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成语典故中的纤维纺织
定价:30.00元
售价:22.8元,便宜7.2元,折扣76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纤维检验局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066857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蒙古自治区纤维检验局的技术人员利用工作之余,编写了这本《成语典故中的纤维纺织》,以期作为中小学生质量教育实践的材料,让孩子们在学习纺织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同时,了解纺织纤维和纺织品发展历史,在看到自己熟悉的成语时,能联想到成语与纺织纤维及纺织品的深层联系。该书还配有诸多有趣的漫画增加了读者阅读的趣味性。希望《成语典故中的纤维纺织》在带领广大读者了解纤维纺织发展历史的同时,能让阅读者对身边的纺织品质量安全更加关注。
内容提要
“衣食住行”中,“衣”排在首位,中国古代以来都是礼仪之邦,待人接物给人的*印象就是衣着。服饰不仅能“避寒暑”和遮体避羞,还具有装饰身体、美化生活、显示人的身份地位、体现民族信仰等作用。
《成语典故中的纤维纺织》一书从探究我国古代纺织起源、纺织文化入手,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收集与纺织品、纺织纤维有关的成语典故,每条成语均有与之相关的纺织知识链接。
目录
作者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纤维检验局(国家毛绒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专业从事毛绒纤维及纤维制品质量检验工作的国家法定技术机构,具有行政执法和监督检验双重职能。先后承担完成多个国家公益性科研项目及多项国家标准、ISO国际标准。是全国和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生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文摘
序言
最近在书店偶然看到一本名为《草原上的白色黄金——内蒙古羊绒产业发展史》,立刻就被吸引住了。这本书详细梳理了内蒙古羊绒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不仅仅是简单的时间线梳理,更是深入探讨了羊绒产业的兴起如何与当地的畜牧文化、经济政策紧密相连。书中对不同时期羊绒产区的变迁、养殖技术的改良、以及加工工艺的演进都有细致的描写,甚至还穿插了一些牧民口述的历史片段,非常有画面感。读来让人深切体会到,这“白色黄金”的背后,凝聚了多少代人的辛勤耕耘和智慧。
评分一本我最近读完的书叫做《内蒙古特色纤维材料的创新应用》,这本书的视角非常新颖。它不拘泥于传统的纤维种类,而是着重介绍了内蒙古地区近年来在开发和利用新型、特色纤维材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比如,书中详细介绍了利用当地丰富的植物资源(如某些草本植物的茎秆纤维)开发环保型纺织品,以及在生物质纤维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这些新兴材料的性能、加工方法以及潜在的市场应用前景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读起来让人感受到科技创新正在为古老的内蒙古纺织业注入新的活力。
评分一本偶然购得的《内蒙古自治区纤维检验局工作报告集》,刚拿到手时,我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政府报告汇编,但翻阅过后,却发现它意外地展现了内蒙古地区在纤维质量监督和产业发展方面所做的细致工作。报告涵盖了对各类纤维原料(如羊毛、羊绒、棉花等)的检验标准、抽检结果以及市场流通情况的分析。其中,关于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纤维品质差异的论述,以及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纤维质量影响而采取的措施,都写得十分具体,让人了解到内蒙古地区在保障纤维产品质量背后付出的努力。
评分最近我刚好读到一本《内蒙古现代纺织产业园区发展报告》,这本书让我对产业发展的前景有了更宏观的认识。它详细分析了内蒙古地区近年来在建设现代纺织产业园区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包括在吸引投资、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技术水平、构建产业链等方面。书中对不同产业园区的特色、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都进行了客观的评估,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发展建议。读完之后,我对内蒙古地区在推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决心和方向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充满了信心。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内蒙古民间传统纺织技艺研究》,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传统手工艺世界的新认知。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内蒙古地区丰富的民间纺织传统,比如蒙古族牧民世代相传的毛毡制作技艺,包括从选毛、梳理、染色到最终定型的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了详细的图文讲解,还有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纺织品在图案、色彩、风格上的独特之处的分析。特别吸引我的是书中对一些濒临失传的技艺的记录,通过访谈和实地考察,将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尽可能地保留了下来,读起来既增长了见识,又感到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