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团扇 赏饰——宋 花卉
定价:32.00元
作者:凤凰空间天津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594014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宋代绘画成为我国绘画史上的*,分科更加细致、专业,表现风格百态纷呈、品貌各异。山水、花鸟画在宋代有了飞跃的提高。艺术上大大了唐代,宋代花鸟画家极其注重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并为此而养花养鸟。人物画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有了大幅度的进步。唐代以画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方面。文人与绘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加上皇帝对扇面艺术的重视,书画扇面相应得到了飞速发展,臻于*。提及宋画,对团扇的研究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视角。
扇子起源于中国,在我国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早出现在殷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故“扇”字里有个“羽”字。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竹文化、佛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历来中国被誉为“制扇王国”之称。扇子经数千年沿革演变已发展成为拥有几百种的扇子家族。
团扇,取其明月造型,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叫“合欢扇”。团扇的形状不都如圆月,也有腰圆、椭圆、六角形等,一般也统称为团扇。又因宫中多用之,故又称宫扇。团扇出现于羽扇之后、折扇以前。说到团扇,许多人会认为是古代妇女的专用品,实际上在折扇出现以前,男人也是使用团扇的。宋以前所称的扇子,都是指团扇。
在扇子上题诗作画*次出现于三国。据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载有曹孟德的主簿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晋书·王羲之传》有一则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当时有位“老母”,“持六角竹扇,求书于王羲之”,“羲之为书五字”,她售出时便由十二文涨至“百文”。今浙江绍兴蕺山南边有“题扇桥”,相传便是王羲之题扇处。自汉代至北宋是纨扇的盛行时期,文人墨客题扇、画扇成为一种时尚。
宋代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社会安定,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严格界限,城市商业空前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阶层,城市文化生活空前活跃,绘画(包括团扇)的需求量明显增长,服务对象也有所扩大,为其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一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将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百货云集,其中就有细画扇面、梅竹扇面出售。到了南宋,画扇、卖扇、藏扇之风盛行,并出现了扇铺。内容提要
宋代的团扇是宋代院体中发展出来的具有实用性、装饰性、雅俗共赏的小幅绘画作品。到了后期,已经不仅仅以实用为目的,而向更具有观赏性、艺术性的装饰品靠拢,为了满足帝王赏阅的需求,团扇经拆裱制成册页形式。实物今天尚能见到,尤其是宋代的绘画作品,保存至今的有相当一部分是画在团扇上的,且不乏出自名家之手。由于年代久远,这种团扇画多为绢本扇页的形式出现。扇面入字入画,使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欣赏扇面书画务须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其中的艺术意蕴。宋代的团扇画对之后的元、明、清乃至近、现代都有深远的影响,它的意蕴、风格和技艺一直延续着其独特的魅力。时至今日,历经上千年,宋代团扇画也依然能够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诉求。
中国宋朝延续三百多年,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相互影响、吸收、渗透,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彩的面貌。本系类丛书将宋代团扇画做成赏饰系列,涵盖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类别,包括上百幅经典作品,原作尺寸、高清印刷,供广大读者及爱好者欣赏、临习,亦可直接入框做装饰用。如宋朝文人一样,心中有山水,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山水。
目录
1-南宋 佚名 《牡丹》
2-南宋 朱绍宗 《书画菊丛飞蝶》
3-宋 佚名 《秋花图》
4-宋 卫昇 《紫薇图》
5-宋 李大忠(传)《秋葵图》
6-宋 佚名 《夏卉骈芳图》
7-宋 马麟 《雪梅图》
8-宋 佚名《水仙图》
9-宋 马世荣 《碧桃倚石图》
10-宋 佚名 《碧桃图》
11-宋 佚名 《春光先到图》
12-宋 佚名 《胆瓶秋卉图》
13-宋 佚名 《出水芙蓉图》
14-宋 佚名 《秋兰绽蕊图》
15-宋 佚名 《蜀葵》
16-宋 佚名 《夜合花图》作者介绍
凤凰空间·天津
凤凰空间·天津是天津凤凰空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津事业部,该公司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在天津成立的一家国有控股公司。公司是一家为出版业界策划完成重大选题的专业出版策划机构,长期以来与多个极具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机构深度合作,建立了强大的国际出版团队,向外输送输出了大量的出版物。文摘
序言
这本书就像一场穿越千年的宋代艺术之旅,而“团扇”则是这次旅行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我一直对宋代雅致的生活方式和艺术追求充满好奇,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份好奇心。“赏饰”的视角,让我不仅仅是看,更是去“赏”,去体会其中的韵味。书中对“花卉”的描绘,生动形象,仿佛能闻到那馥郁的花香,感受到生命的律动。而“凤凰”的出现,更是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吉祥的色彩。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这些艺术品背后文化内涵的挖掘,它不仅仅是关于美学的探讨,更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感受,它让我更加热爱中国传统艺术,也更加理解宋代文人的情怀。
评分从书名中的“赏饰”二字,我便能窥见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在欣赏中感受美好,在装饰中体味文化。而“宋 花卉 凤凰”这些关键词,更是精准地指向了这本书的核心内容,那些宋代时期以花卉为主题,并融入凤凰这一象征性元素的艺术作品。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被鲜花和祥瑞环绕的宋代庭院,眼前是精美的团扇,耳边是潺潺的流水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书中对不同花卉的象征意义,以及凤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都有着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得读者在欣赏艺术品的同时,也能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不仅关注了艺术品的视觉美感,还探讨了它们背后的情感寄托和精神追求。那些看似简单的团扇,却凝聚了宋代艺术家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宇宙和谐的理解。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艺术充满兴趣的读者,这本书如同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探宋代艺术的精妙之处。书中对于“团扇”这一特定艺术形式的专注,本身就极具价值。它不仅仅是介绍几幅团扇画作,更是从历史、工艺、文化等多个维度,全方位地展现了团扇艺术的魅力。而“赏饰”二字,则点明了本书的鉴赏性,引导读者如何去品味其中的细节,理解其中的寓意。宋代时期,花卉纹样在艺术品中的运用达到了一个高峰,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一特点,并与“凤凰”这一极具代表性的吉祥图案相结合,呈现出一种既典雅又充满生命力的视觉效果。通过书中丰富的插图和细致的文字描述,我得以近距离地欣赏到那些精美的团扇,感受到宋代艺术家们高超的技艺和不凡的品味。
评分这本《团扇 赏饰——宋 花卉 凤凰》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视角,让我深刻地领略了宋代艺术的独特魅力。书中对于“团扇”的聚焦,如同一场精心策划的展览,将那些承载着历史与情感的艺术品,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赏饰”的主题,则邀请读者一同参与到这场艺术的品鉴之中,去发掘隐藏在画面背后的深意。“花卉”纹样的精美描绘,展现了宋代艺术家对自然万物的细腻观察与热爱,而“凤凰”的意象,则为作品增添了吉祥与尊贵的氛围。我常常沉浸在书中的精美图例和深入浅出的文字中,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文风鼎盛、艺术繁荣的时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艺术图录,更是一部关于文化、关于生活、关于审美的深刻解读,它让我对宋代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艺术鉴赏书籍,它以一种极其细腻且充满诗意的方式,带领我走进了宋代精致的艺术世界。书中的“团扇”部分,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那些描绘花卉的团扇,无论是工笔的细腻,还是写意的挥洒,都传递着宋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我尤其喜欢其中对凤凰图案的解读,那些凤凰的形态各异,有的翱翔于云端,有的栖息于花间,每一笔都仿佛蕴含着吉祥的寓意和生命的活力。书中对于团扇的材质、工艺、以及它们在宋代文人雅士生活中的地位,都有着详尽的考证和深入的阐述。读这本书,就像是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雅与闲适,那些精美的团扇,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承载着历史、文化和情感的艺术载体。作者的文字功底也相当了得,遣词造句间流露出对宋代艺术的深厚情感,读来引人入胜,仿佛能闻到书中飘出的淡淡的墨香和花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