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ISBN | 页码 | 定价 |
| 论语 | 9787 222078536 | 474 | 39.80元 |
| 诗经 | 9787 222078857 | 464 | 39.80元 |
| 孟子 | 9787 222078512 | 442 | 39.80元 |
| 周易全书 | 9787 222079045 | 472 | 39.80元 |
| 春秋左传 | 9787 222081239 | 470 | 39.80元 |
| 礼记·尚书 | 9787 222078635 | 474 | 39.80元 |
| 大学·中庸 | 9787 222079588 | 472 | 39.80元 |
| 总:278.60元 |
《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藏书:四书五经》: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体现,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喜怒哀乐,张扬着中华民族的性格。
阅读古典名著,品鉴古今智慧,涵养精神世界,阅读古典名著,领悟先贤哲思,修养自我心灵,阅读古典名著,体味圣哲隽语,塑造个人风骨,创造人生辉煌,阅读古典名著,知往古来今事,明天地人间理,阅读古典名著,改进处世方法、工作态度、努力程度、思维方式和心态信念。
名著精读,感受国学博大精深。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中庸》《大学》《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四书五经”详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历代科兴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简直是灾难,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心情不太好。内页的纸张质量实在不敢恭维,油墨似乎有些洇散,尤其在那些需要细细品读的注解部分,字迹模糊不清,看得人眼睛非常吃力。我原本是想买来深入研究《诗经》的意境和古代礼乐制度的,结果这印刷质量让我对“全注全译”的承诺产生了巨大的怀疑。特别是像《周易》这种需要反复对照原文和爻辞的文本,稍微有点不清晰都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更别提那图文版的设计,所谓的“图”更像是随便拼凑的插图,毫无学术价值和美感可言,完全是凑数。翻阅起来体验极差,跟市面上其他精装典籍相比,简直是两个时代的产物。这本书根本配不上“经典”二字,如果不是急着要用,我真想立刻退货,浪费了对传统文化的一份期待。
评分我购买这套书的初衷,主要是希望能够系统地梳理一下儒家核心思想的发展脉络,尤其是想对比一下《礼记》与《春秋》中所体现的礼制差异。《左传》的史料价值与叙事艺术的结合,本应是精彩纷呈的。然而,这本书在体例编排上显得极其散乱,各册之间的关联性极弱,根本没有体现出这“五经”在思想体系中的内在逻辑。翻开《礼记》,条款繁杂,注释却蜻蜓点水,无法有效引导读者理解“礼”在不同场合下的具体应用和精神内核。而《春秋》部分,仅仅是罗列了经文和一些零散的解读,对于其背后蕴含的“微言大义”几乎没有深入挖掘。整套书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临时拼凑的合集,而不是一套经过深思熟虑的“全集”,让我很难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评分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定价完全与其内容质量不匹配,可以说是物非所值。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够伴随我多年研读、可以随时在上面做笔记的工具书,但拿到手后发现,我必须同时备着好几本其他更权威的参考书来核对和补充,否则根本无法顺利阅读。尤其是《论语》,作为入门篇章,其“图文”的运用显得尤为可笑——那些被强行插入的所谓“精美图解”,不仅分散了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它们完全没有提升我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如果作者或出版方真的想推广传统文化,至少应该保证学术的严谨性和阅读的愉悦感。这套书的两大卖点——“全”和“注译”——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准,对于真正想下苦功的读者来说,它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
评分作为一名古汉语学习者,我对这套书的翻译质量感到非常失望,可以说是“形似而神不至”。译者似乎只是机械地将文言词汇对译成现代白话,却完全忽略了先秦语境下词义的微妙变化和哲思的深度。《大学》和《中庸》本应是修身养性的入门之作,但这里的翻译却显得干瘪、生硬,失去了原文中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力量。举个例子,对于孟子某些核心概念的阐释,牵强附会之处比比皆是,甚至有些地方的理解明显滞后于当代主流的考据成果。这种浅尝辄止的翻译,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形成误导,让他们误以为这就是四书五经的全部精髓了。真正好的译本应当是“信、达、雅”兼备,而这套书显然只停留在“信”的表层,连“达”都显得勉强,更别提“雅”了,读起来味同嚼蜡。
评分不得不提一下这套书在“注解”层面的敷衍程度。对于《尚书》这种语言古奥、历史背景复杂的典籍,读者最需要的是扎实的时代背景介绍和对官职、地名的准确考证。可遗憾的是,这本书的注释往往停留在字面解释,对于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含糊带过,让人读完后依旧如坠云里雾中。比如,很多涉及到祭祀礼仪或古代政治制度的专业术语,注释寥寥数语,甚至直接引用了其他典籍的晦涩解释,这完全是把皮球踢给了读者,没有起到真正的“导读”作用。我宁愿看一本专业出版社的单行本,至少那里的注释是经过专家审校的,而不是这套书里这种似是而非的“注脚”。这套书让人感觉,编辑可能只是把网络上零散的资料粗略汇总了一下,然后就拿来当成品出售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