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生物化學-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常桂英 著
圖書標籤:
  • 生物化學
  • 生化
  • 高等教育
  • 教材
  • 大學教材
  • 醫學
  • 生命科學
  • 理學
  • 第二版
  • 十三五規劃教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北京圖書大廈旗艦店
齣版社: 化學工業
ISBN:9787122312244
商品編碼:29372604236
叢書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齣版時間:2018-07-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稱: 生物化學-第二版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8-07-01
作者:常桂英 譯者: 開本: 16開
定價: 46.00 頁數: 印次: 1
ISBN號:9787122312242 商品類型:圖書 版次: 2

內容提要

《生物化學》(第二版)全書共分三篇十四章。**篇為靜態生物化學,包括蛋白質化學、核酸化學、糖類化學、脂類化學及酶與維生素五章;第二篇為動態生物化學,包括生物氧化、糖代謝、脂類物質的代謝、蛋白質的酶促降解與氨基酸代謝、核酸的酶促降解與核苷酸代謝五章;第三篇為分子生物化學,包括DNA的生物閤成、RNA的生物閤成、蛋白質的生物閤成及物質代謝的相互聯係及調節控製。 本書可作為生物類(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等)、農學類(農學、園藝、獸醫、畜牧等)和醫學類(中藥、動醫、動植物檢疫等)、食品類(食品工程、食品科學等)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為其他學科本科生學習生物化學課程的選修或輔修教材及參考書。

作者簡介

常桂英,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生物工程學院,教務處長 教授,1987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生物學專業,1987年7月至今任教於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生物化學教研室,從事生物化學教學與科研工作,1997年碩士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生物化學專業。先後擔任基礎生物化學、動物生物化學、生物化學等課程的理論與實驗教學工作。2006年晉升教授。 先後主持或參加的課題有吉林省科技廳科研項目1項(獲二等奬)、吉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2項、教改項目2項,參加國傢科技部在研項目1項及吉林農業科技學院青年基金項目2項,發錶論文10多篇。 在學校工作期間,積纍瞭教學經驗,編寫過《基礎生物化學》和《生物學實驗技術》、《發酵工藝原理實驗技術》教材;主持瞭校級精品課程及省級**課程《生物化學》的建設。 在本教材的編寫過程中結閤瞭多年的教學經驗,而且對現有教材進行瞭分析和研究,並請**教授進行指導。

目錄

緒論1 一、生物化學的涵義1 二、生物化學的形成和發展1 三、本課程的內容組成2 四、學習生物化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3 **篇靜態生物化學 **章蛋白質化學5 **節蛋白質構件——氨基酸6 一、氨基酸的結構6 二、氨基酸的分類7 三、氨基酸的理化性質11 四、氨基酸分析17 五、氨基酸的功能18 六、氨基酸的製備19 第二節肽20 一、肽和肽鍵的結構20 二、肽鍵的特點20 三、肽的理化性質21 四、天然活性肽22 第三節蛋白質結構與功能22 一、蛋白質分類22 二、蛋白質結構的組織層次23 三、蛋白質的一級結構24 四、蛋白質的二級結構29 五、超二級結構和結構域32 六、三級結構33 七、四級結構35 八、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36 第四節蛋白質的性質與分離純化37 一、蛋白質的性質37 二、蛋白質的分離、純化40 三、蛋白質的鑒定45 第五節肌紅蛋白與血紅蛋白47 第二章核酸化學51 **節核酸分子的化學組成52 一、核酸的元素組成52 二、核酸分子的基本結構單位——核苷酸52 三、核苷酸的衍生物54 四、核苷酸的連接方式54 第二節核酸的分子結構55 一、DNA的分子結構55 二、RNA的分子結構57 第三節核酸的理化性質及其應用61 一、核酸的一般性質61 二、核酸的紫外吸收性質62 三、核酸的變性、復性和分子雜交62 第四節核酸的分離、純化與鑒定63 一、DNA的分離64 二、RNA的分離64 三、核酸的鑒定64 第三章糖類化學68 **節概述68 一、糖的定義68 二、糖的命名與種類68 三、糖類的生物學功能69 第二節單糖的結構69 一、有關鏇光異構的幾個概念69 二、單糖的鏈式結構71 三、單糖的環狀結構72 四、單糖的構象73 第三節單糖的性質74 一、單糖的物理性質74 二、單糖的化學性質75 第四節重要的單糖和單糖衍生物79 第五節寡糖82 一、常見的二糖82 二、常見的三糖83 三、環糊精84 第六節多糖84 一、同多糖85 二、雜多糖88 第七節糖復閤物90 一、糖蛋白及其糖鏈90 二、蛋白聚糖91 三、糖脂92 第四章脂類化學95 **節概述95 一、脂類的生物功能95 二、脂類分類96 第二節單脂96 一、脂肪96 二、蠟99 第三節復脂99 一、磷脂100 二、糖脂102 第四節類脂103 一、萜類103 二、固醇類103 第五章酶與維生素105 **節概述105 一、酶的概念及化學本質105 二、酶催化作用的特點106 三、酶的分類和命名106 四、酶活力的測定107 第二節酶的化學結構108 一、酶的化學組成108 二、酶的輔助因子109 第三節維生素與輔酶109 一、維生素B1和羧化輔酶110 二、維生素B2和黃素輔酶110 三、維生素PP和輔酶Ⅰ、輔酶Ⅱ111 四、維生素B6112 五、泛酸和輔酶A113 六、葉酸和四氫葉酸113 七、維生素B12和輔酶B12114 八、生物素115 九、硫辛酸115 十、維生素C116 第四節酶結構與功能的關係116 一、酶活性中心和必需基團116 二、酶原的激活117 三、同工酶118 四、調節酶118 五、單體酶、寡聚酶、多酶復閤體119 第五節酶的作用機理120 一、酶催化作用與分子活化能120 二、中間産物學說120 三、誘導契閤學說120 四、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因素121 第六節影響酶促反應速率的因素121 一、底物濃度對酶作用的影響122 二、酶濃度對酶作用的影響123 三、溫度對酶作用的影響123 四、pH對酶作用的影響124 五、激活劑對酶作用的影響124 六、抑製劑對酶作用的影響125 第二篇動態生物化學 第六章生物氧化130 **節生物氧化概述131 一、生物氧化的概念131 二、生物氧化的特點131 三、生物氧化反應的基本類型131 四、生物體內能量代謝的基本規律132 五、高能化閤物與ATP134 第二節生物氧化體係——呼吸鏈136 一、呼吸鏈136 二、呼吸鏈的組成136 三、具有電子傳遞活性的內膜復閤物139 四、呼吸鏈中傳遞體的排列順序140 五、呼吸鏈中電子傳遞抑製劑140 第三節氧化磷酸化作用141 一、ATP的生成方式141 二、氧化磷酸化的作用機理143 三、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聯與抑製144 四、綫粒體的穿梭係統146 第七章糖代謝149 **節多糖的酶促降解149 一、澱粉的酶促水解150 二、糖原的酶促磷酸解150 三、血糖的來源和去路151 第二節葡萄糖的分解代謝151 一、糖的無氧酵解152 二、糖的有氧分解157 三、磷酸戊糖途徑162 第三節糖的閤成代謝166 一、葡萄糖的閤成——糖異生作用166 二、蔗糖的閤成168 三、多糖的閤成170 四、糖原閤成與分解的調節171 第八章脂類物質的代謝176 **節脂類的貯存、動員和運輸176 第二節脂肪的分解代謝177 一、脂肪的酶促水解177 二、甘油的分解178 三、脂肪酸的分解178 四、不飽和脂肪酸的分解182 五、奇數碳脂肪酸的分解(丙酸的代謝)182 六、乙醛酸循環182 第三節脂肪的閤成代謝184 一、磷酸甘油的生物閤成184 二、脂肪酸的生物閤成184 三、脂肪的閤成187 第四節磷脂、膽固醇的代謝187 一、甘油磷脂的降解與閤成187 二、膽固醇的生物閤成及轉化189 第九章蛋白質的酶促降解與氨基酸代謝193 **節蛋白質的酶促降解194 一、食物蛋白質的酶促水解194 二、細胞內蛋白質的酶促降解194 第二節氨基酸的分解代謝195 一、脫氨基作用195 二、脫羧基作用198 三、氨基酸分解産物的轉化199 四、個彆氨基酸的分解代謝203 第三節氨基酸閤成代謝208 第十章核酸的酶促降解與核苷酸代謝212 **節核酸的酶促降解與核苷酸的水解213 一、核酸的酶促降解213 二、核苷酸的水解213 第二節嘌呤和嘧啶的分解代謝213 一、嘌呤的分解代謝213 二、嘧啶的分解代謝214 第三節核苷酸的生物閤成216 一、嘌呤核苷酸的閤成代謝216 二、嘧啶核苷酸的閤成途徑221 三、核苷酸從頭閤成的抗代謝物223 四、脫氧核糖核苷酸的生物閤成225 五、胸苷酸的生成225 六、單核苷酸轉變成核苷三磷酸225 第三篇分子生物化學 第十一章DNA的生物閤成228 **節DNA的半保留復製229 一、復製的機理229 二、復製起點、方嚮和速度230 三、復製的主要方式230 第二節參與DNA復製的酶和蛋白質232 一、DNA聚閤酶232 二、其他酶與蛋白質233 第三節原核生物DNA復製過程234 一、復製的起始234 二、DNA鏈的延伸235 三、DNA復製的終止236 第四節真核生物DNA復製過程236 一、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DNA復製的區彆236 二、端粒的復製236 三、DNA復製的保守性237 第五節逆轉錄238 第六節基因突變和DNA的損傷修復239 一、基因突變239 二、DNA的損傷

生命探索的基石:酶、代謝與分子信號 本書是一本麵嚮普通高等教育的專業教材,深入淺齣地闡述瞭生物化學這一生命科學核心學科的精髓。作為一本精心打磨的第二版教材,它緊密圍繞我國“十三五”教育規劃的教學理念,緻力於構建一套體係完整、內容紮實、前沿性強且注重實踐的生物化學知識框架,為廣大師生提供瞭一扇探索生命奧秘的堅實窗口。 第一部分:生命物質的基礎 本書的開篇,我們將聚焦於構成生命體的基本分子單元,為理解復雜的生命過程奠定堅實基礎。 氨基酸與蛋白質:生命活動的執行者 氨基酸: 我們將從氨基酸的結構特點齣發,詳細介紹其分類(如酸性、堿性、中性、疏水性、親水性等)及其作為蛋白質結構與功能基本單元的重要性。理解氨基酸的等電點、pKa值等性質,對於掌握蛋白質在不同pH環境下的行為至關重要。此外,還將探討非蛋白質氨基酸及其在特定生物過程中的作用。 肽鍵: 詳細闡述肽鍵的形成及其在肽鏈中的特性,包括其平麵結構以及對蛋白質三維結構形成的影響。 蛋白質的一級、二級、三級與四級結構: 這是理解蛋白質功能的關鍵。我們將深入解析不同級彆結構的形成機製,從α-螺鏇、β-摺疊等基本二級結構單元,到三維空間中肽鏈的摺疊方式(如氫鍵、疏水相互作用、離子鍵、二硫鍵等驅動力),再到多亞基蛋白質的組裝。對蛋白質結構-功能關係的理解,是貫穿全書的重點。 蛋白質的功能: 廣泛介紹蛋白質在生命活動中的多樣化功能,包括酶催化、結構支撐、物質運輸、信號傳遞、免疫防禦、肌肉收縮等。通過具體案例,展示蛋白質如何通過其精確的三維結構實現這些功能。 蛋白質的變性與復性: 探討導緻蛋白質結構破壞的因素(如熱、pH、化學試劑等)及其後果,並介紹蛋白質在特定條件下恢復其活性的可能性。 糖類:生命的能量來源與結構單元 單糖: 介紹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重要單糖的結構(如吡喃糖、呋喃糖形式)及其化學性質,如還原性。 二糖與多糖: 詳細闡述麥芽糖、蔗糖、乳糖等二糖的組成與連接方式。重點介紹澱粉、糖原、縴維素、甲殼素等重要的多糖,揭示其作為儲能物質(澱粉、糖原)或結構支持(縴維素、甲殼素)的功能,並探討其化學結構與功能的關聯。 糖的衍生物: 介紹氨基糖、糖磷酸等具有特殊功能的糖衍生物。 脂質:能量儲存、細胞膜構建與信號分子 脂肪酸: 介紹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的結構特點及其對脂質性質的影響。 甘油三酯: 闡述甘油與脂肪酸形成的酯鍵,以及甘油三酯作為高效能量儲存形式的意義。 磷脂: 詳細介紹磷脂的結構(親水頭部與疏水尾部)及其在細胞膜雙層結構形成中的關鍵作用,揭示其兩親性。 固醇: 以膽固醇為例,介紹固醇類化閤物的環狀結構及其在細胞膜流動性調控、激素閤成等方麵的作用。 其他脂質: 簡要介紹類脂、鞘脂等其他重要脂質分子。 核酸:生命的遺傳信息載體 核苷酸: 介紹核苷酸的基本組成(含氮堿基、五碳糖、磷酸基團),包括DNA和RNA中不同的堿基(A, T, C, G, U)和糖(脫氧核糖、核糖)。 核苷酸的連接: 詳細解釋磷酸二酯鍵的形成,構建核酸鏈。 DNA的結構: 深入闡述DNA的雙螺鏇結構,包括沃森-剋裏剋模型、堿基配對原則(A-T, G-C)、反嚮平行鏈等關鍵特徵,強調DNA作為遺傳信息儲存的穩定性。 RNA的結構與類型: 介紹mRNA, tRNA, rRNA等不同類型的RNA,分析其結構特點(如單鏈、發夾結構)及其在蛋白質閤成過程中的不同功能。 第二部分:酶——生命的催化劑 本部分將深入探討酶的本質、活性調控及其在生命活動中的核心作用。 酶的本質與特性: 酶的定義: 明確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質(少數為RNA),以及其作為生物催化劑的特點:高效性、專一性、條件溫和性。 酶的結構: 結閤第一部分的蛋白質知識,強調酶活性中心的結構對於其催化功能的決定性作用。介紹輔酶、輔基等非蛋白質成分在酶活性中的重要性。 酶促反應機理: 酶-底物復閤物: 詳細解釋酶與底物結閤形成酶-底物復閤物的過程,以及“鑰匙-鎖模型”和“誘導契閤模型”的理論。 活化能的降低: 闡述酶如何通過多種方式(如提供特定反應環境、穩定過渡態、發生化學反應等)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從而加速反應速率。 酶促反應動力學: 引入米氏方程,分析反應速率與底物濃度、酶濃度、pH、溫度等因素的關係。探討酶抑製與酶激活的機製,包括競爭性抑製、非競爭性抑製、不可逆抑製等。 酶活性的調控: 彆構調控: 詳細闡述彆構酶的特點,以及彆構效應物如何通過結閤酶的彆構位點,影響酶的構象從而調節其活性。 共價修飾: 介紹磷酸化、乙酰化、甲基化等共價修飾如何改變酶的活性或定位。 酶原的激活: 以胰蛋白酶原為例,說明酶以無活性形式(酶原)閤成,然後在特定條件下被激活,從而避免對自身組織的損傷。 酶的閤成與降解: 簡要提及基因調控的酶閤成以及細胞內酶的降解途徑。 第三部分:代謝——生命的能量轉化與物質閤成 本部分將聚焦於生命體內的復雜化學反應網絡,即代謝途徑,重點關注能量代謝和物質閤成。 糖代謝: 糖酵解: 詳細解析葡萄糖分解為丙酮酸的過程,包括其在有氧和無氧條件下的不同命運。重點關注ATP的生成以及關鍵調控酶。 三羧酸循環(檸檬酸循環): 闡述丙酮酸進入綫粒體後,通過一係列氧化脫羧反應生成CO2,並産生大量的還原性輔酶(NADH, FADH2),為後續氧化磷酸化提供能量載體。 氧化磷酸化(電子傳遞鏈): 詳細描述電子在膜上電子傳遞鏈中的傳遞過程,以及跨膜質子梯度驅動ATP閤成(化學滲透偶聯)的機製。 糖異生: 介紹非糖類物質(如乳酸、氨基酸、甘油)轉化為葡萄糖的過程,強調其在維持血糖水平中的重要性。 糖原的閤成與分解: 闡述糖原的儲存形式以及其在能量供應中的作用。 戊糖磷酸途徑: 介紹該途徑在提供NADPH(用於還原閤成)和閤成核糖-5-磷酸(用於核酸閤成)中的重要功能。 脂質代謝: 脂肪酸的氧化(β-氧化): 詳細解析脂肪酸分解為乙酰CoA的過程,以及乙酰CoA如何進入三羧酸循環産熱。 脂肪的閤成: 介紹乙酰CoA如何轉化為脂肪酸,以及甘油三酯的閤成過程。 膽固醇的代謝: 簡要介紹膽固醇的閤成與代謝途徑。 氨基酸代謝: 氨基酸的脫氨基: 介紹氨基酸去除氨基的過程,以及氨如何轉化為尿素排齣體外(尿素循環)。 氨基酸的閤成與分解: 概述某些氨基酸可以由機體自身閤成,而另一些則需要從食物中獲取(必需氨基酸)。 核酸代謝: 核苷酸的閤成(從頭閤成與補救閤成): 簡要介紹核苷酸的來源。 DNA與RNA的閤成(復製與轉錄): 重點在於理解DNA復製的半保留復製機製,以及RNA聚閤酶如何催化轉錄過程,閤成不同類型的RNA。 代謝的整閤與調控: 激素的作用: 重點介紹胰島素、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等激素如何協同作用,調控整體代謝平衡。 代謝途徑的聯係: 強調不同代謝途徑之間的相互聯係與反饋調控,形成精密的代謝網絡。 第四部分:分子信號轉導——細胞間的溝通與響應 本部分將深入探討細胞如何感知外界信號並作齣精確響應,揭示生命體信息傳遞的奧秘。 信號分子的類型: 激素: 介紹激素的分類(如肽類激素、類固醇激素、氨基酸衍生物激素)及其作用機製。 神經遞質: 闡述神經遞質在神經信號傳遞中的作用。 生長因子: 介紹生長因子在細胞生長、分化和存活中的作用。 細胞因子: 提及細胞因子在免疫應答中的作用。 受體與信號通路: 細胞錶麵受體: 詳細介紹G蛋白偶聯受體、酶聯受體(如酪氨酸激酶受體)等,以及它們如何結閤信號分子並激活下遊信號分子。 胞內受體: 介紹類固醇激素等穿過細胞膜與胞內受體結閤的機製。 第二信使: 重點闡述cAMP, cGMP, Ca2+, IP3, DAG等第二信使在放大和傳遞信號中的作用。 信號轉導通路: 詳細解析如PKA、PKC、MAPK等關鍵信號通路,揭示信號如何從受體傳遞到細胞核或效應分子,最終引起細胞響應。 信號整閤與特異性: 信號交叉與串擾: 探討不同信號通路之間的相互影響。 信號終止: 介紹信號一旦完成使命,如何被迅速終止,以避免過度刺激。 第五部分:核酸與蛋白質閤成——生命的遺傳信息執行 本部分將進一步細化遺傳信息的傳遞與錶達過程。 DNA復製: DNA聚閤酶: 介紹DNA聚閤酶的活性及其在DNA鏈閤成中的作用。 復製的起始、延伸與終止: 詳細闡述DNA復製的全過程,包括DNA解鏇酶、引物酶、連接酶等多種酶的協同作用。 DNA損傷與修復: 簡要介紹DNA損傷的來源及機體的修復機製。 轉錄: RNA聚閤酶: 介紹RNA聚閤酶的催化活性以及其結閤啓動子、轉錄終止信號的特點。 轉錄的起始、延伸與終止: 詳細解析轉錄過程。 RNA的加工與修飾: 介紹mRNA的剪接、加帽、加尾等加工過程,以及rRNA和tRNA的成熟過程。 翻譯: 遺傳密碼: 闡述密碼子的概念及其與氨基酸的對應關係。 核糖體: 介紹核糖體的結構和功能,以及其作為翻譯機器的作用。 tRNA的功能: 詳細解釋tRNA如何攜帶特定氨基酸並識彆mRNA上的密碼子。 翻譯的起始、延伸與終止: 詳細描述核糖體如何在mRNA上移動,逐個添加氨基酸,直到遇到終止密碼子。 基因錶達的調控: 原核生物的基因錶達調控: 以操縱子模型為例,說明基因錶達的協同調控。 真核生物的基因錶達調控: 介紹轉錄因子、增強子、沉默子等在真核基因錶達調控中的作用,以及染色質重塑、錶觀遺傳學調控等更復雜的機製。 結語: 本書的編寫始終貫穿著對生命內在規律的探索,以及對生物化學在醫學、農學、環境科學等領域應用前景的展望。希望通過本教材的學習,學生們能夠深刻理解生命活動的分子基礎,掌握研究生命現象的科學方法,為未來從事相關領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真正成為探索生命科學的優秀人纔。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真的做到瞭“深入淺齣”。作為一名非化學專業的學生,一開始我對有機化學多少有些畏懼,總覺得那些復雜的結構和反應是高不可攀的。但是這本書,用一種非常溫和且富有啓發性的方式,帶領我一步步走進瞭有機化學的世界。我非常欣賞它在講解過程中,始終保持著一種“故事性”。比如在介紹碳原子成鍵的特點時,它會將其比作一個“百變星君”,能夠根據不同的夥伴形成多種多樣的結構,這一下子就讓“鍵”這個概念生動起來。書中還穿插瞭許多曆史故事,講述瞭有機化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發現和關鍵人物,這些故事不僅增加瞭閱讀的趣味性,也讓我對這個學科有瞭更深的文化和曆史的理解。我特彆喜歡它對芳香性的講解,用“香氣”來比喻苯環的穩定性,這種形象的比喻讓我一下子就抓住瞭精髓。此外,書中對很多概念的解釋都非常到位,比如它會詳細解釋為什麼某些官能團會錶現齣特定的反應活性,而不是簡單地給齣結論。這種“追根溯源”式的講解方式,讓我在理解知識點時,更加紮實,也更能融會貫通。

評分

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一個學科,就得跳齣教材的束縛,去感受它在更廣闊世界中的脈動。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這個需求。它在闡述基礎理論的同時,大量引入瞭前沿的研究動態和應用案例,這一點讓我尤為驚喜。我記得書中有專門的章節講解瞭生物催化在綠色化學中的應用,不僅介紹瞭酶的催化機理,還結閤瞭幾個工業化生産的成功範例,比如利用酶生産抗生素和精細化學品,這讓我看到瞭有機化學在解決環境問題和可持續發展方麵的巨大潛力。另外,關於有機閤成策略的部分,書中並沒有僅僅羅列幾種常見的反應,而是深入分析瞭反應的立體選擇性、區域選擇性控製的原理,並提供瞭很多巧妙的閤成路綫設計思路,這對於我這種想要深入學習閤成化學的學生來說,提供瞭非常寶貴的指導。書中還討論瞭一些新型有機材料的閤成與應用,比如導電聚閤物和液晶材料,這些內容讓我大開眼界,也讓我對有機化學的未來充滿瞭期待。總的來說,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有機化學的無限可能。

評分

作為一名對化學科學充滿好奇心的學生,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激發我探索欲望的書。這本教材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是在傳遞知識,更是在培養一種科學思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在介紹某些反應時,會引導讀者去思考“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反應,以及“有沒有其他可能”的反應路徑。這種開放式的提問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的思考能力。我特彆喜歡它在章節末尾設置的“思考題”和“拓展閱讀”部分,這些內容往往會引申到更深層次的理論或者最新的研究進展,讓我對有機化學的認識不再局限於書本上的知識,而是能夠主動地去關注學科的前沿動態。書中對科學史的敘述也很有意思,它不僅僅是列舉事實,而是會分析這些發現背後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這對於我樹立正確的科研觀非常有益。我還會時不時地翻閱這本書,尋找那些之前沒有注意到的細節,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收獲。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導我不斷地去質疑、去探索、去發現。

評分

作為一名苦苦鑽研有機化學多年的學生,每次看到那些復雜的分子式和反應機理,總覺得腦袋裏像是打瞭個死結。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是我的“救星”。它不像我之前看的某些教材那樣,上來就堆砌一大堆概念和術語,讓人望而生畏。而是從最基礎的原子構成、化學鍵的形成講起,循序漸進,非常注重邏輯的清晰性。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解每個概念時,都會配上大量形象的比喻和生動的插圖,比如把碳鏈比作一串珍珠,把反應過程比作一場精密的化學舞蹈,這讓那些抽象的概念瞬間變得鮮活起來,也更容易理解和記憶。而且,書中對每一個重要實驗的設計和操作都講解得非常細緻,甚至連注意事項都一一列舉,這對於我這種動手能力稍弱的學生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嘗試著跟著書中的指導在實驗室裏操作瞭幾次,感覺自信心都提升瞭不少。我最看重的是,這本書並沒有止步於理論的講解,而是花瞭相當大的篇幅去探討有機化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比如從食品添加劑的成分解析到藥物分子的設計原理,這些內容讓我意識到,原來枯燥的化學知識離我們如此之近,也激發瞭我對這個學科更濃厚的興趣。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閤理,邏輯性極強,而且內容涵蓋麵非常廣。我之前接觸過一些關於化學的書,但很多時候都會發現內容有些零散,或者過於偏重某一方麵。而這本教材,從最基本的有機化閤物分類,到復雜的反應機理,再到儀器分析方法,幾乎涵蓋瞭有機化學的各個主要分支,並且將它們有機地串聯起來。我尤其贊賞它在講解反應機理時,不僅給齣瞭反應式,還配有詳細的電子轉移箭頭和過渡態的能量圖,這對於理解反應的微觀過程非常有幫助。書中對立體化學的講解也相當透徹,通過大量的三維模型圖示,讓我能夠直觀地理解對映異構體、非對映異構體等概念。而且,書中還強調瞭各種譜學分析方法(如核磁共振、質譜、紅外光譜)在結構鑒定中的應用,並提供瞭大量的例題,讓我能夠學以緻用。我嘗試著自己去解析一些未知化閤物的譜圖,雖然一開始有些睏難,但隨著練習的深入,我感覺自己的分析能力有瞭顯著提高。這本書的習題設計也非常有代錶性,既有鞏固基礎的題目,也有考察綜閤能力的難題,讓我能夠全方位地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