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以五十年来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和社会思潮的变迁轨迹为考察对象,从当代文学体制、生产、资源等观察视角,关注当代作家生存和文学生长的环境;并从学科的建构和生成等问题出发,把当代文学纳入相关科学的研究序列中加以探讨。通过对一批海内外卓有影响的文学史家研究状况的考察,提供了自己的思索和见解。本书既有书斋专著严谨而厚实的特点,又保留了课堂即兴发挥的轻松氛围和鲜活的口语风格,不失为一种富有变革与创新意义的著述体例。
##“一体化文学”
评分##洪老师的文字时常展现出一种向内审视的“自反性”,不断带领读者破除原有的思维定势与观念惯习。因为是讲稿的形式,所以文字里保留了许多洪老师即兴的想法与表达,让人能够隐约触碰到一位生动的讲论者的形象,而恰是这些“旁逸斜出”的内容,使此书变得立体而灵动。洪老师从容的语气和文风读来真是舒服。
评分##讲十七年和文革的篇目是详尽的,但太过犹豫不决;讲西方文论是高屋建瓴的,但有些松散;讲新时期文学是犹豫不决、暧昧和云山雾罩的,但却最耐人寻味。
评分##老先生是实打实的学术人,讲稿朴实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从高屋建瓴的角度理清当代文学以及文学史的诸多问题。 本书保持着一种包容而宏达的态度:老先生认为,“纯”文学理论的文学史只能是学术神话,文学难免涉及语言、感情、经验或政治,因此苛求纯粹的艺术标准是不切实的,只能在能尽到的范围内追求客观、真实,这方是治学的态度。
评分##又读了一遍
评分##重读。
评分##【2020已读061】深入浅出的一本书,写作真实性与历史的真实性,文学史的断裂,当代文学的延续性的推移,当代文学的“一体化”。读完顺带在豆瓣上又标记了好多想读的书目!而且这本书竟然还是上世纪讲课稿件,真的令人啧啧称奇了!
评分##大概是在讲文学发生学和文学史发生学。
评分##当年买来其实读不太懂,以为是学习能力的问题。后来我读懂了,原来是生活经验的问题,有了足够的生活经验才能在很多处心有戚戚焉啊。以前的年轻是一种青涩的年轻,慢慢变成从容的年轻才好啊。祝你们成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