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 章工藝設計中的基本概念1
1.1工程設計的特點1
1.2工程設計要求的素養2
1.3製圖注意事項4
第2章工程設計前期的信息資料收集8
2.1新建項目8
2.2改擴建項目11
第3章方案、可行性研究報告和標書編製12
3.1編製深度12
3.2可研評審的主要內容12
3.3編製中需要協作的內容15
3.3.1協作專業和部門15
3.3.2編製方案、可研和標書文件的工作順序15
3.4設計提示16
3.5價格估算18
3.5.1投資價格構成18
3.5.2價格估算方法19
3.5.3數據資料積纍20
第4章物理和化學處理工藝21
4.1粗格柵及提升泵站21
4.1.1接口數據21
4.1.2粗格柵渠22
4.1.3集水池28
4.1.4汙水提升泵站30
4.2調節池36
4.3細格柵39
4.3.1設計接口條件和主要參數39
4.3.2細格柵的柵隙選擇40
4.3.3細格柵設計40
4.4沉砂池45
4.4.1鏇流沉砂池45
4.4.2曝氣沉砂池47
4.5混凝反應池52
4.5.1核心設計參數52
4.5.2設計提要52
4.6沉澱池54
4.6.1基本設計思路54
4.6.2中進周齣輻流式沉澱池57
4.6.3平流式沉澱池61
4.7高密度澄清池65
4.7.1結構圖66
4.7.2工作原理66
4.7.3藥劑選擇67
4.7.4設計接口條件和主要參數68
4.7.5設計思路68
4.8V形濾池72
4.8.1設計接口條件和主要參數72
4.8.2布置型式72
4.8.3工藝過程72
4.8.4設計思路78
4.9濾布濾池81
4.9.1運行方式82
4.9.2設計接口條件82
4.9.3設計思路82
4.10氣浮84
4.10.1渦凹氣浮85
4.10.2溶氣氣浮85
4.10.3淺層氣浮87
4.11臭氧氧化89
4.11.1工藝設計概述89
4.11.2臭氧設備間91
4.11.3臭氧接觸反應池93
4.12巴氏計量槽96
4.13迴用水池97
第5章生物處理工藝99
5.1設計接口條件和主要參數99
5.2生物池設計共性思路100
5.2.1工藝計算100
5.2.2設計思路101
5.2.3生物池的超高103
5.2.4生物池的放空103
5.2.5設備選型104
5.3AAO池104
5.3.1流程設計105
5.3.2進水配水106
5.3.3迴流係統107
5.3.4AAO池型108
5.3.5曝氣器選擇108
5.3.6微孔曝氣器109
5.3.7風管設計110
5.3.8電氣自控儀錶設計113
5.4氧化溝113
5.5帶選擇區SBR115
5.5.1SBR單體設計思路115
5.5.2各功能區設計117
5.5.3放空和走道闆設計118
5.5.4電氣自控儀錶設計119
5.6升流式厭氧汙泥反應器(UASB)119
5.6.1厭氧反應器的原理119
5.6.2厭氧反應器的結構120
5.6.3易被忽略的堿度問題120
5.6.4設計接口條件和主要參數122
5.6.5設計思路122
5.7水解酸化池130
第6章消毒處理工藝133
6.1二氧化氯加氯間133
6.1.1二氧化氯發生器概述133
6.1.2設計接口條件134
6.1.3設計思路134
6.1.4電氣自控設計137
6.2液氯加氯間138
6.2.1工作原理138
6.2.2設計接口條件138
6.2.3加氯量的計算139
6.2.4設計要點141
6.3接觸消毒及迴用水泵站143
6.3.1設計接口條件和主要參數143
6.3.2設計思路143
6.3.3設計要點144
6.4紫外消毒146
6.4.1選型計算146
6.4.2設計要點147
第7章汙泥處理工藝149
7.1汙泥泵站149
7.2汙泥消化150
7.2.1汙泥好氧消化150
7.2.2汙泥厭氧消化152
7.3汙泥脫水係統160
7.3.1設計內容和接口條件161
7.3.2汙泥含水率161
7.3.3汙泥濃縮方式162
7.3.4汙泥濃縮池的主要設計參數162
7.3.5汙泥濃縮機和脫水機設計共性思路163
7.3.6汙泥貯池167
7.3.7帶式壓濾機169
7.3.8隔膜式闆框壓濾機173
7.3.9離心脫水機175
第8章鼓風機房180
8.1設計內容和接口條件180
8.2鼓風機的選型180
8.3鼓風機的布置方式181
8.4幾種常用風機簡介183
8.5鼓風機房基礎及附屬設施設計184
第9章加藥間186
9.1設計接口條件186
9.2設計思路186
9.3溶藥池188
9.4儲藥池189
9.4.1常規藥劑儲藥189
9.4.2甲醇儲藥189
9.5常規藥劑加藥泵190
9.6甲醇加藥係統191
dy 0章除臭係統193
10.1臭氣主要成分193
10.2臭氣來源193
10.3除臭係統組成和設計接口條件194
10.4設計思路194
10.5臭氣收集係統設計194
10.6除臭生物濾池197
dy 1章附屬建築給水排水和消防200
11.1參考規範200
11.2設計思路201
11.2.1與汙水處理工藝相關的建築設計201
11.2.2給水設計202
11.2.3排水設計204
11.2.4室內消防設計205
11.2.5室外消防設計206
dy 2章相關專業施工圖設計條件209
12.1電氣、自控和儀錶209
12.2建築與結構210
12.3暖通211
dy 3章總圖施工圖設計212
13.1總平麵布置圖212
13.1.1總平麵布置圖設計步驟212
13.1.2總平麵布置圖設計注意事項214
13.2水力高程圖215
13.2.1高程設計基準215
13.2.2設計步驟216
13.3總管綫圖217
13.3.1工藝管綫總圖218
13.3.2排水管綫總圖219
13.3.3道路和雨水管綫總圖222
13.3.4給水管綫圖226
13.3.5管道的材質和敷設228
13.3.6電磁流量計井230
13.4工藝管道和儀錶流程圖231
13.4.1設計內容231
13.4.2PID圖結構232
13.4.3儀錶圖形符號233
13.4.4儀錶功能標誌233
13.4.5儀錶功能標誌以外字母含義236
13.4.6格柵PID239
13.4.7泵站PID240
13.4.8A/O池PID241
13.4.9鼓風機房PID242
dy 4章校審要點243
附錄246
1.工藝設計常用圖集資料246
2.工藝設計常用標準、規範及其他資料248
參考文獻258
書名:汙水處理工程工藝設計從入門到精通
作者:鄭梅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7-7
版次:1
印刷時間:2018-1
印次:1
開本:16開
裝幀:平裝
頁數:259
ISBN:9787122297570
定價:78.00
本書基於汙水處理工程設計實踐,總結瞭汙水處理各個設計環節,如物理和化學處理工藝、生物處理工藝、消毒處理工藝、汙泥處理工藝、鼓風機房、
加藥間、除臭係統、附屬建築給水排水和消防等的設計思路、接口條件、設計要點和注意事項等,還介紹瞭相關專業施工圖設計條件、總圖施工圖設計指南等
。筆者根據多年從業經驗,係統總結瞭設計當中應注意和應避免的問題,給齣瞭圖紙示例,直觀易懂,實用性強,是一部實踐性很強的設計實戰書籍。
本書還增加瞭施工圖設計過程把控關鍵點、設計管理內容和校審要點等內容,供有經驗的設計師和設計審核人員參考,以提高設計管理水平和審核效率。
本書可作為汙水處理工程設計新手的係統培訓用書,也可供相關設計人員和審核人員閱讀參考。
坦白說,在翻閱這本書之前,我對汙水處理工程的理解,僅僅停留在“把髒水變乾淨”這個層麵。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讓我看到瞭這項工程背後所蘊含的科學嚴謹、技術創新和環境保護的深遠意義。書中對不同類型汙水(如生活汙水、工業廢水)的處理差異進行瞭詳盡的闡述,讓我認識到汙水處理並非“一招鮮”,而是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因材施教”。特彆是對一些特定工業廢水的處理,書中給齣瞭非常具體的設計思路和技術選擇,這對於那些需要處理特殊廢水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參考。此外,書中對於“綠色工藝”的倡導,以及對節能減排、資源迴收等方麵的探討,讓我看到瞭汙水處理工程的未來發展趨勢,也激發瞭我對可持續發展的思考。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本關於環境保護和工程倫理的啓示錄,它讓我認識到,在追求技術進步的同時,我們更應該肩負起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
評分一直以來,我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都充滿瞭好奇,尤其是在環境保護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汙水處理作為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其背後的技術和工藝更是讓我著迷。我曾無數次在媒體上看到關於汙水處理廠的報道,但總是止於一個模糊的概念,對其內部的復雜運作鮮有瞭解。這本書就像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這個我一直渴望探索的世界。翻開它,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實驗室,空氣中彌漫著知識的芬芳。書中對各種處理工藝的介紹,從最初的物理沉澱到後來的生物處理,再到更精細的深度處理,都娓娓道來,條理清晰。特彆是對不同工藝優缺點的對比分析,讓我能夠站在宏觀的角度去理解為何在不同的場景下會選擇不同的技術路綫。它沒有上來就拋齣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從最基礎的原理講起,循序漸進,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逐步建立起對整個汙水處理體係的認知。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在構建一幅完整的知識圖譜,每一個章節都像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節點,連接著上下左右的知識點,最終形成一個邏輯嚴謹、內容豐富的體係。它激發瞭我深入研究的興趣,讓我對這個看似枯燥的領域産生瞭濃厚的學習熱情。
評分讀這本書的體驗,就像是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進行一對一的交流。他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講述著最精深的技術奧秘。我之前接觸過一些技術書籍,常常會因為語言的晦澀或者邏輯的跳躍而感到睏惑,但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作者始終站在讀者的角度,用清晰的邏輯、生動的比喻,將復雜的概念娓娓道來。比如,在講解汙泥處理時,他用到瞭“有機物的‘消化’過程”這樣的類比,讓我很快就理解瞭厭氧和好氧消化的基本原理。而且,書中對圖錶的使用也非常恰當,那些精心繪製的流程圖、剖麵圖,都起到瞭畫龍點睛的作用,幫助我更直觀地理解工藝流程和設備結構。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經濟性分析”的章節,它不僅僅關注技術上的先進性,更將成本效益納入瞭考量,讓我明白在實際工程設計中,技術與經濟的平衡是多麼重要。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瞭知識的力量,也讓我對汙水處理工程這項偉大而平凡的行業充滿瞭敬意。
評分這本著作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於“精通”二字的深刻詮釋。它不僅僅滿足於介紹“是什麼”,更是深入挖掘“為什麼”和“如何做”。在探討某個處理工藝時,作者不會止步於描述其基本原理,而是會詳細闡述其設計依據、運行條件、潛在的故障模式以及相應的處理對策。這種“刨根問底”的精神,讓我覺得書中的知識是鮮活的,是可以被深入理解和靈活運用的。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優化”的部分,它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調整工藝參數、改進設備配置、實施智能控製等手段來提高汙水處理效率,降低運行成本,並最終達到更加嚴格的排放標準。這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探討,更是結閤瞭最新技術發展和工程實踐經驗的總結。書中對於一些前沿技術的介紹,比如MBR、A²/O等,都做得非常到位,既有原理性的講解,也有實際應用的分析,讓我看到瞭汙水處理工程未來的發展方嚮。總而言之,這本書提供瞭一種學習的範式,它鼓勵讀者獨立思考,勇於實踐,並在不斷探索中實現“精通”。
評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技術書籍,不僅僅是知識的搬運工,更應該是思想的啓迪者。這本書無疑達到瞭這一點。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復雜工藝時所展現齣的“工匠精神”。他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公式和圖錶,而是深入淺齣地解釋瞭每一個步驟背後的科學原理,以及在實際工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和解決方案。例如,在講述曝氣環節時,書中詳細分析瞭不同曝氣方式對微生物活性、能耗以及齣水水質的影響,並結閤實際案例,探討瞭如何根據具體的水質特點和經濟效益來選擇最優的曝氣方案。這種細緻入微的分析,讓我深刻體會到“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在工程設計中的體現。而且,作者並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將目光投嚮瞭實際應用,書中穿插瞭大量的工程實例,這些案例的分析既有宏觀的流程概述,也有微觀的設備選型和參數設定,讓我能夠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緊密結閤起來。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仿佛已經參與瞭幾個汙水處理項目的初步設計,對其中的關鍵環節和潛在風險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思考問題的框架和解決問題的思路,這比單純記憶幾個工藝流程要寶貴得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