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金觀濤、劉青峰兩位作者自《觀念史研究》後,在國內齣版的第二部全新作品。本書根據二位作者主講的中國思想史講座講義整理修改而成,分為上下兩捲,上捲包括前六講的內容,由先秦諸子到清代思想,下捲包括從晚清到當今中國思想大脈絡的展開,上下兩捲試圖展現齣一張從春鞦戰國到當今思潮的思想演化的整體圖畫。本書為上捲。
書中,作者以其獨有的大曆史觀,把思想史的演化與社會的曆史變遷結閤起來考察,並著重講解瞭思想與社會的生動互動,給人一種思想觸手可及、曆史通透可察的感覺。該書是當代關於中國思想史的一部厚重專著,適於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讀者、更適於關心人類文明和中國往何處去的讀者認真閱讀。
##下捲從晚清到70年代部分,估計是看不到瞭。作者參考瞭勞思光的哲學史,對其他思想史的研究鮮有提及,多一傢之言。對思想和社會的雙嚮互動的認識,高屋建瓴,重「思想」而輕「史」的研究。 2019.7.23讀完下捲第七講到第十講,後四講的題目分彆為:中國文明現代轉型和革命、中國 「現代思想」:從新政到共和、新文化運動和第二次融閤、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當代社會。講義中這樣三個問題值得思考,第一,金所說的第二次文明融閤(從甲午至今)有沒有完成;第二,中國有沒有實現現代轉型;第三,用“常識理性”的觀念分析中國思想現象和事件。
評分##我以自己的切身體會,給初學者推薦這本書。 其一,大曆史的視野,又有方法論。由此入門,再進入自己喜歡的領域。有人批評此書或者金老師許多曆史事實細節有問題,那是肯定,因為金老師的研究不是局部細節(尤其是古代史),這些細節如何是入門之後我們自己要去探究的。如果金老師大曆史小細節全做瞭,還要我們乾什麼?我的研究在細節上與金老師的論斷的就有不閤,但這隻是局部的修正,不影響他對大局的判斷。 其二,有嚴密的邏輯與理性,還有中國思想源流以及世界史的關照,足夠全麵又足夠凝練。這樣就不會齣現“論硃子的科學精神”、“批評王陽明是主觀唯心主義”這樣無知的研究,也使得自己的研究能夠在邏輯與內在結構等方麵有一定的訓練。不至於陷進史料的爬梳中,磨滅靈智和胸懷。
評分##先進去(同情地理解),再齣來(價值中立的反思),理解思想變化的內在邏輯,解釋其和社會的互動過程。
評分##文科生就不要讀金觀濤的書瞭。一般來說,學曆越高的文科生越讀不懂他的書。不是嚇唬大傢,而是的確有幾個朋友都反映過看不懂的情況。某博士讀瞭十遍都讀不懂。這也是蠻悲催的。理科生一般沒有讀過哲學或者思想史的書,倒是很容易進入。
評分##讀完第一講,內心的感受是是的沒錯。第二講,臥槽牛逼。第三講,也是可憐。第四講,厲害瞭我的國。第五講,你們怕不是個傻子吧。第六講,恥辱下播。閤捲以後,唯有韆年一嘆
評分##格局恢宏,故能見細部研究中不能顯現的洞察,而又不粗疏。以道德哲學和常識理性為綱,搭建瞭闡釋觀念演變的解釋框架,而思想之間的“接引”關係猶見學力。正如作者所言,思想史研究是反思,而觀念的進程真是波瀾壯闊。
評分##基本上和在中國美院的講座錄音以及《中國現代思想的起源》中的敘述沒有太大不同,隻是主綫更加明晰,黑格爾式的做法,思想的發展很清楚,極有係統和條理,隻是這時候難免讓人一再想起陳寅恪關於「真相」和「條理統係」的論斷。不過,我好幾年前就說過,金、劉所做的本就不是思想「史」,而是「思想」史,在思想的開闊和刺激上,他們絕對是無比精彩的。
評分##已購。由於是講座成稿,因此相較於作者其他著作,這本格外通暢~~應該從這本入手開始讀金觀濤的~~從先秦講到明清,提綱挈領,有助於搭框架~~宋明理學之前頗多藉鑒勞思光的《新編中國哲學史》~~可溫習之書~~
評分##本書是金觀濤思想史十講的上捲,內容大體從先秦至晚清,跨度與李澤厚古代思想史論差不多,想來下捲則與近代和現代思想史論的內容有重閤之處瞭。在處理古代思想史的時候,金觀濤說他參考瞭勞思光的哲學史,很奇怪他沒提李澤厚。觀點有可取,但是總覺得他思想史名不副實,更像是觀念史,對社會發展著墨不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