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金观涛、刘青峰两位作者自《观念史研究》后,在国内出版的第二部全新作品。本书根据二位作者主讲的中国思想史讲座讲义整理修改而成,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包括前六讲的内容,由先秦诸子到清代思想,下卷包括从晚清到当今中国思想大脉络的展开,上下两卷试图展现出一张从春秋战国到当今思潮的思想演化的整体图画。本书为上卷。
书中,作者以其独有的大历史观,把思想史的演化与社会的历史变迁结合起来考察,并着重讲解了思想与社会的生动互动,给人一种思想触手可及、历史通透可察的感觉。该书是当代关于中国思想史的一部厚重专著,适于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更适于关心人类文明和中国往何处去的读者认真阅读。
##本书是金观涛思想史十讲的上卷,内容大体从先秦至晚清,跨度与李泽厚古代思想史论差不多,想来下卷则与近代和现代思想史论的内容有重合之处了。在处理古代思想史的时候,金观涛说他参考了劳思光的哲学史,很奇怪他没提李泽厚。观点有可取,但是总觉得他思想史名不副实,更像是观念史,对社会发展着墨不多。
评分##不适合无基础之人读,极易误入歧途。金刘二位雄心勃勃,理论野心很大,想要把纷繁复杂的思想演进和社会变化统一起来,夸张而不现实。虽然框架感强,读起来爽,但在内容上,很多地方都有削足适履之嫌。宋明理学一节写得最差,前面借助了劳思光还好点,宋明理学自己操刀就有些捉襟见肘,以其功力根本无法驾驭宋明理学,而且对牟宗三这一“野路子”关注太多,有失偏颇。举一例,金先生觉得朱子为了自己的理论强行把“自无极而太极”改成“无极而太极”,可是学界主流还是倾向于认为朱子只是把错讹改对了。但金先生为了自己理论偏信一家之言就有点其心可诛了。
评分##1. 先秦诸子形成中国文化的超越突破:以此世而非彼世为终极价值追求;依靠自身的力量而非外部力量来追求。(前述四个要素的两两组合,分别形成希伯来宗教、古希腊、印度宗教以及中国对道德价值的追求四种轴心文明。这种分析方式令人拍案)。2. 汉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天人感应思想,确定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自此中国文化便是以儒学为最终根据的文化。3.魏晋时期,因汉儒的天人感应思想流于迷信,天下屡遭灾害,道德追求变成不可欲,兴起玄学。以老庄经典的注释作为当时士人的精神追求。此即道德价值的逆反(维持着向善的意志的道德追求这个后设层面,只不过所谓善须从老庄经典中去寻找)。对庄子经典的注释,形成以自然为善的学术取向,发展出常识理性。(写不下了,见书评)
评分##第二遍读完。一本好书就像一个半夜聊天一直聊到天亮还舍不得睡的好朋友。
评分##已购。由于是讲座成稿,因此相较于作者其他著作,这本格外通畅~~应该从这本入手开始读金观涛的~~从先秦讲到明清,提纲挈领,有助于搭框架~~宋明理学之前颇多借鉴劳思光的《新编中国哲学史》~~可温习之书~~
评分##我以自己的切身体会,给初学者推荐这本书。 其一,大历史的视野,又有方法论。由此入门,再进入自己喜欢的领域。有人批评此书或者金老师许多历史事实细节有问题,那是肯定,因为金老师的研究不是局部细节(尤其是古代史),这些细节如何是入门之后我们自己要去探究的。如果金老师大历史小细节全做了,还要我们干什么?我的研究在细节上与金老师的论断的就有不合,但这只是局部的修正,不影响他对大局的判断。 其二,有严密的逻辑与理性,还有中国思想源流以及世界史的关照,足够全面又足够凝练。这样就不会出现“论朱子的科学精神”、“批评王阳明是主观唯心主义”这样无知的研究,也使得自己的研究能够在逻辑与内在结构等方面有一定的训练。不至于陷进史料的爬梳中,磨灭灵智和胸怀。
评分##格局恢宏,故能见细部研究中不能显现的洞察,而又不粗疏。以道德哲学和常识理性为纲,搭建了阐释观念演变的解释框架,而思想之间的“接引”关系犹见学力。正如作者所言,思想史研究是反思,而观念的进程真是波澜壮阔。
评分##我以自己的切身体会,给初学者推荐这本书。 其一,大历史的视野,又有方法论。由此入门,再进入自己喜欢的领域。有人批评此书或者金老师许多历史事实细节有问题,那是肯定,因为金老师的研究不是局部细节(尤其是古代史),这些细节如何是入门之后我们自己要去探究的。如果金老师大历史小细节全做了,还要我们干什么?我的研究在细节上与金老师的论断的就有不合,但这只是局部的修正,不影响他对大局的判断。 其二,有严密的逻辑与理性,还有中国思想源流以及世界史的关照,足够全面又足够凝练。这样就不会出现“论朱子的科学精神”、“批评王阳明是主观唯心主义”这样无知的研究,也使得自己的研究能够在逻辑与内在结构等方面有一定的训练。不至于陷进史料的爬梳中,磨灭灵智和胸怀。
评分##我以自己的切身体会,给初学者推荐这本书。 其一,大历史的视野,又有方法论。由此入门,再进入自己喜欢的领域。有人批评此书或者金老师许多历史事实细节有问题,那是肯定,因为金老师的研究不是局部细节(尤其是古代史),这些细节如何是入门之后我们自己要去探究的。如果金老师大历史小细节全做了,还要我们干什么?我的研究在细节上与金老师的论断的就有不合,但这只是局部的修正,不影响他对大局的判断。 其二,有严密的逻辑与理性,还有中国思想源流以及世界史的关照,足够全面又足够凝练。这样就不会出现“论朱子的科学精神”、“批评王阳明是主观唯心主义”这样无知的研究,也使得自己的研究能够在逻辑与内在结构等方面有一定的训练。不至于陷进史料的爬梳中,磨灭灵智和胸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