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 10092-2017 铁路桥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TB 10092-2017 铁路桥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铁路工程
  • 桥梁工程
  • 混凝土结构
  • 设计规范
  • TB 10092-2017
  • 桥涵设计
  • 铁路桥梁
  • 结构设计
  • 规范标准
  • 工程建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国建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15113
商品编码:28434556504

具体描述

TB 10092-2017 铁路桥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标准编号】TB 10092-2017
【标准名称】铁路桥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出版单位】中国铁道出版社
【中标分类】 >  > 
【代替标准】,
【发布部门】国家铁路局
【发布日期】2017年1月2日
【实施日期】2017年5月1日
【出版日期】2017年5月
【标准定价】45.00 
 
相关公告

 [2017-1-2]


现代工程材料的革新与应用:高性能混凝土、新型钢材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前沿实践 书籍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当前土木工程领域中,结构材料的最新发展趋势、关键性能指标的评估体系,以及这些材料在复杂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中的实际应用策略。全书紧密围绕高性能混凝土(HPC)、先进钢结构材料,以及可持续性与耐久性增强技术三大核心板块展开,旨在为结构工程师、材料科学家、设计院所及高校研究人员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参考指南。 本书摒弃了对传统材料的简单复述,而是聚焦于那些正在深刻改变现代基础设施面貌的新型材料体系。 --- 第一部分:高性能混凝土(HPC)的本征特性与优化设计 本部分详细剖析了超越传统C40/C50等级混凝土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自密实混凝土(SCC)以及再生骨料混凝土(RAC)的关键技术。 第一章: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 本章首先阐述了UHPC区别于普通混凝土的根本原因——即通过精确控制粉煤灰、硅灰、石英粉等超细粉末的级配,并引入高强钢纤维的三维随机配筋机制。重点讨论了UHPC在抗拉强度、抗剪强度、抗疲劳性能上的显著提升,并详细对比了其在韧性、脆性指标上的差异化表现。书中引入了UHPC的本构模型研究,特别是关于其在高应力状态下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模型,指导工程师如何将其准确地纳入结构分析软件(如有限元分析)中进行建模。 第二章:自密实混凝土(SCC)的流动性控制与质量保证 SCC的成功依赖于其卓越的工作性能——即无需振捣即可完全填充复杂模具的能力。本章深入探讨了影响SCC性能的粘滞性、触变性和抗离析性。详细介绍了粘滞细集料(Viscosity Modifying Agents, VMA)的作用机理、掺量范围及其对水化动力学的影响。书中提供了一套实用的SCC性能测试规程,包括J形坍落度测试(J-Ring Test)和T500测试,用于现场和实验室中对坍落流度、流动保持时间和阻塞倾向的精确控制。 第三章:耐久性增强技术与环境适应性 结构耐久性是衡量现代基础设施生命周期的核心指标。本章侧重于如何通过材料配比设计来抵抗氯离子侵蚀、硫酸盐侵蚀和冻融循环。重点介绍了低水胶比设计、超高密实度的实现路径,以及电化学阻抗谱(EIS)等先进手段在评估混凝土抗渗透性方面的应用。同时,探讨了利用矿物掺合料(如高炉矿渣粉)替代部分水泥,实现减碳目标的技术可行性与长期性能保障。 --- 第二部分:先进钢结构材料与连接技术 本部分聚焦于提升钢结构承载能力、改善焊接性能和抵抗环境腐蚀的新型钢材及其加工工艺。 第四章:高强度钢材(HSS)的冶金特性与应用限制 本书详细分析了从Q355提升至Q550、Q690级别高强度钢材的微观结构变化,特别是晶粒细化和析出相的强化机制。重点讨论了HSS在屈服强度提升后,其焊接性能(特别是冷裂敏感性)的变化规律。书中提供了一份详尽的预热温度与层间温度控制指南,以确保高强钢在焊接收缩应力作用下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此外,探讨了HSS在疲劳荷载下的设计规范与安全系数校核方法。 第五章:耐候钢(Corten Steel)的锈蚀机理与表面保护 耐候钢因其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致密保护锈层而受到青睐。本章深入解析了铜、铬、磷等元素在形成自保护层(Patina)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了保护锈层微观结构,并讨论了湿度、污染物浓度对锈蚀速率的影响阈值。书中特别指出了在海洋环境和高盐度地区应用耐候钢时,必须结合阴极保护或牺牲阳极保护的复合策略。 第六章:新型连接技术:摩擦型高强度螺栓与焊接机器人 结构效率的提升往往依赖于连接点的优化。本章对比了传统的承压型连接与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的受力机制。详细阐述了螺栓的预拉力控制、滑移系数的测定以及在抗震设计中如何利用连接的“塑性铰”性能。在焊接方面,系统介绍了激光焊接和电弧跟踪焊接机器人在提高焊缝质量一致性、降低人为误差方面的技术优势与标准规范。 --- 第三部分:结构生命周期管理与创新实践 本部分将材料性能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展望了基础设施的未来维护与管理模式。 第七章:结构健康监测(SHM)中的智能材料传感 本书探讨了如何将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传感器、压电材料传感器直接嵌入或集成到结构构件中,以实时获取应变、温度和损伤信息。详细介绍了模态识别技术在早期检测裂缝萌生和疲劳损伤中的应用。书中提供了将原始电信号转换为可供结构评估的损伤指标的数学模型和数据处理流程。 第八章:既有结构的加固与抗震升级材料 针对既有桥梁、隧道和高层建筑的服役性能提升,本章重点介绍了碳纤维布(CFRP)/碳纤维板(CFS)的粘结机理与粘贴技术。详细阐述了粘钢、粘碳纤维的受剪、受弯增益计算方法,并特别关注了CFRP在高温火灾条件下的性能衰减及防护措施。此外,引入了形状记忆合金(SMA)在可恢复结构设计中的初步应用探讨。 第九章:绿色土木工程:材料的循环经济与低碳化路径 本章关注工程材料对环境的影响。除了前述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外,还深入探讨了地聚合物混凝土(Geopolymer Concrete)作为低碳胶凝材料的潜力,其活性粉末(如粉煤灰、偏高炉矿渣)的活化机制、早期强度发展以及长期耐久性与传统水泥基材料的对比。 ---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土木工程、结构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以及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领域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它提供了一种跳脱传统规范框架,聚焦于材料本征性能与前沿工程实践的全新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规范的语言风格十分朴实,却蕴含着深厚的工程智慧。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用最直接、最清晰的方式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我经常在设计过程中,根据书中的条文来检查自己的设计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尤其是关于混凝土的裂缝宽度、挠度控制等细节,规范都有明确的指标。这大大减少了我在设计中可能出现的疏漏。 书中对混凝土结构连接的设计也做了详尽的规定,包括接头形式、锚固长度等,这对于保证混凝土构件之间的整体性至关重要。而且,规范中还强调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在每个关键环节都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这确保了最终建成的铁路桥涵的质量。阅读这本书,仿佛在与一位严谨的设计师对话,它不断地提醒我,在铁路工程中,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可能关系到千千万万人的安全。

评分

这本《TB 10092-2017 铁路桥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绝对是铁路工程领域从业者的案头必备。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厚实的内容和严谨的排版所吸引。翻开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详细的计算公式和图表,涵盖了从材料选择、构件设计到施工验收的方方面面。对于我们这些常年与混凝土打交道的工程师来说,这本规范简直就是一本“圣经”,它为我们在复杂多变的铁路桥涵设计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南。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它对各种极端荷载和特殊工况下的设计方法都做了详尽的阐述,比如地震、风载、车辆冲击等,这对于确保铁路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至关重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关于混凝土耐久性设计的部分,详细列出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等级要求,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这对于延长铁路桥涵的使用寿命,减少后期维护成本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规范中还加入了许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使得其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用“厚积薄发”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它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凝聚了无数工程技术人员的智慧结晶和宝贵经验。对于我这种刚入行不久的设计师来说,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候指点迷津。我特别欣赏规范中对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指导,比如模板支撑、混凝土浇筑、养护等环节,都给出了详细的操作规范和质量要求。这对于我们把设计图纸转化为现实中的高质量工程至关重要。 书中对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论述尤其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还提供了多种预防和处理措施,比如裂缝宽度控制、抗裂钢筋的配置等。这对于保证铁路桥梁的美观和使用功能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规范中还引入了一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例如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结构计算,以及对新型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指南,这都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设计思路,提升了设计的先进性。

评分

读完这本《TB 10092-2017 铁路桥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我深切体会到铁路建设的严谨与科学。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书中对每一个细节的考量都力求做到极致,从微观的混凝土配合比到宏观的桥梁整体布局,无不体现着对安全的 uncompromising commitment。我尤其喜欢它在设计理念上强调的“经济性与安全性并重”,在满足所有安全标准的前提下,也鼓励工程师们采用更经济、更环保的设计方案。 书中对各种特殊结构,如连续梁、斜拉桥、悬索桥等混凝土结构的细节处理,描述得十分到位。举个例子,关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设计,规范中给出了多种方案和计算方法,并详细分析了不同方案的优缺点,这对于我们设计大型桥梁时,避免出现温度裂缝等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另外,对于混凝土构件的抗震设计,规范中也给出了详细的验算流程和构造要求,确保在地震发生时,铁路桥梁能够承受住巨大的冲击,保障列车的安全运行。

评分

手捧这本《TB 10092-2017 铁路桥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总有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它不是那些空谈理论的书籍,而是直击铁路桥梁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核心问题。我最常翻阅的部分是关于混凝土桥墩和桥台的设计章节。书中对承载能力、稳定性、抗冲刷等方面的要求都极为清晰,并且提供了大量的计算示例,这让我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设计要点。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规范中对桥梁基础的设计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桩基、承台等的设计参数和验算方法,这对于保证桥梁整体的稳固性至关重要。书中还详细阐述了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原则,以及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适用范围,这为我们选择合适的材料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从而确保桥梁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它教会我如何在实践中,将严谨的理论转化为安全、高效的铁路工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