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
定价:48.00元
作者:汪洁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699140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第八届文津奖获奖图书。
2.喜马拉雅、蜻蜓、网易等电台热门主播汪洁,历经五年全新修订,彩图升级。
3.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相对论,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讲解深奥的科学道理;性与趣味性兼具 与《上帝掷骰子吗?》并称科普两大经典。
4.这不单单是一部科普读物,更是一段堪比好莱坞大片的科学史话。跟随作者,你将进入浩瀚的宇宙,去体会一种由科学带来的震撼。
内容提要
一直以来,你会有这样的疑问:
永恒流淌的时间,是真的摸不着看不见,还是有形状和终点?
我们所处的空间,是三维四维还是五维?
我们能不能踏上时光机,任意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和未来?
这些,都将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跟随作者,你可以进入爱因斯坦的梦境,坐在牛顿老师的课堂,来到星光实验的现场……近距离接触科学的真相。你将轻松了解一个你以为深奥得无法捉摸的理论,你将进入一个你以为奇妙得永远理解不了的世界。
本书上部和大家一起回顾物理学走过的坎坷历史,这段历史的精彩程度不亚于任何一段战争史。在伽利略、牛顿等纷纷谢幕之后,超级爱因斯坦闪亮登场。他就像一位横空出世的大侠,无门无派,但出手即震惊天下,他的绝招就是“相对论”。
书的下部比上部还要精彩,结构宏大,故事神奇,真相惊人。在下部,作者细致地剖析时空真相,带你领略神奇的四维时空奇境,了解整个宇宙的图景,再回到原子的深处见识不可思议的微观世界,然后看一看当下物理学的新进展——万物理论。
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相对论,用通俗幽默的语言讲解深奥的科学道理。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全新的宇宙观。目录
序/001
前言/003
章 不得不说的废话
关于相对论的谣言粉碎机/002
你必须了解的四个概念/003
第二章 伽利略和牛顿的世界
相对性原理/010
伽利略变换式/016
史上牛炼金术士牛顿/021
牛顿的运动观/023
牛顿水桶实验中的时空观/026
第三章 光的速度
伽利略吹响冲锋号/032
光速测量大赛/035
惊人的发现/038
科学史上成功的失败/041
第四章 爱因斯坦和狭义相对论
两朵乌云/048
登场/050
个原理:光速不变/052
第二个原理:物理规律不变/055
环球快车案/058
同时性的相对性/065
时间会膨胀/068
空间会收缩/079
速度合成/083
质速神剑/086
光速极限/089
质能奇迹/092
四个搞脑子问题/095
第五章 广义相对论的宇宙
爱因斯坦的不满/100
生死重量/103
等效原理/110
太空大圆盘/114
时空弯曲/121
引力的本质/125
水星轨道之谜/131
星光实验/133
没见过这么黑的洞/137
从黑洞到虫洞/143
压轴大戏/145
第六章 时空那点事
时空中的运动/152
四维时空/157
时间旅行/158
星际殖民/167
星际贸易/173
第七章 再谈四维时空
宇宙时空的图景/178
神奇的四维/189
第八章 上帝的判决
上帝玩不玩骰子?/200
美剧《生活大爆炸》/201
要命的双缝/202
玻尔的上帝/208
EPR实验/214
宇宙大法官/216
上帝的判决/219
万物理论/223
第九章 宇宙是一首交响乐
万物皆空唯有音乐/226
击碎原子/228
宇宙中的四种“力”/235
超弦理论/237
的设计/240
作者介绍
汪洁,科普作家。同时兼任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天之文系列科普讲坛” 讲者,上海天文博物馆首席志愿者讲解员,浙江省科技馆“科学脱口秀”讲者,“万有青年大烩”讲者、“科学声音”组织成员,喜马拉雅、蜻蜓、网易等电台热门主播。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对我来说,与其说是一本科普读物,不如说是一场关于人类认知边界的史诗。作者在字里行间挥洒自如,将原本令人望而生畏的物理学概念,转化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我记得有一段描述,作者将引力场想象成一个看不见的“网”,任何靠近它的物体都会被这个网“拉扯”,从而改变运动方向。这个简单的比喻,却让我对广义相对论中时空扭曲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而书中对于爱因斯坦如何从狭义相对论发展到广义相对论的历程的描绘,更是充满了戏剧性。他如何在一个个看似平凡的思考瞬间,捕捉到改变世界的灵感,如何在一张张演算纸上,构建出影响深远的理论框架,这些细节都让我对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充满了好奇和敬佩。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理论,它更是在讲述一个关于人类如何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最终触及宇宙本质的故事。读罢掩卷,我感觉自己仿佛也参与到了这场伟大的智识探索之中,体验到了发现新大陆般的激动与喜悦。
评分《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这本书,成功地在我脑海中构建了一个关于时空奥秘的宏大叙事。作者并非直接抛出枯燥的公式,而是像一位技艺精湛的魔术师,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精妙的比喻,一点点揭开相对论神秘的面纱。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解释狭义相对论中的时间膨胀效应时,作者设想了一个“光钟”的场景,通过描述光线在运动的参考系中传播路径的变化,巧妙地阐释了为何运动中的时钟会比静止的时钟走得慢。这种以情景驱动的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更令我赞叹的是,作者对那段风云变幻的科学史的梳理,他不仅仅关注了爱因斯坦的光芒,也描绘了那些在科学长河中默默贡献的先驱和同行者,他们的思想碰撞、学术争鸣,共同构成了相对论诞生的壮丽图景。这本书让我明白,科学的进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无数智慧与努力交织的结晶,这种对科学背后人文精神的挖掘,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了一本单纯的科普读物。
评分阅读《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的过程,简直是一次思维的探险,充满了惊喜与挑战。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我在时空的迷宫中穿行,时而让我们惊叹于牛顿力学宏伟的建筑,时而又引领我们穿越到相对论那颠覆性的新视角。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讲述光速不变原理时所用的类比,他把不同观察者眼中时间流逝的速度差异,比作在两条不同速度行驶的火车上,乘客感知到的外界景物移动速度会不同。这种贴近生活的比喻,让我摆脱了对时空相对性的固有认知,开始以一种全新的、更开放的眼光去看待时间和空间。同时,书中对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本人生活经历的刻画也极为精彩,那些关于他童年时的好奇心、青年时的叛逆不羁,以及在学术道路上所经历的挫折与辉煌,都让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智慧的伟大科学家形象。这本书不仅让我理解了相对论的精髓,更让我感受到了科学探索背后的人性光辉和不懈追求的精神,这种体验是任何一本单纯的科普读物都无法给予的。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在于它彻底改变了我对时间和空间的固有认知。作者用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我至今还记得,他形容宇宙就像一个巨大的、不断膨胀的“布”,而质量越大的物体,在这个“布”上造成的“凹陷”就越深,其他物体沿着这个“凹陷”运动,就是我们所理解的引力。这个形象的比喻,让我瞬间理解了广义相对论的核心思想。书中对爱因斯坦一生经历的刻画同样令人动容,从他早期在专利局的沉思,到晚年对统一场论的执着追求,都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面对未知时所展现出的非凡勇气和坚定信念。作者并没有回避科学理论中的困境与挑战,而是将它们也融入到故事中,使得整个叙述更加真实可信。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对宇宙的奥秘有了更深的敬畏,也对人类探索未知的精神有了更崇高的敬意。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相对论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与勇气,关于我们如何不断挑战自身认知边界的史诗。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扇通往未知宇宙的窗户,让我得以窥探那些曾经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奇妙景象。作者以一种极其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将那些晦涩难懂的物理概念娓娓道来。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他如何用一个比喻——想象一个弹性的橡胶膜,上面放置着不同质量的球体,它们各自扭曲了膜的表面,从而影响了其他球体的运动轨迹——来解释引力是如何运作的。这个画面感十足的比喻,瞬间将我从对抽象公式的恐惧中解脱出来,让我切实体会到了爱因斯坦“时空弯曲”理论的精妙之处。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介绍,而是深入到那些塑造了这些理论的历史人物身上。他描绘了科学家们在那个充满探索与争论的时代,如何挑战权威,如何面对质疑,如何在无数次的实验与思考中,一步步逼近宇宙的真相。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了解了一个科学理论,更像是经历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革命,感受到了人类智慧的伟大力量。这种将科学的严谨与人文的温度巧妙融合的叙事方式,是我在这本书中最欣赏的部分,它让我对科学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也激起了我进一步探索宇宙奥秘的强烈渴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