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唐詩鑒賞辭典
定價:59.80元
作者:樂雲,黃鳴 著
齣版社:崇文書局
齣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40339753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作者專業,來自高校專業教師,長期從事古典詩詞研究。
體例科學。作品、作者簡介、注釋、鑒賞、插圖。
融工具書和文學賞析讀物為一體,實用性強。
目錄
虞世南蟬王績野望王梵誌吾富有錢時寒山杳杳寒山道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江亭夜月送彆二首(其一)山中滕王閣詩彆薛華盧照鄰長安古意駱賓王在獄詠蟬在軍登城樓楊炯從軍行陳子昂登幽州颱歌感遇三十八首(其二)燕昭王送魏大從軍春夜彆友人杜審言渡湘江蘇味道正月十五夜劉希夷代悲白頭翁宋之問送彆杜審言題大庾嶺北驛渡漢江瀋儉期雜詩三首(其三)獨不見李適之罷相賀知章詠柳迴鄉偶書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張說蜀道後期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蘇頲汾上驚鞦張敬忠邊詞張九齡望月懷遠湖口望廬山瀑布水賦得自君之齣矣……
內容提要
《唐詩鑒賞辭典》共收錄唐代147位詩人的詩作閤計504首。每位詩人均加附0字左右的小傳,主要介紹生卒年、籍貫、生平事跡、主要作品等,注重吸收近年學術研究的新成果。《唐詩鑒賞辭典》原則上采用一首詩一篇賞析文章,也有少數難以分割的組詩或唱和酬贈之作,則幾首詩閤在一起分析。每首詩的賞析文字在00字左右,篇幅較長的篇目如歌行體《長恨歌》、《琵琶行》等作品的賞析文字則控製在2000字以內,務求行文簡練,達意為主。鑒賞內容大緻括如下內容:作品背景,內容講析,藝術特色,後世影響等。詩中齣現的疑難字詞、名物、典故等,一般在賞析文章中略作解釋。
中華詩文鑒賞辭典類圖書是一套重在普及、雅俗共賞的圖書。中國是一個詩詞的國度,古典詩詞源遠流長,薈萃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從《詩經》算起的三多年詩史中,名傢輩齣,璨若群星;佳作紛呈,爭奇鬥艷,散發齣永恒的藝術魅力。學習、賞析古典詩詞是代代國人樂此不疲的幸事。我社組織的這套鑒賞類叢書,選目更精,辭賞文字更注重原作內容的串講,少一些枯燥無味的考據,在解釋清基本內容的前提下再引導讀者進行藝術欣賞。
文摘
《唐詩鑒賞辭典》:詩的第三、四句說雖然古調是詩人自己所喜愛的,而當時的人們大多都不彈奏古調瞭。“古調”象徵詩人的高雅誌趣,“雖”字作為一個轉摺,從對琴聲的贊美進入對時尚變化的感慨。時代變化,受人歡迎的樂麯是能錶達世俗歡快心聲的新樂。清越的“鬆風寒”的古調雖然優美,卻沒有多少人有這樣的高雅品位去欣賞瞭。“多”字反襯齣瞭世上知音的稀少難覓,言下便流露齣一份麯高和寡的孤獨感。 本詩先描繪瞭音樂之美,再抒發情感。前兩句寫瞭古調的悠揚動人,引齣後兩句孤芳自賞的古調情懷,為後麵抒發情感埋下伏筆。而古調的幽清美妙,也暗喻瞭詩人自己是纔華洋溢的人。清代吳瑞榮在《唐詩箋要續編》中說:“如置身高山流水之間。”水流石上,風入鬆林,琴聲繞耳,給人以清淨雅緻的感受。而高山流水卻難遇知音,以此抒發瞭自己懷纔不遇,孤芳自賞,知己難求的鬱悶心情。 詩人自稱“五言長城”,而明代顧磷在《批點唐音》點評這首五言詩時說:“語不須多,不須深。”短短二十字的詩,不多,用詞不深,但個中的情感卻直截瞭當地錶達瞭齣來。 ……
作者介紹
樂雲,男,1973年生,湖北黃陂人,武漢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廣東工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人文教研部副主任兼黨支部書記,廣東省九屆青聯委員,韓國翰林大學訪問教授(2009-20),多傢媒體特約評論員及專欄作傢。主要研究方嚮:明清小說與近代文學、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已齣版《西遊記:徹悟人生》《唐宋詩鑒賞全典》等學術專著3部。曾獲廣東首屆“金博奬”(2011)、廣東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二等奬(2009)、三等奬(2013)、廣東工業大學教學奬一等奬(20)等。其事跡曾被廣東電視颱、《科技日報》《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深圳特區報》等數十傢媒體報道。
黃鳴,男,1976年生,復旦大學中文係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畢業,現任教於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古代文學與文化研究。發錶學術論文三十餘篇,有《左傳與春鞦時代的文學》《春鞦列國地理圖誌》等著作,曾主編《唐宋詩鑒賞全典》的宋詩部分。
這本書,對我來說,與其說是一本“鑒賞辭典”,不如說是一部“詩詞的導遊手冊”。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姿態,而是用一種非常親切、引人入勝的方式,帶領我走進古詩詞的世界。 最讓我受益匪淺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讀懂”一首詩,而不僅僅是“看懂”它。比如,在賞析一些山水田園詩時,它會告訴我,詩人描繪的不僅僅是眼前的景色,更是他內心對寜靜、對歸隱的渴望。又或者,在解讀一些邊塞詩時,它會讓我感受到那種傢國情懷,那種身在遠方、心係故土的壯懷激烈。這種將詩歌與人生、與情感相聯係的解讀方式,讓我覺得古詩詞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鮮活的情感錶達。 而且,這本書的編排設計也十分巧妙。它不是簡單地按照年代或作者來排序,而是根據詩歌的主題、情感等進行瞭分類,這樣可以讓我更容易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例如,當我心情低落時,可以翻到那些描寫愁緒的詩詞,去感受古人的悲歡離閤;當我心生豪邁時,又可以去讀那些意氣風發的詩篇。這種“主題式”的閱讀,讓我與詩歌産生瞭更深的共鳴。書中的語言也十分流暢,讀起來毫無壓力,就像在聽一位博學而幽默的朋友娓娓道來,將那些古老的故事和情感,重新賦予瞭生命。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古典文學充滿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可以說,這本《唐詩宋詞鑒賞辭典》是我近來最滿意的一筆投資。它不僅僅是一本詩詞的匯編,更像是一本陪伴我探索古詩詞魅力的摯友。 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詩歌意境的把握和解讀。很多時候,我們讀到一首詩,看到的隻是字麵上的意思,但它所蘊含的深層情感和哲學思考,卻往往被忽略。這本書的鑒賞部分,恰恰填補瞭這一空白。它能帶領讀者深入詩人的內心世界,去感受詩人創作時的情感波動,理解那些含蓄而深邃的意境。例如,書中對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賞析,不僅僅局限於對“但願人長久,韆裏共嬋娟”的字麵理解,更是深入探討瞭詞人麵對親人分離時的曠達情懷,以及對人生際遇的深刻感悟,這種解讀層次分明,引人深思。 而且,這本書的選材也非常廣泛,既有傢喻戶曉的唐詩宋詞名篇,也有一些相對小眾但同樣具有藝術價值的作品。這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鞏固瞭對經典的認知,還發掘瞭不少新的驚喜。書中的注釋也十分詳盡,對於一些生僻的字詞和典故,都做瞭恰當的解釋,大大降低瞭閱讀的門檻。我常常在閱讀一首詩後,對照著書中的鑒賞和注釋,仿佛親身經曆瞭那個時代,與詩人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評分這本《唐詩宋詞鑒賞辭典》簡直是我近期最愛的購書之一!我一直對古典詩詞情有獨鍾,但很多時候看古詩詞,雖然字麵上懂意思,卻少瞭那種韻味和深層內涵。這本書的齣現,就像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 最讓我驚喜的是它的鑒賞部分,它並沒有簡單地羅列作者和年代,而是深入淺齣地剖析瞭每一首詩的創作背景、情感基調、藝術手法,甚至對一些意象的解讀也十分到位。比如,當我讀到李白的《靜夜思》時,書中的賞析讓我不再隻是理解“床前明月光”的字麵意思,而是感受到瞭詩人身處異鄉,對傢鄉和親人深深的思念之情,那種月光仿佛承載瞭所有孤獨和鄉愁。又比如,對於一些意境深遠的宋詞,書中更是花瞭大量篇幅去描繪詞人當時的心境,那種“愁”不僅僅是簡單的傷心,而是包含瞭世事無常、人生苦短的復雜情感。 而且,這本書的編排也很人性化。它不僅僅收錄瞭膾炙人口的唐詩,還有不少宋詞的精華。對於我這樣想全麵瞭解中國古代詩詞的讀者來說,這是非常方便的。我不用再東奔西跑地去找不同的詩集和鑒賞集。每當我遇到一首不太熟悉的詩,翻開這本書,總能找到詳盡的解釋和賞析,讓我茅塞頓開。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導我一步步走進詩詞的殿堂。書中的語言通俗易懂,即使是對古典詩詞不太熟悉的朋友,也能輕鬆閱讀,並從中獲得樂趣。
評分說實話,我一直覺得看古詩詞是個“技術活”,得懂很多典故,還得有相當的文學功底。但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就像一本“古詩詞通俗易懂指南”,讓原本高高在上的文學,變得親切可愛起來。 我最喜歡的是它的“賞析”部分,裏麵沒有那種咬文嚼字的學術腔調,而是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語言,把詩詞背後的故事、詩人的心路曆程,以及那些巧妙的錶達方式,講得明明白白。比如,讀到一些描寫自然景色的詩句,書中不僅會分析描繪得有多美,還會告訴我,詩人為什麼選擇用這樣的詞句,他當時的心情又是怎樣的。這種“為什麼”的解答,比單純的“是什麼”要重要得多。 這本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注釋”部分做得非常用心。對於一些古漢語的詞匯,或者一些讀者可能不太瞭解的背景知識,都有非常清晰和精準的解釋。這讓我不用頻繁地去查閱其他工具書,一本書就可以解決大部分的疑問。我經常一邊讀詩,一邊對照著注釋和賞析,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真的很棒。它讓我覺得,原來古詩詞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它們同樣充滿瞭人間的喜怒哀樂,隻是用一種更美的語言錶達瞭齣來。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本身就透著一股子古樸典雅的韻味,拿到手裏就覺得很有分量。當我迫不及待地翻開,裏麵的內容更是讓我愛不釋手。它不像市麵上很多鑒賞辭典那樣,枯燥地堆砌理論,而是用一種非常生動、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來解讀詩詞。 作者在分析每一首詩的時候,仿佛就置身於詩人當時的情境之中,然後用現代人的視角,將那些被曆史塵埃掩埋的情感和思想重新挖掘齣來。例如,在解讀杜甫的詩歌時,書中不僅僅強調瞭其“詩史”的價值,更細緻地描繪瞭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以及詩人如何在顛沛流離中,用文字記錄下人民的苦難和對傢國的憂思。這種宏大的敘事背景,讓原本可能顯得沉重的詩歌,充滿瞭力量和溫度。 而且,書中的選詩也相當有講究,既有大傢耳熟能詳的經典,也有一些相對冷門但同樣精彩的作品。對於我來說,發現這些“遺珠”本身就是一種樂趣。它就像一場精心策劃的詩詞之旅,帶領我穿越時空,與古聖先賢進行心靈的對話。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意象的解讀,比如“梅”在不同詩人筆下的象徵意義,或是“月”所承載的各種情感。這些細節的挖掘,讓我在重讀經典時,總能有新的發現和感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