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尚书校释译论(繁体版)(套装共4册)
定价:248.00元
作者:顾颉刚,刘起釪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5-04-01
ISBN:9787101024258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1.984kg
编辑推荐
新图文轩 正版现货 配送
内容提要
本书专释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以唐开成石经本为底本,参以唐以前的文献、出土文物及石刻中所涉及的相关资料,兼采段玉裁、陈乔枞、皮锡瑞诸家的研究成果,对《尚书》文本详加比勘校订而成。
每篇均分校释、今译、讨论三项,几乎巨细无遗地汇集了有关尚书文字考释和专项问题研究方面的成果,堪称今文尚书注释的集成之作和有关尚书问题的百科全书。
目录
册
序言
凡例
虞夏书
堯典
臯陶谟
第二册
禹贡
甘誓
商画
汤誓
盤庚
高宗肜日
西日戡黎
微子
第三册
周书
牧誓
洪重范
金滕
大诰
酒诰
梓材
召诰
洛诰
多士
无逸
君奭
第四册
多方
立政
顾命
吕刑
文侯之命
费誓
秦誓
主要引用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新图文轩 正版现货 配送
文摘
新图文轩 正版现货 配送
序言
新图文轩 正版现货 配送
这套书的装帧真是没得说,纸张很有质感,摸起来厚实又光滑,拿到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用心制作的精品。书脊的烫金字清晰工整,虽然是传统文献,但整体设计却透着一股雅致的书卷气,放在书架上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我特别喜欢它这种对传统文化敬畏的态度,从封面到内页,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古籍的珍视。尤其是繁体字的排版,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传统文字的朋友来说,阅读起来格外亲切。那种墨香与纸张的触感,是在电子设备上永远无法替代的体验。每次翻开,都像是与古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仪式感十足的阅读体验,真是太棒了。我已经在考虑要不要再入手一套送给我的老师了,毕竟对于真正爱书之人,实体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我对这套书的学术价值是抱着极高的期待的。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深入研读每一篇校注和译论,但从目录和初步翻阅的篇幅来看,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令人印象深刻。这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古籍整理,更像是一次全面的学术梳理。编纂者显然下了大功夫去比对不同的传本和注释,那种严谨的考据精神,是现代学术研究中越来越稀缺的品质。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关键概念的辨析,那种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的论证方式,让人不得不佩服其学养。我期待着能在一个相对宁静的周末,沏上一壶好茶,专心致志地去消化这些精深的文字。这套书无疑是为严肃的学者和深度学习者准备的“工具箱”,对于理解古代思想的复杂脉络,它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石。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接触这套书时,我还有点担心,毕竟是校释和译论,会不会过于艰涩晦涩,让人望而却步?但实际阅读后,发现这种担忧是多余的。译论部分的处理非常精妙,它并没有一味地堆砌生僻字词,而是用现代的学术语言,对繁复的古文进行了清晰而富有条理的阐释。这就像是为迷宫中的古籍知识架设了一座座清晰的导航桥梁。对于我这样,对古籍有兴趣但缺乏系统训练的普通读者来说,它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原本高高在上的经典变得触手可及。它教会我如何去“看”古文,而不是仅仅“读”过去。这种引导式的学习体验,比单纯的字典式注释要有效得多,真正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
评分这四册的组合布局设计得极其合理,体现了编纂者对读者使用习惯的深刻洞察。它不是一味地把所有内容堆砌在一起,而是清晰地将“校勘”、“注释”、“译文”和“理论探讨”进行了有效划分。这样的结构使得阅读的层次感非常分明,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在不同层次之间进行切换。例如,在初读时,可以先关注白话译文以建立整体框架;在深入研究时,再回到校勘记去探究文字的差异和选择的依据。这种模块化的处理,极大地提升了研究和学习的效率。它让原本可能枯燥的对照工作,变成了一种流畅的知识检索过程。如果一套书的结构逻辑能够如此清晰,那么它的内在价值也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评分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经常引用和参考古代文献的研究人员来说,一套可靠的工具书是至关重要的,而这套书的细节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我特别留意了那些细微的引文出处标注和版本对照的标记,非常规范和准确。在学术写作中,最怕的就是信息源的模糊不清,而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到了近乎苛求的严谨。它不仅仅是提供了解读,更是提供了一个可以被反复验证、值得信赖的知识体系。能够拥有一套如此详尽且校订精良的参考资料,无疑能大大提升我未来工作的准确性和深度。这套书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阅读”的范畴,它已经升级为我案头必备的“研究伙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