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女性心理学(第6版)(心理学译丛·教材系列) | 作者 | (美)马特林,赵蕾,吴文安 |
| 定价 | 58.00元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0124780 | 出版日期 | 2010-08-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大16开 | 商品重量 | 1.621Kg |
| 内容简介 | |
| 这本高度受人尊敬、极为畅销的教材在美国广受赞誉。作者总结了自己30多年来的教学和研究经验,连同自己、家人、朋友的生验,汇集了丰富的研究资料,比较全面地将女性心理这一学科的主要内容呈现给读者。本书以年龄为明线,详细介绍了女性在毕生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和特点以及相应的应付策略,而女性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则是暗线,作为理论支持贯穿于女性发展的各个阶段。本书还涵盖了其他同类书没有的内容,如老年问题、福利问题、怀孕问题、退休问题等。 本书不仅可作为女性心理学课程的教材,而且还可作为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女等课程的补充教材和参考资料。同时,也可作为女性了解自己、男性了解女性的一条途径。 |
| 作者简介 | |
| 玛格丽特·W·马特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纳苏学院教授。她执教了32年女性心理学课程。马特林获得了许多教学奖项,如美国心理学会每四年一次的教学奖、美国心理学基金会杰出心理学教学奖、女性心理学协会教学终身成就奖等。 |
| 目录 | |
| 章 导论 第2章 性别定式与其他性别偏见 第3章 幼年和童年时期 第4章 青春期 第5章 在认知能力和对待成就的态度方面的性别比较 第6章 社会特征和个体征方面的性别比较 第7章 女性和职业 第8章 爱情 第9章 性 0章 怀孕、分娩、成为母亲 1章 女性和生理健康 2章 女性和心理疾病 3章 针对女性的暴力 4章 年老女性的生活 5章 未来走向 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第6版仍然延续学生和教授们看好的前几版的特点和写作风格。审阅第5版的教授对那本书的整体结构表示赞许。因此,作者在第6版中保留了相同的主题顺序,只是有以下几点请读者注意: ·尽可能扩大了对生活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有色人种女性的探讨。 ·加入了更多跨文化视角信息,反映了当代本领域的研究情况。这些内容为了解全球很多地方的女性生活情况提供了更广阔的角度。 ·引入了更多的“女性声音”。搜寻了无数素材,寻找能够丰富和补充关于女孩和女人定量研究的引用语。 ·第6版经过了全新编订。它共包含2864条参考资料,其中有1415条是新加的。而且其中有1925条发表于2000年以后。新的编订反映出了女性生活的变化、对于自身观念的改变和社会对于女性问题态度的变化。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偏向理论性的学术著作,但读起来却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情感共鸣。作者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去解读女性在家庭、职场、人际关系中所面临的种种心理挑战。书中的许多情境描写,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身边的朋友,那些细腻的情感描绘,那些真实的人生困境,都让我感同身受。我尤其喜欢关于“女性自我实现”的章节,作者鼓励女性打破外界的期望,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这种积极的引导让我倍感振奋。书中还涉及到了女性在情感关系中的沟通模式,以及如何建立健康、平等的关系,这些内容对于我改善自身的人际关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者并没有把女性塑造成脆弱易碎的形象,而是强调了她们的韧性和力量,以及在逆境中成长的能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孤单,仿佛找到了一个理解我、支持我的精神家园。它不仅教会了我认识女性心理,更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爱自己,爱生活。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沉静而智慧的感觉,颜色搭配柔和,却又带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翻开书页,首先吸引我的是作者深邃的洞察力,她没有回避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情感和心理困境,反而以一种极其细腻和尊重的笔触去探索。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母性”的章节,它打破了许多传统观念的束缚,展现了母性的多元化和个体差异,让我对为人母这一角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作者不仅仅是在陈述理论,更是在引导读者进行自我反思,那些充满智慧的提问,像是在我心底轻轻敲打,唤醒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些未曾触及的情感。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知心朋友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每一次阅读都像是挖掘到了新的宝藏,对自我有了更多的认识,也对周围的女性有了更深的同情和理解。那些案例分析更是生动形象,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理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体现,也为我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触动心灵、启发思考的佳作,我强烈推荐给每一位渴望了解女性内心世界的读者。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本书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只是出于职业需求而阅读。然而,它所展现出的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作者在分析女性心理时,将历史、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宏大而精密的分析框架。我特别被书中关于“女性的集体无意识”的探讨所吸引,这是一种非常新颖的视角,让我对女性心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书中还探讨了女性在艺术、科学、政治等领域的发展,以及她们所克服的重重阻碍,这无疑是对女性能力和潜力的有力证明。作者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生动,学术性和可读性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即使是复杂的理论,也能被清晰地阐释清楚。我尤其欣赏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分析,而是关注如何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为女性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这本著作无疑是女性心理学领域的一部力作,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激发了我对女性心理研究的极大兴趣。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超越了传统的性别二元对立,而是以一种更加包容和多元的方式来审视女性心理。作者强调了女性身份的复杂性和流动性,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社会阶层、性取向的女性,其心理体验也会存在巨大的差异。我非常赞赏书中对于“赋权”的探讨,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心理上的鼓励和认同,让女性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追求自己的梦想。书中关于女性的身体意象和自我接纳的章节,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帮助我摆脱了外界对于“完美”的定义,学会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作者还大胆地探讨了女性在性别权力结构中的位置,以及如何挑战和改变不公平的现状,这种积极的社会关怀让人动容。整本书的叙述风格流畅而富有激情,字里行间都流淌着对女性的尊重和热爱,让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一本能够拓展视野、深化理解、激发行动的优秀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令我印象深刻,每一个章节都构建在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引用了大量权威的研究成果和经典理论。作为一名心理学爱好者,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理论梳理方面的清晰逻辑和条理性,将纷繁复杂的女性心理学概念,如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巧妙地融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而有深度的知识体系。书中对于不同人生阶段女性的心理特点分析,从青春期的迷茫到中年期的挑战,再到老年期的适应,都进行了详尽而全面的阐述,让我对女性一生中的心理变化有了系统性的认识。我特别注意到作者在讨论女性社会化过程时,对性别刻板印象的批判性分析,这让我意识到,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可能正是限制女性自由发展的枷锁。此外,书中对女性精神疾病的探讨,也显得格外审慎和人性化,避免了简单的标签化,而是深入分析其成因和影响,并提供了实用的应对策略。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学术专著,每一次阅读都能带来新的启发和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