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惟礼崇: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物质文化研究》以考古学文化系统理论为主要框架,从技术-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三个层面重新阐释东周之前的青铜兵器。在技术层面上,规避了蒙特柳斯式类型学的社会化大生产和渐进演化等预设观念,采纳兼具通则观念和历史特定性考量的物质文化分析方法,提出了青铜兵器形式风格的功能化和美术化两个倾向。在社会层面上,《时惟礼崇: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物质文化研究》提出物质性、空间性和学术史三种情境概念,提炼出戈-矛组合和钺-刀组合等社会等级表达方式,揭示了作为社会区分标识的物质的内部多元和复杂程度。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尝试以认知考古学和情境考古学思路局部复原青铜兵器的文化归属、性别认知和信仰与禁忌。对与铜兵长期并存、相互影响的另一条线索——玉兵的讨论表明早期中国礼制体系的多元和互动本质。
因此,《时惟礼崇: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物质文化研究》提出,青铜兵器就是青铜礼器,单纯依靠唯一材质甚至唯一器类复原早期中围礼制制度是危险而误导的。针对宾福德的经典理论,《时惟礼崇: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物质文化研究》在方法组合、系统的界定、考古学观察的适用范围等方面也做出相应调整和完善。
##个人对考古案例不太熟悉,加之大部分发掘图被缩小,兵器也没有做高亮标注,可惜了。
评分##像阅读诗歌和神话一样,来观察和挖掘物质及其符号价值。早期和晚期的物质文化研究还是不一样,材料变化一切都不同。还得再找一个晚期的著作读一读...
评分##这本书的期待和思路是好的,但是实际似乎有些失望,目前读的情境考古这一章,和国外的情境考古研究比起来......
评分##此书在某些方面并未完成作者的自我期许,但已经是一本优秀考古学著作;对中国考古学方法论的反思以及对西方考古学方法论的引入、实践,无疑为后来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模型。
评分##基础扎实,角度新颖,还真的挺好看的。
评分##理論之提煉與材料之互動,都達到爐火純青程度。但是最後沒有提綱挈領的總結總覺得缺點兒什麼。值得反覆細讀。
评分##男性主义考古学的典范~~~
评分##一直很喜欢徐坚老师写书的论述方式,他总是在尝试把不一样的理论借鉴到考古学里,跋里说的“以'中国特色'为借口拒绝检验基于其他地区考古学研究经验的通则性假设是知识上的懦弱行为,中国考古学不可能在世界考古学潮流之外独善其身”,一针见血。虽然囿于青铜兵器材料本身的局限,最开始搭建的框架似乎并没有填得很饱满,稍微有形式大于内容之感,但无失于一次很有启发意义的尝试。另外,我不是很赞成最后一节对玉器和青铜此消彼长原因的论述,从文献来看,东周之前玉料的获得与复杂玉器的加工技术应该不能很容易地被统治中心之外的人所掌握,所以它在这方面的区分度应该还是存在的。思想层面的原因难以验证,如果只是从物质本身,青铜器是比玉器更加制作容易、成本较低,可以较高效率批量生产的存在。在记录需求增长的时代,玉的刻字显然慢且篇幅短。
评分##很喜欢其中几段,主要是看这种书,信息量很大却不会觉得累,笔直的思维直线非常清楚,作者也能讲清楚想传达的。大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