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墨子——中華經典藏書
定價:15.00元
作者:李小龍 注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07-03-01
ISBN:978710105519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300kg
編輯推薦
“中華經典藏書書係”,內容經典,形式精美,全麵體現“經典藏書”理念。
《墨子》為其中之一。
《墨子》,是中國文化中的一部奇書,也是一部寂寞的書。
魯迅先生說:也要有人懂。而的《墨子》卻在中國文化傳統中,沉默瞭兩韆年:長時間在黑暗中的沉默,不僅影響瞭對其深層思想的詮釋,甚至影響瞭對其淺層語言的理解,而且,也限製乃至取消瞭她對中華文化建構的發言權,墨子的思想與精神隻好潛伏在中華文化的潛流之中,或沉默,或偶爾囁嚅著發齣微弱的聲音。 然而,一部真正的作品可以暫時寂寞,但她不會永遠寂寞,她終究會迎來發言的機會,而且,這一發言必然是黃鍾大呂,天下聳動。轉機來自於傳統文化的變革,西學東漸的曆程與新文化運動的勃興,為古老的中國文化打開瞭新的視野,新的目光觸及到瞭黑暗中的《墨子》,纔驚訝地發現,她原本就煥發著奪目的光彩。
內容提要
《墨子》:本書以王煥鑣的《墨子集詁》為底本,因其書為集解性質,故所收極為豐富,一冊在手,眾善畢集,可以參照諸傢,擇善而從。而且,王之按斷亦多精義,許多前人莫衷一是的問題,他都有彆具手眼的考論。當然,也有個彆地方似未得當,則參酌吳毓江《墨子校注》或張純一《墨子集解》甚至孫詒讓《墨子間詁》正之,偶爾也參以己意。此外,譚傢健的《墨子選譯》嚴謹而得當,故亦有所取資。
關於正文,一般情況,以底本為主,不作改動,以尊重原貌。
全書正文對話與引用極多,層次過於繁復,為避淆亂,茲從王煥鏣書不用引號標識,譯文亦從此。其實,全書在各段對話與引用前均有相應提示語,不用引號亦可明白,如用引號,反徒生滋擾而已。
《墨子》是中國文化中的一部奇書,它主要介紹瞭墨傢的倫理思想、政治思想、經濟思想、宗教思想和軍事思想。在這裏,它極力主張:兼愛、尚賢、尚同、非攻、節用、節葬、非樂、天誌、明鬼、非命。本書以王煥鑣的《墨子集詁》為底本。內容有原文、譯文、注釋等。是一本方便理解《墨子》的良好教材。
目錄
親士
修身
所染
法儀
七患
辭過
三辯
尚賢上
尚同上
兼愛中
非攻上
節用上
節葬下
天誌上
明鬼下
非樂上
非命中
非儒下
墨經·光學類
耕柱
貴義
公孟
魯問
公輸
備梯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從文獻學的角度來看,這套書的校勘工作無疑是極其紮實的。不同於市麵上一些匆忙付梓的版本,它在引文的比對上顯示齣瞭極高的專業水準。我特意對照瞭幾個學界公認的權威底本,發現這本書在細微的異文處理上,采取瞭審慎且具有說服力的考證路徑。特彆是對於那些爭議較大的段落,編者沒有武斷地下結論,而是清晰地列齣瞭不同學派的觀點和他們的采納依據,這體現瞭一種嚴謹的學術態度。這種對版本源流的尊重,對於希望進行更深層次學術研究的讀者來說,提供瞭極高的信賴度。它不僅僅是一個閱讀文本,更是一個可靠的研究工具,能有效避免因版本錯誤而導緻的理解偏差。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種古代哲學著作抱有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擔心晦澀難懂,術語過多。然而,這本書的導讀和注釋部分做得極其到位,可以說是“保姆級”的貼心服務。負責注釋的學者顯然深諳現代讀者的睏惑點,他們不僅解釋瞭生僻字詞的本義,更關鍵的是,對一些涉及古代社會背景或特定曆史情境的典故進行瞭翔實的考證和白話解釋。這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的門檻,讓我能夠順暢地跟上作者的思路,而不是在每一個名詞上都卡殼。這種平衡做得非常好,既沒有為瞭遷就現代人而過度“翻譯”原文,保證瞭經典的原汁原味,又通過精準的輔助材料,確保瞭閱讀的流暢性。對於想係統學習但又缺乏深厚古文基礎的讀者,這套注釋體係簡直是福音。
評分我花瞭一個周末的時間沉浸在這本書的文字之中,最讓我震撼的是其思想體係的嚴謹和邏輯的推進。作者的論述,特彆是關於“非攻”思想的闡述,絕非簡單的口號式宣傳,而是建立在一套完整而復雜的倫理學和政治哲學基礎之上。他對兼愛、尚賢等核心概念的層層剖析,展現瞭一種極高的理性思辨能力。閱讀過程中,我經常需要停下來,反復琢磨某些段落的含義,尤其是在對比瞭不同曆史時期對這些概念的不同詮釋後,更能體會到其思想的超前性。書中對戰爭與和平的辯證分析,即使放在今天這個國際關係日益復雜的時代背景下,依然具有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它不是空談治國方略,而是深入到個體行為的準則層麵,這種由內而外的治理邏輯,令人不得不嘆服其深刻性。
評分這本書的整體閱讀體驗,給我帶來瞭一種久違的平靜和力量感。在充斥著碎片化信息和速食文化的當下,能夠坐下來,專注於如此宏大而深邃的思想體係,本身就是一種自我沉澱的過程。我發現,每當我感到焦慮或對當前社會現象感到睏惑時,重讀其中關於“節用”或“認識自然”的章節,總能從中汲取到一種超脫塵世的清明感。它教導的不是如何在這個世界快速成功,而是如何清晰地認識世界、如何以一種樸素而堅定的方式生活。這種迴歸本源的力量,比任何時髦的成功學書籍都要持久和深刻。它更像是一位穿越韆年而來的智者,用最簡潔的語言,點撥瞭人生的核心要義。
評分這部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裏沉甸甸的,那種厚實的紙張和精緻的封麵燙金工藝,立刻就給人一種莊重典雅的感覺。我尤其欣賞它內頁的排版,字體大小和行間距都拿捏得恰到好處,閱讀起來絲毫不覺得費力。翻開第一頁,那種墨香混閤著紙張特有的氣味,仿佛一下子把我帶迴瞭古代的學府之中。作為一套中華經典藏書係列,它的選材和製作水準無疑是走在前端的,看得齣齣版方在細節上是下瞭真功夫的。我之前收藏過一些古代典籍的影印本,但往往因為裝幀過於陳舊或者紙張質量不佳而影響瞭閱讀體驗,而這本在保持傳統韻味的同時,極大地提升瞭現代讀者的使用舒適度。特彆是對於初次接觸這方麵經典的讀者來說,如此精美的外在,無疑是一個極好的敲門磚,讓人更有動力去探索其深邃的內涵。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可以陳列的書房藝術品,每一次摩挲都能感受到匠心獨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