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圖說中國航空史話 宋緒綸 9787110080658

郵票圖說中國航空史話 宋緒綸 9787110080658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宋緒綸 著
圖書標籤:
  • 郵票
  • 航空史
  • 中國航空
  • 宋緒綸
  • 曆史
  • 集郵
  • 文化
  • 科普
  • 圖文
  • 收藏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天樂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科學普及齣版社
ISBN:9787110080658
商品編碼:29372945894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3-04-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郵票圖說中國航空史話

定價:55.00元

作者:宋緒綸

齣版社:科學普及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110080658

字數:

頁碼:21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翻開中國航空的曆史畫捲,是一部由燦若星辰的古代航空、艱難坎坷的近代航空和突飛猛進的現代航空組成的壯麗篇章。中國有著幾韆年的古代文明史,在多個領域、多個方麵做齣瞭世界的輝煌成就,風箏、竹蜻蜓、孔明燈……《郵票圖說中國航空史話》是一部通過航空郵品“圖說”中國航空曆史的科普讀物。作為從事航空事業40餘年,又以集郵作為業餘愛好的筆者,能夠以郵票圖說的形式,解說中國航空發展的曆史是多年夙願。

目錄


作者介紹


宋緒綸,小學時,因為喜歡畫畫而喜歡郵票,從此與集郵結下不解之緣;中學時,因為喜歡航模而嚮往航空、大學學習航空專業,從此開始空軍軍旅之路。50年,集郵時起時落,業餘愛好興趣漸增,不離不棄;40年,以航空裝備為業,與航空器為伴,鍾愛有加。航空專業知識與集郵興趣的結閤,促使我開始撰寫文章,編組郵集。編組的《“齊伯林伯爵號”飛艇》一框專題郵集,先後獲:2006年全國集郵展覽(太原)一等奬2007年全國首屆網絡集郵展覽金奬:2008年全國集郵展覽(南昌)金奬:2009年世界集郵展覽鍍金奬。編著的《郵票圖說世界航空史話》由科學普及齣版社齣版,獲2010年全國集郵展覽大銀奬。

文摘


序言



《百年翱翔:中國航空百年影像誌》 編著者: 史航,李曉燕 齣版信息: XXX齣版社,XXXX年X月 ISBN: 978-X-XXXXXX-XX-X 一、 內容概述: 《百年翱翔:中國航空百年影像誌》是一部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全麵梳理和展現中國航空工業自萌芽、探索、麯摺發展直至騰飛崛起的波瀾壯闊曆程的鴻篇巨製。本書不局限於單一視角,而是力圖呈現一個立體、多元的中國航空史圖景,通過大量珍貴的曆史照片、珍貴文獻資料和生動詳實的文字敘述,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親曆中國航空事業的點滴進步與輝煌成就。 本書的主旨在於通過“影像”這一直觀的載體,記錄下中國航空工業發展中的每一個重要節點。從早期引進外國飛機、學習外國技術的摸索階段,到抗戰時期艱難自主的研發,再到新中國成立後,在國傢大力支持下,從“仿製”走嚮“創新”的艱辛與喜悅,直至今日,中國航空工業在殲擊機、運輸機、直升機、無人機等多個領域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本書都將一一呈現。 本書將中國航空史的百年畫捲,以時間為脈絡,以重大事件和關鍵人物為切入點,分為幾個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的部分。 第一部分:航空啓濛與蹣跚起步(20世紀初至30年代) 本部分將聚焦於中國航空史的開端。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和洋務運動的影響下,航空這一新興事物開始進入中國精英階層的視野。早期,中國對於飛機的認知主要通過引進和觀摩,對航空技術的理解尚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本部分將重點介紹: 航空意識的萌發: 探討清末民初,少數有識之士對飛機産生的好奇與探索,以及早期引入的少量飛機模型和概念。 航空教育的嘗試: 記錄中國早期航空學校的建立,如南苑航空學校等,培養中國第一批飛行員和航空技工的艱難曆程。 引進與仿製: 詳細梳理中國早期從國外引進飛機的型號、數量,以及嘗試對其進行簡單的仿製和改裝,展現當時技術條件的局限性。 早期飛行活動: 展現中國早期飛行員進行的試飛、錶演飛行、甚至承擔軍事偵察任務的珍貴影像,以及當時飛行員麵對的巨大風險。 民國時期航空機構: 介紹國民政府時期,航空署、航空委員會等機構的建立與運作,以及其在推動航空發展方麵的努力和睏境。 第二部分:抗戰烽火與獨立之歌(1937年至1945年) 抗日戰爭的爆發,是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個分水嶺。在國傢民族危亡的關頭,航空力量成為守護國傢的重要屏障。本部分將重點展現: 空軍的浴血奮戰: 通過大量詳實的戰史照片和史料,展現中國空軍在抗戰初期,麵對擁有先進裝備的日本空軍,所進行的英勇抵抗和悲壯犧牲。重點介紹如“八一四”筧橋空戰、“八一五”南昌空戰等關鍵戰役。 艱難的飛機製造: 詳細記錄國民政府時期,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位於昆明、重慶等地的飛機製造廠,如中央飛機製造廠,如何剋服物資匱乏、技術薄弱等重重睏難,自主設計和生産教練機、戰鬥機等型號的艱難曆程。將重點介紹“遠東”、“中大”等國産飛機的研製過程。 援助與閤作: 展現飛虎隊等國際援助力量在中國航空史上的作用,以及與盟國在航空領域的閤作,為中國航空技術的發展提供瞭一定的藉鑒。 航空人纔的堅守: 記錄一批又一批優秀的航空工程師、飛行員,在戰火紛飛中,將生命獻給航空事業的感人故事。 第三部分:新中國航空工業的奠基與騰飛(1949年至20世紀末)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航空工業迎來瞭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蘇聯援助和自主創新的雙重驅動下,中國航空工業迅速崛起。本部分將是本書篇幅最重、內容最豐富的章節之一: 蘇聯援助時期(50年代): 詳細介紹蘇聯在技術、設備、人纔方麵對中國航空工業的援助,以及中國通過“156項工程”等項目,建立起包括瀋陽飛機製造廠、成都飛機製造廠、西安飛機製造廠等一大批骨乾企業,開始批量生産和仿製蘇聯飛機,如“米格”係列戰機、“伊爾”係列運輸機等。 自主創新的艱難探索(60年代至70年代): 重點展現中國在“三綫建設”背景下,剋服政治運動和技術封鎖,堅持自主研發的曆程。將重點介紹“殲-8”、“強-5”、“運-7”等國産飛機的研製過程,以及在發動機、雷達等關鍵技術領域所做的努力。 改革開放後的騰飛(80年代至今):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航空工業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並逐步走嚮國際閤作與自主創新相結閤的道路。本部分將重點展現: 新一代殲擊機的發展: 詳細介紹“殲-10”、“殲-11”、“殲-15”、“殲-16”、“殲-20”等一係列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國産殲擊機的研製背景、技術突破和性能特點。 大型運輸機與特種飛機的崛起: 介紹“運-20”大型運輸機的研製成功,以及新舟60、ARJ21等支綫客機的進展。同時,也將關注直升機、預警機、轟炸機等特種飛機的發展。 無人機技術的飛速發展: 展現中國在無人機領域的創新和突破,從偵察無人機到攻擊無人機,再到察打一體化無人機,位居世界前列。 航空發動機的攻堅剋難: 重點闡述中國航空發動機自主研發的艱難與成就,這是實現航空強國夢想的關鍵。 航空工業的體係化與國際化: 介紹中國航空工業在設計、製造、試驗、維修等方麵形成的完整體係,以及積極參與國際閤作與競爭的態勢。 第四部分:航空英模與時代脊梁 本書不會僅僅關注冰冷的機器和技術,更將聚焦於在百年航空史中,那些用生命和智慧鑄就輝煌的航空英模和傑齣人物。通過他們的故事,展現中國航空人特有的精神風貌: 早期探索者: 馮如、秦國 Jadi、陳懷民等早期航空先驅的感人故事。 抗戰空戰英雄: 高誌航、樂以琴、劉粹剛等飛行員的英勇事跡。 新中國航空功勛: 羅陽、吳大觀、宋文驄等為中國航空事業做齣傑齣貢獻的科學傢和工程技術人員。 普通勞動者: 記錄那些默默奉獻在生産一綫的技術工人、試飛員等,他們是航空工業最堅實的脊梁。 二、 影像價值: 本書的最大亮點在於其豐富的影像資料。我們將搜集整理大量來自國內外檔案館、博物館、個人收藏以及官方機構授權的珍貴照片。這些照片涵蓋瞭: 曆史事件現場: 如早期的航空展覽、閱兵儀式、試飛現場、空戰場景等。 飛機原型與生産綫: 各個時期具有代錶性的國産飛機、引進飛機的清晰照片,以及飛機製造廠的生産場景。 航空人物肖像: 早期飛行員、設計師、工程師、技術工人等各個時期重要人物的肖像。 曆史文獻與圖紙: 部分具有代錶性的航空設計圖紙、技術文獻、閤同協議等,以增強曆史的厚重感。 三、 文字敘述: 本書的文字敘述將力求做到: 專業性與通俗性相結閤: 對於專業技術名詞,將盡可能進行通俗易懂的解釋,使非專業讀者也能理解。 客觀性與人文性並重: 在遵循史實的基礎上,融入人文關懷,講述人物故事,展現航空人精神。 故事性與史料性結閤: 以敘事的方式展現曆史事件,但所有敘述都將基於翔實的史料考證。 嚴謹性與可讀性並存: 結構清晰,邏輯嚴謹,語言生動,引人入勝。 四、 目標讀者: 本書的目標讀者群廣泛,包括: 航空愛好者: 對飛機、航空技術、航空史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 曆史研究者: 需要研究中國近代史、軍事史、科技史的學者和學生。 軍事迷: 對中國空軍發展、作戰史感興趣的讀者。 普通大眾: 希望瞭解中國航空工業發展曆程,感受民族自強精神的讀者。 青少年: 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可以激發其對科學技術和國防事業的興趣。 五、 價值意義: 《百年翱翔:中國航空百年影像誌》不僅是一部記錄曆史的著作,更是一部激勵人心的史詩。本書的齣版具有以下價值和意義: 填補曆史空白: 匯集分散的曆史影像和資料,係統地展現中國航空百年的發展脈絡。 銘記奮鬥曆程: 記錄中國航空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偉大精神,傳承民族血脈。 激發愛國情懷: 通過展現中國航空工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輝煌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啓迪科技創新: 深入剖析中國航空工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題與創新思路,為當今的科技發展提供啓示。 普及航空知識: 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嚮公眾普及航空科技知識,提升全民科學素養。 《百年翱翔:中國航空百年影像誌》將是一部集曆史性、資料性、藝術性、思想性於一體的航空史力作,為讀者打開一扇瞭解中國航空百年滄桑巨變、感受中國力量騰飛的壯麗畫捲。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於一本書的評價,我通常會關注它是否能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或者是否能將我帶入一個我之前未曾深入瞭解過的世界。這本書的“郵票”和“中國航空史”的結閤,就給我帶來瞭這種期待。我試圖想象,作者是怎樣巧妙地將這兩者融為一體的。也許,這本書會從一枚特殊的郵票開始,然後引齣與之相關的曆史事件,進而深入講述那段時期的中國航空發展。又或者,它是按照中國航空發展的不同階段來組織內容,每個階段都選取最具代錶性的郵票來輔助說明。我期待著,這本書能讓我瞭解到,那些曾經發行過的,承載著中國航空發展印記的郵票,它們的設計理念,以及它們所象徵的意義。通過這些小小的郵票,我希望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國航空工業走過的非凡曆程,以及那些為之奮鬥的先輩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引路人,用郵票的光芒,點亮我心中對中國航空史的求知欲。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我完全沒有接觸到,所以隻能從我的想象齣發,從一個非常普遍但又常常被忽略的“讀者”視角來揣測一本關於“郵票”和“中國航空史”結閤的書籍可能帶來的閱讀體驗。 想象一下,我可能在某個閑暇的午後,漫無目的地在書店裏瀏覽。我的目光被一本封麵設計頗具年代感、又帶著一絲精緻細節的書籍吸引。它可能不是那種一眼就能吸引所有人的那種,但如果你對那些承載著曆史印記的方寸之物——郵票,以及那些飛上藍天的夢想——航空,都懷揣著一絲好奇,那麼它便會悄無聲息地鑽進你的指尖,引發你想要一探究竟的衝動。也許,這本書的裝幀本身就傳遞著一種沉靜而厚重的曆史感,封麵上或許就印著一張泛黃的老照片,或是描繪著一架古老飛機剪影的郵票圖案,讓人不禁聯想到那個積貧積弱卻又渴望騰飛的年代。我拿起它,輕輕翻開,感受紙張的質感,猜測每一頁的內容將如何將郵票的精巧與航空的宏偉巧妙地融閤在一起。它會不會用郵票的版式、顔色、圖案來解讀中國航空史上某個重要的裏程碑?又或者,會從航空史的某個事件切入,然後引齣與之相關的、承載著那一時刻記憶的郵票?這種跨界的結閤,本身就充滿瞭一種獨特的魅力,讓人期待。

評分

我對於這種將不同領域知識巧妙結閤的書籍總是抱有一種莫名的喜愛。當我看到“郵票”和“中國航空史”這兩個關鍵詞同時齣現在一本書的封麵上時,我便被深深地吸引住瞭。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曆史的記述,更是一次視覺與知識的盛宴。我試圖想象,作者是如何將一枚枚小小的郵票,變成串聯起中國航空發展曆程的珍珠。每一張郵票,它背後都凝聚著一段故事,一種精神,一個時代的烙印。這本書會不會將這些郵票,比如描繪早期飛機的,或是紀念某位航空英雄的,亦或是慶祝某個航空成就的,都進行細緻的解讀?我憧憬著,它會為我揭示這些郵票的設計細節,其發行背景,以及它們在中國航空發展史上的特殊意義。也許,書中會呈現一些我從未見過的珍貴郵票,讓我驚嘆於它們的美麗與曆史價值。更重要的是,通過郵票這個載體,我希望能更直觀、更生動地感受到中國航空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艱辛曆程,以及無數航空先驅們為之奮鬥的偉大精神。

評分

我一直認為,知識的傳播不僅僅在於信息的傳遞,更在於如何將復雜的概念以一種易於理解且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齣來。這本書的“圖說”二字,便給瞭我無限的遐想空間。我猜想,這本書不僅僅是文字的敘述,更是一場視覺的盛宴,將中國航空發展的每一個重要節點,都用精美的郵票圖案加以詮釋。它會不會就像一本厚重的相冊,每一頁都閃耀著曆史的光輝,而每一張照片(在這裏就是郵票)都講述著一個關於中國航空騰飛的故事?我期待著,能夠看到那些記錄瞭中國早期飛機製造的裏程碑的郵票,或是紀念瞭那些為國捐軀的飛行英雄的紀念郵票。通過這些郵票,我希望能更直觀地瞭解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軌跡,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無數默默奉獻的航空人的身影。我相信,這本書會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讓那些冰冷的曆史數據變得鮮活起來,讓那些遙遠的年代感,通過郵票的色彩和圖案,觸手可及。

評分

在我眼中,一本優秀的圖書,其魅力在於它能夠喚醒讀者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並引領他們踏上一段充滿探索的旅程。這本書的標題——“郵票圖說中國航空史話”,便自帶一種引人入勝的敘事感。我設想,這本書並非枯燥地羅列史實,而是將郵票作為一種獨特的“視覺史料”,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生動地講述中國航空發展的跌宕起伏。我期待它能夠展現那些在郵票上凝固的瞬間:也許是早期飛行員意氣風發的肖像,也許是那些承載著民族希望的飛機模型,又或者是象徵著中國航空騰飛的紀念郵戳。我猜測,每一幅郵票的圖案,背後都隱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一段關於創新、關於勇氣、關於夢想的中國航空人的故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耐心而博學的嚮導,帶領我穿越時空的隧道,在方寸郵票之間,觸摸到中國航空發展的脈搏,感受那些為國傢航空事業嘔心瀝血的先行者的精神傳承。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