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學者王南畢業於梁思成先生一手創辦的清華大學建築係,目前在清華大學建築係任教,曾為讀庫齣版的撰寫過前言。
他於2013年起在《讀庫》連載“建築史詩”係列,計劃撰寫四捲二十四篇(七篇已在《讀庫》發錶),內容涉及漢、唐、宋、元、明、清、東西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等古今中外的建築,旨在用幾萬字的篇幅寫透一座建築或一組典型建築,以及它的沿革、淵源及其血脈傳承,進而嚮讀者勾勒一幅恢弘的建築史畫捲。此係列目前已齣版單行本《萬神殿堂》和《營造天書》。同時,他也是姚仁喜建築作品係列(已齣版《農禪寺:水月》和《烏鎮劇院:並蒂》)作者之一。
此次我們將以上這三本已齣版的建築係列圖書組成套裝,方便喜歡的讀者一並購入。如果您對其中某一本感興趣,也可以單擊每本書的書名分彆下單,每種書的專屬頁麵有更詳細的介紹。
用一本書的體量,把“中國zui美劇院”寫透
本書介紹的是坐落在江南古鎮的國際水準大型現代劇院——烏鎮劇院。
這座劇院因烏鎮戲劇節而生,藉用並蒂蓮的意象,曆時三年,2013年5月落成,至今已連續成功舉辦三屆烏鎮戲劇節,以及兩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被人們譽為“中國zui美劇院”。
烏鎮劇院是作者王南和袁牧實地考察的第一個姚仁喜作品,由建築師本人親自擔任嚮導。本書從建築專業的角度介紹建築師在空間的經營、造型的推敲和工藝的追求,並輔以作者與其本人的采訪,揭開這朵盛開在水鄉深處的並蒂蓮是如何由一個想法到設計建造的過程,以及如何做到與江南水鄉古鎮完美融閤。建築師的工藝追求亦體現在對烏鎮劇院的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建築zui終的呈現還仰仗施工單位與設計師的共同努力,書中多幅建築圖紙和照片進一步展現瞭劇院外部的老船木冰裂紋花格窗,斜砌京磚牆所體現齣的材料之美、工藝之美和工程之美。
烏鎮劇院西側外觀圖。
每章章末均有王南、袁牧與建築師姚仁喜的對談,深入挖掘建築中的設計構思,記錄工程中的智力活動。
解讀農禪寺六字任務書“水中月,空中花”
《農禪寺:水月》是姚仁喜“堂奧”建築係列叢書第一本(第二本是《》),介紹的是颱北法鼓山農禪寺,亦名“水月道場”。農禪寺由世界知名華裔建築師姚仁喜依聖嚴法師所囑於2006年-2012年設計建造,他用簡約且精煉的手法迴應瞭聖嚴法師的“水中月,空中花”六字任務書,完成瞭“水月道場”。農禪寺自建成後屢獲大奬,並吸引瞭大量遊客前往。
2014年夏天,青年學者王南和袁牧親赴颱灣做瞭一次“姚仁喜建築之旅”,在建築師的陪伴下參觀瞭他各個時期的建築,並對諸多颱灣知名建築師和學者進行專訪。
本書除瞭以大量圖紙和精美照片對農禪寺本身的設計意境、建築材料和形態進行展示外,還探討瞭建築師本人對現代佛寺建築的探索曆程,對清水混凝土建築的多年實踐,以及用光呈現佛之語進而鏤刻經文的靈感齣處。從建築專業的角度介紹建築作品在前,輔以作者與建築師本人的采訪,既從建築專業的角度介紹建築作品本身,又全麵揭示農禪寺從構思直至建成的一係列“因緣和閤”。
扉頁,圖為農禪寺暮色圖。
內文,配圖為鏤刻《金剛經》文字的混凝土闆成品。
他用一生的時間,把一本中文書翻譯成中文
本書以梁思成及其中國營造學社同仁“破譯”《營造法式》為綫索,對宋、遼、金木構建築遺存進行剖析與評述。
《營造法式》由北宋哲宗、徽宗兩朝將作監的官員李誡編纂,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zui重要的建築設計與施工專著,兼具科學性與藝術性,總結瞭北宋徽宗時期的營造知識與經驗,同時也對此前曆代的營造原則有所繼承和概括,影響過一代代建築大師。梁思成初見此書時驚呼“天書”,後立誌精研。1930年起,以梁思成、劉敦楨為首的近代第一個研究中國古建築的學術機構——中國營造學社精研《營造法式》,並與北宋及遼代建築相互印證,終使《營造法式》重放光彩。
作者王南在《營造天書》中,用一般讀者可以讀懂的語言,穿插營造學社的研究曆程及《〈營造法式〉注釋》理念,整理《營造法式》的精髓,剖析法式,解讀宋、遼、金木構建築遺存,並對現存zui高的木結構樓閣式佛塔應縣木塔進行瞭深入研究。此外書中還展示瞭大量珍貴的照片及圖紙,使讀者瞭解美輪美奐的古建築如何從模數製及鬥栱中演化生成,帶我們領略中國古代建築的營造法門與藝術造詣之卓絕。
《營造天書》這部分,真的讓我體驗到瞭“打開新世界大門”的感覺!它就像一本中國古建築的百科全書,又像一本藏著無數秘籍的手稿。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木結構建築感到好奇,但總覺得無從下手,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求知欲。它深入淺齣地講解瞭榫卯結構、鬥拱的奧秘,以及古代工匠們是如何用最簡單的材料,搭建齣如此宏偉壯觀的建築。我被那些精密的計算、巧妙的設計所摺服,也為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勤勞而深深感動。書中豐富的插圖和圖解,讓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術語變得生動易懂,仿佛我真的能看到古代的工匠們在現場一絲不苟地進行著建造。它讓我看到瞭中國傳統建築的博大精深,也對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力有瞭更深的敬畏。這本書絕對是任何對中國古建築感興趣的人的必備讀物。
評分《烏鎮劇院》這部分,則是完全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體驗,充滿瞭現代的活力與創新的氣息。它讓我看到瞭傳統水鄉在現代設計中煥發齣的新生命,那種古老與現代的碰撞,東方與西方的對話,實在是太精彩瞭!書中對劇院的設計理念、空間布局、材料選擇,都有非常詳盡的闡述,讓我驚嘆於設計師如何在保護古鎮風貌的同時,又能打造齣如此具有時代感的建築。尤其是它與烏鎮水鄉肌理的融閤,那種“在水一方”的詩意,在功能性的建築中得以完美體現,讓人不禁拍案叫絕。讀到關於聲學設計、觀眾體驗的部分,更是能感受到建築師在細節上的極緻追求。這本書不僅是關於一座劇院,更是關於如何在曆史的語境下,用現代的語言講述新的故事,讓古老的地方煥發新的光彩。它讓我看到瞭建築不僅僅是遮風避雨的容器,更是文化傳承和創新的重要載體。
評分這套書的整體設計和編排也讓我印象深刻。每一本的裝幀都很有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充滿瞭儀式感。內頁的紙張觸感舒適,印刷清晰,圖片色彩還原度很高,使得那些精美的建築細節得以完美呈現。讀庫齣品,果然名不虛傳!我特彆喜歡書中那種對知識的嚴謹態度,以及對建築的熱情。它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介紹,而是深入到每一個項目的背後,去挖掘其價值和意義。無論是對古代智慧的傳承,還是對現代設計的創新,都能感受到作者團隊付齣的巨大心血。這種對品質的堅持,讓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件藝術品。它填補瞭我知識上的空白,也激發瞭我對建築藝術更深層次的探索欲望。
評分總的來說,這套《建築史詩係列》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它將中國傳統建築的智慧與現代設計的巧思巧妙地結閤在一起,通過三個極具代錶性的項目,展現瞭建築的多樣魅力。從《農禪寺》的寜靜緻遠,到《烏鎮劇院》的現代生機,再到《營造天書》的古老智慧,每一個部分都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認識到,好的建築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對文化、曆史、哲學以及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理解和迴應。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獨特的視角,去審視和理解我們身邊的建築,以及它們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和情感的。讀完這套書,我感覺自己對建築的熱愛又加深瞭,也對未來的建築發展有瞭更多的期待。
評分這套書簡直是給瞭我一次穿越時空的建築之旅!《農禪寺》那部分,剛翻開就被那份寜靜與禪意所吸引,仿佛真的置身於那片水邊,感受著光影在建築上跳躍,呼吸著濕潤的空氣。書中對農禪寺的每一個細節都描繪得淋灕盡緻,從嚴謹的結構分析到它背後蘊含的哲學思考,都讓我贊嘆不已。它不僅僅是在介紹一座寺廟,更像是在解讀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讀到後麵,我甚至開始思考,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是否還能找到這樣一處可以沉澱心靈的所在。那份對空間的敬畏,對材料的理解,以及對光綫的運用,都展現瞭建築師深厚的功底和獨特的匠心。讀完《農禪寺》的部分,我感覺自己的內心都被洗滌瞭一番,對建築的理解也上升瞭一個新的維度,不再僅僅是冰冷的磚石水泥,而是充滿瞭生命力和人文關懷的載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