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 10005-2010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TB 10005-2010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铁路工程
  • 混凝土结构
  • 耐久性设计
  • 规范
  • TB 10005-2010
  • 桥梁工程
  • 结构工程
  • 铁路技术
  • 设计标准
  • 工程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国建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15113
商品编码:28502315178

具体描述

TB 10005-2010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标准编号】TB 10005-2010
【标准名称】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英文名称】Code for durability design on concrete structure of railway
【出版单位】中国铁道出版社
【中标分类】 >  > 
【代替标准】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0年12月20日
【实施日期】2010年12月20日
【出版日期】2011年6月
【开本页数】32 开 / 88 页
【标准定价】16.00 

 

本规范适用于采用普通混凝土施工的铁路混凝土结构在碳化环境、氯盐环境、化学侵蚀环境、盐类结晶破坏环境、冻融破坏环境和磨蚀环境等常见环境作用下的耐久性设计。
铁路混凝土结构在其他特殊环境作用下的耐久性设计,应事先通过专门的研究和论证。

结构工程设计与施工领域参考书目精选 引言 在现代土木工程和结构工程领域,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如桥梁、隧道、高层建筑等方面,对结构的可靠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混凝土作为最常用的结构材料,其性能的优化设计与精细化施工是确保工程长期服役性能的关键。本选目旨在汇集一批在结构设计理论、材料科学、施工技术以及特定结构应用方面具有前沿性和指导性的专业文献,以期为工程师、科研人员及行业决策者提供全面的参考资源。 一、 结构设计理论与高性能混凝土应用 本部分重点关注结构设计方法的演进、新一代设计理论的应用,以及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在复杂结构中的应用实践。 1. 结构抗震设计与动力分析 《现代桥梁抗震设计原理与实例解析》:深入探讨了地震荷载的特性、结构动力反应分析方法,以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书中详细阐述了非线性动力分析技术在复杂桥梁结构(如大跨径斜拉桥、悬索桥)抗震评估中的应用,并结合近年来发生的重大地震案例,提供了详实的工程实践指导。内容涵盖了隔震减震技术、耗能构件的选型与详图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抗风与隔震技术》:聚焦于超高层建筑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响应机理,介绍了先进的气动弹性分析方法。重点剖析了不同类型隔震支座和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在控制结构舒适度和保证安全性能方面的设计参数确定与安装精度要求。 2. 高性能与特种混凝土技术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材料科学与结构应用》:系统介绍了UHPC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特别是极高的抗压强度和韧性)以及耐久性特征。本书提供了UHPC在预制构件、复杂接缝处理、以及承受极端荷载结构中的施工工艺流程、配合比设计指南,并收录了多个UHPC薄壳结构和构件的工程案例。 《自密实混凝土(SCC)施工质量控制与性能保障》:详细论述了SCC的设计配比、粘聚性和流动性的测试标准,重点分析了SCC在钢筋密集区域(如箱梁腹板、剪力墙暗柱)的浇筑技术、消泡措施以及如何通过现场测试验证其密实度,确保无须振捣的结构内部质量。 二、 桥梁工程的深化设计与施工控制 桥梁工程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对设计精度和施工工艺有着极高的要求。 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 《后张预应力结构体系设计与张拉技术规范详解》:本书针对后张法预应力结构,系统性地解读了国内外主要规范中关于预应力筋体的选择、管道的布置、灌浆质量的控制要求。特别关注了疲劳验算、应力损失的精确计算模型,以及锚固系统在长期服役中的可靠性评估方法。 《预制混凝土梁桥节段化拼装与质量控制》:聚焦于快速建造技术,阐述了预制T梁、箱梁的工厂预制标准、运输吊装的工况分析,以及现场的节段拼装精度控制(包括温度和挠度修正)。书中对常用于异地拼装的胶结材料的选择与施工给出了具体的技术指导。 2. 复杂桥梁结构专项设计 《斜拉桥主梁线形控制与索力平衡设计》:深入剖析了斜拉桥施工过程中,受荷载、温度、混凝土应力松弛等多因素影响下的线形变化规律。书中提供了基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施工阶段分析方法,以及精确调整索力的优化算法和现场实施步骤。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的连接与疲劳分析》:探讨了钢箱梁与混凝土桥面板的连接技术,如剪力钉、栓钉系统的受力机制。重点在于对连接节点处的局部应力集中进行精细化分析,并对长期交通荷载作用下的疲劳寿命进行评估。 三、 结构工程材料的耐久性与既有结构评估 结构工程的最终目标是确保其在预定使用年限内的功能和安全性。本部分关注材料层面的长期防护以及现有结构的评估与修复。 1. 结构工程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蚀机理与防护技术》:全面梳理了氯离子侵蚀、碳化作用导致的钢筋锈蚀过程,并对电化学防护技术(如阴极保护、表面涂层)的适用条件和实施流程进行了详尽对比。书中特别强调了环境侵蚀参数对结构寿命预测模型的影响。 《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抗渗与抗冻融设计》:针对海工结构面临的严酷环境,本书重点介绍了提高混凝土抗渗透性的方法,如优化水胶比、使用矿物掺合料。并详细说明了冻融循环试验的标准要求和结构设计中应对冰雪荷载的规范要求。 2. 既有结构评估与健康监测 《既有桥梁结构健康监测(SHM)系统集成与数据处理》:介绍了基于光纤光栅(FBG)、应变片、加速度计等传感器构建的结构健康监测网络。书中阐述了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异常模式识别算法,以及如何将监测信息反馈至结构评估模型中,实现对结构安全状态的动态评估。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无损检测与性能评估》:系统介绍了回弹法、超声波透射法、电磁波法(GPR)在检测混凝土密实度、碳化深度和钢筋锈蚀程度中的应用。本书为工程师提供了标准化的检测流程、设备选型指南以及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判定依据。 四、 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先进的设计理念必须通过严格的施工控制才能得以实现。 《复杂钢结构安装中的几何精度控制与测量技术》:针对大型空间结构和复杂桥梁的上部结构安装,本书详细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全站仪辅助定位等高精度测量技术在安装过程中的应用,确保构件的对接精度达到毫米级要求。 《深基坑与地下工程的支护设计与风险管控》:深入分析了在软弱地层、高地下水位条件下深基坑的土体变形机理,重点阐述了地下连续墙、SMW工法等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实时位移监测与应急预案制定。 --- 结语 上述精选书目涵盖了结构工程从基础理论、先进材料到复杂结构设计、施工实践及长期服役评估的多个关键环节。它们共同构筑了一个全面、深入的技术参考体系,旨在提升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位刚刚接触铁路工程设计领域的新人来说,《TB 10005-2010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无疑是一本极其重要的参考资料。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虽然接触过混凝土材料学和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但对于铁路这种特殊且对耐久性要求极高的工程领域,仍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弥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规范条文汇编,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娓娓道来铁路混凝土结构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设计来应对这些挑战。书中对混凝土的性能劣化机理进行了细致的入微的分析,例如,我特别被书中关于“碱骨料反应”的章节所吸引。它详细解释了反应发生的条件,对混凝土结构可能造成的损害,以及在设计阶段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骨料来规避这一风险。这让我意识到,看似微小的材料选择,在铁路工程的百年大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剖析,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规范条文的应用。例如,书中关于“疲劳性能”的章节,通过分析既有铁路桥梁在列车荷载反复作用下的损伤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验算方法和设计建议。这让我明白了,铁路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不仅仅是考虑静载荷,更要关注动态荷载带来的长期累积效应。 这本书的内容组织非常清晰,从总则到具体的性能要求,再到材料选择和设计方法,层层递进,逻辑严谨。对于初学者而言,虽然有些术语需要查阅资料才能完全理解,但整体上循序渐进,易于掌握。我从中学习到了如何从宏观层面考虑铁路混凝土结构的长远发展,如何通过精细化的设计来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这本书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对铁路工程的设计充满了信心。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铁路建筑的细节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决定了铁路基础设施能够承受时间和环境考验的隐形因素。《TB 10005-2010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这本书,为我揭示了铁路混凝土结构“长寿”的奥秘。 书中在“性能指标”的章节中,详细阐述了铁路混凝土结构在不同服役条件下需要达到的各项性能标准。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耐久性等级”的划分,以及不同等级下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例如,在桥梁、隧道等重要构筑物的设计中,书中明确规定了混凝土需要具备的抗渗、抗冻融、抗裂等性能指标,并给出了相应的试验方法和验收标准。这让我意识到,铁路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其承担的荷载、所处的环境以及预期的使用年限,进行精细化的设计和材料选择。 我非常喜欢书中在“设计方法”部分所展示的系统性。它不仅仅是罗列一些设计条文,而是深入剖析了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各个环节。例如,在考虑“钢筋锈蚀”的防护时,书中详细介绍了影响钢筋锈蚀的因素,包括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碱度、含气量等,并提出了多种防护措施,如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采用电化学保护技术等。这种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让我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钢筋锈蚀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逻辑性极强,每一章节的内容都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它让我不仅仅是学习到了规范的条文,更是理解了规范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智慧。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通往铁路混凝土结构设计领域的一扇大门,让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工程领域。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桥梁结构加固与维护的老工程师,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能够指导我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权威性技术文献。《TB 10005-2010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这本书,可以说是给我带来了久违的惊喜,它所涵盖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 我尤其看重书中关于“混凝土老化”的章节。混凝土在自然环境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老化,其性能会发生衰减。书中详细分析了影响混凝土老化的各种因素,比如碳化、盐侵蚀、冻融循环等等,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评估方法和预测模型。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在加固现有桥梁时,准确评估其剩余耐久性是制定加固方案的基础。书中提供的这些理论指导,能够帮助我更科学地判断混凝土结构的健康状况,避免过度或不足的加固,从而节省成本并确保加固效果。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耐久性设计理念”的阐述。它强调了耐久性设计不仅仅是满足规范的最低要求,更是一种前瞻性的思维方式,要求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结构在全寿命周期内的性能表现。书中提出的“耐久性设计等级”概念,以及不同等级对应的设计指标和防护措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设计思路。这对于我处理一些复杂的老旧铁路桥梁项目非常有启发。 此外,书中还对一些特殊的耐久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比如高寒地区的特殊耐久性要求,以及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防护措施。这些内容都极具针对性,能够为我解决不同地域和环境下的工程难题提供直接的参考。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都非常高,它不仅仅是规范的集合,更是一种宝贵的工程智慧的结晶。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相信我能够进一步提升在铁路混凝土结构加固与维护领域的工作水平。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在关注铁路工程的发展动态,尤其是在材料和结构设计方面的创新。这次有幸阅读《TB 10005-2010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让我对铁路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书中在“耐久性设计”的章节中,提出了许多超前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防护层设计”的讨论。在铁路交通日益繁忙、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如何有效地保护混凝土结构免受外界因素的侵蚀,是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防护层的类型,如涂料、防水层、防渗层等,并针对不同的侵蚀因素,给出了具体的选择和施工建议。例如,针对严寒地区融雪剂的侵蚀,书中推荐使用高性能的环氧树脂涂料,并详细阐述了其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这对于我负责的几条位于北方的线路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另外,书中在“材料选择”方面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参考信息。它不仅列举了各种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性能指标,还对其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注意到书中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广和应用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详细介绍了其在提高混凝土强度、抗渗性、抗冻性等方面的优势。例如,通过采用低碱性水泥、高性能减水剂以及粉煤灰、硅灰等掺合料,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从而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翔实,涵盖了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规范,还结合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工程参考。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铁路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还能够掌握更先进的设计方法和材料应用技术,为我未来的工程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撑。

评分

作为一名铁路工程师,我一直关注着混凝土结构在恶劣环境下的耐久性表现。最近入手了这本《TB 10005-2010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抱着极大的期待想要深入了解,希望能为我正在负责的几条高寒地区铁路项目提供指导。 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冻融循环、融雪剂侵蚀以及氯离子渗透等对混凝土结构潜在危害的分析。书中对这些因素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材料选择建议。例如,在抗冻融方面,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控制混凝土的含气量、水灰比以及选择合适的骨料来提高其抵抗冻融破坏的能力。对于融雪剂的侵蚀,书中给出了具体的限制要求,并推荐了使用抗侵蚀外加剂或采用表面防护层的方案。读到这部分内容时,我感觉书中内容十分贴合实际工程中的痛点,理论与实践结合得相当紧密。 此外,书中还对混凝土的徐变、收缩以及钢筋锈蚀等长期性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注意到书中不仅列出了相关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模型,还提供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和案例分析,这对于我们进行精确的设计计算非常有帮助。尤其是在钢筋锈蚀方面,书中详细介绍了影响钢筋锈蚀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技术手段,例如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采用阻锈剂等。这些内容为我优化设计方案,延长铁路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支持。 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新视角。书中严谨的科学论证,详实的数据支撑,以及对实际工程问题的深度剖析,都让我受益匪浅。虽然部分内容需要结合具体的项目情况进行细致的解读和应用,但其所提供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法无疑是高水平的。我相信,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这本书的理念,能够显著提升我所参与项目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水平,为铁路的安全运营保驾护航。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