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汤用彤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第一分汉代之佛教
第一章佛教入华诸传说
(一)伯益知有佛
(二)周世佛法已来
(三)孔子与佛
(四)燕昭王
(五)古阿育王寺
(六)秦始皇与佛教
(七)东方朔
(八)张骞
(九)休屠王金人
(十)刘向叙列仙
第二章永平求法传说之考证
永平求法之传说
求法传说之考证
第三章《四十二章经》考证
《四十二章经》译出传说
《四十二章经》出世甚早
《四十二章经》译本有二
《四十二章经》之叠经改窜
《四十二章经》之性质
第四章汉代佛法之流布
开辟西域与佛教
伊存授经
鬼神方术
楚王英为浮屠斋戒祭祀
桓帝并祭二氏
《太平经》与化胡说
安世高之译经
支娄迦谶之译经
笮融事佛
牟子作《理惑论》
汉代佛法地理上之分布
第五章佛道
精灵起灭
省欲去奢
禅法之流行
仁慈好施
佛陀祭祀
汉世僧伽
《太平经》与佛教
汉晋讲经与注经
总结
第二分魏晋南北朝佛教
第六章佛教玄学之滥觞(三国)
牟子《理惑论》
三国佛教史实与传说
支谦
康僧会
养生成神
神与道合
朱士行之西行
第七章两晋际之名僧与名士
《般若经》之流传
竺法护
于法兰与于道邃
竺叔兰与支孝龙
帛法祖
玄风之南渡
竺道潜
支遁
东晋诸帝与佛法
名士与佛学
第八章释道安
高僧与名僧
综论魏晋佛法兴盛之原因
竺佛图澄
道安年历
道安居河北
道安南行分张徒众
道安居襄阳
经典之整理
戒规之确立
弥勒净土之信仰
道安在长安与译经
道安在佛学上之地位
第九章释道安时代之般若学
本时代般若学之派别
竺法雅之格义
本无宗
释道安之性空宗义
本无异宗
支道林之即色义
于法开之识含宗
幻化宗
支愍度之心无义
缘会宗
本末真俗与有无
总结

重印后记
重印再版小记
汤用彤先生学术年表
汤著《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与中国佛教史学科的创立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汤用彤创建的中国佛教史研究体系,使印度哲学和中国佛教史研究进入新时期。他的相关研究凸显了佛教史在历史学科中的价值和地位,也为中国哲学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研究开辟出新途径。他通过研究佛教中国化进程,总结出文化移植发展的普遍规律,不但为中国史学研究增添了瑰宝,而且丰富了世界历史研究和宗教学的宝库。他创立的研究范式对世界范围的佛教史界影响深广。凡是欲对中国佛教进行研究的学者,都不得不去研读他的著述。可以说,汤著是中国佛教研究史上不可超越的一座里程碑。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深入系统的分析了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印度佛教传入的历史,根据大量史料、经过认真翔实的考证,总结出佛教思想传入中国的思想演变。该书特别注意阐述外来印度佛教文化与本土文化在中国从依附于中土文化,而由于文化之不同而发生矛盾和融合,逐渐为中国文化所吸收,以至于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的历史过程。

用户评价

评分

##①汉明求法,见之于牟子《理惑论》②刘歆进《山海经》,初只十八篇,其《海内经》及《大荒经》皆进在外,世人早疑其伪。③后世佛徒常据《列子》里太宰嚭问孔子语西方有圣者而谓孔子亦知有佛。却不知《列子》一书,乃魏晋时人所伪造,孔子所称西方之圣者,以至周穆王时之西极化人,亦或指西出关之老子。④《拾遗记》,其所记燕昭王事,不悉是晋代原文,抑梁时改窜。⑤支谶对大乘佛教的传播功不可没。

评分

##这书极好,为佛教资料精编与史实考证的结合,我断断续续看了一个多月,终于读完了。我很佩服汤用彤尽可能保存中立,而只用材料说话的治史法,这有好处不必说了(书末附四十页赞词)但也到底显明他不过是更开明一点的传统史家,说其严谨自然如是,但夸大他为别开生面之大师,似乎也不确。他并非不想评说,只大概因为才力不逮,自知说了反倒害事,便转而不置一词了吧。与之相比,我倒更佩服鲁迅治中国小说史的办法。佛教史如今乃至要奉汤为大师,大概现今此门中道学先生太多,动辄五体投地,又互相以“国学”标榜,哪里能弄出别开生面的东西。鲁迅曾想治魏晋史,便以“药酒女佛”名之,略说构思,已令人神往,可惜未能成书,真一大憾事。若以鲁迅之见识治佛教史,我大概要枕藉观之,岂要一月才能读完。

评分

##①汉明求法,见之于牟子《理惑论》②刘歆进《山海经》,初只十八篇,其《海内经》及《大荒经》皆进在外,世人早疑其伪。③后世佛徒常据《列子》里太宰嚭问孔子语西方有圣者而谓孔子亦知有佛。却不知《列子》一书,乃魏晋时人所伪造,孔子所称西方之圣者,以至周穆王时之西极化人,亦或指西出关之老子。④《拾遗记》,其所记燕昭王事,不悉是晋代原文,抑梁时改窜。⑤支谶对大乘佛教的传播功不可没。

评分

##P180

评分

##没什么能比的

评分

##因不懂佛学,前后耗费三个月时间研读,尚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仅得皮毛,汤用彤先生八十年前这部中国佛教史典范之作,文密邃远,体大思精,前无古人,已是必然,学术虽后出转精,然后继中古佛史,均不脱汤氏框架,后无来者,极有可能。除了膜拜,还是膜拜,毫无学力点评!唯一不足,校对荒唐,别字甚多,有愧先贤,亦有辱商务百年门庭也!

评分

##欣赏不来

评分

##传世巨著,穿宝钱之线索。

评分

##这书极好,为佛教资料精编与史实考证的结合,我断断续续看了一个多月,终于读完了。我很佩服汤用彤尽可能保存中立,而只用材料说话的治史法,这有好处不必说了(书末附四十页赞词)但也到底显明他不过是更开明一点的传统史家,说其严谨自然如是,但夸大他为别开生面之大师,似乎也不确。他并非不想评说,只大概因为才力不逮,自知说了反倒害事,便转而不置一词了吧。与之相比,我倒更佩服鲁迅治中国小说史的办法。佛教史如今乃至要奉汤为大师,大概现今此门中道学先生太多,动辄五体投地,又互相以“国学”标榜,哪里能弄出别开生面的东西。鲁迅曾想治魏晋史,便以“药酒女佛”名之,略说构思,已令人神往,可惜未能成书,真一大憾事。若以鲁迅之见识治佛教史,我大概要枕藉观之,岂要一月才能读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