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国画条屏构图技法 |
| 作者 | 刘有成 绘,李晓明 |
| 定价 | 28.00元 |
| 出版社 | 天津杨柳青画社 |
| ISBN | 9787554700075 |
| 出版日期 | 2013-0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8开 |
| 商品重量 | 0.241Kg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刘有成,1949年11月生,安徽省寿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合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书画院特聘画家。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简洁大方,条幅的字样也暗示了内容的重点。我之前一直对国画的构图技法有些模糊的概念,总觉得画山水、花鸟、人物,每个题材似乎都有自己的一套规矩,但具体该如何落笔,如何安排景物,才能让画面既有层次感又和谐统一,一直是个谜。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它提供的那些图例所震撼,无论是山水画的开阔意境,还是花鸟画的生动灵气,亦或是人物画的传神写意,都通过不同的构图方式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用非常直观的方式,将复杂的构图原理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步骤,比如关于“留白”的运用,我以前总觉得是“少画”,但书中通过具体的范例,让我明白留白不仅仅是空着,而是如何通过虚实对比,引导观者的视线,烘托主题,营造意境。还有关于“分割线”和“黄金分割点”的应用,这些在其他艺术领域也常见的概念,在国画中的实践方式别具一格,我学到了如何用不同的线条和比例来安排画面主体和陪衬,让画面看起来既稳定又富于变化。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探讨了不同题材在构图上的侧重点,比如山水画追求的是“气韵生动”,而花鸟画则更注重“形神兼备”。这种细致的分析,让我对国画的理解又深了一个层次,不再是凭感觉去画,而是有章可循。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国画的构图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安排,更是一种哲学和美学的体现。书中对“意境”的营造,通过构图来完成的讲解,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把东西画到纸上,更是教你如何通过画来表达一种情感,一种思想。比如,如何通过大面积的留白来营造一种空灵、静谧的意境,或者如何通过曲折迂回的线条来表现一种婉转、悠长的感觉。书中还提到了“形散神不散”的构图原则,这在很多国画作品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以前觉得有些国画作品看似杂乱,但仔细品味,却能感受到一种内在的统一和秩序,这本书正好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它通过对“点”、“线”、“面”的有机组合,以及对“虚实”、“疏密”、“开合”等因素的巧妙运用,最终达到了“形散神不散”的艺术效果。而且,书中还探讨了如何通过构图来表现季节、气候、时间等自然元素,让画面更富有生命力。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法教程,更是一本国画美学和哲学思想的入门读物。
评分我一直认为,对于任何一门技艺的学习,如果能有清晰的理论指导和丰富的实践案例相结合,那将是事半功倍的。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到位。它不仅仅是罗列各种构图的“套路”,更深入地解释了这些构图方法背后的逻辑和美学原理。比如,在讲到“散点透视”在国画中的应用时,书中详细分析了如何通过调整景物的远近、大小来营造空间感,以及如何在画面中“移步换景”,让观者仿佛置身其中,体验一步一景的乐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虚实相生”的讲解,这似乎是国画中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语言之一,但究竟该如何“虚”,如何“实”,才能达到“相生”的效果,书中通过大量的范例,让我看到了不同程度的“虚实”处理所带来的不同艺术效果。有时候是笔墨的浓淡枯湿,有时候是景物的隐现,有时候是意境的烘托,都能够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创作主题,选择最恰当的构图方式。比如,要表现巍峨的山峦,需要运用大量的竖直线条和高远构图;要描绘宁静的江南水乡,则会倾向于平远或深远。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我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构图的“术”,更理解了构图的“道”。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于国画构图的理解,更多地停留在“黄金分割”、“三分法”这些西方的概念上,总觉得国画的构图方式更像是“随意为之”。但是,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非常系统地介绍了国画特有的构图理念,比如“计白当黑”、“虚实相生”等等,并给出了大量的实例来支撑。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取势”的讲解,这是一种非常中国化的思维方式,强调的是对物象内在规律的把握,以及如何通过构图来表现这种“势”。比如,画一棵松树,不能仅仅是画出它的形态,更要画出它扎根大地,傲然挺立的那种“势”。书中还详细分析了不同题材,如山水、花鸟、人物在构图上的侧重点和常用技法,比如山水画的“高远”、“平远”、“深远”,花鸟画的“聚散”、“疏密”,以及人物画的“虚实”、“远近”等等。这些分析都非常透彻,让我对如何安排画面元素,如何引导观者视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书中的范例图片质量很高,构图精巧,能够很好地说明理论。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希望能系统地学习一下国画的构图技法,我之前在临摹一些作品的时候,总觉得画面总有些说不出的别扭,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这本书真的是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书中从最基础的“黑白灰”关系开始讲起,非常细致地分析了不同墨色和笔触在画面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来组织画面。我以前只知道要运用浓淡墨,但书中通过具体的例子,让我明白,原来“浓”可以有多重“浓”的层次,而“淡”又可以有多么丰富的变化。然后,它开始深入到更复杂的构图元素,比如如何安排“点”和“线”,如何处理“块面”,以及如何运用“三角形”等几何图形来稳定画面。最令我惊喜的是,书中关于“节奏感”的阐述,我从未想过构图也能有节奏。通过对景物大小、疏密、远近的巧妙安排,画面就如同音乐般,有起伏,有呼应,有强弱,让观者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内在的韵律。书中还介绍了一些“破法”和“应变”的技巧,这让我明白,构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死规矩,而是在掌握了基本法则之后,如何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进行灵活的创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