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陈美林《新批儒林外史》和《清凉布褐批评儒林外史》基础上重新校订,以目前可及的最早刻本清嘉庆八年(1803)卧闲草堂本为底本,参校诸本进行覆核。
本书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运用传统的评点形式研究古代小说的首次尝试,由前言、夹批、回评三种形式组合成一套完整的批评体系。前言犹如昔日之“读法”,以使读者对其人其书有一宏观了解和认识。夹批主要对词、句、段进行批评,间有串评,着重阐发其中隐而不露的讽刺和寓意。回评着重对整部书的主题、回与回的联系与过渡、人物形象的塑造、谋篇布局的技巧等方面进行评说,兼亦涉及本事勾稽,以史证文,以文引史,文史互补,务求有助于读者深入欣赏和理解,并为研究者提供新的论题、新的视角和新的途径。本书注释详于明清学制官制、婚丧礼仪、历史事件和人物等,与小说正文浑然一体,使这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名著涵容的信息更为丰富,更为密集。
##重读外史。被文木老人的写作技巧折服,他交替使用不同的叙事手段,让文章变成一张错落有致的网,“行文若断似续,相互网络,紧密无间,毫无缝隙可寻”。读来让我大呼过瘾!
评分##好小说大抵都是好看的,也没想到会这么好看,作者写得辛辣犀利,陈老点评也是精彩,很多眉眉角角,全靠陈老解析,好一副封建社会末期知识分子的全景式展现。
评分##简体横排,分色印刷,带插图,附有大量附录
评分##老陈批本还是不错的,就是个别批点不太对
评分##文木老人文字是不消说的。陈氏虽不像古之评家本色当行,然也颇具识见。注稍繁琐,但总胜于略,不过这个版本把注放在回后,不如新世纪版置之页下更方便些。回评无非是个梗概,有些蛇足,但抉出母题一节,颇有助益。 不知当代学林何时克出部《外史》,少不得吾辈嗜瓜者捧读一番。窃想辛神事迹,就够写小半本的了。
评分##出场人物太多,容易读到后面忘了前面,并且根据人物现实发展的情况,书中对应人物的命运也在发生变化,这点真的太强了。有批注比较便于理解,个人认为儒林是仅次于红楼梦的中国古代第二小说。
评分##好小说大抵都是好看的,也没想到会这么好看,作者写得辛辣犀利,陈老点评也是精彩,很多眉眉角角,全靠陈老解析,好一副封建社会末期知识分子的全景式展现。
评分##这书的体系也太庞大了吧?俨然一幅清明上河图,描述明清士人甚至三教九流的生活状态。至于情节,已经不重要了,每个故事都是以一个人为主角说到一半,又转下一个人为主角说了,真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实在受不了。。。
评分##评点不错,后记太啰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