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新书--诗说二十四节气 菩提子

正版新书--诗说二十四节气 菩提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菩提子 著
图书标签:
  • 二十四节气
  • 诗词
  • 传统文化
  • 节气诗歌
  • 菩提子
  • 文化
  • 文学
  • 中华传统节日
  • 诗歌
  • 新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麦点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70389
商品编码:29454017055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诗说二十四节气

定价:37.00元

作者:菩提子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113703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二十四节气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诗词与节气巧妙结合,既有诗词之美,又有知识雅趣。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许多文学名家吟咏过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词,比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等,本书从诗词的角度将二十四节气巧妙连缀,将二十四节气知识和有关民俗巧妙融于其中,好读雅致,既有诗词之美,又有知识和趣味。尤其适合青少年了解民俗文化和诗词文化。

◎春晨夏夜,让这本书陪你看秋去冬来。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四章二十四节,对应四时二十四节气,每节分为两个部分:候应与习俗。为了较好地体现二十四节气的古典韵味,特别选取了与每个节气相关的古诗词,间以相关典故拉杂成文,使读者既能全面了解节气知识,更能得到古典诗词文化的熏陶。

目录


章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节 立春003
第二节 雨水013
第三节 惊蛰024
第四节 春分036
第五节 清明046
第六节 谷雨057

第二章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节 立夏071
第二节 小满081
第三节 芒种089
第四节 夏至100
第五节 小暑111
第六节 大暑122

第三章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节 立秋135
第二节 处暑148
第三节 白露159
第四节 秋分171
第五节 寒露182
第六节 霜降194

第四章 冬目烈烈,飘风发发
节 立冬207
第二节 小雪219
第三节 大雪229
第四节 冬至241
第五节 小寒252
第六节 大寒264

作者介绍


菩提子,知网主编、豆瓣作者,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擅写历史随笔,作品散见于《百家讲坛》杂志。已出版《皇后那拉氏》和历史随笔《被疾病改写的中国史》。

文摘


序言



诗说二十四节气:一部穿越时空的东方哲学与生活美学指南 在这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时常感到与自然的疏离,被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所包裹,却也渴望寻回那份与土地、与季节共鸣的古老韵律。而《诗说二十四节气》恰恰是一本能将我们带回那份宁静与智慧的宝藏。它并非一本枯燥的科普读物,也不是一本纯粹的诗歌集,而是将深邃的东方哲学、精妙的生活美学,以及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智慧,巧妙地融入到二十四节气这一东方独特的时空观念之中。 这本书以其独有的视角,深刻地阐释了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人心目中不只是一套记录时间更迭的历法,而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指导生活实践、塑造精神世界的独特体系。它带领我们一同走过春的萌动、夏的奔放、秋的沉淀、冬的潜藏,感受每一刻的微妙变化,理解自然的语言,并从中汲取生活的启示。 一、 穿越千年的智慧: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基因 《诗说二十四节气》并非凭空捏造,它追溯了二十四节气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演变与发展。从古老的农耕文明,到儒家、道家等哲学思想的滋养,再到历代文人墨客的咏叹,节气早已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之中。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回那个依循自然规律、与天地对话的时代,去理解古人如何通过观察星辰、日照、物候,创造出这套精妙绝伦的计时系统。 春:生生不息的生命序曲 从“立春”的万物复苏,到“惊蛰”的雷声唤醒沉睡的种子,再到“春分”的昼夜均等,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书中将通过描绘春耕图景、讲述古人对春季祭祀的理解、以及春天特有的花草树木,来展现春季的勃勃生机。你会了解到,古人如何在春天播撒希望,如何调整作息,以迎接生长的力量。春天的诗意,不仅在于花开,更在于那份对生命萌发的敬畏与期待。 夏:热情奔放的生命高潮 “立夏”的宣告,预示着一年中最热烈、最旺盛的季节到来。“小满”的颗粒渐满,农作物即将迎来丰收。“芒种”的忙碌,是辛勤耕耘的收获时节。“夏至”的白昼最长,是生命力达到顶峰的象征。“小暑”和“大暑”的炎热,则考验着生命的韧性。书中会展现夏日的蝉鸣、骤雨、以及人们在酷暑中寻求清凉的生活智慧。你会感受到,夏天不仅仅是炎热,更是生命力最张扬、最饱满的时期,是对自然恩赐的感恩与珍惜。 秋:收获与沉淀的金色画卷 “立秋”的凉意,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处暑”的暑气渐消,秋高气爽。“白露”的露水凝结,提醒着季节的更迭。“秋分”的昼夜均等,迎来收获的喜悦。“霜降”的寒意初显,预示着冬季的临近。“寒露”的寒气渐浓,大地开始呈现出深沉的色彩。书中将描绘秋季成熟的果实、金黄的稻田、以及秋风中落叶的意境。你会体会到,秋天是辛勤耕耘后的收获,也是为迎接严冬而进行的沉淀与积蓄。 冬:潜藏与孕育的宁静力量 “立冬”的开始,标志着冬季的降临。“小雪”和“大雪”的到来,大地被白雪覆盖,万物进入休眠。“冬至”的白昼最短,是阴阳转化的重要节点。“小寒”和“大寒”的严寒,是对生命力的终极考验。书中将描绘冬日的雪景、寒梅的傲骨,以及人们在寒冬中围炉取暖、分享故事的温暖场景。你会发现,冬天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为了来年的生机而进行的深沉的积蓄与孕育。 二、 诗意栖居:将节气融入生活美学 《诗说二十四节气》的魅力,更在于它如何将抽象的节气概念,转化为可感可触的生活方式。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一种贴近自然、尊重季节、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美学的倡导。 节气与饮食:舌尖上的时令智慧 书中会深入探讨每个节气对应的时令食材和传统食俗。例如,春季的韭菜、春笋,夏日的瓜果、绿豆汤,秋季的栗子、螃蟹,冬季的萝卜、白菜,以及各种养生汤品、糕点。它会告诉你,为什么在某个节气要吃某种食物,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中医养生理论,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来顺应四时变化,达到身心和谐。这不仅仅是关于“吃什么”,更是关于“如何吃”,以及从食物中品味季节的馈赠。 节气与起居:顺应天时的生活节律 古人强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诗说二十四节气》将带领读者重新审视现代生活的作息规律,倡导根据节气变化来调整起居。例如,春季宜早起晚睡,保持舒畅;夏季宜晚睡早起,注意防暑;秋季宜早睡早起,减少秋燥;冬季宜早睡晚起,保暖养阳。书中会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古人不同季节的衣食住行,以及如何通过调整作息来提升生活质量,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 节气与情感:感悟自然的生命哲思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自然的节律,更是触发情感共鸣的载体。书中会通过大量引用古典诗词,来展现不同节气下文人墨客的心境与感悟。从春日的生机勃勃,到夏日的繁盛热烈,再到秋日的萧瑟伤感,以及冬日的寂寥沉静,每一首诗都凝结了古人对自然、对人生深刻的思考。读者会跟随诗词的引导,体会春天的欣喜、夏天的澎湃、秋天的感悟、冬天的沉思,从而在自然的变迁中,找到自己内心的回响,实现情感的疏导与升华。 节气与养生:天人合一的健康之道 本书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天人合一”。书中会结合中医理论,详细讲解如何在每个节气进行相应的养生保健。例如,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它会提供具体的养生方法,如穴位按摩、药膳调理、运动指导等,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自我调养,达到“治未病”的境界,保持身心健康。 三、 诗意的语言,深刻的洞见 《诗说二十四节气》之所以引人入胜,还在于其独特的叙事方式。作者以诗意的笔触,将严谨的知识与丰富的文化内涵融为一体。书中不仅有对节气科学原理的细致解读,更有充满哲思的感悟和生活智慧的启迪。 诗词的穿针引线:古典诗词的引用并非生搬硬套,而是与节气的意境、内涵巧妙地结合。每一首诗都仿佛是为这个节气量身打造,它们既是诗意的展现,也是对节气内涵的深刻诠释,让读者在阅读中,仿佛置身于古人的情境之中,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 哲学的思辨与升华:本书并非仅仅罗列知识,更注重引导读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它会通过对节气的解读,引申出关于生命、时间、自然、人与宇宙关系的深刻哲思。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被激发对自身生活方式、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审视,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升华。 生活化的解读:尽管内容深刻,但本书的语言却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气息。它将晦涩的道理,用贴近生活的例子来阐释,让读者感受到节气的智慧触手可及,并能轻易地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结语 《诗说二十四节气》是一部献给所有热爱生活、追求自然、渴望精神富足的人们的书籍。它如同一位温厚的良师益友,带领我们重新认识自然,理解生命,感悟生活。在这本书中,你将找到的不只是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更是关于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活出诗意与智慧的答案。翻开它,就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东方智慧的大门,让你在感受四季流转的同时,也找回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力量。它是一份送给自己、送给家人的,关于理解生命、感受时光的珍贵礼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诗说二十四节气》着实让我大开眼界,颠覆了我以往对节气的认知。我一直以为节气就是农历上的一些标记,代表着季节的变换,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节气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和诗意。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将每一个节气的特点、与之相关的物候变化,以及古人在这段时期内的生活方式和情感,都用诗歌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 我非常喜欢作者对“处暑”的描写。诗句中既有夏末暑气渐消的清凉,又有即将步入秋季的淡淡不舍。那种“长夏渐退,凉意初临”的感觉,通过优美的诗句直击人心。读到这里,我仿佛能感受到微风拂过脸颊,听到远处传来蝉鸣声渐弱,感受到一种由热烈转向沉静的过渡。这种将抽象的节气转化为具象的、可感知的体验,让我觉得非常珍贵。它不仅让我了解了节气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能够用一种更诗意、更贴近自然的方式去感受时间的流逝。

评分

这本书仿佛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那些与自然规律相契合的生活节奏。这本书却像一股清流,引导我重新审视时间、季节与人的关系。作者将每一个节气都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不仅仅是描述气候的变化,更是融入了古人的智慧、生活习俗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情感。例如,在“冬至”一节,诗歌描绘了人们围炉夜话、分享饺子的温馨场景,让我感受到节气背后的人情味和家庭的温暖。 更令我着迷的是,作者通过诗歌的语言,将那些古老的农耕智慧和生活哲理巧妙地融入其中。读到“惊蛰”,不仅仅是听到春雷乍响,更是体悟到生命的力量和觉醒的意义。每一个节气的阐述都如同一堂生动的生活课,让我明白如何在不同的季节里调整自己的身心,如何顺应自然,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和谐。这本书不仅仅是读诗,更是在品味生活,品味那份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古老智慧,这种体验是任何一本纯粹的科普读物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这本《诗说二十四节气》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一直以来,我对传统节气总有一种模糊的认知,知道它们代表着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更替,但却缺乏深入的理解。拿到这本书后,我被它独特的视角深深吸引。作者并非枯燥地罗列节气的名称和对应的农事,而是将每一个节气都融入了诗歌的意境之中。读到“立春”,脑海中便浮现出万物复苏的景象,嫩芽破土,生机勃勃;读到“谷雨”,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细雨打在叶片上的沙沙声。这种将抽象的时间概念具象化、情感化的方式,让我觉得节气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充满诗意的伙伴。 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诗歌中描绘的景物和情感。比如,描绘“小满”时,不仅说了夏粮渐熟,更写出了那种“满而不溢,恰到好处”的恬淡心境,让人在享受丰收喜悦的同时,也能体悟到人生中的“留白”与“知足”。又比如,“霜降”一节,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寒意袭人的表面,而是通过诗句勾勒出一种萧瑟中的坚韧,一种为迎接寒冬而积蓄力量的宁静。这种深入人心的描绘,让我对每一个节气的感受都更加立体和丰富。甚至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着窗外的景色,尝试去感受那个节气的独特氛围,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诗句之中,与自然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本来以为会是一本比较枯燥的科普读物,没想到它却给了我巨大的惊喜。作者的文笔非常优美,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二十四节气”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出来。不是那种冰冷的数据和表格,而是用充满意境的诗句,将每一个节气的特点、气候变化、农耕活动,甚至是古人的生活习俗,都描绘得栩栩如生。 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写“白露”时,那种既有秋高气爽的宜人,又有露水渐浓、带着丝丝凉意的清愁。诗句仿佛将我带到了一个桂花飘香的清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露水味,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这种细腻的描写,让我觉得每一个节气都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日期,而是一个充满了故事和情感的时刻。读这本书,就像在和一位饱读诗书的老友聊天,他用最美的语言,讲述着一年四季的故事,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国大地的变化,也重新认识了生活在其中的我们。

评分

这本书的设计和内容都非常考究,给我的阅读体验带来了极大的愉悦。作者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知识,用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既有文化深度,又不失艺术美感。我之前对节气的了解仅限于一些简单的介绍,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节气背后更丰富的情感和生活哲学。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立秋”这一章节。诗句描绘了秋天的到来,不仅仅是“一叶知秋”的景象,更是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和对即将到来的寒冬的某种预兆。作者将这种复杂的情感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诗歌语言表达出来,让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金黄的麦田,感受着收获的喜悦,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属于秋天的忧伤。这种将自然现象与人文情感巧妙结合的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引导,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个季节,去感受其中的美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