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李慎明論金融危機
:89.00元
作者:李慎明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20115421
字數:295000
頁碼:260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2007年發生在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到2017年已經十個年頭瞭。本書匯集瞭作者1999~2017年關於金融危機的主要研究成果。近20年間,作者對美國、國際金融危機以及世界政治經濟形勢有過一些重要預判,如在2000年前成功預言美國股市泡沫的破滅和後來爆發的美國與國際金融危機;在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之前就曾經預言它的發生。
目錄
序言一 世界社會主義新的思潮和運動在冰封的大地上拱齣瞭新的嫩芽/1
序言二 時代的桅杆——讀《李慎明論金融危機》有感/1
自 序 為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綫盡一點綿薄之力/1
世界格局的變化與國際戰略問題研究/121
世紀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個世紀,整個世界可能極不平靜,我國周邊安全形
勢有可能齣現較為嚴峻的局麵。
全球化與第三世界/7
西方強國所說的經濟全球化或經濟一體化,第三世界國傢所說的資本主義全
球化或西方全球化,從本質上說,是指以資本主義為主導的,以實現全球少數人
利益為目的的資本徵服整個世界的現象和過程。
試談新世紀的全球化指導原則與實踐/23
維護世界和平,爭取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應成為全球化的高指導原則;
我們應該旗幟鮮明地倡導全人類、全世界各國都公正、廣泛地分享益處的全球化。
緊緊抓住曆史性機遇盡快發展壯大自己/37
美國正在經受著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為嚴重的全麵的經濟危機。
切實高度重視防範和化解我國可能存在的金融風險/45
我們麵臨的所有新情況、新課題中,值得我們關注並要及早解決的直接、
現實的帶有全局性的問題,就是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至於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城市職工下崗失業、“三農”、腐敗、環境等問題,還有時日容我們逐步解決。
但是對可能突然瞬間爆發的涉及全局性的金融問題一定要切實高度重視。
如何看待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47
沒有極特殊情況發生,從2001年3月起,美國經濟齣現瞭曆史性的拐點,繼
承瞭1967年進入“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中的下降階段的遺産,重新步入瞭長周期
中的衰退的軌道。美國經濟要走完這一衰退時期,可能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長一
點的時間。
世界社會主義現狀和發展的若乾重要問題/50
從一定意義上講,石器時代決定原始社會形態,青銅器時代決定奴隸社會形
態,鐵器時代決定封建社會形態,蒸汽機和電力時代決定資本主義社會形態。以
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高新科技革命即信息經濟時代,極有可能是在全球範圍內推動
新的社會形態,即社會主義和主義社會形態大發展的新生産工具。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視野中的美國經濟/68
如果說美國經濟又承接瞭1967年進入“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中的下降階段的
遺産,重新步入長周期中衰退的判斷成立,那麼美國企圖再次打斷這一承接鏈條
的直接、有效的辦法,會不會是重復20世紀90年代用搞垮蘇聯東歐的辦法來
調動其所有能量搞垮當今世界上其中的大國或強國呢?這是危言聳聽還是有其徵
兆呢?假若美國能夠達到此目的,那麼美國經濟就會有新的反彈,美國經濟承接
從1967年開始的40年到60年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收縮期中衰退遺産將還會被
推遲。
當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成因、前景及應對建議/75
由於各國都采取重大舉措共同應對目前這場金融乃至經濟危機,這場危
機有可能在近的兩三年內看似走齣低榖。但由於全球性的貧富兩極分化急遽拉
大、絕大部分弱勢群體有效需求不足這一根本性問題不僅沒有得到解決,而且還
有加劇之勢,全球經濟在近三兩年內稍有反彈之後有可能步入更大的低榖。
國際金融危機現狀、趨勢及對策的相關思考/84
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馬剋思在《資本論》中說:“一切
真正的危機的根本的原因,總不外乎群眾的貧睏和他們的有限的消費,資本主
義生産卻不顧這種情況而力圖發展生産力,好象隻有社會的的消費能力纔是
生産力發展的界限。”這就是說,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是生産社會化甚
至生産全球化與生産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生産無限擴張與社會有限需求之
間的矛盾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深入發展的必然結果。
從國際金融危機進一步認清新自由主義的危害/98
新自由主義是在繼承資産階級古典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礎上,適應國傢壟
斷資本主義嚮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轉變要求的理論思潮、思想體係和政策主張。
“華盛頓共識”的形成與推行,是新自由主義從學術理論嬗變為國際金融壟斷資
本主義的經濟範式、政治綱領和意識形態的主要標誌。其核心內容就是“私有化、
市場化、自由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即美國化。
七大資源匱乏呼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104
從一定意義上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調節“收入分配方式”刻不容緩。
這“一個轉變”和“一個調節”是當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牛鼻孔”。抓住
瞭這兩個“牛鼻孔”,就牽住瞭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牛鼻子”,改革開放和社
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可能打開新的局麵。
更大金融災難或還在後頭/110
當前正在深化的國際金融危機是推遲多年、推遲多次不得不爆發的金融危機。
盡管中間可能會齣現一次又一次小的復蘇,但整個危機極可能要延續十餘年甚至
更長時間。
緊緊抓住兩大戰略機遇,力爭延長國際戰略機遇期/112
世界大變革、大調整的根源在於以國際壟斷資本為主導的經濟全球化帶來的
全球範圍內極少數富人愈來愈富、絕大多數窮人其中包括中等收入階層愈來愈窮。
世界正處於大動蕩、大調整、大變革前夜/122
從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爆發開始直到21世紀前二三十年,乃至前半個世紀的世
界格局都可能處於一種激烈動蕩甚至跳躍的狀態。這是世界各種各類重大矛盾長
期纍積衝突的必然結果。
資本主義鼕季之後是社會主義的春天/125
21世紀中葉前後,極可能是全球範圍內民族民主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又一
次復興。
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麵臨的機遇與挑戰/136
我國亟須加強對2030年乃至2050年中長期世界發展大勢和戰略態勢的研究。
目前國際上有五個問題值得我們高度關注:一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傢的金融危
機仍未見底,且在深化。二是美國“重返亞洲”或“亞太再平衡”戰略。三是日
本“311”大地震後的戰略動嚮。四是俄羅斯的戰略動嚮。五是朝鮮半島的局勢。
國際金融危機孕育著社會主義的復興/151
世界左翼和馬剋思主義思潮復興植根於全世界內財富占有與收入分配急遽兩
極分化的豐厚的經濟沃土。大的復興,當然尚需時日,但是,輝煌與苦難相伴。
當今仍未見底的國際金融危機愈是深化,人們便愈是覺醒,社會主義便愈是復興
和發展。社會主義是人類發展的必然結果,後社會主義時代終也必然接踵而至。
居安思危:當今世界仍然處於金融帝國主義時代/159
金融帝國主義絕不是一種暫時現象和政策,而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一個特
殊的也是高即後的階段。盡管時代的主題隨著形勢的變化而變化,但當今帝
國主義時代的本質並沒有任何改變。
“互聯網 ”發展的終結果必然引發資本主義生産關係大危機和生産關係大變革/178
“互聯網 ”的大發展與現行資本主義生産關係終必然發生大衝突,從而
引發生産關係的一定變革甚至大變革。
國際金融危機與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192
任何帝國都不是萬古不變的,任何帝國的萬古江山隻是寫在浪漫的詩篇裏。
隻有人民的江山纔能萬古長青。中國各族人民正在以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
周圍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有以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中國特
色社會主義必然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附 錄 世界社會主義復興濤聲在我國青年心田泛起漣漪
——“80後”、“90後”青年對《李慎明論金融危機》的熱評/209
作者介紹
李慎明,男,漢族,1949年10月生,河南溫縣人。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黨組副書記,第十二屆全國常委會委員,第十二屆全國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央馬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谘詢委員會委員、首席專傢。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評審委員會國際問題組組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政治組成員。中國政治學會會長、全國黨的建設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文獻研究會副會長、中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顧問等。1970年參加工作,1971年加入中國黨,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專業研究生班畢業,研究生學曆。1978年任《解放軍報》記者。1983年任中央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王震同誌處秘書。1994年任軍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1997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文摘
序言
李慎明老師的《金融危機》給我帶來瞭非常深刻的思考。這本書的結構非常清晰,從宏觀的曆史背景入手,層層深入,最終剖析瞭金融危機的具體誘因和影響。我一直認為,理解金融危機,需要跳齣單一的經濟學框架,而李慎明老師正是做到瞭這一點。他將金融危機與國際政治、科技發展、以及社會思潮等因素緊密聯係起來,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更加全麵和立體的認識。 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機”的論述印象深刻。在當今高度互聯互通的世界,金融危機的傳導速度和範圍都大大增加,這給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帶來瞭前所未有的挑戰。李慎明老師在分析這些挑戰的同時,也提齣瞭一些建設性的思考,關於如何構建一個更加穩健和富有韌性的全球金融體係。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金融危機並不僅僅是經濟問題,它更是涉及國傢安全、社會穩定和人類福祉的重大議題。它提醒我們,在追求經濟繁榮的同時,絕不能忽視對金融風險的防範和對社會公平的關注。
評分我一直認為,瞭解金融危機是理解現代經濟運行的關鍵一環。而李慎明老師的《金融危機》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經濟事件的梳理,更是一部關於人類行為、製度設計以及曆史演進的深刻反思。我被書中那種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廣闊的視野所摺服。李慎明老師並沒有迴避那些敏感甚至令人不安的問題,而是直麵現實,用事實說話,用邏輯分析,為我們呈現瞭一幅幅關於金融危機如何一步步走嚮失控的生動畫麵。 書中對於不同國傢、不同地區金融危機案例的比較分析,更是讓我深刻地認識到,金融危機並非簡單的“周期性”現象,而是多種復雜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且其錶現形式也在不斷地演變。我特彆對書中關於“大而不倒”現象的批判性分析印象深刻,這讓我認識到,在金融自由化的進程中,我們必須時刻警惕可能齣現的道德風險和係統性風險。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讓我意識到,理解金融危機,不僅僅是為瞭避免未來的災難,更是為瞭構建一個更加健康、可持續和公平的金融體係。
評分李慎明老師的《金融危機》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之前對金融危機總是有一種模糊的認識,感覺它就像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席捲全球,帶來無數的破壞。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明白,這絕非偶然,而是有著深刻的曆史根源和復雜的內在邏輯。李慎明老師以其深邃的洞察力,抽絲剝繭地分析瞭曆次金融危機的爆發點、傳導機製以及最終的後果。他不僅僅羅列瞭事件,更重要的是,他將這些事件置於更宏大的曆史和社會經濟背景下進行考察,讓我們看到金融危機是如何與政治、科技、文化等因素相互交織,共同塑造瞭我們今天的世界。 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危機前兆的論述印象深刻。李慎明老師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揭示瞭那些看似微小的信號,是如何在危機爆發前悄然齣現,卻常常被我們所忽視的。他強調瞭過度金融化、信貸擴張、監管缺失等是孕育危機的溫床,這讓我不禁反思,我們在追求經濟增長的同時,是否也付齣瞭被忽視的風險代價。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停留在對曆史事件的迴顧,而是著眼於未來的警示,它教會我們如何去識彆和防範潛在的金融風險,這對於每一個關心經濟發展和個人財富的人來說,都具有極高的藉鑒意義。
評分閱讀李慎明先生的《金融危機》一書,我仿佛經曆瞭一場穿越時空的金融“大考”。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吸引人,它不像許多理論著作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將宏大的曆史敘事與精妙的經濟分析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李慎明先生的筆觸,既有學者的嚴謹,又不失故事的吸引力,讓我一口氣讀下去,欲罷不能。他沒有簡單地把金融危機歸結於經濟周期的規律,而是深入挖掘瞭政治、社會、心理等多重因素是如何共同作用,最終引爆危機的。 我特彆贊賞書中關於金融創新的“雙刃劍”效應的討論。一方麵,金融創新帶來瞭效率的提升和財富的增長;另一方麵,當這種創新脫離瞭閤理的監管,就可能成為誘發危機的導火索。李慎明先生通過大量的實例,嚮我們展示瞭這種風險是如何在不知不覺中纍積,並最終以一種毀滅性的方式爆發。這本書讓我深刻地理解瞭“看不見的手”在金融領域並非總是那麼神奇,有時它也會將我們引嚮深淵。它提供瞭一個寶貴的視角,幫助我們理解金融市場是如何在人性與製度的博弈中不斷起伏。
評分作為一名對宏觀經濟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闡述金融危機成因與演變的書籍,直到我翻閱瞭李慎明先生的《金融危機》。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走進瞭金融世界的深層迷宮,但幸好,李慎明先生是那位最清晰的嚮導。他並沒有使用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一種相對平實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金融理論和曆史事件娓娓道來。我最欣賞的一點是,他並沒有將金融危機簡單地歸咎於某一個單一的因素,而是從多個維度進行瞭深入的剖析,包括但不限於全球經濟結構的變化、國傢間的利益博弈、以及人類逐利本性的驅動等。 尤其是在探討金融衍生品和資産泡沫的形成時,李慎明先生的論述讓我醍醐灌頂。他以一種近乎“解剖”的方式,揭示瞭金融工具在放大收益的同時,也如何輕易地將風險推嚮極端。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提供瞭一個宏觀的視角,更是在微觀層麵揭示瞭金融市場運作的內在邏輯。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金融市場的敏感度提高瞭不少,更能理解新聞中那些關於市場波動的原因,也更能辨彆那些看似誘人的投資機會背後隱藏的風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