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在巴蜀

大汉帝国在巴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饶胜文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楔子 1
第一章 早期的刘备 1
第二章 《隆中对》的得失 20
第三章 第一次荆州风云 41
第四章 联盟的新阶段 77
第五章 刘备取益州 85
第六章 借荆州的是与非 117
第七章 刘备称汉中王 125
第八章 第二次荆州风云 144
第九章 刘备称帝 171
第十章 夷陵之战 187
第十一章 永安托孤 209
第十二章 蜀汉的内外危机 221
第十三章 诸葛亮主政 231
第十四章 联盟的政治问题 239
第十五章 诸葛亮北伐(政治) 259
第十六章 诸葛亮北伐(军事) 278
第十七章 蜀政的衰落 320
第十八章 蜀汉的灭亡 340
余 论 364
后 记 384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不装逼,真的会死

中国这三十年,价值解构是一个基本思潮。在这样一种背景底下,“道义”好像成了一个可疑的词,在满堂的哄笑之中,即使没倒塌,也显得很猥琐。你说“道义”,几乎就会被人在心里替换成“装逼”二字。

有人哂笑——不装逼真的会死吗?

这三十年,我们也见过了太多形形色色的创业者,在这个丛林的时代殊死搏杀,视第一桶金的原罪为理所当然。然而,真正做大做强做长做久的企业却少之又少。绝大多数都如烟云起灭。

不妨问问——它们都是怎么死的?

是的,不装逼,真的会死!

你还真别不信——道义和价值,才是人类最深厚绵长的维系力量。

拿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历史来说,就包含了这么一条主线。

三国可以说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段历史,却也是最易被误读的一段历史。就拿蜀汉来说,很少有人注意到蜀汉历史的三个特点:

第一,在历代据蜀者中,没有人花的代价有刘备那么高。在受邀入蜀——这意味着他直接跳过了历来被视为畏途的巴蜀外围险要——的前提下,刘备从建安十七年十月反目袭刘璋,直到建安十九年夏才拿下成都。他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才夺取巴蜀。

第二,在历代据蜀者中,没有哪个政权撑持的时间有蜀汉那么久。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建立政权,到炎兴元年(263年)刘禅投降,蜀汉撑了四十四年。在割据巴蜀的政权中是最长的。

第三,在历代据蜀者中,没有哪个政权的收场有蜀汉那么轻而易举。邓艾以区区一旅偏师,前锋还没有抵达成都,刘禅的降表已经迎送到了雒城。

第一点,缘于刘备自陷于道义困境;第二点,缘于诸葛亮的绝地反转;第三点,缘于刘禅的自我解构。

你对这段自以为耳熟能详的历史有多少盲点和误区,你现实的疆场上就有多少盲点和误区。

从别人的故事里烛见自身,从别人的得失里看清自己的未来,这才是“读史使人明智”。

让我们跟随饶胜文先生的《大汉帝国在巴蜀》回到历史现场。

用户评价

评分

##读晚了。田余庆之后最佳的蜀汉研究、诸葛亮研究。“合法性”(天命)的视角初读似嫌迂阔,细读则与蜀汉历史息息相关、丝丝入扣。天命再完足,现实总是令人无奈。袭击刘璋、夺取益州,是蜀汉建国的原罪,却又不得不然。天命再正大,时间足以稀释一切。当中原百姓早已不识汉官威仪,吊民伐罪的王师不但得不到箪食壶浆的欢迎,反而遭到保家卫国的反抗;当汉贼曹氏已经被司马氏李代桃僵,姜维的九伐中原究竟在为谁而战,巴蜀子弟的血究竟在为谁而流?

评分

##文笔凝练晓畅,从蜀汉政权的兴亡历史梳理了政权合法性和帝国价值的深刻意义,从政治理念,军事形势的互动分析了“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逻辑内涵。虽然是偏学术的文风,但是写道诸葛亮和姜维时,作者依然情难自禁,令人感动。

评分

##作者看史的视角是非常独特的,即在各个事件发生时,结合那一刻的时事背景来考察有没有占领大义和道德的制高点,更拔高点来说就是有没有合法性。纵观历史,不先解决战略层级的问题,统一全体思想,后面的政治角力、战役战斗很难达到目的,事倍功半。读读收获还是挺大的。不过作者史料用的太丰富,解读的甚至有点啰嗦,阅读感不是很舒畅。

评分

##【藏书阁打卡】从刘备出发,到蜀汉的败亡,作者以这条线索重新梳理了一遍三国史,不吹不黑地分析了三国各势力在每一个战略决策中的动机和成败。很多历史细节就在不经意间被我们忽视掉了,或者被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加工掩盖了它们本来的面貌,作为研究历史的人,就要从史料出发,考证当时的诸多现实因素,并且加上自己的合理推理,得出自己的新的见解,这本书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特别是三个政权的政治关系方面,作者下了很多笔墨去研究里面许多微妙的细节。比如蜀吴同盟的结构性缺陷、孔明北伐与蜀汉政权合法性之间的关系等,都能很好解释了史书中很多被读者忽视的地方。读完之后确实收获很大,值得推荐~

评分

##读晚了。田余庆之后最佳的蜀汉研究、诸葛亮研究。“合法性”(天命)的视角初读似嫌迂阔,细读则与蜀汉历史息息相关、丝丝入扣。天命再完足,现实总是令人无奈。袭击刘璋、夺取益州,是蜀汉建国的原罪,却又不得不然。天命再正大,时间足以稀释一切。当中原百姓早已不识汉官威仪,吊民伐罪的王师不但得不到箪食壶浆的欢迎,反而遭到保家卫国的反抗;当汉贼曹氏已经被司马氏李代桃僵,姜维的九伐中原究竟在为谁而战,巴蜀子弟的血究竟在为谁而流?

评分

##从布局天下吸引而来,果然没有失望。此书从蜀汉兴衰,论述政治合法性对政权的重要性。尤其军事战略的灵魂是政治指导,政治定位的灵魂是价值观。实力可以造就一时的胜败,然而政治合法性将影响长远的人心,逆转形式。跟着作者的思路,看楚汉之争,光武中兴,三国鼎立,又有不同的意义。

评分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评分

##欲究三国,此书不可不读。

评分

##读晚了。田余庆之后最佳的蜀汉研究、诸葛亮研究。“合法性”(天命)的视角初读似嫌迂阔,细读则与蜀汉历史息息相关、丝丝入扣。天命再完足,现实总是令人无奈。袭击刘璋、夺取益州,是蜀汉建国的原罪,却又不得不然。天命再正大,时间足以稀释一切。当中原百姓早已不识汉官威仪,吊民伐罪的王师不但得不到箪食壶浆的欢迎,反而遭到保家卫国的反抗;当汉贼曹氏已经被司马氏李代桃僵,姜维的九伐中原究竟在为谁而战,巴蜀子弟的血究竟在为谁而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