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早期曆史(1974-1997)
定價:78.00元
售價:53.0元,便宜25.0元,摺扣67
作者:查爾斯·古德哈特
齣版社:中國金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0497415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本書主要講述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在1974年至1997的早期曆史。前兩章為背景介紹,第二章講述為什麼要成立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以及之前的淵源,第三章介紹委員會的成員和運作方式。接下來的8章則詳細介紹委員會是做什麼的,以及它的主要工作。
序言
前言
章導論
附錄A
附錄B
第二章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溯源
一、簡介
二、聯絡小組
三、歐洲美元市場,赫斯塔特銀行和國際金融穩定
四、步
附錄A
第三章運作程序:主席、秘書處、成員、會議架構
—、簡介
二、主席
三、秘書處
四、參會人員與參與情況
五、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的會議架構
附錄A
附錄B
......
這本書的名字,如同一扇通往金融監管決策核心的窗口。雖然我尚未有機會深入閱讀,但“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早期曆史(1974-1997)”這個精準的時間跨度和機構定位,已經讓我對其中蘊含的內容充滿期待。我設想,作者必然會帶領我們穿越那段動蕩而充滿變革的歲月。在那個全球金融市場日趨一體化,但監管框架卻依然 fragmented 的時代,巴塞爾委員會的誕生,本身就是一項具有前瞻性的創舉。我想瞭解,在監管效率、風險評估、以及資本充足率這些核心議題上,早期的巴塞爾委員會是如何摸索前進的。是否會涉及一些具體的案例,例如,在應對跨國銀行的風險敞口問題上,是如何一步步達成共識的?又或者,在如何衡量和管理那些新興的金融産品風險時,委員會的專傢們是如何思考和決策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填補我在理解國際金融監管演進過程中的重要空白,讓我能夠更深刻地認識到,那些我們如今習以為常的監管原則,其背後有著怎樣麯摺而充滿智慧的形成過程,以及巴塞爾委員會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如何為維護全球金融體係的穩定貢獻瞭力量。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理解現代銀行業監管的基石提供瞭一個至關重要的視角。雖然我尚未翻閱正文,但僅從書名“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早期曆史(1974-1997)”便足以勾勒齣其宏大的敘事圖景。我知道,金融市場的每一次重大危機,都像一次深刻的洗禮,催生齣更嚴謹、更精密的規則。巴塞爾委員會,作為全球銀行業監管協調的旗幟,其早期的探索與實踐,無疑是那個時代金融界在應對風險、維護穩定過程中一次次艱難而必要的嘗試。我想象著,在冷戰末期、全球化浪潮初起、金融創新層齣不窮的年代,各國監管機構如何在信息不對稱、利益博弈的復雜環境中,嘗試構建一套通行的語言和標準。這其中必然充滿瞭無數的妥協、辯論,以及對未知風險的警惕。作者能夠將這段曆史梳理清楚,必然花費瞭巨大的心血。我期待著書中能夠揭示,那些奠定今日巴塞爾協議基礎的早期原則是如何一步步成型,又是如何應對當時如火如荼的金融自由化浪潮,以及如何為後來的監管框架打下堅實地基。這不僅僅是一部關於機構形成的曆史,更是一次關於金融智慧如何在實踐中孕育、升華的生動寫照。
評分僅僅是“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早期曆史(1974-1997)”這個書名,就足以激發我對於金融監管發展脈絡的好奇心。在我看來,這段時期是現代金融監管體係從萌芽到逐漸成熟的關鍵過渡階段。我推測,書中必然會詳細記錄巴塞爾委員會是如何在後布雷頓森林體係時代,麵對日益復雜的國際金融環境,開始著手建立一套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監管框架。我想知道,在那個缺乏普適性監管標準的年代,委員會的成員們是如何在不同國傢和地區的金融實踐差異中,找到共同點,並最終形成一些具有約束力的指導意見。書中是否會涉及一些關於資本充足率、審慎監管、以及跨境監管閤作的早期討論和決策過程?我期待著,通過作者的筆觸,能夠看到那些在幕後默默工作,為全球金融穩定付齣努力的監管者們的身影,瞭解他們是如何在政治、經濟、以及行業利益的交織中,推動監管標準的不斷完善。這本書無疑是一扇窗,讓我能夠一窺全球銀行業監管體係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一步步構建和演變的,其早期奠定的基礎,對理解今日的金融監管體係至關重要。
評分拿到這本《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早期曆史(1974-1997)》,我immediately感受到一種研究的厚重感。從標題就可以推斷,作者必然深入挖掘瞭委員會成立初期的那些關鍵時刻。我想象著,在那個信息傳播遠不如今日便捷的時代,不同國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監管者們,是如何通過郵件、電話、以及 infrequent 的會議,去協調彼此的立場,去製定那些至今仍在深刻影響全球銀行業運行的規則。這份工作本身就充滿挑戰,需要非凡的耐心和洞察力。我尤其好奇,在那個尚未齣現全球性金融危機,但潛藏風險已然顯現的年代,委員會是如何預判並應對潛在的係統性風險的。是怎樣的理念和原則,促使這些來自不同國傢、代錶著不同金融體係的專傢們,能夠拋開國傢利益的考量,去構築一個相對公平、有效的監管框架?書中是否會提及一些關鍵人物,他們的遠見卓識,或者他們所麵臨的巨大壓力?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能夠瞭解到那些塑造瞭今日金融監管格局的“幕後故事”,理解巴塞爾委員會是如何在一次次博弈與閤作中,逐漸確立其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並為後來的國際監管閤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評分《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早期曆史(1974-1997)》這個書名,立刻讓我聯想到金融監管領域那些至關重要的早期探索。我能夠想象,作者必然深入研究瞭委員會成立初期,那些在金融自由化浪潮中,如何應對新風險、平衡創新與穩定的關鍵時期。我特彆好奇,在那個全球金融市場尚未完全一體化,各國監管差異依然顯著的年代,巴塞爾委員會是如何剋服重重睏難,推動國際監管協調的。書中是否會詳細描述,委員會在風險計量、資本要求、以及信息披露等核心議題上,是如何從零開始,逐步建立起一套具有共識的原則和框架?我想瞭解,在那個信息傳遞相對滯後的時代,那些來自不同國傢的專傢們,是如何通過反復的溝通、辯論和妥協,去達成那些深刻影響全球銀行業運作的早期協議。這本書無疑是一份寶貴的曆史文獻,它將帶領我們迴顧一段金融監管史上的關鍵篇章,理解巴塞爾委員會如何在動蕩的時代,為建立一個更安全、更穩定的全球金融體係,播下種子,並為後來的發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