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下卷 国富论【英亚当·斯密 经济学著作 看不见的手 市场经济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下卷 国富论【英亚当·斯密 经济学著作 看不见的手 市场经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亚当·斯密 著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亚当·斯密
  • 国富论
  • 市场经济
  • 古典经济学
  • 经济思想史
  • 自由市场
  • 看不见的手
  • 财富
  • 经济学著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麦田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05012
商品编码:25609312533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1974-06-01
页数:552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民国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商务)
定价 44.00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版次 1
出版时间 1974年06月
开本 32
作者 亚当·斯密
装帧 平装
页数 552
字数 0
ISBN编码 9787100005012


内容介绍

......



目录

基本信息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第1版 (2002年11月1日)
  • 丛书名: 
  • 平装: 522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32
  • ISBN: 9787100005012
  • 条形码: 9787100005012
  • 商品尺寸: 19.8 x 13 x 2.2 cm
  • 商品重量: 322 g
  • 内容介绍
  •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对英国资本主义、乃**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产生了直接而重大的促进作用,被誉为“第壹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亚当斯密在书中第壹次将市场比作“看不见的手”,几百年来,“看不见的手”已经成为市场的代名词。

  • 编辑推荐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出版于1776年,那时,正是英国资本主义的成长时期,英国手工制造业正在开始向大工业过渡,英国产业的发展,还在很大的程度上受着残余的封建制度和流行一时的重商主义的限制政策的束缚。处在青年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清除它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正迫切要求一个自由的经济学说体系,为它鸣锣开道。《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就是在这个历史时期,负有这样的阶级历史任务而问世的。

    目录

    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序论 
    **章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第二章论限制从外国输入国内能生产的货物 
    第三章论对其贸易的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那些国家的各种货物的输入所加的异常限制 
    **节即使根据重商主义的原则,这种限制也不合理 
    顺便谈谈储金银行,尤其是阿姆斯特丹的储金银行 
    第二节根据其他原则,这种异常的限制也不合理 
    第四章论退税 
    第五章论奖励金 
    顺便谈谈谷物贸易及谷物条例 
    第六章论通商条约 
    第七章论殖民地 
    **节论建立新殖民地的动机 
    第二节论新殖民地繁荣的原因 
    第三节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到东印度的通路的发现,对于欧洲有什么利益 
    第八章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第九章论重农主义即政治经济学中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收入及财富的仅有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学说 
    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章论君主或国家的费用 
    **节论国防费 
    第二节论司法经费 
    第三节论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的费用 
    **项论便利社会商业的公共工程和公共设施 
    便利一般商业的 
    便利特殊商业的 
    第二项论青年教育设施的费用 
    第三项论各种年龄人民的教育经费 
    第四节论维持君主尊严的费用 
    本章的结论 
    第二章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 
    **节特别属于君主或国家的收入源泉 
    第二节论赋税 
    **项地租税即加在土地地租上的赋税 
    不与地租成比例而与土地生产物成比例的赋税 
    房租税 
    第二项利润税即加在资本收入上的赋税 
    特定营业利润税 
    **项和第二项的附录加在土地、房屋、资财上的资本价值的税 
    第三项劳动工资税 
    第四项原打算无区别地加在各种收入上的税 
    人头税 
    消费品税 
    第三章论公债

    文摘

    丹麦人在新世界上仅占有圣托马斯和圣克罗斯两个小岛。这两个小殖民地,由一个专营公司统治着。只有这个公司,有权购买殖民者的剩余生产物,并供他们以所需的外国货物。所以,在买卖上,这公司不仅有权力压迫他们,而且有压迫他们的*强烈的动机。专营的商业公司的统治,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坏的统治,但它不能阻止此等殖民地的进步,不过使其进步较为迟缓。丹麦前国王谕令解散此公司。从那时起,这两个殖民地就非常繁荣了。 
    荷兰人在东印度和西印度的殖民地,原来都受一个专营公司的统治。所以,这些殖民地中,虽有一些,与旧殖民地比较,有很大进步,但与大部分新殖民地比较,其进步就很慢。苏里南殖民地,虽很可观,但还不如其他欧洲国家的大部分蔗田殖民地。现今分成纽约和新泽西二省的诺瓦·伯尔基亚殖民地,即使在荷兰统治下,不久也可能很可观。良好土地的丰饶与低廉,是繁荣的有力原因,所以,*不好的政治,也不能完全阻止这因素的有效作用。而且,离母国很远,移居者正可通过走私,多少避免这公司所享有的妨害他们的独占。现今,这公司允许一切荷兰船只,在纳货物价值百分之二点五的税,领得特许状后与苏里南通商,但非洲与美洲间的直接贸易——那几乎全是奴隶买卖——依然为其独占。公司专营特权的减少,也许是这殖民地**能够那么繁荣的很大原因。库拉索亚和尤斯特沙——属于荷兰的两大岛——是自由港,各国船舶都能出入。




《探寻古老文明的辉煌:美索不达米亚的曙光与荣耀》 第一卷:两河之地的黎明 第一章:地理的塑造与文明的摇篮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伟大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起源、发展及其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聚焦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即“两河”)之间这片肥沃的冲积平原,探究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如何孕育出复杂社会形态的雏形。 广袤的冲积平原,每年定期泛滥的河流带来了肥沃的淤泥,这为农业的早期突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与尼罗河的稳定性不同,两河的洪水往往更具破坏性,这种不可预测性,迫使早期居民发展出精密的灌溉系统和更高层次的社会组织能力。我们详细考察了早期的定居点,如埃利都(Eridu)和乌鲁克(Uruk),它们如何从简单的村落演变为拥有城墙、神庙和复杂行政结构的城市国家。 第二章:苏美尔的曙光:文字、神祇与城邦 本章将重点研究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奠基者——苏美尔人(Sumerians)。约公元前四千纪末期,苏美尔人在南部地区建立了最早的城市文明。他们的伟大成就之一,便是楔形文字的发明。我们不仅分析了楔形文字从最初的象形符号发展为表音和表意结合的复杂书写系统的历程,更重要的是,探讨了文字在行政管理、宗教记录和文学创作中的革命性作用。 苏美尔的政治结构以城邦为核心,每个城邦都由一位代表城邦守护神的统治者(Ensi 或 Lugal)管理。这些城邦之间并非统一的帝国,而是长期处于竞争、联盟与冲突之中。神权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苏美尔的众神系统复杂而庞大,大庙宇(Ziggurat)不仅是宗教中心,也是经济活动的枢纽。我们将梳理其主要的创世神话和英雄史诗,例如《吉尔伽美什史诗》的早期版本,揭示其对宇宙观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第二章:乌尔鼎盛时期的社会结构与法律萌芽 随着城邦力量的增长,特别是乌尔(Ur)在第三王朝时期的短暂统一,美索不达米亚的社会组织达到了一个高峰。本章深入剖析了这一时期严格的等级制度:从王室贵族、祭司阶层、自由民,到底层的奴隶。土地所有权、手工业的分工,以及贸易网络的扩张,构成了复杂的经济基础。 法律的萌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尽管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出现在更晚的巴比伦时期,但苏美尔人已经留下了早期的法典残篇,例如《乌尔纳姆法典》。我们比较了这些早期法律文本的特点,它们体现了“以眼还眼”原则的早期形式,以及对财产、婚姻和契约的详细规定,展示了早期国家权力对社会秩序的干预。 --- 第二卷:帝国的兴衰与文化的长存 第三章:阿卡德的统一与闪米特语的崛起 约公元前2334年,来自北方的闪米特语族群——阿卡德人,在萨尔贡大帝(Sargon of Akkad)的领导下,征服了苏美尔城邦,建立了美索不达米亚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帝国——阿卡德帝国。这次政治上的融合标志着苏美尔文化和阿卡德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交融。 本章关注阿卡德人如何利用苏美尔的行政和文字系统,建立起一个横跨两河流域的中央集权国家。萨尔贡及其后继者的军事扩张,将美索不达米亚的影响力推向了更远的地区。我们研究了这一时期在艺术和宗教领域发生的微妙变化,例如王权神化的倾向加强,以及阿卡德语和苏美尔语的共存与竞争状态。阿卡德帝国的最终衰落,是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它确立了“大帝国”的范式。 第四章:古巴比伦的荣耀与《汉谟拉比法典》 在阿卡德帝国崩溃后的混乱时期,以巴比伦(Babylon)为中心的古巴比伦王国逐渐崛起。公元前十八世纪,汉谟拉比(Hammurabi)通过卓越的军事和外交手腕,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古巴比伦帝国。 《汉谟拉比法典》是本章的核心议题。这部石碑上的法典,不仅是古代法制史上的里程碑,更是了解当时社会结构、经济活动和道德观念的百科全书。我们将深入分析法典中关于商业欺诈、债务关系、医疗事故、家庭继承等条款,揭示其背后隐藏的阶级差异——因为同一罪行在不同社会阶层面前可能面临不同的惩罚。法典的颁布,象征着世俗王权对神权的进一步强化和规范化。 第五章:亚述的铁蹄与帝国的扩张主义 公元前第一个千年,以亚述城(Assur)和尼尼微(Nineveh)为中心的亚述帝国,以其空前的军事机器和残暴的统治手段著称于世。本章探讨亚述人如何发展出高效的征服、管理和殖民技术。他们是古代近东最早的常备军和先进攻城技术的实践者。 亚述的统治哲学建立在恐惧之上,其残暴的宣传手法(通过浮雕和铭文展示对敌人的酷刑)被用作维护帝国统治的工具。然而,亚述人并非仅仅是征服者,他们在文化上也继承并发扬了巴比伦的传统。尼尼乌的图书馆,特别是亚述巴尼拔(Ashurbanipal)收集的泥板文献,成为了保存前代文明成果的巨大宝库,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苏美尔和巴比伦历史的认知。亚述帝国的崩溃,揭示了过度扩张和被征服民族反抗的必然性。 --- 第三卷:遗产与影响 第六章:新巴比伦的短暂辉煌与文化回归 在亚述覆灭后,迦勒底人(Chaldeans)建立了新巴比伦帝国,其中最著名的是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II)。本章着重描述巴比伦在天文观测、数学计算(特别是对六十进制的精细运用)以及宏伟建筑(如著名的空中花园和伊什塔尔城门)上的成就。虽然帝国寿命不长,但它在文化上是对美索不达米亚古典传统的最后一次集中展示。 第七章:持久的影响:从历法到几何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虽然在政治上被波斯、希腊和罗马相继取代,但其技术和知识的遗产却渗透到了后续的所有文明之中。本章总结了其对人类文明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1. 时间与度量: 对“60”的系统化使用,奠定了我们今天计时(60秒/分钟,60分钟/小时)和圆周度量(360度)的基础。 2. 天文学与占星术: 细致的天象观测,发展出黄道带的概念和复杂的历法系统,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希腊和印度天文学。 3. 数学基础: 发现了勾股定理的特例,发展了复杂的代数计算方法。 4. 建筑与灌溉: 拱形结构、砖砌技术的推广,以及大规模水利工程的经验,被后来的文明所吸收。 本书通过对政治变迁、社会结构、法律实践和技术创新的多维度考察,旨在全面展现美索不达米亚——这个“人类文明摇篮”——从河流冲积平原上的村落,成长为横跨数千年的帝国典范的壮阔历程,并阐明其如何为后来的世界奠定了不可或缺的知识基石。

用户评价

评分

读《海边的卡夫卡》让我彻底迷失了方向,却又意外地找回了些什么。村上春树笔下的世界总是如此奇妙,现实与幻想的界限模糊不清,让人分不清究竟是主人公多崎作的内心独白,还是他身处其中的那个光怪陆离的现实。我跟着他,在一个又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场景里穿梭,从那个叫做“猫男”的老者那里听故事,到在那个神秘的海边小镇遇见那个如同天使般的少女,每一个片段都像是拼图的一部分,却又无法轻易拼凑出完整的画面。我反复咀嚼着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对话,那些关于猫、关于声音、关于消失的符号,试图从中捕捉一丝线索,理解多崎作为何会选择“白色”,又为何会踏上这段寻找自我的旅程。这本书就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人生中各种各样的孤独、迷茫和对爱的渴望。我曾一度沉溺于那种疏离感,那种似乎旁观一切却又深陷其中的状态,直到合上书页,才猛然惊醒,原来自己也早已被卷入了这场关于生命和存在的哲学探寻之中。

评分

《傲慢与偏见》就像一杯醇厚的红酒,初尝微涩,回味甘甜。简·奥斯汀笔下的英国乡绅生活,虽然与我身处的时代相去甚远,但那些关于爱情、婚姻、阶级以及人情世故的描绘,却依旧充满了智慧和趣味。我被伊丽莎白·班内特那聪慧、独立、不畏强权的性格所吸引,她与达西先生之间从最初的误解、敌对,到逐渐了解、彼此吸引的过程,简直是爱情最经典的叙事。那些经典的对话,那些充满机锋的言辞,都让我忍俊不禁。我看到了那个时代女性在婚姻面前的无奈与选择,也看到了真挚感情如何超越门第和偏见。特别是对那些配角的刻画,比如笨拙却又热情的简,势利刻薄的宾利小姐,还有那个令人捧腹的柯林斯先生,都为故事增添了许多色彩。读这本书,我不仅享受了故事的曲折,更从中体味到了人生的智慧和生活的乐趣,那种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油然而生。

评分

《百年孤独》简直是一场宏大到令人窒息的家族史诗。马尔克斯用他那如同流水般丰沛的想象力,描绘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兴衰荣辱,将魔幻现实主义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叫做马孔多的虚构小镇的诞生与消亡,目睹了香蕉种植园的繁荣与血腥,也感受了家族成员们那一代代重复的孤独和命运的轮回。奥雷里亚诺上校的无数次起义与失败,蕾梅黛丝的飞升,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疯狂,还有那个最后的奥雷里亚诺,他的命运仿佛早已注定,在孤独中等待着被遗忘。这本书的名字《百年孤独》绝非虚妄,我从中读出了对人性、对历史、对时间的深刻洞察。每一个人物都如此鲜活,他们的爱恨情仇,他们的野心与失落,都交织在这片被遗忘的土地上。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感到一阵阵的眩晕,仿佛置身于一个被时间和空间扭曲的世界,却又被那种浓烈的情感深深吸引,无法自拔。

评分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让我心痛却又无法释怀的小说。作者侯赛尼笔下的阿富汗,既有童年纯真的美好,也有战争残酷的阴影。我随着主人公阿米尔的视角,感受了他童年时期与哈桑之间纯粹而又复杂的友谊,那种因为身份差异而产生的隔阂,以及他对哈桑深深的愧疚。特别是那段关于“吃纸”的描写,将阿富汗文化中对忠诚和勇气的理解刻画得入木三分。而当阿富汗被战火吞噬,阿米尔被迫离开,他对过去的选择和逃避,如同跗骨之疽,一直纠缠着他。故事中的人性挣扎、救赎与和解,都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反复思考。那种对父权的渴望,对友谊的背叛,以及最终选择勇敢面对过去,去赎罪的决心,都让我为之动容。我仿佛能闻到阿富汗的尘土味,听到孩子们奔跑嬉戏的声音,也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恐惧和绝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的苦难,也看到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艰难的成长与蜕变。

评分

《月亮与六便士》带给我的冲击是深远的,它挑战了我对“成功”和“幸福”的固有认知。毛姆笔下的斯特里克兰,一个中年银行职员,为了追求绘画的激情,毅然抛弃了体面的生活,妻儿,甚至名誉,远赴他乡,过着极其贫困却又沉醉于艺术的生活。我难以理解他的选择,却又不得不佩服他那近乎疯狂的执着。他就像一个与世界格格不入的异类,用最极端的方式追求着自己内心的声音。我跟着故事,看到了他如何在画布上倾注毕生热情,如何在他人眼中显得如此“疯狂”和“自私”。这本书让我思考,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是为了世俗的成功,还是为了内心的自由和满足?我无法轻易评判斯特里克兰的对错,但我被他那种不计一切代价追逐梦想的勇气所震撼。他就像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虽然短暂,却留下了永恒的光芒,也让我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