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美联储的诞生
作 者: 罗杰·洛温斯坦
I S B N :9787308175005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20日
印刷时间:2017年12月20日
字 数:字
页 数:388页
开 本:16开
包 装:精装
重 量:762g
定 价:118元
内容简介
《美联储的诞生》内容简介:美元是金融体系的基础。作为发行美元的机构,美联储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其每一个调整都对金融体系影响深远。然而,1913年美联储诞生之前,美国甚至没有统一的货币,金融市场对也毫无抵御能力,其经济实力只能算世界二流。随着美联储建立美元体系、完善美国金融政策,美国逐渐成为国家金融体系的中心。实际上,美联储统一美国货币体系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其调控美元的联邦储备制度也是多方妥协的产物,这种妥协正是金融市场上美元的变化性和复杂性的根源。
《美联储的诞生》是以时间为顺序,对美联储从酝酿到诞生的过程进行了详细梳理和评述,时间跨度之久、历史资料之丰富、人物言论之鲜活,在已有的研究美元和国家金融体系的文献中极为罕见、珍贵。以至于有学者认为,只有从美联储诞生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美元的本质和逻辑。翻开《美联储的诞生》,读懂美元的本质和逻辑,了解美国金融体系的崛起。
作者简介
作者:罗杰·洛温斯坦,书《巴菲特传》的作者,哥伦比亚大学法学教授,红杉资本董事,莱斯利大学理事,他曾在《华尔街日报》工作十多年,开设《华尔街听闻》和《价值本质》专栏,并担任《纽约时报》专栏主持。
译者:习辉,经济学博士、经济学家。现为金融信息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金融学会金融信息化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主要研究货币体系与区域货币合作、人民币化、央行货币政策等。
目 录
译者序
引言
上篇通往杰基尔岛之路
章禁词
第二章特权银行家,白手起家的参议员
第三章华尔街悸动
第四章金融恐慌
第五章穿越
第六章进步主义
第七章杰基尔岛
下篇立法竞技场
第八章严峻的考验
第九章伟大的竞选
第十章伍德罗奇迹
第十一章普林斯顿车站
第十二章布赖恩主义之垢
第十三章不可能之事发生
第十四章尾声
注释
致谢
读完《美联储的诞生》这本书,我希望能够获得一种“历史的纵深感”。我知道,美联储的设立,是美国经济走向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一个关键节点。这本书会不会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分析美联储的建立,对美国国内经济格局以及其国际地位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比如,在美联储成立之后,美国是如何逐渐摆脱金融依赖,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导者?它对美国工业化进程、对外贸易以及资本输出,又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我期待书中能够有一些章节,探讨美联储的早期政策,比如它是如何应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经济挑战,以及它在战后的国际金融秩序中扮演的角色。我想知道,当年那些设计美联储的人们,他们是否能预见到这个机构日后会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而对于我们今天的读者来说,了解这段历史,对于理解当今世界的金融体系,又有什么样的启示意义?这本书,我期望它不仅仅是讲述一个历史事件,更能帮助我们洞察历史的逻辑,理解制度演进的规律,并从中汲取智慧,以更清醒的视角看待当下的经济挑战。
评分我对于《美联储的诞生》的期待,更多地集中在它可能提供的“思想史”维度。我知道,中央银行这个概念并非美国独有,但它在美国的落地,无疑是其独特历史和社会背景下的产物。我想知道,那些影响美联储建立的早期经济思想,比如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理论,与当时美国急需一个稳定金融体系的现实之间,是如何发生冲突和融合的?书中是否会分析那些欧洲中央银行的经验,比如英格兰银行,它们又是如何被借鉴和吸收,或者又有哪些不同之处?我希望能够看到,在美联储成立之前,关于货币发行权、利率控制、银行监管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的理论辩论。那些经济学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他们是如何形成自己的观点,又是如何去说服公众和决策者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争议,在当时是否已经存在,并且对美联储的最终架构产生了影响?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看到,美联储的诞生,不仅是一个制度的建立,更是美国在经济理论和实践探索中的一次重要里程碑,是对如何更好地管理国家经济的一次大胆尝试。
评分这本《美联储的诞生》,我预感它会是一本非常“硬核”的读物,但同时我也期待它能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我设想,书中会细致地梳理出1907年金融危机前后,美国经济所面临的根本性问题。那些频繁出现的“恐慌”,不仅仅是表面的银行挤兑,更是根植于缺乏弹性的货币供应、不健全的银行监管以及金融市场结构性缺陷。作者会不会用大量的数据和案例来佐证这些观点?我希望不仅仅是宏观的叙述,更能触及到一些微观的细节,比如当时不同规模的银行是如何运作的,它们之间的联系有多么脆弱,以及危机爆发时,个体家庭和企业又是如何受到直接的打击。我好奇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那些关于“金本位”的讨论,以及它在当时的局限性。建立中央银行,是否就意味着要摆脱对黄金的过度依赖?而关于“最后贷款人”的概念,在美联储成立之前,是否存在类似的功能,或者说,它是如何一步步被孕育出来的?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明白,美联储的诞生,并非是某个天才的灵光一闪,而是对一系列经济难题的系统性回应,是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
评分作为一名对近代金融史略有涉猎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过程深感好奇。《美联储的诞生》这本书,单是书名就足以勾起我探索的欲望。我知道,这个体系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博弈,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变革。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了一幅画面: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经济飞速发展,但金融体系却显得脆弱不堪,银行挤兑、金融恐慌频发,对普通民众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那些活跃在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们,他们的财富是如何积累的?在那个野蛮生长的年代,他们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而那些试图改革金融体系的政治家们,他们又是如何运用智慧和策略,在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中艰难前行的?我对书中会如何描绘那些关键的历史人物充满了期待,是像安德鲁·梅隆那样深邃的老谋深算,还是像伍德罗·威尔逊那样充满理想主义的改革家?我尤其想知道,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时代,关于建立一个国家级中央银行的理念是如何一步步传播并最终获得主流认同的?书中会不会深入剖析那些反对意见,他们的担忧是否合情合理?这本书,我期望它能带领我穿越时空,亲历那段波澜壮阔的金融变革史,去理解美联储不仅仅是一个机构的成立,更是美国经济迈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评分对于《美联储的诞生》,我最大的兴趣点在于它会如何揭示“权力”的运作。我知道,任何重大的制度变革,都必然伴随着利益集团的角逐。建立一个如此强大的中央银行,无疑会触动无数人的奶酪。那些传统的银行家、金融寡头,他们是会极力反对,还是会以一种“改良主义”的方式参与其中,试图将其纳入自己的掌控?书中是否会披露一些不为人知的幕后交易和政治献金?而那些推动成立美联储的政治力量,他们的动机又是什么?是为了国家的稳定,还是有更深层的政治考量?我想象着,在那个年代,国会山的辩论会是多么的激烈,报纸上的舆论又是如何被引导的。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那些关键的法案是如何一步步通过的,有哪些妥协和让步?“美联储”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联邦”和“储备”的意味,它究竟是政府机构,还是私人实体?这种模糊性,是否也是当时各方博弈的结果?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揭示美联储诞生过程中,那些关于权力、利益和妥协的真实图景,让我看到一个更加立体和复杂的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