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史

中国戏剧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余秋雨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第一章 邈远的追索 001
一 最初的踪影 001
二 装神弄鬼 005
三 彬彬礼仪 010
四 温柔敦厚 014
五 慧言利嘴 018
六 小结 021
第二章 漫长的流程 022
一 热闹的世界 022
二 歌舞小戏 028
三 滑稽表演 039
四 诗的时代 043
五 小结 047
第三章 走向成熟 049
一 市民口味 049
二 笑声朗朗 055
三 弦索 065
四 南方的信息 069
五 艺术家大聚合 080
六 小结 088
第四章 石破天惊 090
一 精神的外化 090
二 元剧第一主调 092
三 元剧第二主调 099
四 法治之梦 101
五 缅怀之梦 109
六 团圆之梦 120
七 小结 130
第五章 传奇时代 133
一 旧样式的衰落 133
二 新样式的更替 145
三 由岑寂到中兴 163
四 昆腔的改革 175
五 丰收的世纪 182
六 四部杰作 196
七 生机在民间 217
八 小结 233
第六章 走向新纪元 235
一 近代人的思考 235
二 公正的体认 254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这部《中国戏剧史》原写于二十余年前,是余秋雨先生在戏剧领域的专业之作。从前用的书名是《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为的是突出“戏剧文化”这个概念。因为余秋雨先生当时在学术思想上正经受文化人类学的激荡,只想通过戏剧的途径来探索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过程,因此,“戏剧文化”这个概念指向着一种超越戏剧门类的广泛内涵。但这么多年下来,他觉得“文化”的用法越来越不着边际,当初的意图已很难表明,不如干脆舍弃,留剩一个更质朴的书名。

虽是旧作修订,但今日看来,仍有新意。他改变了戏剧史的惯常写法,力图摆脱以“史料”替代“史识”的弊病,想在大量的资料之上浮悬起一副现代人的目光。

用户评价

评分

##条理清晰

评分

##余秋雨先生关于自己本职专业的学术著作,初版于二十多年前,长期散文写作的训练让这本书的文字流畅,可读性极强,而注重探讨戏曲戏剧与国人文化心理演化和中国历史变迁之间关系的视角,也让这本书能言人所未言,具备较强的学术价值和原创性贡献。短短二百多页的篇幅,把中国戏剧发展的脉络梳理得清清楚楚,实在值得赞叹。唯一遗憾之处在于全书主要是论述传统戏曲的发展史,对20世纪中国现代戏剧发展部分的记述,太过简略,期望先生能够再就后一个话题,另写一本专著。

评分

##补标

评分

##文笔很余秋雨,写的也不学究,增长见闻,作为睡前读物还是不错的

评分

##越来越喜欢王国维。

评分

##全书梳理了戏剧的发展,从雏形到萌芽到成熟到繁盛,到转变以及难以避免的衰微,最后到如今。 时代向前,各种娱乐模式风行,争夺观众,中国传统戏剧怎么样重新阅读自己,怎么样得到当代观众的喜爱,中国传统戏曲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 是书中认为的东方美学吗? 但20世纪前期戏曲改革至今,这条路仍未找到。 中国戏曲的改革,也是找回中国审美找回自己的过程。 这本书讲到最后,只是想告诉读者,戏剧来过,有过,辉煌过,我们是什么样子。 至于戏剧的前路,交给后来人。

评分

对中国戏曲的梳理,不只着眼艺术体裁沿革,兼顾社会思潮与文化现象同艺术作品的交互影响。从滑稽优伶到百戏杂陈,歌舞小戏、参军戏、松杂剧,花开两支北杂剧与南戏-传奇,以致传奇式微花部兴起,百戏荟萃拱托京剧,戏剧史本身就是一出好戏。囿于简薄,有些地方梳理实在是很粗略,反思、批判、呼告都有浮光掠影之感,典型的余秋雨式文章;最后的附录不仅不幽默还让人觉得尴尬,普通读者谁想看这种狗屁倒灶的事?不过放在本书后面却是有了点滑稽色彩,只好叹一句:鼓动笙歌起,幕开旦末随,造化喜弄笔,与君俱伶人。

评分

##《中国戏剧史》:写专业书籍就写专业书籍,为啥老是在喊冤?

评分

##《中国戏剧史》:写专业书籍就写专业书籍,为啥老是在喊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