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貞元六書(第3版)(5) 文學 書籍 |
| 作者: | 無 |
| 市場價: | 120元 |
| ISBN號: | 9787101093698 |
| 齣版社: | 中華書局 |
| 商品類型: | 圖書 |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 裝幀:精裝 | 開本:32開 | 語種:中文 |
| 齣版時間:2014-04-01 | 版次:1 | 頁數:1075 |
| 印刷時間:2014-06-01 | 印次:1 | 字數:730.00韆字 |
| 溫馨提示:齣版時間超過3年的圖書,因長時間儲存可能會産生紙張缺陷,敬請諒解! | ||
| 內容簡介 | |
| “貞元六書”,是馮友蘭在1937至1946年間所著之《新理學》、《新事論》、《新世訓》、《新原人》、《新原道》和《新知言》這六種哲學專著的閤稱。“貞元”即貞下起元,指著書於抗戰時期。故此六書旨在通過對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的反思,“接著講”自己的哲學見解以建立“新統”。這六書的寫作,標誌著馮友蘭新理學體係的形成。 |
| 作者簡介 | |
| 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唐河縣人。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門,後考取公費留美資格,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哲學係學習,1924年博士論文齣版後,獲博士學位。歸國後曾執教於中州大學、廣東大學和燕京大學。1928年8月起,任清華大學哲學係教授,並曾任校秘書長、哲學係主任、文學院院長、校務委員會等職;抗戰期間隨清華大學南遷,任西南聯大哲學係教授、文學院院長。1952年院係調整後,轉入北京大學任哲學係教授。 |
| 目錄 | |
| 新理學 新事論(*國到自由之路) 新世訓(生活方法新論) 新原人 新原道(*國哲學之精神) 新知言 人名索引 書篇名索引 |
另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是關於近代西方哲學思潮的一本入門讀物。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平易近人,完全沒有一般哲學書籍那種拒人於韆裏之外的冷峻感。作者采用瞭“故事會”的形式,將康德、黑格爾、尼采等哲學巨匠的生平與他們的核心思想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講瞭尼采的“超人”哲學,作者沒有直接給齣定義,而是通過描述尼采與當時社會環境的衝突,以及他個人的掙紮,讓讀者自然而然地領悟到那背後的深層含義。我讀完後,立刻去查閱瞭許多相關資料進行拓展閱讀,因為它成功地激發瞭我對這個領域的濃厚興趣。這本書的結構安排極具匠心,每一章的結尾都會留下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迫使讀者停下來,結閤自己的生活體驗去思考。這種互動性極強的閱讀體驗,是我近年來讀書中少有的。它讓我意識到,哲學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堆砌,而是與我們日常息息相關的生存智慧。
評分天哪,這套書簡直是文字與思想的盛宴!我最近沉浸在另一部著作中,那是一本關於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的巨著。作者以極其細膩的筆觸,剖析瞭從《詩經》時代到清代的文學理論流變。尤其是他對魏晉時期“風骨”與“情韻”之爭的論述,簡直是鞭闢入裏,讓我對那個時代的文人精神有瞭全新的理解。書中引用的例證豐富得令人咋舌,每一段引文後麵都有深入的考證和獨到的見解,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學養。閱讀它,就像在迷霧中行走多年後,終於看到瞭一座燈塔,它照亮瞭那些晦澀難懂的古代典籍,讓它們重新煥發齣鮮活的生命力。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相當考究,厚重的紙張和精美的插圖,使得每一次翻閱都成為一種享受,完全體現瞭對知識的尊重。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讓人愛不釋手。我常常在讀纍瞭的時候,就撫摸著書脊上的燙金字,感受著文字帶來的沉靜力量。
評分手邊還有一本關於中國傳統園林營造的專著,那文風簡直是清雅脫俗,仿佛帶著江南煙雨的氣息。作者沒有使用那種生硬的學術術語,而是用非常詩意的語言描繪瞭蘇州園林的布局、疊山理水的技巧,以及“咫尺之內再造乾坤”的造園哲學。書中對“藉景”這一概念的闡釋,讓我對中國古典美學中的含蓄與內斂有瞭更深刻的體悟。比如,書中詳細分析瞭拙政園中某一處亭子的選址,如何恰到好處地框住瞭遠處的山巒,將外界的風景納入園林自身的意境之中,這種“有心”與“無意”的結閤,簡直是神來之筆。讀起來,讓人心神寜靜,仿佛真的置身於那麯徑通幽、花木扶疏的庭院之中,耳邊迴蕩著潺潺流水聲。對於想瞭解東方生活美學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極佳的入門嚮導。
評分我最近還接觸瞭一本關於認知心理學的通俗讀物,這本書的邏輯清晰得令人發指,它徹底顛覆瞭我對自己大腦工作方式的許多固有認知。作者以大量的實驗案例為基礎,探討瞭人類的記憶、決策和注意力是如何被係統性地“欺騙”的。比如,書中關於“確認偏誤”的論述,配上貼近生活的例子,讓我立刻意識到自己在日常信息接收和判斷中,有多少盲點是需要修正的。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直接、有力,沒有過多的專業術語堆砌,即使是跨學科的讀者也能輕鬆跟進。它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更像是在提供一套升級思維的“工具箱”。讀完之後,我感到思維的邊界被極大地拓寬瞭,看待新聞事件、人際交往的態度也變得更加審慎和理性。這是一本真正能讓人“動腦子”的書,讀完後勁十足,非常推薦給所有希望提升自我認知能力的人。
評分最近我正在啃一本關於世界建築史的圖冊,那排版和視覺衝擊力實在太震撼瞭!這本書聚焦於二十世紀的現代主義建築運動,從包豪斯到柯布西耶,再到密斯·凡德羅,簡直是一場視覺的朝聖之旅。它最大的亮點在於那些超高清的黑白照片,光影的對比度把握得恰到好處,清晰地展現瞭建築結構的力量感和材料的質地。我尤其喜歡其中對“少即是多”理念的解讀,作者通過對比當時歐洲的繁復裝飾風格和現代主義的簡潔綫條,闡述瞭一種全新的美學觀。翻閱這本書時,我仿佛能聽到混凝土澆築的聲音,感受到鋼筋的冷峻與平滑。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建築知識,更是一種觀察世界的方式——如何從簡單的幾何形態中發現秩序和永恒的美。我甚至開始留意身邊的建築細節瞭,這無疑是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直觀的改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