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黄河口观鸟指南
定价:48.00元
作者:单凯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0467764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提高野外观鸟技巧、提高生态保护理念为主线,介绍了观鸟入门、观鸟工具、观鸟技巧、鸟种分类、观鸟信息等观鸟基础信息,从鸟类迁徙通道、鸟类资源、生境指南、地点指南、观鸟线路、时间指南、特色鸟种、观鸟生态游等方面介绍了黄河口鸟类资源的特点,从野外特征、生态习性、识别要点等方面介绍了黄河口的常见鸟种,附带了黄河口新的383种鸟类记录。本书总结了作者多年的野外观鸟经验和观鸟技巧,是一本帮助快速识别鸟类的专业书籍,不仅给鸟类研究的专业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也可为观鸟爱好者开展野外观鸟活动提供指南,更可为中小学生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扩展户外活动提供帮助。
目录
目录
Contents
章观鸟常识 Common sense of bird watching
1. 观鸟入门/Introduction tobird watching
什么是观鸟
观鸟起源与发展
观鸟的乐趣
观鸟的两条主线
识别鸟种
鸟类的形态、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对鸟类行为、形态的影响
神奇的自然密码
2. 观鸟工具/Tools for birdwatching
望远镜
摄影器材
鸟类图鉴
记录本
电子观鸟
黄河口鸟类图鉴
3. 观鸟技巧/Skills for birdwatching
认准标识,贯串始终
了解鸟类的结构与名称
大自然是好的课堂
4. 鸟种分类/Bird speciesclassification
生态型
居留型
鸟种
黄河口鸟种
5. 观鸟信息/Information ofbird watching
|时间信息
|生境信息
|寻找理想的观鸟地点
|发现身边的精灵
6. 迁徙通道/Migrationchannels
世界迁徙路线
中国迁徙路线
鸟类国际机场
第二章黄河口鸟类 Birds in yellow river estuary
7.鸟类资源/Birds resources
黄河口
鸟类资源特点
鸟类家园
鸟类资源丰富的原因
鸟类资源特色
无形的联系
共同的责任
8.生境指南/Habitat guide
近海滩涂
河流、海沟
芦苇沼泽
水库及周围沉沙池
人工池塘
盐池及海产养殖池
水田、农田、草地等人工类型
林地、灌木林
9.地点指南/Site guide
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天鹅湖及其周边沉沙池
沿海防潮大堤
广利-支脉河口至清河河口
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一千二管理站
河口区北苇场
揽翠湖旅游度假区
六干渠苗圃白鹭园
夏家央林地
10.观鸟线路/Routes for birdwatching
观鸟点—住宿—交通
观鸟方案
观鸟地点分布图
11.观鸟时间/Time for birdwatching
候鸟时间表
黄河口鸟类时间表
候鸟迁徙小知识
12.特色鸟种/Characteristicsof all kinds of birds
观鹤指南
观天鹅指南
观鹳指南
观鸥指南
卷羽鹈鹕
13.观鸟生态游/Birdwatchingecotourism
东方白鹳科考
观鸟体验
第三章常见鸟类 Common birds
14. 鸟种描述信息/Bird speciesdescription information
示例
鸟种信息说明
15. 陆禽/Terrestrial birds
雉类
三趾鹑类
鸠鸽类
鸨类
沙鸡类
16. 游禽/Swimming birds
雁鸭类
鸥类
燕鸥类
类
鸬鹚类
鹈鹕类
潜鸟类
17.涉禽/Wading birds
鹤类
秧鸡类
沙锥类
塍鹬类 半蹼鹬类
杓鹬类
鹬类
鸻类
燕鸻类
彩鹬
鹭类
鹮类
鹳类
18.猛禽/Birds of prey
鸮类
鹗
蜂鹰
鸢
海雕
鹫
鹞
鹰类
类
雕类
隼类
19.攀禽/Scansores
蚁��
啄木鸟
戴胜
佛法僧
翠鸟
杜鹃类
雨燕
夜鹰类
�樌�
旋壁雀类
旋木雀类
燕类
20.鸣禽/Singing birds
伯劳类
鸦类
黄鹂类
山椒鸟类
卷尾
寿带
太平鸟类
鸫类
鹟类
鸲类
椋鸟
鹪鹩
山雀类
攀雀类
长尾山雀
戴菊
鹎类
扇尾莺
绣眼鸟
莺类
鸦雀类
云雀类
麻雀类
鹡鸰类
岩鹨类
燕雀类
鹀类
附录
黄河口鸟类373种
2014—2017年发现的新鸟种
观鸟行为准则
鸟类学常见生僻字注音
作者介绍
单凯,野生动物保护高级工程师,东营市观鸟协会秘书长,东营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会长。从事于湿地生态保护与鸟类科研保护工作,热心生态保护公益事业。多年来,发表专业学术论文89篇,专著4部,获26项奖项,科研成果20项,主持或承担10余项课题,发现当地鸟种新记录116种,为山东省增加鸟种24种,在鸟类研究及野外识别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名来自北京的摄影爱好者,一直以来都对拍摄野生动物充满热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说了《黄河口观鸟指南》这本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购买了。结果,它彻底颠覆了我对观鸟指南的认知。这本书的亮点不仅仅在于详细的鸟类信息,更在于它对于如何“拍好鸟”提供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虽然书中没有直接写“摄影技巧”的章节,但作者在描述鸟类行为、习性时,非常注重细节,例如它们在何时何地进行哪些活动,这些信息对于摄影师来说,无疑是构建拍摄场景、预判鸟类动向的宝贵线索。我发现,这本书的描述方式,无形中就引导着我思考如何构图、如何捕捉到最自然的瞬间。而且,书中的插图,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摄影作品,但其角度和光影处理都相当考究,也能给我不少灵感。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观鸟者的工具书,更是那些热爱自然、渴望用镜头记录生命之美的摄影师们的“灵感策源地”。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黄河口观鸟指南》的,当时只是想找一本介绍黄河口湿地鸟类知识的书,没想到它带给我的惊喜远超预期。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对黄河口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专业的知识。它不仅仅列举了有哪些鸟,更深入地挖掘了这些鸟类与黄河口环境之间奇妙的联系。比如,书中详细描述了不同鸟种如何利用湿地的植被、水文条件来觅食、筑巢和躲避天敌,这种生态学视角让观鸟不再是简单的“数数”,而是变成了一场深入的自然探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候鸟迁徙廊道”的介绍,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和清晰的图示,勾勒出黄河口作为候鸟重要驿站的地位,以及这里为它们提供的不可或缺的生命支持。读这本书,我仿佛能亲身感受到候鸟们跨越万里的艰辛与壮丽,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保护湿地生态的重要性。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黄河口湿地历史变迁、人文故事的介绍,这些内容让这本书更加立体和饱满,也让我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这本《黄河口观鸟指南》简直是观鸟爱好者的福音!作为一名资深的“鸟友”,我手里已经有不少观鸟图鉴了,但每当我去新的地方,总觉得少了一本能够真正“落地”的指南。《黄河口观鸟指南》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图鉴,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你深入了解黄河口这片独特的湿地生态。书中的鸟种介绍详尽,从外形特征、叫声、繁殖习性到迁徙路线,几乎无所不包。更难能可贵的是,它还会根据黄河口特有的地理环境和季节变化,给出非常实用的观鸟建议,比如什么时候去能看到哪些“明星鸟类”,在哪个区域更容易发现它们,甚至连拍摄的技巧都略有提及。书中的图片质量也是极高的,每一张都清晰生动,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湿地的气息,听到鸟儿的鸣唱。我尤其喜欢它关于“如何识别相似鸟种”的章节,这对于新手来说绝对是雪中送炭,避免了许多令人沮丧的“看错鸟”经历。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人性化,重点突出,易于查阅,在实际观鸟过程中,我可以快速地找到我想要的信息,大大提升了观鸟的效率和乐趣。
评分《黄河口观鸟指南》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接地气”。这本书不是高高在上地讲述理论,而是真正站在观鸟者的角度,去解决实际问题。书中的很多建议都非常实用,比如针对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推荐最适合出行的时间和装备;针对不同的观鸟地点,分析了不同区域可能出现的鸟种以及最佳观察位置。我曾经拿着一本泛泛的图鉴,在湿地里转了好久,却一无所获,那种沮丧感至今难忘。而有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是拥有了一个“藏宝图”,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去寻找那些隐藏在芦苇荡中的精灵。书中的“观鸟技巧”章节也十分精彩,它不仅仅教授了如何使用望远镜和相机,更重要的是引导读者去学习如何“倾听”,如何“等待”,如何融入自然,而不是生硬地去“追逐”。这种“慢下来”的观鸟哲学,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不仅仅是鸟类学家,更是一位真正的自然哲人。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黄河口观鸟指南》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同类的书籍很多,能做到出彩的并不多。但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就被它所呈现出的专业度和严谨性所吸引。它不像很多“科普”读物那样流于表面,而是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书中对于每一个物种的描述,都经过了严密的考证,引用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和文献,这让这本书充满了学术的厚重感,同时又不会让普通读者感到晦涩难懂。作者在文字上也非常讲究,语言精炼而富有表现力,能够准确地传达出鸟类的神态和气质。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保护现状与挑战”部分的论述,它并没有回避黄河口湿地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而是以一种客观、审慎的态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护建议。这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观鸟指南,更是一部关于湿地生态保护的行动手册。它激发了我作为一名普通公民,也应该为保护这片珍贵的自然遗产贡献一份力量的决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