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潘天寿绘画作品解析
定价:60.00元
售价:43.8元,便宜16.2元,折扣73
作者:陈永怡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3405049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以近现代艺术巨匠潘天寿先生的数幅经典作品为切入点,从每一件具体的作品中提炼出一个值得欣赏的关键词,并结合相关作品加以解析,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图解方式,让大家在欣赏名作的同时,理解中国画的表现特点、审美趣味和格调境界。
本书以潘天寿先生的代表作品为切入点,分别从笔墨、构图、境界三个方面解读分析潘天寿先生的艺术,以使大家理解中国画的表现技法,掌握欣赏中国画的基本门径,并领悟中国画所强调的境界和格调究竟为何,进而达到传播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目的。
陈永怡: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潘天寿纪念馆馆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艺术史、近现代书画史。主要著作有《近代书画市场与风格迁变:以上海为中心(1843~1948)》,曾主编《潘天寿美术教育文献集》《潘天寿写生研究展图集》《象外:中国画的写生观及其表现方式》等。
我是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有浓厚兴趣的学习者。潘天寿先生的名字,在我的知识体系里,一直与“大师”和“气魄”这两个词紧密相连。我了解到他是一位非常有民族气节的艺术家,他的艺术风格也充满了阳刚之气和强烈的个人风格。我一直想更深入地了解他的艺术成就,不只是停留在“知道有这么一位画家”的层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潘天寿先生的艺术生涯,包括他的创作历程、思想演变,以及他对中国画坛的贡献。更重要的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他的作品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感染力。是不是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他对民族命运的关怀?是不是他独特的笔墨语言,本身就蕴含着一种不屈的精神?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潘天寿先生,以及他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艺术精神。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艺术中那种“虚实相生”的哲学境界很感兴趣,尤其是在绘画中,如何通过看似留白的“虚”来烘托出“实”的意境,这是中国画独特的魅力所在。潘天寿先生的作品,我总觉得在这一点上做得尤为出色。他的画,看似简洁,但往往有一种磅礴的气势,好像画面之外还有无限的空间。我特别好奇,他是如何做到在有限的画面中创造出无限的意境的?这本书如果能从这个角度去解读他的作品,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分析他的构图方式、笔墨的运用,以及这些技法背后所体现的东方哲学思想。比如,他大胆的变形和夸张,是如何与传统的“应物象形”原则相协调的?他如何处理画面中的大小、疏密、虚实对比,从而达到一种平衡而又充满张力的视觉效果?这本书如果能帮助我理解潘天寿先生在“虚实相生”的艺术探索上所达到的高度,那将是一次非常深刻的学习体验。
评分最近在学习水墨画的技法,尤其是如何处理墨的浓淡干湿以及笔触的运用。潘天寿先生的笔墨,在我看来,简直就是“力透纸背”的典范,每一笔都仿佛蕴含着千钧之力,同时又不失韵味。他的墨色变化极其丰富,但又恰到好处,总能营造出一种厚重而又灵动的效果。我非常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学习到他处理墨色和笔法的具体心得。例如,他在处理石头、花朵、鸟类等不同题材时,所运用的墨色和笔触有何不同?他是如何做到在简洁的笔触中表现出物体的质感和生命力的?我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具体的技法解析,通过作品中的细节,来展示潘天寿先生是如何将传统笔墨技法推陈出新的。了解这些,对于我自己的水墨画创作,无疑会带来巨大的帮助和启发。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学习潘天寿先生艺术的“敲门砖”,让我能够真正领略到他那“古拙”而又“雄强”的艺术风格。
评分这本书我之前在书店里偶然翻到,当时就被它大气磅礴的封面吸引住了。潘天寿的名字我有所耳闻,知道他是近现代中国画大家,但具体作品和艺术理念并不太了解。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很有质感,纸张的选用和印刷都显得相当考究,这让我对内容本身也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喜欢封面那种沉静中透着力量的美感,仿佛能感受到大师笔下的山川气象。读过一些艺术类的书籍,但很少有能做到从装帧就开始传递出艺术品位和厚重感的。这本书似乎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让人一看就觉得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读物,而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制作的。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从外观上,就足以勾起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我常常觉得,一本好书,它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而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值得深入”。它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装饰,也暗示着里面蕴藏着不凡的内容。
评分最近在研究中国山水画的演变,尤其是近现代画家是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的。潘天寿先生的作品,我一直觉得很有特色,尤其是他对构图和线条的驾驭,那种“不落俗套”的笔墨趣味,总能给我带来新的启发。市面上关于潘天寿先生的画册不少,但真正能深入解析其艺术思想和创作技法的,却不多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作品,更重要的是能够挖掘出隐藏在画面背后的笔墨精神、哲学思考,以及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绘画本体的理解。例如,他那些简洁却极具张力的造型,是如何与传统的“写意”精神相融合的?他对花鸟画的“以一当十”的构图方式,又蕴含着怎样的东方美学观念?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带领我走进潘天寿先生的艺术世界,理解他为何能在那个时代独树一帜,又为何至今仍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我希望这本书的解析能够透彻而又不失温度,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乏对艺术的热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