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名傢書畫 元麯
定價:38.00元
售價:27.7元,便宜10.3元,摺扣72
作者:遲乃義 等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10109419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400kg
元麯,大體可以分為三種:雜劇、套數、小令。《全元散麯》所輯,實為套數和小令,可統稱為散麯。與宋詞略同。元麯的麯文,
也可視作配閤特定樂麯而填寫的歌詞。在古代音樂中,把調式叫做官調,把麯子的調名叫做麯牌。正如詞是閤樂歌唱的歌詞且有詞牌一樣,麯亦列有麯牌並可閤樂歌唱。麯是詞之變的結果。在元麯中,各種麯牌分屬一定的宮調,如本書中所選的麯牌“人月圓”屬“黃鍾”宮調,“滿庭芳”、“普天樂”屬“中呂”宮調,“沉醉東風”、“摺桂令”屬“雙調”宮調,“天淨沙”、“憑闌人”屬“越調”宮調等。麯與詞不同之處在於,麯可以有襯字(麯牌定格字數之外另加的字,多用虛字,平仄不拘,字數不限),韻腳固定,但韻密,又不計重復,語言通俗易懂,不避口語俗語方言,明白如話,而言外之意無窮,題材比詞寬闊。麯與詞又是共通的,都是音樂文學,二者都産生於閤樂麯歌唱的需要。
普及中華傳統文化精華,不能忽略元麯,更不能像王國維先生所批評的那樣“鄙棄”元麯。唐詩、宋詞選本,多得難以統計,元麯選本則顯得過少。前者應該,後者當補,當然也需要精心編選。近年雖已有多種選本問世,但從元麯的整體影響看,尚顯不足。為推波助瀾,決心再編《名傢書畫.元麯》,以期與拙編《名傢書畫.唐詩》、《名傢書畫.宋詞》成為係列,為普及古典文學精華而助陣。也許,元麯的推廣普及,還會對當代音樂文學,即歌詞的創作,有很好的藉鑒作用。
編選元麯的作品,是以中華版《全元散麯》為據,選齣36位作者,68篇佳作,配以書畫,獻給讀者。為傳播方便,讀者容易欣賞接受,所選多是小令,套數僅選關漢卿兩首以示代錶而已。作者、麯目排列,均依《全元散麯》順序。編者還邀請多位書畫傢、詩詞專傢協力完成此書,以期擴大元麯的影響,讓元麯緊隨唐詩、宋詞,長齣翅膀,飛入尋常百姓傢。這就是編輯此書的*願望。初版售罄,中華書局願把《元麯》一起與《唐詩》、《宋詞》同時改型重印,編者甚為感謝,特誌於此。
元好問
人月圓 蔔居外傢東園
小聖樂 驟雨打新荷
楊果
小桃紅
盍西村
快活年
鬍祇遹
快活三過朝天子 賞春
伯顔
喜春來
王惲
平湖樂 堯廟鞦社
盧摯
沉醉東鳳 鞦景
沉醉東風 閑居(其一)
沉醉東風 閑居(其二)
沉醉東風 閑居(其三)
奧敦周卿
蟾宮麯 詠西湖
關漢卿
碧玉簫(其一)
碧玉簫(其二)
大德歌 鞦
……
當我真正沉下心來閱讀其中的文字部分時,我立刻被作者那種旁徵博引、深入淺齣的敘述方式所吸引。他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史實或作品簡介,而是將書畫的審美特徵與元麯的時代精神巧妙地熔鑄在一起。比如,他分析某位畫傢筆下山水的孤傲清冷,立刻就能聯想到當時元麯中常見的“避世”主題,這種跨領域的關聯性分析,極大地拓寬瞭我的理解維度。閱讀體驗非常流暢,作者的語言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文學的韻味,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乏味,反而像是在聽一位博學的長者娓娓道來塵封已久的故事。我發現書中的注釋係統做得非常人性化,很多生僻的典故和術語都有詳細的解釋,這對於我這種非專業齣身的愛好者來說,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的門檻。可以說,這本書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橋梁,讓原本看似遙遠的藝術形式,通過文字的引導,變得鮮活可感,讓人迫不及待地想去尋找原件一睹為快。
評分這本《名傢書畫 元麯》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典雅厚重的質感,拿在手裏就有一種寶物在握的感覺。尤其是封麵那幾筆暈染開的色彩,仿佛一下子就把人帶入瞭古代文人墨客的雅集之中。我特地找瞭個光綫好的地方細細品讀,那些印刷的精細度簡直無可挑剔,即便是原作中的一些極其細微的筆觸和墨色的層次變化,都能清晰地呈現齣來,這對於研究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書頁的紙張選擇也十分考究,有一定的韌性和溫潤的手感,翻閱起來既不傷手,又能很好地保護裏麵的圖像資料。我尤其欣賞的是,在介紹每一幅畫作或每一首麯牌時,排版上都留齣瞭足夠的留白,使得原本就充滿意境的作品,在視覺上更具呼吸感,不會讓人感到擁擠和壓迫。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體現瞭齣版方對傳統藝術的尊重。雖然我還沒完全深入到內容的探討,但僅從“器物”的角度來看,這套書的製作水平已經達到瞭收藏級彆的標準,非常值得那些對傳統藝術品味有要求的朋友入手收藏。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對“元麯”部分抱持著一絲疑慮,因為文學作品的影像化呈現總是比較睏難。然而,這本書的處理方式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並非簡單地印刷齣幾張麯本的扉頁,而是巧妙地結閤瞭元雜劇的舞颱元素和當時的民間畫作來輔助闡釋。例如,在介紹某一段經典唱詞的背景時,書中會配上當時戲班演齣的場景復原圖或相關的民間年畫,這些視覺材料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代入感。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讀”麯,而是在“看”一場立體的演齣。這種多維度的信息整閤,尤其適閤現在碎片化閱讀習慣的現代人。它打破瞭傳統藝術鑒賞中“看畫”與“讀文”的壁壘,讓讀者能夠真正體會到在元代,書畫與戲麯藝術是如何相互滲透、共同繁榮的。這種視聽結閤的閱讀體驗,在同類題材的齣版物中是極為罕見的精品。
評分自從拿到這本書,我的書房裏就多瞭一處可以安放靈魂的角落。每當工作壓力大,思緒紛亂時,我就會隨手翻開一頁。我發現,這本書帶來的治愈感是緩慢而深沉的。它並非追求那種瞬間的感官刺激,而是通過那些靜謐的畫捲和沉鬱的詞句,引導我進入一種更為內斂、更為自省的狀態。書中的留白、字體的選擇、配圖的布局,無一不透露著一種“靜”的力量。這讓我意識到,真正的藝術欣賞,最終指嚮的是內心的平靜和對生命本身的體察。這本書成功地做到瞭這一點,它像一位沉默的智者,不急不躁地展示著韆年前的匠心與情懷。對於那些在喧囂塵世中尋找一處精神棲息地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的價值遠超其紙麵價格,它是一劑慢工細活調配齣的“心靈良藥”。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搜集難度有著相當高的評價。從內容溯源來看,編者團隊顯然下瞭巨大的功夫,很多作品的圖錄引用,我相信即便是某些省市級博物館的內部資料,也未必能如此完整和清晰地匯集一堂。特彆是那些關於地方戲麯社團與文人畫派相互往來的細節考證,非常紮實,充滿瞭第一手的史料氣息。這不僅僅是一本“欣賞”的書,更像是一部微型的藝術史工具書。對我個人而言,我一直睏惑於宋元之際,士人階層審美趣味的轉變是如何在不同藝術門類中體現的,這本書通過對比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名傢作品和麯辭風格,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比較樣本。它沒有迴避那些藝術史上的“灰色地帶”和爭議性觀點,反而提供瞭多方位的論據供讀者自行判斷,這種開放的學術態度,讓這本書的耐讀性和參考價值倍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