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在全世界所赢得的声誉实至名归……他*让我欣赏的一点就是其独特的天赋,能够凭借心理上和艺术创作上的技巧令历史上的某些时期和人物形象变得栩栩如生。
评价茨威格毕生的作品并非易事,是得倾其毕生所能方可完成的任务。
——托马斯·曼
玛丽·安托瓦内特(1755-1793),法国王后,路易十六之妻,奥地利女皇玛利亚·特蕾西亚之女。1793年10月16日在法国大革命中被处死。茨威格在深入研究分析史料的基础上,以缜密的心理洞察力,从人性的角度描写了她的一生。在茨威格笔下,她既非保王派所说的纯洁无瑕的伟大圣女,也不是革命派攻击的下贱娼妇。而是“一个性格平庸的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并不特别聪明,也不特别愚蠢;既非烈火,亦非寒冰;没有从善的特别力量,也无作恶的坚强意志……一个不好不坏的女人,没有心思去做恶魔,也没志向去当英雄。”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欲握玫瑰,必承其伤。生活不会白给,人们从命运中得到的一切,冥冥之中都已记下了价钱。
评分##前半部分王后成长及改变引人入胜,大革命开始有些拖沓。看完此书我认为安托瓦内特的悲剧可以说核心就是在青少女时期无法得到丈夫的性关照。原本年轻的她经历此番打击,也塑造了她之后享乐派的人格。历史的事件怪罪在一个女人头上是毫无道理的,她只是刚好成为了路易时代的替罪羊。另外,关于大革命的探讨,茨威格一针见血。
评分##茨威格写传记,文学性大于历史性。从侧面一窥法国大革命时期社会的混乱和血腥,以及各路跳梁者的面目。
评分##茨威格这部作品深得我心,那是来源于他对人物内心的描写,还有旁白的评说恰到好处。但玛丽安托瓦内特只是位女性,生在了不属于她的时代。命运给了她最好的安排,她在不幸中也没有改变性格。她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使命,而她的母亲则像寓言一样提醒着她。我为这个女性感到悲伤,那是最后她身边的人都选择自救。玛丽安托瓦内特没有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命运安排,也没有重新的机会。
评分##茨威格太会写了,什么人到了茨威格笔下,都变得丰富立体,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哎,看书过程五味杂陈,王后从最初的可爱到放纵引发民愤,再到最后走上断头台,自身固然有错,不过路易十六在这个过程中,用他的无能推波助澜了。或许在那个飘摇的时代,王权统治迟早是要走下历史舞台的,但是相比其它的王权更替,路易十六和玛丽走上断头台,太过血腥和残忍。想一想,国王和王后都被愤怒的人群推上了断头台,那之后腥风血雨的革命也就不例外了。
评分##茨威格太善于写悲剧了,特别是女人的悲剧,真的可以用荡气回肠来形容
评分##所谓“洗地文”的巅峰不过如此了吧。越了解一个人,越理解一个人,为一个坏人辩白的最好方式,就是全方位展现其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性,这一点茨威格的文字完美地做到了,除了命运暗中标价格的名句,书中众多比喻句也非常精妙。
评分##茨威格太善于写悲剧了,特别是女人的悲剧,真的可以用荡气回肠来形容
评分##不好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