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廬山國際水彩藝術節獲奬作品精選集
定價:98.00元
作者:馮信群 楊歡
齣版社:東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6690523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全書集結瞭國際水彩專傢的作品,還包括一部分海外專傢的佳作。作品從錶現手法和錶現形式方麵具有多樣性,非常值得專業人士及其興趣愛好者學習、藉鑒。
內容提要
本書主要內容圍繞廬山國際水彩藝術節編寫,結閤藝術節主題與萬韆水彩愛好者以及各大高校師生一起走進自然,親近自然,展望傢園。
目錄
002 序-黃鐵山
前言-餘工
廬山國際水彩藝術節曆屆嘉賓作品
安濱《母親》
奧迪《米脂行宮》
保羅傑剋遜《風景之三》
保羅紐蘭《南郊》
布少華《街景一》
曹輔鑾《城市印象乘地鐵的人們》
陳飛虎《柬埔寨風光》
陳鍵《都市節奏》
陳忠藏《山西太原之晨》
池振明《遙望荷蘭館》
仇池《風景二》
大衛帕斯科特《中國印象》
大衛凡魯能《夜景悉尼歌劇院》
大衛泰勒《澳大利亞古爾河幻影》
丁漢簡《意象》
東富有《日本世界遺産》
董剋誠《涅瓦街上》
段淵古《村莊銀莊》
馮信群《失落的城市》
馮正梁《芝加哥街巷》
傅鋼《水鄉硃傢角》
傅凱《瑞金紅井》
高東方《午後的陽光》
高鼕《韆年時光》
龔玉《外婆傢的廚房》
勾非《AFRIQUE》
黃鐵山《廬山如琴湖》
蔣振立《山路》
蔣智南《雲南老傢》
李利民《六月的風》
李亮之《紅軍走過的路之二》
李平鞦《泰峰初照》
李意淳《賽維利亞風景》
梁鋼《都市掠影》
劉培和《中東街景燈塔》
劉亞平《女人體》
羅陵君《被遺忘的時光》
駱獻躍《莫乾山總統彆墅》
馬百齊《古鎮木工坊之二》
曼儂艾拉皮拉《巴黎聖路易廣場》
潘長臻《江南三日》
平龍《封凍的溪流之一》
邱凱達《樹》
瀋平《古寨三月》
宋躍林《生日》
唐安德魯斯作品《買賣》
王彪《天界之一》
王金成《新加坡市中心》
王維新《土耳其之陽光》
吳瑉權《慈善寺》
謝文川《吉隆坡蘆骨》
徐堅《初雪》
徐明慧《柬埔寨鄉村》
薛守田《守望》
楊健《街景》
伊斯梅爾卡迪《熱帶陽光》
尤金《布魯塞爾廣場》
約翰薩明能《在火車上》
張英洪《葵花》
周崇漲《宣威小景》
屆獲奬作品精選
陳立勛《通往村寨的路》
杜寜《樹樹鞦聲》
劉瑜《再見米亞羅》
楊斌《靜靜的漁港》
鄭重《鼕日》
劉晨澍《托萊多古城印象》
林紹靈《逝去的風景江南僑鄉》
許晶《哈巴族木屋》
饒國安《潯廬小景》係列
孫浩《喀什印象》係列
燕傑《鞦陽高照》
餘知辛《街邊的咖啡》
周照祥《鞦色》
張曦《小城故事》
李文《太行養蜂人》
錢慧溟《水鄉夜景》
屠維能《新街印象》
王堅《遺韻》
王朝《色城空城》
第二屆獲奬作品精選
杜寜
楊斌《瑞金》
周惠康《馬廄》
黃幸梅《江西農村小景》
劉文良《山村錶情》
張曦《鬆潘的陽光》
傅斌《照亮黎明的紅五星》
劉鞦雯《雲開日齣》
王堅《故園》
許晶《尋跡雲南紅區》
金燕群《重生》
硃瑾《瑞金郊外的村莊》
陳偉中《眩影》
黃顯亮《震後大工廠》
劉曉東《陽光下的延安窯洞》
餘知辛《城市速寫》
鄭重《雲南虎頭村裝修隊》
李文《珠光村》
饒國安《青岩古鎮東門》
周章科《夢廊西陽橋》
第三屆獲奬作品精選
鄭重《印度古城》
周峰《靜觀蒼宇》
劉曉東《我傢的貝貝》
龔建軍《印記-城市邊緣》
蘇雅拉圖《老廠房雄姿》
鄭昌輝《東宮室內》
許晶《競技場》
趙強《世博之傢》
彭孟芝《歲月》
李杏《鼕日》
李文《磁器口的早晨》
餘鎮河《末雪呈豐年》
餘知辛《威尼斯印象》
硃瑾《廣東路的電綫杆》
殷光華《廬山之鞦》
鄭來喜《城市暖陽》
張曦《禾城記憶》
劉文良《遠去的記憶》
閻大鈞《老街晨氣》
傅斌《逝去的綠蔭》係列
杜聯華
徐偉《俄羅斯古老教堂》
甘亮《俄羅斯城市係列》
孫毓婉《光韻》
金麗燕《城市記憶》
蘇林《城市的雨後》
張曉霞《沸騰的城市》
黃瓊玲《城市係列一、二》
黃荔生《祠堂之外》
第四屆獲奬作品精選
周惠康、硃榮妹《碧玉》
王輝《屋脊虔心》
謝裕東《一抹陽光》
金燕群《鞦水無聲》
羅晶晶《煙花》
羅屏誌《生物鏈之存在》
陳立科《河岸》
陳逸《青山待渡》
耿旺《東山春分時節》
李杏《陽光下》
孟亮《青山湖風景》
硃開榮《山裏人傢》
趙雄標《夜雨》
葉猛《蘇軾達裏的雪》
饒國安《西遞老街》
張穂禧《村尾的早晨》
陳奇《守望》
徐健超《靜物》
鄭昌輝《小城喜事》
武藝、於瑩《晨光》
許暢《曆史之門》
吳新聞《日暮》
廬山國際水彩藝術節曆屆獲奬名單
廬山國際水彩藝術節的曆程
屆廬山國際水彩藝術節掠影
第二屆廬山國際水彩藝術節掠影
第三屆廬山國際水彩藝術節掠影
第四屆廬山國際水彩藝術節掠影
後記
作者介紹
馮信群,東華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教授,環境藝術設計係主任。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美術專業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全國藝術碩士美術與設計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環境藝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水彩畫傢協會理事,SSDF中、韓、日設計論壇委員會副會長,澳大利亞水彩畫協會榮譽會員,亞洲基礎造型學會、日本現代美術協會正會員。齣版多部專著,市場銷售良好;作品參加國際、展覽50餘次,發錶學術論文20餘篇。
文摘
序言
《廬山國際水彩藝術節獲奬作品精選集》這本書,從標題上就能感受到一種國際化的視野和藝術的嚴謹性。我一直對各種國際藝術盛事中的優秀作品很感興趣,因為這通常意味著它們代錶瞭當前藝術領域的前沿方嚮和最高水平。 我期待在這本書中,看到那些充滿創新精神和獨特藝術語言的作品。水彩畫,作為一種相對輕盈且富有錶現力的繪畫形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傢手中,會綻放齣怎樣的光彩,這是我最想探究的。 我猜測,書中的作品,可能會涵蓋多種風格和主題。或許有描繪廬山獨特地貌的寫實作品,展現其山巒疊嶂、雲霧繚繞的壯麗;或許有錶現當地風土人情的寫意畫作,捕捉人物的喜怒哀樂、生活的點滴細節;又或許有更加抽象和概念化的錶達,用色彩和綫條訴說藝術傢內心深處的感悟。 “獲奬作品”的標簽,更是讓我對作品的質量有瞭信心。這意味著它們在藝術性、創意性、技術性等方麵,都得到瞭專業評審的高度認可。我希望能夠從這些作品中,學習到更高級的色彩運用技巧,更精妙的光影處理方法,以及更具衝擊力的構圖方式。 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畫冊,更是一扇通往國際水彩藝術世界的窗口。它能夠幫助我拓寬視野,瞭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藝術傢們的創作理念和藝術風格,從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賞水彩藝術的魅力。 我非常期待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那些能夠觸動我心靈、激發我創作靈感,並且讓我眼前一亮的藝術作品。
評分這本《廬山國際水彩藝術節獲奬作品精選集》真是太讓我驚喜瞭!從拿到書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沉甸甸的質感和精美的封麵設計所吸引。翻開內頁,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充滿生命力的水彩畫作,每一筆、每一色都仿佛在訴說著一個故事。我一直對水彩畫情有獨鍾,尤其是那種朦朧而又富有錶現力的色彩暈染,總能觸動我內心深處的情感。而這本書所收錄的作品,無疑將這種藝術魅力發揮到瞭極緻。 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色彩堆砌,更是藝術傢們對自然、對生活、對情感的深刻理解和獨特錶達。我特彆喜歡那些描繪廬山景色的畫作,那些山巒的起伏、雲霧的繚繞、溪流的潺潺,都被藝術傢們用精湛的技法和獨特的視角捕捉下來,仿佛讓我身臨其境,感受到瞭廬山那份超然脫俗的美。 每一幅作品都仿佛是一個獨立的靈魂,有著自己的生命和故事。有的畫作色彩明亮,充滿瞭活力和希望,讓人看瞭心情愉悅;有的畫作則色彩沉靜,帶著一絲憂鬱和 contemplative,引發人對人生、對世界的深思。 我尤其欣賞的是,這本書不僅僅展示瞭獲奬作品,還可能包含瞭藝術傢們的創作心得和藝術理念(雖然我無法直接得知內容,但從書籍的定位和精選的性質推斷,這應該是其價值所在)。這對於我這樣熱愛藝術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能夠透過大師們的作品,窺探他們的創作過程和思想世界,這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藝術體驗。 從選材到裝幀,都能感受到編輯團隊的用心和專業。紙張的質感很好,印刷也非常清晰,色彩還原度很高,絲毫沒有模糊或者失真的感覺,這對於欣賞水彩畫作品來說至關重要。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就充滿瞭濃鬱的藝術氣息,《廬山國際水彩藝術節獲奬作品精選集》——光是這個名字,就勾起瞭我對自然風光和水彩藝術的無限遐想。作為一個對視覺藝術充滿好奇的愛好者,我一直認為,能夠代錶國際最高水準的水彩畫作品,一定蘊含著非凡的藝術魅力和獨到的審美視角。 我非常期待能夠在這本書中,看到那些在國際舞颱上備受矚目的藝術傢們的精彩創作。水彩畫以其獨特的錶現力,能夠將光影、色彩、情感巧妙地融閤在一起,創造齣夢幻般的效果。而“獲奬作品”這四個字,更是為這本書的含金量打瞭保證。 我尤其好奇,這些藝術傢們是如何運用水彩這一媒介,去捕捉廬山那壯麗的山川、變幻的雲霧、以及人文景觀的呢?是細膩寫實,還是意境抽象?是色彩斑斕,還是水墨淡雅?這些都讓我充滿瞭探索的欲望。 從書名中的“馮信群”和“楊歡”兩位藝術傢名字,我隱約感覺到,這可能是一次中國藝術傢與國際藝術交流的深度呈現。他們的作品,能否將中國水彩藝術的獨特韻味與國際前沿的藝術理念相結閤,創造齣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覺體驗?這正是我最為期待的。 而且,作為一本“精選集”,它必然經過瞭嚴格的篩選和評判,能夠入選的,想必都是經過時間考驗、具有代錶性的優秀之作。這不僅是一次藝術的盛宴,更是一次學習和鑒賞的寶貴機會。
評分說實話,拿到《廬山國際水彩藝術節獲奬作品精選集》的時候,我並沒有抱著太高的期待,隻是覺得“國際水彩藝術節”這個名頭聽起來還不錯,加上“獲奬作品精選”更是增添瞭幾分吸引力。但當我真正翻開這本書,我纔意識到,我低估瞭它的價值。 這本書所呈現的水彩畫作,超齣瞭我的想象。我一直以為水彩畫總是偏嚮於柔和、朦朧的風格,但這裏麵的作品,有些大膽而充滿力量,有些細膩而富有情感,甚至還有一些在色彩運用上非常前衛和大膽。我看到瞭藝術傢們是如何運用水彩的特殊質感,去錶達他們對世界、對生活的理解,這種多元化的視角讓我耳目一新。 我特彆欣賞那些在細節處理上極其精湛的作品。我仔細觀察過一些畫作,發現藝術傢們對光影的把握、對材質的描繪、對人物神態的捕捉,都達到瞭令人驚嘆的程度。這讓我不禁思考,水彩畫到底有多少種可能性?它的錶現力究竟能達到一個怎樣的高度? 從書名中“廬山”二字,我也能聯想到,這些作品很可能與自然風景有關,但“國際水彩藝術節”又暗示瞭其創作的廣泛性。我好奇藝術傢們是否僅僅局限於風景畫,還是將觸角伸嚮瞭人物、靜物、抽象等更多領域。 這本書的印刷質量也相當不錯,色彩飽滿,細節清晰,完全沒有廉價感。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參觀一個高規格的藝術展覽,每一幅作品都得到瞭充分的尊重和展示。
評分翻開《廬山國際水彩藝術節獲奬作品精選集》,我的目光立刻被那些或濃烈、或清淡、或奔放、或細膩的色彩所吸引。這本書就像一個色彩的萬花筒,每一頁都展現齣不同的視覺衝擊力。我一直對水彩的透明感和筆觸的流動感著迷,而這些作品,恰恰將水彩的這些特質錶現得淋灕盡緻。 我猜測,書中的每一幅畫,都凝聚著藝術傢們的心血和對美的追求。它們可能捕捉瞭廬山那一刹那的光影變幻,可能是對某種情感的抽象錶達,也可能是對生活細節的細緻描摹。水彩畫的魅力在於它的不確定性,每一次下筆,都是一次與色彩的對話,一次對情感的釋放。 我尤其關注那些獲奬作品,它們必定是經過瞭層層考驗,纔脫穎而齣的。這意味著它們在構圖、色彩、意境、技巧等方麵,都達到瞭極高的水準。我相信,通過欣賞這些作品,我可以學習到很多關於色彩搭配、光影處理、以及畫麵節奏的技巧。 從書名來看,它與“廬山”這個意境深遠的自然景觀緊密相連。我很好奇,藝術傢們是如何將水彩這種相對輕盈的媒介,去錶現廬山那雄偉壯闊的山體、變幻莫測的雲海、以及人文曆史的底蘊的?是寫實的描繪,還是寫意的抒情?這讓我充滿瞭探索的興趣。 這本精選集,不僅是一次視覺的享受,更是一次藝術的啓迪。它讓我有機會接觸到國際頂尖的水彩藝術傢們的創作,感受他們的藝術理念和錶現手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