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土地利用规划学
:59.00元
作者:王万茂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0301782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822kg
编辑推荐
《土地利用规划学》可供土地科学、资源科学、地理学等专业的科研人员及研究生参考。
内容提要
在介绍土地利用规划学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和历史演革的基础上,本书系统阐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着重介绍应用GIS技术编制规划的技术程序和应用软件、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费用效益分析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实施。
本书可供土地科学、资源科学、地理学等专业的科研人员及研究生参考。
目录
编写说明
丛书序一
丛书序二
前言
篇 土地利用规划总论
章 导论
第二章 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原则
第二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第四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规划后评价
第五章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第六章 土地资源质量评价
第七章 规划基础数据预测
第八章 土地供给量预测
第九章 土地需求量预测
第十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第三篇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
第十一章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第十二章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
第十三章 土地整治规划
第十四章 旅游地规划
第十五章 居民点用地规划
第十六章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第十七章 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第十八章 农业用地规划
第四篇 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和规划实施
第十九章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十章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第二十一章 土地利用规划的论证方法
第二十二章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介绍
王万茂,1937年生于南京,1961年毕业干原苏联哈尔科夫农业大学土地规划工程系。现为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和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至今已公开出版《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资源管理学》、《土地生态经济学》、《土地定级与估价》等学术专著和教材14部,公开发表“土地利用远景预测”、“规划本质及土地利用规划多级思考”,“市场经济与土地利用规划”等学术论文86篇。
文摘
序言
拿到《土地利用规划学》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些在规划图上纵横交错的线条,以及那些改变城市面貌的宏大工程。但是,我更想知道的是,这些线条和工程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智慧和考量。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土地利用的“公平性”问题?比如,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出现“空间隔离”和“社会分化”?如何保证不同社会群体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土地资源和服务?我对此非常感兴趣。此外,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韧性城市”或“适应性规划”的概念。面对日益不确定的未来,例如自然灾害频发、经济波动加剧等情况,土地利用规划如何能够增强城市的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是否会提出一些能够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策略?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看到,土地利用规划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划地”和“建房”,更是关于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包容、更加安全、更加有活力的社会空间。
评分拿到《土地利用规划学》这本书,我最先想到的是它可能是一本“工具书”,一本能够指导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进行土地规划的书。然而,当我开始阅读,我发现它远不止如此。书中不仅仅是列举了一些枯燥的条例和标准,而是更侧重于对土地利用背后逻辑的探讨。比如,为什么会出现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为什么有些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低下,而另一些地区则高效得令人惊叹?这本书是否会从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的角度,来剖析土地利用的深层原因?我个人非常关心书中对“人地关系”的理解。土地利用规划最终是要服务于人的,那么,如何理解人的需求,如何将人的活动与土地的承载能力相结合,这是一个核心问题。书中会不会讨论一些关于“人的尺度”的规划理念?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如何考虑居民的日常出行、社区活动空间的需求?在乡村规划中,又该如何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关于如何构建更宜居、更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的启发。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上印着“土地利用规划学”几个大字,一开始吸引我的是这个朴实无华的书名,感觉它会是一本非常务实、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术专著。我一直对我们城市的发展变化感到好奇,为什么有的区域高楼林立,有的区域却保留着原始风貌?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到底遵循着怎样的规律和原则?这本书是否能为我解开这些疑惑?我翻开扉页,扑面而来的是严谨的学术气息,但又不像我之前读过的某些理论性过强的书籍那样令人望而生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从宏观的视角,审视土地利用的现状,剖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并为未来的土地规划提供科学的指导。我尤其关心书中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如何融入土地利用规划的,毕竟在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如何在满足人类发展需求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书中会不会讨论到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城市扩张过程中,如何平衡工业发展、居住需求和生态保护?农业用地如何才能既保证粮食安全,又促进乡村振兴?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地方。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土地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仅仅是脚下的那片土壤,而是承载着社会、经济、环境多重功能的宝贵资源。
评分初次翻阅这本《土地利用规划学》,我着实被它庞大的信息量和细致的分析所震撼。作者似乎将土地利用的方方面面都梳理得井井有条,从历史的演变,到现代的挑战,再到未来的展望,几乎没有遗漏。我很好奇,书中是如何将如此复杂的议题进行系统化的梳理的?是否会对不同类型的土地(如耕地、林地、城市建设用地、湿地等)的特性和价值进行区分讨论?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冲突解决机制。在现实中,往往存在多方利益主体对土地利用有着不同的诉求,例如,农民希望保留耕地以维持生计,开发商希望将其转化为商业用地以获取利润,环保组织则可能希望将其划为保护区。在这种情况下,规划者如何权衡各方利益,做出最优决策?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理论模型或者实践指南?另外,我对书中对技术手段的运用也很感兴趣。在现代社会,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等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本书是否会介绍这些技术在数据采集、分析和决策支持方面的应用?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为自己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我一直认为,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门既有科学严谨性,又充满艺术性的学问。它关乎着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的未来走向,也影响着我们生活空间的质量。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深的敬畏。我特别好奇,作者在书中是如何平衡宏观的战略性规划和微观的具体操作的?是否会讨论一些关于区域协调发展、跨界合作的案例?例如,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如何与邻近地区的规划相互衔接,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绿色规划”或“生态优先”理念的深入阐述。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背景下,土地利用规划如何能够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是否会探讨如何通过规划来减少碳排放,增加绿地覆盖,保护重要生态系统?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创新的思路,来应对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挑战,比如,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希望它能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看到土地利用规划的广阔天地和无限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