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書名 | 人類活動中的理性 | ||
| 作者 | (美)赫伯特·西濛 鬍懷 馮科 | ||
| 定價 | 32.00元 | ||
| ISBN號 | 9787549591763 | ||
| 齣版社 |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 ||
| 齣版日期 | 2016-12-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 裝幀:平裝-膠訂 | 開本:32開 | 重量:0.4 | |
| 版次:1 | 字數: | 頁碼: | |
| 插圖 | |
| 目錄 | |
| 內容提要 | |
| 本書由經濟學西濛1980年代在斯坦福大學的三個講座整理而成。三個講座分彆探討瞭: |
| 編輯推薦 | |
| 此書內容是西濛在斯坦福大學的三個講座。由個人的有限理性,推到瞭公共和社會機構的有限理性,*終探討解決的辦法。清晰、有趣、幽默又極具啓發性。正因為是講座,他話題沒邊界,在其中可以感受到他的博學和睿智,不僅談經濟學,還談到瞭人工智能、進化論、管理學、政治學,甚至文學,例如《戰爭與和平》、《正午的黎明》、《我的奮鬥》等,不愧是20世紀全纔式的“狐狸”。如果想對“理性”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或者想獲得思想上的啓發和生活決策上的建議,建議來聽這三場講座。2016,西濛誕辰100周年,趕在2016年的尾巴齣版,算是對這位大師的一個紀念吧。 |
| 作者介紹 | |
赫伯特·西濛,因管理方麵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經濟學奬的人,在管理學、經濟學、組織行為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等方麵有較深的造詣。曾任美伊利諾伊理工學院教授,自1949年起在卡內基—梅隆大學擔任計算機科學與心理學教授。1975年榮獲圖靈奬;1978年榮獲諾貝爾經濟學奬。2001年,西濛去世,享年85歲。 譯者: 鬍懷,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1999年起職於中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2004—2010年藉調香港工作。現為中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已齣版《亞當·斯密》(香港:中華書局2000年)等著作多部,在《經濟研究》等期刊發錶學術論文數十篇。 馮科,北京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現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係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經濟所常務副所長、北京大學金融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並兼任多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先後主持或作為核心成員參與部委或企業的研究課題數十項,齣版《金融脫媒之殤》(北京大學齣版社2015年)等著作多部,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動態》等期刊發錶論文數十篇。 |
| 序言 | |
“人類活動中的理性”,這個書名讓我想起瞭很多關於決策科學和行為經濟學的討論。我一直對人類為什麼會做齣某些看似“非理性”的決定感到好奇。我們常常被教育要理性思考,但現實生活中,情緒、直覺、社會影響等等因素,似乎總是能輕易地擾亂我們的“理性”判斷。這本書是否會探討這種“非理性”背後的“理性”呢?也就是說,那些看起來不那麼符閤邏輯的行為,是否在某種更廣闊的視角下,其實是符閤某種“更深層次”的理性?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新的視角,讓我能夠重新審視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比如,為什麼人們會願意為一個“承諾”付齣超齣其經濟價值的努力?為什麼在麵對風險時,人們的厭惡程度會隨著財富的減少而增加?這些都是我一直想弄明白的問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清晰的語言和生動的例子,來闡釋這些復雜的概念,讓我能夠真正理解“理性”在人類活動中的真正含義。
評分我一直對人類的決策過程充滿著好奇,尤其是當這種決策涉及到復雜的問題或者不確定的未來時。很多人都認為“理性”是做齣最佳選擇的關鍵,但如何在紛繁的信息和有限的認知能力下實現“理性”卻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本書的書名“人類活動中的理性”直接觸及瞭我一直思考的核心問題。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和理解“理性”的,它是否區彆於傳統的、純粹邏輯推演的理性,而是包含著更廣泛的、與人類認知局限性相符的考量?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我們在信息不足、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如何通過“啓發式”方法或其他策略來做齣決策。這種“有限理性”的觀念,對我來說極具吸引力,因為它更符閤我所觀察到的現實生活中的人類行為模式。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工具或思維方式,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改進自己的決策過程,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為。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就足夠吸引人:“人類活動中的理性”。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情緒泛濫的時代,能夠冷靜下來思考“理性”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稀缺。我一直認為,理解人類行為的根本動力,是洞察社會運行機製的關鍵。而“理性”這個詞,往往被賦予瞭太多理想化的色彩,似乎每個人都應該是精打細算、永遠做齣最優選擇的“經濟人”。但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似乎遠沒有那麼“理性”。我們會衝動消費,會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生氣,會做齣一些事後看來令人費解的決定。這讓我對“理性”本身産生瞭濃厚的興趣。這本書提齣的視角,是否能打破那種刻闆的、理想化的理性模型?它是否能為我提供一種更貼近生活、更具解釋力的理解人類決策過程的框架?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在現實的 Constraints(約束)下,人們是如何“就近取圓”(satisficing)地做齣選擇,而不是追求那種理論上的“最優解”。這種“有限理性”的觀念,聽起來就充滿瞭現實的智慧,也更符閤我觀察到的身邊人和自己行為的真實寫照。這本書的齣現,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窗,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人類行為背後那復雜而又充滿韌性的邏輯。
評分“人類活動中的理性”,這個題目本身就帶著一種解謎般的吸引力。我一直覺得,人類的行為,無論多麼看似隨機或非理性,其背後一定隱藏著某種秩序或邏輯。隻是我們往往被錶象所迷惑,忽略瞭更深層次的驅動力。尤其是在閱讀瞭大量的心理學、經濟學和社會學著作後,我發現“理性”這個概念的內涵遠比我們日常理解的要豐富和復雜得多。它不單單是邏輯推理的代名詞,更包含著我們如何獲取信息、如何處理信息、以及在信息不完全或不確定情況下的決策方式。我尤其好奇,這本書是如何將“理性”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到“人類活動”中的。是會從微觀的個人決策入手,分析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權衡利弊,做齣選擇的嗎?還是會上升到宏觀的社會層麵,去探討集體決策中的理性因素?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或許,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為什麼在麵對相似情境時,不同的人會做齣截然不同的選擇,而這些差異背後,又潛藏著怎樣的“理性”基礎。
評分“人類活動中的理性”,這個書名一聽就讓我覺得很有分量,也很有深度。我一直覺得,我們人類的很多行為,錶麵上看可能充滿瞭情緒化或者衝動,但仔細去想,似乎又隱藏著某種目的性或者說是“算計”。隻不過,這種“算計”不一定是陰謀詭計,而更可能是一種為瞭生存、為瞭達成某種目標的內在邏輯。所以,我對這本書非常期待,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理性”這個概念,與我們日常瑣碎但又無比豐富的“人類活動”聯係起來的。它是否會探討,在信息不對稱、認知偏差的情況下,人們如何仍然能夠做齣有效的決策?或者,它是否會揭示,那些我們認為“非理性”的行為,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理性”的體現?我尤其感興趣的是,作者是否會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或者理論框架,來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人類行為背後的邏輯,從而讓我們在麵對生活中的各種選擇時,能夠更加清晰和有條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