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拐点:世界金融巨头大败局
定价:28.00元
售价:19.0元,便宜9.0元,折扣67
作者:汪翔
出版社: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535442970
字数:
页码:28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拐点:世界金融巨头大败局》来自世界企业的案例教学书,每一次危机就是一次机会,百年一遇的危机,就是人生的大机会。即使是那些声名显赫的百年老店,也是黑幕重重,启迪中国企业,如何避免危机?如何打造百年老店?警示中国投资者如何识破个中的诡计?如何管好自己的钱袋?
它们都曾经是世界上的金融公司,而且还是百年老店;它们都有深沉的企业文化,有被长期的经营成功所证明的系统化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它们都是经历过无数次风雨洗礼的精英企业……然而当危机来临时,这四家世界金融巨头几乎是在一瞬间,从4300亿美元到80亿美元,市值缩水达4220余亿美元……
这次金融危机大的特点是:大批实力雄厚的金融巨头在顷刻之间倒下甚至破产。
每一次危机就是一次机会,百年一遇的危机,就是人生的大机会。
解读这些企业成功的密码,解密它们突然败亡的蛛丝马迹,让普通投资者在风暴来临时能成功规避这些超级飓风的席卷、陷阱的捕捉,让中国的企业在发展中能多一些理性、多一些智慧、多一些应对真正的世界危机的经验,这就是《拐点:世界金融巨头大败局》出版的初衷。因为,对于这些百年老店的深入了解和学习,是我们打造中国百年老店的必需功课。
序言
章 倒下的银行巨鳄——华盛顿互惠破产
节:难眠的迈阿密
第二节:辉煌与耻辱
第三节:天之骄子
第四节:从丑小鸭到白天鹅
第五节:至败的经营模式
第六节:基林格的沃尔玛
第七节:黄雀在后
第八节:内部的败落
第九节:私募基金的投资教训
第二章 历史上大的破产案——雷曼兄弟遭遗弃
节:成功的犹太企业
第二节:次生存危机
第三节:雷曼公司的斗士
第四节:大败局的制造者
第五节:华尔街谋而不救
第六节:雷曼倒闭的原因
第七节:给投资者的教训
第三章 第二联储的败落——房利美的贪婪
节:两房现危机
第二节:辉煌岁月
第三节:非凡的业绩
第四节:搞垮房利
第五节:至败策略
第六节:谁在买单
第四章 金融巨轮的沉没——美国国际的
节:巴菲特、韦尔奇不敌
第二节:不平凡的历史
第三节:欺丑闻
第四节:制盈利丑闻
第五节:时代的悲剧
第六节:蚍蜉撼大树
第七节:巨额奖金丑闻
后记
参考文献
汪翔,美籍华裔学者。著有《危机与败局》(商务印书馆)、《奥巴马大传》(长江文艺出版社)《奥巴马智取白宫》(崇文书局)、《价值投资》(崇文书局)、《理性预期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选择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多本专著。在美国的金融和实业投资领域,有着十多年的线投资经验。
2008年9月25日,美国储蓄机构管理局接管了华盛顿互惠银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其后将这家银行以19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摩根大通银行。
第二天,也就是2009年9月26日,作为控股公司的华盛顿互惠公司宣布破产。在被接管之前,华盛顿互惠银行是美国第六大银行。根据2007年公司的年度报告,华盛顿互惠公司拥有的资产价值高达3279亿美元。
2008年6月30日止②,华盛顿互惠银行拥有43198名雇员,4932台自动取款机(ATM),在美国15个州拥有2239个下属支行。它当时的总资产为3070亿美元,负债包括1883亿美元的储蓄,829亿美元联邦住房贷款银行的债,和78亿美元的次级债。在它的贷款账户上,有1189亿美元的独立房屋(也就是国内说的别墅)贷款。其中,529亿美元的贷款是基于变动利率。
下面是截至2008年6月30日华盛顿互惠银行的一些关键数字:总存款额1883亿美元,经纪存款340亿美元;总借债829亿美元,其中584亿美元来自联邦住房贷款银行的借款和公司发行的78亿美元的次级债券③;公司放出了1189亿美元的独立屋(国内讲的别墅)房贷,这其中包括529亿美元的变动利率(ARM)的房贷和160.5 亿美元的次级房贷。
房屋净价值④为534.亿美元。
在这里,所谓房屋净值,就是人们在购买房子之后,在已经有按揭的情况下,利用房屋本身扣除按揭贷款所获得的净资产做抵押而获得的贷款。
从鼎盛辉煌到毁于一旦,作者生动商理性地勾画出美国金融巨头的没落轨迹,本书对金融体制和商业动机的独到分析。一定会带给金融从业者和监管机构有益的启示。
——美国KAI公司董事总经理 王朝晖
危机条件下要坚持一些重要原则:挑选人才组成团队,认真评估问题实质。听取不同意见并研究各种方案后再做决定,有力执行决定并及时纠正错误,始终保持冷静和镇定。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0月29日)
让雷曼破产是一个重大的决策失误:很多有形的和无形的资产,就在破产的那一瞬间永远地消失了。
——“股神”巴菲特在雷曼倒闭一年之后的评价
房利美是在制造定时炸弹,这枚炸弹总有爆炸的一天。而且,时间越往后拖,炸弹爆炸的威力也就会越大。
——“股神”巴菲特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几年的预测评论
(巴菲特和彼得,林奇曾经是房利美的忠实投资者)
奥巴马说:在我面临压力时,我会和家人呆在一起,同时读读历史著作。
那么,在人类因为金融危机而不得不遭受磨难之际,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回昧一下,制造这场危机的金融巨头们的历史呢?企业兴衰的历史,可能比辉煌的现状,能够带给我们更为重大的启发和思考。
——一位美国智者和一位中国老人的共同感觉
读到《拐点:世界金融巨头大败局》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些耳熟能详的金融风云人物和曾经辉煌一时的金融机构,他们无疑都经历过令人瞩目的成功,但也或多或少地留下了令人唏嘘的失败印记。这本书的出现,正是我一直以来想要深入探究的焦点。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拐点”的?是某个特定的历史事件,还是一系列决策的累积?书中是否会选取不同地域、不同类型(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等)的金融巨头进行案例分析?我特别希望作者能够挖掘出那些不为人知的内部运作和决策过程,比如,在危机来临前,他们是否曾有过预警但选择了忽视?在扩张过程中,是否存在过度自信和冒险的成分?而导致最终“大败局”的具体原因,例如,是宏观经济的剧变、技术革新的冲击、监管政策的调整,还是内部管理的失控?我期待这本书能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揭示金融巨头们从巅峰跌落的真实轨迹,为我们揭示那些隐藏在成功光环下的脆弱性,让我们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避免重蹈覆辙。
评分作为一名财经领域的深度爱好者,我一直对那些曾经叱咤风云却最终黯然离场的金融巨头们充满了好奇。总觉得,在他们辉煌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跌宕起伏,那些看似牢不可破的帝国,究竟是如何在某个瞬间,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倾覆的?这本书的名字——《拐点:世界金融巨头大败局》——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传递出的信息是如此直白而又充满张力,仿佛一本预告片,已经为我打开了一扇窥探那些巨头们命运转折点的窗口。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那些导致他们“大败局”的关键时刻,不仅仅是表面的事件,更希望能够挖掘出其背后深层的逻辑、决策失误、市场环境的变化,甚至是人性本身的弱点。我尤其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那些在公开报道中被掩盖或轻描淡写的细节。因为只有了解了最细微的裂痕,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为何强大的金融帝国也会走向崩塌。我相信,通过阅读这些“大败局”,我不仅能获得对金融历史的深刻认识,更能从中提炼出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在未来的投资和决策中,规避潜在的风险。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我长久以来对这一领域深度探索的渴望。
评分我一直对金融世界的宏大叙事和背后的人物故事充满兴趣。许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金融巨头们风光无限,但往往忽略了他们也可能面临命运的急转直下。《拐点:世界金融巨头大败局》这个名字,像一个引人入胜的钩子,立刻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承诺了对那些曾经的王者最终为何跌落神坛的深度剖析。我非常想知道,书中会如何描绘这些“拐点”的出现。究竟是市场环境的突变,是内部战略的失误,还是管理层决策的短视?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事件,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挖掘出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和幕后故事。例如,在面临重大挑战时,这些巨头们的领导者是如何应对的?他们是否曾有过挣扎,有过改变的机会,但最终却错过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更具洞察力的视角,让我们理解金融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即使是最强大的机构也无法避免的风险。它应该是一次关于金融帝国兴衰的深刻反思,也是对风险管理和战略决策的宝贵教材。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被金融市场中那些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所吸引,尤其是那些曾经赫赫有名、叱咤风云的金融巨头们,他们是如何从巅峰走向衰败的,这其中蕴含的智慧与教训,对我来说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拐点:世界金融巨头大败局》这个书名,直接点燃了我内心的好奇。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失败的讲述,更是暗示着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一个决定命运的时刻。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剖析那些让这些金融巨头们从成功走向失败的具体“拐点”。是宏观经济的周期性调整,是某个重大的市场误判,是技术革新的浪潮,还是内部管理的失控?我期待作者能够深入挖掘,提供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信息,揭示那些在公众视野之外的决策过程,以及那些被忽视的风险信号。这本书不应该只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回顾,更应该是一次深刻的分析,让我能够理解金融世界运行的内在逻辑,以及在高风险环境中,决策的重要性。我希望通过阅读这些“大败局”,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从中汲取经验,为自己的投资和商业活动提供警示。
评分我一直以来对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以及那些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角色的个人或机构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市面上关于金融的书籍很多,但大多侧重于理论分析或者成功案例的传颂,真正能够深入剖析失败原因,从“刹那辉煌”走向“黯然失幕”的巨头们的故事,却相对稀少。 《拐点:世界金融巨头大败局》这个书名,恰恰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它暗示着一个故事的转折,一个巅峰到低谷的戏剧性过程。我很好奇,是什么样的“拐点”让那些曾经被视为不可战胜的金融巨头们,在时代的洪流中,或者自身的判断失误中,走向了衰败?我渴望了解的不仅仅是他们“败”的过程,更是促成这个“败”的“点”,那个决定性的转折时刻。书中是否会详细描绘这些巨头们在面临关键抉择时的内心挣扎、外部压力,以及那些被忽略却至关重要的细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从失败中学习,去理解市场规律的残酷性,以及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脆弱。这不仅是对金融史的一次梳理,更是一次对商业智慧和风险管理的深刻反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