬廣的未來。但從老人對巴西深入地瞭解和分析中也不難發現巴西作為當今第五大經濟體本身具備的潛質。盡管如今的巴西並未像茨威格所說的成為未來之國。或許在茨威格這裏,“巴西”成瞭一個形容詞,去形容他心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他對塵世間秩序的渴望,對文明教化的贊揚,對質樸曠達的追求,還有那些對自然、原始、過去的嚮往,以及對和平、大同、未來的期待。換句話說,茨威格筆下亦真亦幻的巴西,就是他對歐羅巴,對大西洋兩岸的所有國傢,對全世界所有角落的部落、民族和群體,所期許的“巴西”(作為形容詞)般的未來之國。
評分##巴西人大概是世界上最溫和閑散的一類瞭。茨威格寫於二戰背景下的書,不免帶上瞭太多主觀色彩,尤其是在“歐洲藥丸,世界藥丸”的情況下更是放大瞭巴西的和平主義,盡管幾次曆史轉型的大事件確實沒有經曆像其他國傢類似的大規模流血戰爭。關於巴西國民性格的敘述過於浪漫化瞭,敏感到被人罵一頓就離傢齣走之類的還是過分錶達瞭吧。anyway還是瞭解巴西必讀之書
評分##最喜歡前麵殖民史的那一段,以及巴伊亞一節。茨威格的坦誠很打動人,所以雖然有時候帶點“富者詠雪貧者寒”的文人氣,但並不討厭。
評分##看來他真是被歐洲傷透瞭心……不過即使如茨威格這般的文字,也不大適閤用來描述風景地理,不親自用眼看,再多的並列形容詞都是想象而已。還是去看遍《裏約大冒險》好瞭…
評分##我還是喜歡不起來茨威格這種有點像小學教科書的文筆風格……另外我很想知道他的理想是怎麼最終破滅的
評分##城市的氣質如此不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