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聖經.葛森療法(暢銷增訂版)》 | |||
作者 | 夏綠蒂.葛森, 莫頓.沃克 | 译者 | 姚念祖,鄧捷文 |
出版社 | 柿子文化 | 出版日期 | 2014/11/13 |
出版地 | 台灣 | 言語 | 繁體中文 |
页数 | 428頁 | 装帧 | 平装/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
ISBN | 9789866191664 | 尺寸 | 17 x 23 cm |
本書分類 | 醫療保健> 飲食保健> 飲食療法 | ||
本書特色
.葛森療法Q&A;:從榨汁機的選擇到榨取蔬果汁的祕訣、灌腸會遭遇到的問題、你所需的哪些營養補充品,到過來人的實戰經驗分享,讓你施行葛森療法時更得心應手。
.實用收錄:療法素材的相關資訊,救命原則看得到,更用得到。
夏綠蒂.葛森(Charlotte Gerson)
葛森研究所創辦人,葛森療法創始人馬克斯.葛森(Max Gerson)博士的女兒,從年輕時起,樂趣之一就是閱讀醫學文件;空閒的時間大多花在協助父親,翻譯和撰寫父親的論文。夏綠蒂經常為父親安排醫院 迴診,並在他位於紐約紐埃特區的橡樹莊園癌症診所擔任醫療助理的工作。她就讀並完成醫療助理的正式課程,使自己有資格在葛森診所協助病患的護理工作,當葛森醫師因演講、諮詢或渡假而缺席時,則由她一肩挑起提供診所患者電話指示的工作。
莫頓.沃克(Morton Walker)
原本是足科醫師,曾執業達17年之久,近30年則是全職的自由職業醫學記者。他一共有73本由大型出版社發行的暢銷著作,曾在大約50份期刊上發表過 2,250篇臨床期刊或雜誌文章;他的作品曾在39個國家被印製成11種語言,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加中,這為他帶來了23座醫療報導獎項及獎章。美國癌症 控制學會在1992年頒發人道主義獎給沃克醫師,稱他是「專精於整體醫療的世界領導性醫療記者」。
身為專精研究和撰寫整體醫療及另類療法領域的醫藥記者,沃克醫師曾經接受過不少電視脫口秀節目主持人的特別介紹,或是受邀擔任來賓,如歐普拉的脫口秀,NBC的晨間節目「今日秀」就以專題介紹他,在媒體上亮相至少2,000次。
強力推薦
讀者好評
作者簡介
序言
引言
Part 1就是那麼有效
Chapter 1 營養能治病
Chapter 2 醫學天才葛森博士
Chapter 3 葛森療法的原理
Chapter 4 葛森療法的核心
Chapter 5 癌症怎麼消失的
Chapter 6 打敗致死黑色素瘤
Chapter 7 逆轉可怕疾病
Part 2葛森療法的6堂必修課
Chapter 8 能吃和禁吃的食物
Chapter 9 13杯蔬果汁
Chapter 10 抗病的無鹽飲食
Chapter 11 用對營養補充品
Chapter 12 咖啡灌腸排肝毒
Chapter 13 咖啡灌腸的施行
Part3各式各樣的葛森療法
Chapter 14 癌症病患的救星
Chapter 15 化療期間的修正療法
Chapter 16 極虛弱患者的療法
Chapter 17 非癌症患者的療法
Part 4葛森療法的必備指南
Chapter 18 心病也靠葛森醫
Chapter 19 在家進行葛森療法
Chapter 20 葛森檢驗項目說明
Chapter 21 他們都成功了
Chapter 22 超營養菜單
附錄
附錄1 葛森療法飲食準備概要
附錄2 病患每日時間排程
附錄3 震撼全世界的《救命飲食》
附錄4 葛森療法中的抗癌食材
附錄5 小心毒物:居家化學物質
附錄6 化妝品:又一種毒素來源
附錄7 小孩也要抗憂鬱?
附錄8 免疫力與疫苗
附錄9 小心牙齒根管及汞合金填充物
附錄10 葛森療法費用及聯繫資訊
附錄11 葛森療法供應來源
附錄12 葛森療法支持團體
我作为一个对传统养生理念抱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在于其叙事的逻辑性和说服力。作者在构建其理论体系时,并没有采取那种生硬的、教科书式的灌输方式,而是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循循善诱地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全新的认知世界。开篇部分的铺陈,那种对现有健康观念的质疑与反思,非常具有代入感,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心。随后,每深入一层理论,作者都会辅以大量的历史佐证或者现代科学研究的交叉验证,使得整个论述链条异常坚固,让人很难找到可以质疑的薄弱点。我尤其欣赏其中对“整体观”的强调,它超越了单纯针对某一器官的治疗,而是将人体的各个系统视为一个紧密联系的动态平衡,这种宏大的视角让人在阅读时不由自主地停下来深思自己日常的生活习惯。读完一部分,我常常会合上书本,花上几分钟时间消化吸收,这种“慢阅读”的体验,正是优秀书籍才能带给读者的独特价值。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实际影响是,它让我开始审视并调整了自己过去长期依赖的某些生活习惯。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获取信息,不如说是一场深刻的自我审视之旅。当我读到某些关于长期不良习惯如何悄无声息地影响身体机能的论述时,那种震撼感是难以言喻的,它促使我立刻反思自己的餐桌和作息时间表。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可行的、基于科学精神的行动指南,而不是空泛的口号。书中提到的很多生活调整方案,虽然初期执行起来需要一定的毅力,但一旦坚持下去,身体反馈的积极变化是清晰可见的,这极大地增强了我的自我效能感。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转化能力,是衡量一本保健读物价值的终极标准。我甚至会时不时地重读其中关于心态调整的部分,因为良好的养生不仅仅是身体的保养,更是精神层面的重建,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指导是全面而有力的。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恰到好处地平衡了学术的严谨性与大众的可读性。初看书名,可能会以为这是一本充满艰深术语的专业典籍,但真正阅读进去之后,发现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他擅长使用精准而富有画面感的词汇来描述生理过程或病理状态。更难得的是,面对那些涉及复杂生化反应的章节,作者总能找到日常生活中可以类比的事物进行解释,这种“翻译”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例如,当他在描述某种代谢路径时,他可能会用一个非常生活化的比喻,瞬间让概念变得清晰明了,避免了读者因为术语的门槛而产生畏难情绪。这种亲切又不失专业的语调,让即便是对医学知识了解不多的普通读者,也能建立起足够的信心去深入学习。可以说,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做到了“知识普及”的书,它尊重读者的智力,同时也体恤读者的接受能力,让知识的传递成为一种享受而非负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的时候,那种厚重感和纸张的质感就立刻传递出一种用心打磨的信号。封面那细腻的纹理,配合着主标题的字体选择,既有传统医学书籍的稳重,又不失现代设计的时尚感,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探索里面的奥秘。内页的排版也处理得非常到位,文字间距适中,段落划分清晰,即便是面对大段的专业论述,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拥挤或疲劳。尤其值得称赞的是,那些复杂的理论和案例是如何被巧妙地融入到整体的版式设计中,既保证了信息的高效传达,又保持了视觉上的愉悦感。对于一本如此强调“疗愈”与“养生”主题的书来说,这种周到细致的物理呈现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承诺:它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阅读体验。翻阅过程中,偶尔还能注意到那些精心挑选的插图和图表,它们的风格与书的主旨完美契合,极大地辅助了对复杂流程的理解,让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平易近人起来。可见,出版方在图书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与专业度。
评分从内容组织和知识体系构建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展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准和系统的梳理能力。它并非简单地堆砌零散的健康建议,而是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可操作的框架。结构上,它似乎遵循着从宏观认知到微观实践的递进路线。第一部分可能是建立基础认知和纠正误区,第二部分开始深入探讨核心的调理原则和方法论,而后续章节则聚焦于具体的实施细节,比如饮食的配比、作息的调整,甚至包括了情绪管理等精神层面的探讨。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极大地降低了读者学习的难度,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身掌握程度,有选择性地深入阅读。我发现,即使是那些我自认为已经有所了解的健康概念,在这本书中也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和阐释,从而拓宽了我原有的认知边界。这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是衡量一本优秀养生书籍的重要标准,而本书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