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诗说二十四节气
定价:37.00元
作者:菩提子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113703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二十四节气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诗词与节气巧妙结合,既有诗词之美,又有知识雅趣。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许多文学名家吟咏过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词,比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等,本书从诗词的角度将二十四节气巧妙连缀,将二十四节气知识和有关民俗巧妙融于其中,好读雅致,既有诗词之美,又有知识和趣味。尤其适合青少年了解民俗文化和诗词文化。
◎春晨夏夜,让这本书陪你看秋去冬来。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四章二十四节,对应四时二十四节气,每节分为两个部分:候应与习俗。为了较好地体现二十四节气的古典韵味,特别选取了与每个节气相关的古诗词,间以相关典故拉杂成文,使读者既能全面了解节气知识,更能得到古典诗词文化的熏陶。
目录
章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节 立春003
第二节 雨水013
第三节 惊蛰024
第四节 春分036
第五节 清明046
第六节 谷雨057
第二章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节 立夏071
第二节 小满081
第三节 芒种089
第四节 夏至100
第五节 小暑111
第六节 大暑122
第三章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节 立秋135
第二节 处暑148
第三节 白露159
第四节 秋分171
第五节 寒露182
第六节 霜降194
第四章 冬目烈烈,飘风发发
节 立冬207
第二节 小雪219
第三节 大雪229
第四节 冬至241
第五节 小寒252
第六节 大寒264
作者介绍
菩提子,知网主编、豆瓣作者,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擅写历史随笔,作品散见于《百家讲坛》杂志。已出版《皇后那拉氏》和历史随笔《被疾病改写的中国史》。
文摘
序言
这本《诗说二十四节气》着实让我大开眼界,颠覆了我以往对节气的认知。我一直以为节气就是农历上的一些标记,代表着季节的变换,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节气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和诗意。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将每一个节气的特点、与之相关的物候变化,以及古人在这段时期内的生活方式和情感,都用诗歌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 我非常喜欢作者对“处暑”的描写。诗句中既有夏末暑气渐消的清凉,又有即将步入秋季的淡淡不舍。那种“长夏渐退,凉意初临”的感觉,通过优美的诗句直击人心。读到这里,我仿佛能感受到微风拂过脸颊,听到远处传来蝉鸣声渐弱,感受到一种由热烈转向沉静的过渡。这种将抽象的节气转化为具象的、可感知的体验,让我觉得非常珍贵。它不仅让我了解了节气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能够用一种更诗意、更贴近自然的方式去感受时间的流逝。
评分这本书仿佛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那些与自然规律相契合的生活节奏。这本书却像一股清流,引导我重新审视时间、季节与人的关系。作者将每一个节气都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不仅仅是描述气候的变化,更是融入了古人的智慧、生活习俗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情感。例如,在“冬至”一节,诗歌描绘了人们围炉夜话、分享饺子的温馨场景,让我感受到节气背后的人情味和家庭的温暖。 更令我着迷的是,作者通过诗歌的语言,将那些古老的农耕智慧和生活哲理巧妙地融入其中。读到“惊蛰”,不仅仅是听到春雷乍响,更是体悟到生命的力量和觉醒的意义。每一个节气的阐述都如同一堂生动的生活课,让我明白如何在不同的季节里调整自己的身心,如何顺应自然,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和谐。这本书不仅仅是读诗,更是在品味生活,品味那份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古老智慧,这种体验是任何一本纯粹的科普读物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诗说二十四节气》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一直以来,我对传统节气总有一种模糊的认知,知道它们代表着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更替,但却缺乏深入的理解。拿到这本书后,我被它独特的视角深深吸引。作者并非枯燥地罗列节气的名称和对应的农事,而是将每一个节气都融入了诗歌的意境之中。读到“立春”,脑海中便浮现出万物复苏的景象,嫩芽破土,生机勃勃;读到“谷雨”,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细雨打在叶片上的沙沙声。这种将抽象的时间概念具象化、情感化的方式,让我觉得节气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充满诗意的伙伴。 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诗歌中描绘的景物和情感。比如,描绘“小满”时,不仅说了夏粮渐熟,更写出了那种“满而不溢,恰到好处”的恬淡心境,让人在享受丰收喜悦的同时,也能体悟到人生中的“留白”与“知足”。又比如,“霜降”一节,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寒意袭人的表面,而是通过诗句勾勒出一种萧瑟中的坚韧,一种为迎接寒冬而积蓄力量的宁静。这种深入人心的描绘,让我对每一个节气的感受都更加立体和丰富。甚至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着窗外的景色,尝试去感受那个节气的独特氛围,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诗句之中,与自然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本来以为会是一本比较枯燥的科普读物,没想到它却给了我巨大的惊喜。作者的文笔非常优美,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二十四节气”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出来。不是那种冰冷的数据和表格,而是用充满意境的诗句,将每一个节气的特点、气候变化、农耕活动,甚至是古人的生活习俗,都描绘得栩栩如生。 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写“白露”时,那种既有秋高气爽的宜人,又有露水渐浓、带着丝丝凉意的清愁。诗句仿佛将我带到了一个桂花飘香的清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露水味,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这种细腻的描写,让我觉得每一个节气都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日期,而是一个充满了故事和情感的时刻。读这本书,就像在和一位饱读诗书的老友聊天,他用最美的语言,讲述着一年四季的故事,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国大地的变化,也重新认识了生活在其中的我们。
评分这本书的设计和内容都非常考究,给我的阅读体验带来了极大的愉悦。作者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知识,用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既有文化深度,又不失艺术美感。我之前对节气的了解仅限于一些简单的介绍,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节气背后更丰富的情感和生活哲学。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立秋”这一章节。诗句描绘了秋天的到来,不仅仅是“一叶知秋”的景象,更是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和对即将到来的寒冬的某种预兆。作者将这种复杂的情感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诗歌语言表达出来,让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金黄的麦田,感受着收获的喜悦,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属于秋天的忧伤。这种将自然现象与人文情感巧妙结合的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引导,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个季节,去感受其中的美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