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復雜産品係統創新的風險生成機理:利益相關者網絡視角
定價:49.80元
作者:盛亞 等
齣版社:浙江工商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1781989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復雜産品係統創新的風險生成機理:利益相關者網絡視角》共11章,其中1~3章是此書的基礎理論部分。第4章是此書研究的理論模型邏輯起點。第5~7章則重點從利益相關者主體的專用性資産投入(第5章和第6章)和人力資本産權(第7章)視角探討瞭CoPS創新的風險生成機理,提齣瞭相應的利益相關者機會主義行為的防禦策略。第8~11章則將研究聚焦於網絡視角。其中,第8~9章分彆從利益相關者網絡的關係強度和嵌入性視角研究瞭CoPS創新風險的生成機理;0章對CoPS創新利益相關者的網絡權力進行瞭研究;1章重點從CoPS創新過程的動態視角,研究基於利益相關者網絡視角的CoPS創新風險控製策略,本章是《復雜産品係統創新的風險生成機理:利益相關者網絡視角》研究的*終落腳點。
目錄
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研究內容
1.3 研究方法與主要創新點
第2章 研究綜述
2.1 CoPS研究
2.2 利益相關者研究
2.3 創新網絡研究
2.4 文獻評述
第3章 利益相關者網絡的要素與結構
3.1 利益相關者資源
3.2 利益相關者的主體權利屬性
3.3 利益相關者的機會主義行為
3.4 資産專用性、專有性與機會主義行為
3.5 利益相關者網絡結構
第4章 基於利益相關者權利關係的CoPS創新風險生成機理
4.1 初始模型構建
4.2 探索性案例研究:模型修正
4.3 研究假設、數據收集與初步分析
4.4 中介效應與調節效應檢驗
4.5 研究結論與應用
第5章 利益相關者的資産專用性與機會主義行為
5.1 資産專用性(單邊和雙邊)與機會主義行為
5.2 資産專用性(資源性和能力性)與機會主義行為
第6章 利益相關者機會主義行為的防禦策略
6.1 文獻迴顧
6.2 理論模型與研究假設
6.3 研究設計與數據收集
6.4 數據分析與假設檢驗
6.5 研究結論
第7章 人力資本産權視角下的CoPS創新風險生成機理
7.1 人力資本産權實現研究迴顧
7.2 模型構建
7.3 探索性案例研究:模型修正
7.4 實證檢驗
7.5 研究結論與管理啓示
第8章 網絡關係強度視角下的CoPS創新風險生成機理
8.1 文獻迴顧
8.2 模型構建
8.3 數據收集與處理
8.4 大樣本實證分析
8.5 實證結果匯總分析與討論
8.6 研究結論
第9章 網絡嵌入性視角下的CoPS創新風險生成機理
9.1 嵌入性理論迴顧
9.2 模型構建
9.3 探索性案例分析
9.4 研究設計
9.5 實證研究
9.6 研究結論
0章 CoPS創新利益相關者的網絡權力影響機製
10.1 網絡權力文獻綜述
10.2 初始模型構建
10.3 探索性案例研究
10.4 實證設計與分析
10.5 研究結論
1章 利益相關者網絡視角的CoPS創新過程風險控製策略
11.1 風險控製文獻迴顧
11.2 CoPS創新利益相關者網絡的構建
11.3 模型構建
11.4 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案例研究
11.5 杭州汽輪機股份有限公司案例研究
11.6 研究結論
結束語
參考文獻
附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對創新管理和風險控製這兩個領域都非常感興趣,尤其是當它們結閤起來,去分析那些龐大而復雜的係統時。市麵上有很多關於創新方法的書籍,也有不少關於風險管理的指南,但真正能夠將兩者有機結閤,並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利益相關者網絡”——來解讀“復雜産品係統創新”中的風險生成機理的書籍,卻鳳毛麟角。這本書的齣現,無疑填補瞭這一領域的空白。我設想,書中可能會詳細闡述在創新過程中,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互動模式,以及這些互動如何通過信息傳遞、資源分配、利益博弈等方式,潛移默化地催生齣各種預想不到的風險。例如,供應商的研發進度延誤,用戶的需求變化,或是監管政策的突然調整,都可能成為引爆整個係統風險的導火索。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案例分析,來佐證其理論的有效性,並且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分析工具或模型,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應對復雜産品係統創新中的風險。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最先想到的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睏境。很多時候,我們能夠清晰地識彆齣項目的技術風險,或者市場風險,但那些隱藏在人際關係、組織架構、以及各方利益訴求中的風險,卻往往是緻命的,卻又難以捉摸。這本書的題目恰好點齣瞭這個痛點——“利益相關者網絡視角”下的“風險生成機理”。我猜想,書中一定會深入剖析不同利益相關者在創新過程中的動態關係,以及他們之間信息不對稱、目標衝突、信任缺失等問題是如何轉化為實際的風險。比如,研發團隊可能過度追求技術上的突破,而忽視瞭市場部門對用戶反饋的關注;或者,投資者對項目的盈利預期過高,給項目團隊施加瞭不切實際的壓力,從而導緻項目決策齣現偏差。這本書能否為我們提供一個有效的框架,來係統性地識彆、評估和管理這些“軟性”風險,是我非常期待的。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技術創新和項目管理的研究者,我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內心湧現齣一種久違的興奮。我對“復雜産品係統”的定義和範疇很感興趣,究竟它包含瞭哪些類型的係統?例如,航空航天、能源網絡、智能交通係統,還是更廣泛的物聯網生態?而“風險生成機理”,又意味著作者不僅關注風險的識彆和評估,更深入到瞭風險是如何“産生”的底層邏輯。將“利益相關者網絡”作為切入點,這是一種非常前沿的思維方式。我猜測,書中會詳細分析在復雜産品係統的生命周期中,不同的利益相關者是如何通過他們的決策、行為和互動,共同塑造和演化風險的。例如,在一個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設計階段,工程師、建築商、政府部門、環保組織等各方之間的信息流、權力結構、利益訴求,都可能相互作用,從而産生獨特的風險模式。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獲得一套全新的分析工具和理論框架,來理解和應對這些復雜係統中的挑戰。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吸引瞭我。簡潔而又不失專業感,封麵的配色和字體搭配,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探討的主題——“復雜産品係統創新”的深度和廣度。光是這個書名,就足以引發我的強烈好奇心。創新本身就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過程,而“復雜産品係統”更是將這種不確定性推嚮瞭一個新的高度。再加上“風險生成機理”這個關鍵詞,我腦海裏已經開始勾勒齣各種可能遇到的挑戰和陷阱。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對“利益相關者網絡”這一視角進行深入的闡釋。在一個復雜的産品係統中,往往涉及到設計者、製造商、供應商、用戶、監管機構,甚至包括社會公眾等眾多利益相關者。他們的訴求、行為、信息不對稱等等,都可能成為風險的源頭。這本書能否有效地梳理齣這些錯綜復雜的關係,並揭示它們是如何交織在一起,最終生成各種風險的,這是我最想從書中找到答案的地方。這本書的厚度也預示著內容的豐富性,我希望能從中獲得係統性的理論框架,以及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分析方法。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給我一種“乾貨滿滿”的感覺。它不像一些泛泛而談的理論著作,而是直指“復雜産品係統創新”這個具體而又極具挑戰性的領域,並且聚焦於“風險生成機理”這個核心問題。“利益相關者網絡視角”更是點睛之筆,這說明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麵或者管理層麵,而是深入到瞭係統背後的人為因素和互動關係。我迫切想知道,書中是如何構建這個“利益相關者網絡”的,它包含瞭哪些關鍵節點?又有哪些網絡理論和分析方法被引入進來,來揭示風險是如何在這些節點和連接中滋生和蔓延的?我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清晰的圖示和模型,來幫助我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同時,我也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實證研究的證據,來支撐其理論的嚴謹性和應用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