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图说中国航空史话 宋绪纶 9787110080658

邮票图说中国航空史话 宋绪纶 978711008065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绪纶 著
图书标签:
  • 邮票
  • 航空史
  • 中国航空
  • 宋绪纶
  • 历史
  • 集邮
  • 文化
  • 科普
  • 图文
  • 收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普及出版社
ISBN:9787110080658
商品编码:2937294589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邮票图说中国航空史话

定价:55.00元

作者:宋绪纶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110080658

字数:

页码:21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翻开中国航空的历史画卷,是一部由灿若星辰的古代航空、艰难坎坷的近代航空和突飞猛进的现代航空组成的壮丽篇章。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史,在多个领域、多个方面做出了世界的辉煌成就,风筝、竹蜻蜓、孔明灯……《邮票图说中国航空史话》是一部通过航空邮品“图说”中国航空历史的科普读物。作为从事航空事业40余年,又以集邮作为业余爱好的笔者,能够以邮票图说的形式,解说中国航空发展的历史是多年夙愿。

目录


作者介绍


宋绪纶,小学时,因为喜欢画画而喜欢邮票,从此与集邮结下不解之缘;中学时,因为喜欢航模而向往航空、大学学习航空专业,从此开始空军军旅之路。50年,集邮时起时落,业余爱好兴趣渐增,不离不弃;40年,以航空装备为业,与航空器为伴,钟爱有加。航空专业知识与集邮兴趣的结合,促使我开始撰写文章,编组邮集。编组的《“齐伯林伯爵号”飞艇》一框专题邮集,先后获:2006年全国集邮展览(太原)一等奖2007年全国首届网络集邮展览金奖:2008年全国集邮展览(南昌)金奖:2009年世界集邮展览镀金奖。编著的《邮票图说世界航空史话》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获2010年全国集邮展览大银奖。

文摘


序言



《百年翱翔:中国航空百年影像志》 编著者: 史航,李晓燕 出版信息: XXX出版社,XXXX年X月 ISBN: 978-X-XXXXXX-XX-X 一、 内容概述: 《百年翱翔:中国航空百年影像志》是一部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梳理和展现中国航空工业自萌芽、探索、曲折发展直至腾飞崛起的波澜壮阔历程的鸿篇巨制。本书不局限于单一视角,而是力图呈现一个立体、多元的中国航空史图景,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珍贵文献资料和生动详实的文字叙述,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亲历中国航空事业的点滴进步与辉煌成就。 本书的主旨在于通过“影像”这一直观的载体,记录下中国航空工业发展中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从早期引进外国飞机、学习外国技术的摸索阶段,到抗战时期艰难自主的研发,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大力支持下,从“仿制”走向“创新”的艰辛与喜悦,直至今日,中国航空工业在歼击机、运输机、直升机、无人机等多个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本书都将一一呈现。 本书将中国航空史的百年画卷,以时间为脉络,以重大事件和关键人物为切入点,分为几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部分。 第一部分:航空启蒙与蹒跚起步(20世纪初至30年代) 本部分将聚焦于中国航空史的开端。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和洋务运动的影响下,航空这一新兴事物开始进入中国精英阶层的视野。早期,中国对于飞机的认知主要通过引进和观摩,对航空技术的理解尚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本部分将重点介绍: 航空意识的萌发: 探讨清末民初,少数有识之士对飞机产生的好奇与探索,以及早期引入的少量飞机模型和概念。 航空教育的尝试: 记录中国早期航空学校的建立,如南苑航空学校等,培养中国第一批飞行员和航空技工的艰难历程。 引进与仿制: 详细梳理中国早期从国外引进飞机的型号、数量,以及尝试对其进行简单的仿制和改装,展现当时技术条件的局限性。 早期飞行活动: 展现中国早期飞行员进行的试飞、表演飞行、甚至承担军事侦察任务的珍贵影像,以及当时飞行员面对的巨大风险。 民国时期航空机构: 介绍国民政府时期,航空署、航空委员会等机构的建立与运作,以及其在推动航空发展方面的努力和困境。 第二部分:抗战烽火与独立之歌(1937年至1945年) 抗日战争的爆发,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在国家民族危亡的关头,航空力量成为守护国家的重要屏障。本部分将重点展现: 空军的浴血奋战: 通过大量详实的战史照片和史料,展现中国空军在抗战初期,面对拥有先进装备的日本空军,所进行的英勇抵抗和悲壮牺牲。重点介绍如“八一四”筧桥空战、“八一五”南昌空战等关键战役。 艰难的飞机制造: 详细记录国民政府时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位于昆明、重庆等地的飞机制造厂,如中央飞机制造厂,如何克服物资匮乏、技术薄弱等重重困难,自主设计和生产教练机、战斗机等型号的艰难历程。将重点介绍“远东”、“中大”等国产飞机的研制过程。 援助与合作: 展现飞虎队等国际援助力量在中国航空史上的作用,以及与盟国在航空领域的合作,为中国航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航空人才的坚守: 记录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航空工程师、飞行员,在战火纷飞中,将生命献给航空事业的感人故事。 第三部分: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奠基与腾飞(1949年至20世纪末)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航空工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苏联援助和自主创新的双重驱动下,中国航空工业迅速崛起。本部分将是本书篇幅最重、内容最丰富的章节之一: 苏联援助时期(50年代): 详细介绍苏联在技术、设备、人才方面对中国航空工业的援助,以及中国通过“156项工程”等项目,建立起包括沈阳飞机制造厂、成都飞机制造厂、西安飞机制造厂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开始批量生产和仿制苏联飞机,如“米格”系列战机、“伊尔”系列运输机等。 自主创新的艰难探索(60年代至70年代): 重点展现中国在“三线建设”背景下,克服政治运动和技术封锁,坚持自主研发的历程。将重点介绍“歼-8”、“强-5”、“运-7”等国产飞机的研制过程,以及在发动机、雷达等关键技术领域所做的努力。 改革开放后的腾飞(80年代至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航空工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逐步走向国际合作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道路。本部分将重点展现: 新一代歼击机的发展: 详细介绍“歼-10”、“歼-11”、“歼-15”、“歼-16”、“歼-20”等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产歼击机的研制背景、技术突破和性能特点。 大型运输机与特种飞机的崛起: 介绍“运-20”大型运输机的研制成功,以及新舟60、ARJ21等支线客机的进展。同时,也将关注直升机、预警机、轰炸机等特种飞机的发展。 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展现中国在无人机领域的创新和突破,从侦察无人机到攻击无人机,再到察打一体化无人机,位居世界前列。 航空发动机的攻坚克难: 重点阐述中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的艰难与成就,这是实现航空强国梦想的关键。 航空工业的体系化与国际化: 介绍中国航空工业在设计、制造、试验、维修等方面形成的完整体系,以及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态势。 第四部分:航空英模与时代脊梁 本书不会仅仅关注冰冷的机器和技术,更将聚焦于在百年航空史中,那些用生命和智慧铸就辉煌的航空英模和杰出人物。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现中国航空人特有的精神风貌: 早期探索者: 冯如、秦国 Jadi、陈怀民等早期航空先驱的感人故事。 抗战空战英雄: 高志航、乐以琴、刘粹刚等飞行员的英勇事迹。 新中国航空功勋: 罗阳、吴大观、宋文骢等为中国航空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 普通劳动者: 记录那些默默奉献在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试飞员等,他们是航空工业最坚实的脊梁。 二、 影像价值: 本书的最大亮点在于其丰富的影像资料。我们将搜集整理大量来自国内外档案馆、博物馆、个人收藏以及官方机构授权的珍贵照片。这些照片涵盖了: 历史事件现场: 如早期的航空展览、阅兵仪式、试飞现场、空战场景等。 飞机原型与生产线: 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国产飞机、引进飞机的清晰照片,以及飞机制造厂的生产场景。 航空人物肖像: 早期飞行员、设计师、工程师、技术工人等各个时期重要人物的肖像。 历史文献与图纸: 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航空设计图纸、技术文献、合同协议等,以增强历史的厚重感。 三、 文字叙述: 本书的文字叙述将力求做到: 专业性与通俗性相结合: 对于专业技术名词,将尽可能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使非专业读者也能理解。 客观性与人文性并重: 在遵循史实的基础上,融入人文关怀,讲述人物故事,展现航空人精神。 故事性与史料性结合: 以叙事的方式展现历史事件,但所有叙述都将基于翔实的史料考证。 严谨性与可读性并存: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语言生动,引人入胜。 四、 目标读者: 本书的目标读者群广泛,包括: 航空爱好者: 对飞机、航空技术、航空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 历史研究者: 需要研究中国近代史、军事史、科技史的学者和学生。 军事迷: 对中国空军发展、作战史感兴趣的读者。 普通大众: 希望了解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历程,感受民族自强精神的读者。 青少年: 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可以激发其对科学技术和国防事业的兴趣。 五、 价值意义: 《百年翱翔:中国航空百年影像志》不仅是一部记录历史的著作,更是一部激励人心的史诗。本书的出版具有以下价值和意义: 填补历史空白: 汇集分散的历史影像和资料,系统地展现中国航空百年的发展脉络。 铭记奋斗历程: 记录中国航空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传承民族血脉。 激发爱国情怀: 通过展现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启迪科技创新: 深入剖析中国航空工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与创新思路,为当今的科技发展提供启示。 普及航空知识: 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公众普及航空科技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百年翱翔:中国航空百年影像志》将是一部集历史性、资料性、艺术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航空史力作,为读者打开一扇了解中国航空百年沧桑巨变、感受中国力量腾飞的壮丽画卷。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眼中,一本优秀的图书,其魅力在于它能够唤醒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并引领他们踏上一段充满探索的旅程。这本书的标题——“邮票图说中国航空史话”,便自带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感。我设想,这本书并非枯燥地罗列史实,而是将邮票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史料”,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地讲述中国航空发展的跌宕起伏。我期待它能够展现那些在邮票上凝固的瞬间:也许是早期飞行员意气风发的肖像,也许是那些承载着民族希望的飞机模型,又或者是象征着中国航空腾飞的纪念邮戳。我猜测,每一幅邮票的图案,背后都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一段关于创新、关于勇气、关于梦想的中国航空人的故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耐心而博学的向导,带领我穿越时空的隧道,在方寸邮票之间,触摸到中国航空发展的脉搏,感受那些为国家航空事业呕心沥血的先行者的精神传承。

评分

对于一本书的评价,我通常会关注它是否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或者是否能将我带入一个我之前未曾深入了解过的世界。这本书的“邮票”和“中国航空史”的结合,就给我带来了这种期待。我试图想象,作者是怎样巧妙地将这两者融为一体的。也许,这本书会从一枚特殊的邮票开始,然后引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而深入讲述那段时期的中国航空发展。又或者,它是按照中国航空发展的不同阶段来组织内容,每个阶段都选取最具代表性的邮票来辅助说明。我期待着,这本书能让我了解到,那些曾经发行过的,承载着中国航空发展印记的邮票,它们的设计理念,以及它们所象征的意义。通过这些小小的邮票,我希望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航空工业走过的非凡历程,以及那些为之奋斗的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引路人,用邮票的光芒,点亮我心中对中国航空史的求知欲。

评分

我一直认为,知识的传播不仅仅在于信息的传递,更在于如何将复杂的概念以一种易于理解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本书的“图说”二字,便给了我无限的遐想空间。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叙述,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将中国航空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用精美的邮票图案加以诠释。它会不会就像一本厚重的相册,每一页都闪耀着历史的光辉,而每一张照片(在这里就是邮票)都讲述着一个关于中国航空腾飞的故事?我期待着,能够看到那些记录了中国早期飞机制造的里程碑的邮票,或是纪念了那些为国捐躯的飞行英雄的纪念邮票。通过这些邮票,我希望能更直观地了解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轨迹,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无数默默奉献的航空人的身影。我相信,这本书会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让那些冰冷的历史数据变得鲜活起来,让那些遥远的年代感,通过邮票的色彩和图案,触手可及。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我完全没有接触到,所以只能从我的想象出发,从一个非常普遍但又常常被忽略的“读者”视角来揣测一本关于“邮票”和“中国航空史”结合的书籍可能带来的阅读体验。 想象一下,我可能在某个闲暇的午后,漫无目的地在书店里浏览。我的目光被一本封面设计颇具年代感、又带着一丝精致细节的书籍吸引。它可能不是那种一眼就能吸引所有人的那种,但如果你对那些承载着历史印记的方寸之物——邮票,以及那些飞上蓝天的梦想——航空,都怀揣着一丝好奇,那么它便会悄无声息地钻进你的指尖,引发你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也许,这本书的装帧本身就传递着一种沉静而厚重的历史感,封面上或许就印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或是描绘着一架古老飞机剪影的邮票图案,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个积贫积弱却又渴望腾飞的年代。我拿起它,轻轻翻开,感受纸张的质感,猜测每一页的内容将如何将邮票的精巧与航空的宏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它会不会用邮票的版式、颜色、图案来解读中国航空史上某个重要的里程碑?又或者,会从航空史的某个事件切入,然后引出与之相关的、承载着那一时刻记忆的邮票?这种跨界的结合,本身就充满了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人期待。

评分

我对于这种将不同领域知识巧妙结合的书籍总是抱有一种莫名的喜爱。当我看到“邮票”和“中国航空史”这两个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一本书的封面上时,我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的记述,更是一次视觉与知识的盛宴。我试图想象,作者是如何将一枚枚小小的邮票,变成串联起中国航空发展历程的珍珠。每一张邮票,它背后都凝聚着一段故事,一种精神,一个时代的烙印。这本书会不会将这些邮票,比如描绘早期飞机的,或是纪念某位航空英雄的,亦或是庆祝某个航空成就的,都进行细致的解读?我憧憬着,它会为我揭示这些邮票的设计细节,其发行背景,以及它们在中国航空发展史上的特殊意义。也许,书中会呈现一些我从未见过的珍贵邮票,让我惊叹于它们的美丽与历史价值。更重要的是,通过邮票这个载体,我希望能更直观、更生动地感受到中国航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以及无数航空先驱们为之奋斗的伟大精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