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穎以學著、批評傢為人所知,內裏卻是一位詩人。本書收錄張新穎三十年間所做的詩,在薄薄一冊內,在優雅、沉靜的詞語中間,讓人看到漢語如何以詩的方式,體現一個人的生命情狀,也讓人看到一顆豐盈的靈魂,如何自我省思,得到近乎自然的寜靜。
##序言裏說,接受自己寫平庸的詩,這話真是蕩氣迴腸。
評分選擇瞭生活中最專注的時刻來讀它,在飛機上。頭頂的燈投下一輪小小的光圈,把詩和自己放進去。有時候讀得笑起來,有時候又突然流淚,像個神經病。上迴新穎師說自己老瞭,我說他文章裏還有少年氣。而他的詩裏有更多孩童的純真、好奇、生動、敏銳與創造力。幾乎每首都喜歡,最喜歡《柳樹》和《從馬賽到巴黎列車上的一隻橘子》。我羨慕那些還沒有讀過這本詩集的人,因為第一次隻有一次。
評分##張老師的詩
評分##真摯。“避免寫齣驚人的句子”,好書無需多言。
評分##最好的就是剪輯瀋從文的四首,每首都是晶瑩透亮的漢語,讓我心情激動,感嘆漢語這樣好啊。翠翠,在杜鵑聲裏想起我,在我死去以後還想起我,翠翠,我難道又瘋狂瞭。人與文學依偎在一起,就是文學給我們的全部溫暖瞭。
評分##感謝新穎師頭號迷妹阿碧贈書。張新穎在序言提到他寫詩的變化,詩不再“使用”詞句,而是敞開語言自身,讓呼吸和日常從語言的封閉中走齣,想起特朗斯特羅姆的“荒野裏沒有詞”,詩是感受而非再認識,詩人最重要的也應該是感受力而非遣詞造句。切入最為日常的片段,然後按圖索驥抵達陌生化的細節特寫,最終事物潛行於詞語中間的聯係與運行軌跡昭然若揭。《少年河流》中著迷於孤獨溯遊的此生漫長如河流,《觸燈》裏有著最為鮮活生命力的方言邁入消亡的邊緣,《詞語》中將大海龐大抽象的符號化為具體可感的觸覺、記憶和死亡,像《去年》《花寒》這類於時空流轉之中蕩開情緒微妙變化的紋理的詩作也比比皆是,三行集裏也隨處是從最平凡處看見不凡。
評分##風吹到句子之間,風吹詞語,風吹到曠野和字的筆畫之間。今天去瞭單嚮街書店,參加瞭新穎老師的新書分享會,見到瞭作者。一位嚴謹的學者,他說偶然有詩的靈感光臨,於是在很多年間,寫下瞭他自己都沒意識到是詩的字句。很是淳樸可愛,又包羅萬象…
評分##風吹到句子之間,風吹詞語,風吹到曠野和字的筆畫之間。今天去瞭單嚮街書店,參加瞭新穎老師的新書分享會,見到瞭作者。一位嚴謹的學者,他說偶然有詩的靈感光臨,於是在很多年間,寫下瞭他自己都沒意識到是詩的字句。很是淳樸可愛,又包羅萬象…
評分##張老師的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