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世界金融巨头大败局

拐点:世界金融巨头大败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汪翔 著
图书标签:
  • 金融危机
  • 对冲基金
  • LTCM
  • 风险管理
  • 投资
  • 金融市场
  • 崩盘
  • 危机
  • 历史
  • 案例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 ,
ISBN:9787535442970
商品编码:2969169185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拐点:世界金融巨头大败局

定价:28.00元

售价:19.0元,便宜9.0元,折扣67

作者:汪翔

出版社: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535442970

字数

页码:28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拐点:世界金融巨头大败局》来自世界企业的案例教学书,每一次危机就是一次机会,百年一遇的危机,就是人生的大机会。即使是那些声名显赫的百年老店,也是黑幕重重,启迪中国企业,如何避免危机?如何打造百年老店?警示中国投资者如何识破个中的诡计?如何管好自己的钱袋?

内容提要

它们都曾经是世界上的金融公司,而且还是百年老店;它们都有深沉的企业文化,有被长期的经营成功所证明的系统化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它们都是经历过无数次风雨洗礼的精英企业……然而当危机来临时,这四家世界金融巨头几乎是在一瞬间,从4300亿美元到80亿美元,市值缩水达4220余亿美元……
这次金融危机大的特点是:大批实力雄厚的金融巨头在顷刻之间倒下甚至破产。
每一次危机就是一次机会,百年一遇的危机,就是人生的大机会。
解读这些企业成功的密码,解密它们突然败亡的蛛丝马迹,让普通投资者在风暴来临时能成功规避这些超级飓风的席卷、陷阱的捕捉,让中国的企业在发展中能多一些理性、多一些智慧、多一些应对真正的世界危机的经验,这就是《拐点:世界金融巨头大败局》出版的初衷。因为,对于这些百年老店的深入了解和学习,是我们打造中国百年老店的必需功课。

目录

序言
章 倒下的银行巨鳄——华盛顿互惠破产
节:难眠的迈阿密
第二节:辉煌与耻辱
第三节:天之骄子
第四节:从丑小鸭到白天鹅
第五节:至败的经营模式
第六节:基林格的沃尔玛
第七节:黄雀在后
第八节:内部的败落
第九节:私募基金的投资教训

第二章 历史上大的破产案——雷曼兄弟遭遗弃
节:成功的犹太企业
第二节:次生存危机
第三节:雷曼公司的斗士
第四节:大败局的制造者
第五节:华尔街谋而不救
第六节:雷曼倒闭的原因
第七节:给投资者的教训

第三章 第二联储的败落——房利美的贪婪
节:两房现危机
第二节:辉煌岁月
第三节:非凡的业绩
第四节:搞垮房利
第五节:至败策略
第六节:谁在买单

第四章 金融巨轮的沉没——美国国际的
节:巴菲特、韦尔奇不敌
第二节:不平凡的历史
第三节:欺丑闻
第四节:制盈利丑闻
第五节:时代的悲剧
第六节:蚍蜉撼大树
第七节:巨额奖金丑闻
后记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汪翔,美籍华裔学者。著有《危机与败局》(商务印书馆)、《奥巴马大传》(长江文艺出版社)《奥巴马智取白宫》(崇文书局)、《价值投资》(崇文书局)、《理性预期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选择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多本专著。在美国的金融和实业投资领域,有着十多年的线投资经验。

文摘

2008年9月25日,美国储蓄机构管理局接管了华盛顿互惠银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其后将这家银行以19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摩根大通银行。
第二天,也就是2009年9月26日,作为控股公司的华盛顿互惠公司宣布破产。在被接管之前,华盛顿互惠银行是美国第六大银行。根据2007年公司的年度报告,华盛顿互惠公司拥有的资产价值高达3279亿美元。
2008年6月30日止②,华盛顿互惠银行拥有43198名雇员,4932台自动取款机(ATM),在美国15个州拥有2239个下属支行。它当时的总资产为3070亿美元,负债包括1883亿美元的储蓄,829亿美元联邦住房贷款银行的债,和78亿美元的次级债。在它的贷款账户上,有1189亿美元的独立房屋(也就是国内说的别墅)贷款。其中,529亿美元的贷款是基于变动利率。
下面是截至2008年6月30日华盛顿互惠银行的一些关键数字:总存款额1883亿美元,经纪存款340亿美元;总借债829亿美元,其中584亿美元来自联邦住房贷款银行的借款和公司发行的78亿美元的次级债券③;公司放出了1189亿美元的独立屋(国内讲的别墅)房贷,这其中包括529亿美元的变动利率(ARM)的房贷和160.5 亿美元的次级房贷。
房屋净价值④为534.亿美元。
在这里,所谓房屋净值,就是人们在购买房子之后,在已经有按揭的情况下,利用房屋本身扣除按揭贷款所获得的净资产做抵押而获得的贷款。

序言

从鼎盛辉煌到毁于一旦,作者生动商理性地勾画出美国金融巨头的没落轨迹,本书对金融体制和商业动机的独到分析。一定会带给金融从业者和监管机构有益的启示。
——美国KAI公司董事总经理 王朝晖
危机条件下要坚持一些重要原则:挑选人才组成团队,认真评估问题实质。听取不同意见并研究各种方案后再做决定,有力执行决定并及时纠正错误,始终保持冷静和镇定。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0月29日)
让雷曼破产是一个重大的决策失误:很多有形的和无形的资产,就在破产的那一瞬间永远地消失了。
——“股神”巴菲特在雷曼倒闭一年之后的评价
房利美是在制造定时炸弹,这枚炸弹总有爆炸的一天。而且,时间越往后拖,炸弹爆炸的威力也就会越大。
——“股神”巴菲特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几年的预测评论
(巴菲特和彼得,林奇曾经是房利美的忠实投资者)
奥巴马说:在我面临压力时,我会和家人呆在一起,同时读读历史著作。
那么,在人类因为金融危机而不得不遭受磨难之际,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回昧一下,制造这场危机的金融巨头们的历史呢?企业兴衰的历史,可能比辉煌的现状,能够带给我们更为重大的启发和思考。
——一位美国智者和一位中国老人的共同感觉


《财富的潮汐:巨头们的兴衰轨迹》 在波诡云谲的全球金融市场中,财富的流转如同汹涌的潮汐,时而卷起惊涛骇浪,将巨头们推向巅峰,时而又无情地拍打,留下满目疮痍。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个特定事件的结局,而是深入探索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金融帝国,如何在光辉的顶点遭遇挑战,又如何一步步走向不可逆转的衰落。我们试图剥离光鲜亮丽的表面,揭示隐藏在繁荣背后的脆弱性,以及那些促使商业巨头从巅峰坠落的深层动因。 一、 辉煌时代的基石:何以铸就金融帝国? 在审视巨头的败局之前,理解他们如何崛起同样至关重要。本书将首先勾勒出那些金融巨头崛起的时代背景与宏观环境。从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到20世纪末的全球化浪潮,再到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效率提升,每一次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都为金融创新和资本扩张提供了土壤。 我们会详细剖析这些巨头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战略。这包括但不限于: 前瞻性的市场洞察与资本运作: 它们如何凭借敏锐的嗅觉,抓住新兴市场的机遇,通过并购、重组、风险投资等手段,构建起庞大的金融版图。例如,一些公司如何精准地布局了房地产、科技、能源等关键领域,并在特定时期获得了超额回报。 金融工具的创新与应用: 从早期的证券交易,到复杂的衍生品、对冲基金策略,再到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早期探索,这些公司如何引领或驾驭金融工具的演进,放大资本的力量,创造财富。我们将探讨它们在创新金融产品时所承担的风险与收益。 人才的聚集与管理: 顶尖的分析师、交易员、风险控制专家,这些“金融炼金术士”是如何被吸引、培养和留住的?本书将通过案例研究,展现其在人才战略上的独到之处,以及如何构建起高效的团队和激励机制。 全球化布局与地缘政治的联动: 它们如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建立分支机构,规避监管,整合资源,并通过与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的互动,影响全球金融格局。我们将看到,一些巨头如何利用地缘政治的变化,在资源流动和资本配置中占据优势。 品牌与声誉的塑造: 强大的品牌效应和市场信任度,是金融巨头赢得客户、吸引投资者的重要无形资产。我们将探讨它们如何通过公关、慈善、行业影响力等方式,构建起难以撼动的商业声誉,并在危机时刻发挥“护城河”的作用。 二、 裂痕初现:潜藏的危机信号 没有哪个帝国能够永远屹立不倒。即使是最强大的金融巨头,其光鲜外表下也往往潜藏着不易察觉的危机信号。本书将深入挖掘那些导致巨头走向衰落的共性原因,并辅以具体的案例进行说明。 过度自信与盲目扩张: 长期成功的经验容易滋生傲慢,使决策者忽视潜在的风险,或是对新出现的挑战反应迟钝。书中将分析一些巨头如何在市场下行时,依然固守过往成功的模式,甚至进行更大胆的扩张,最终将自身推入险境。 风险管理的失职与失控: 金融业的本质是风险管理。当风险模型失效、内部控制松懈、或是对复杂金融产品的风险评估出现根本性偏差时,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我们将剖析一些因“黑天鹅”事件、极端市场波动,或是内部的道德风险而导致的灾难性后果。 监管套利与合规风险: 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一些巨头可能会试图绕过监管,进行“灰色地带”的操作。一旦监管政策收紧,或是被发现存在违规行为,轻则面临巨额罚款,重则可能导致业务停摆,甚至锒铛入狱。 技术变革的颠覆与适应不良: 金融科技(Fintech)的崛起,正在深刻改变着行业的格局。那些未能及时拥抱新技术、未能有效整合数字化能力、或是被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弯道超车的巨头,正面临巨大的挑战。本书将探讨一些传统金融机构如何在数字时代力不从心。 人才流失与创新能力衰退: 失去核心人才,特别是那些富有创新精神和战略眼光的领导者,会严重削弱一个组织的生命力。书中将分析一些巨头因内部斗争、文化僵化、或是薪酬福利的吸引力下降,而导致人才大量流失,创新能力日渐枯竭的现象。 过度的杠杆化与金融结构性脆弱: 在追求高回报的过程中,一些金融机构会过度依赖杠杆。一旦市场风向转变,债务负担会迅速压垮企业。我们将深入探讨金融杠杆的“双刃剑”效应,以及一些巨头如何因结构性负债而陷入财务泥潭。 道德滑坡与企业文化的腐蚀: 逐利本性有时会侵蚀企业的道德底线。欺诈、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丑闻,不仅会损害企业的声誉,还会引发监管机构的严厉打击,最终导致其不可挽回的衰落。 三、 潮水退去:从顶峰到深渊的路径 本书将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案例,生动地展现这些金融巨头从辉煌走向衰败的具体过程。我们不会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力求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逻辑,剖析决策者的思维误区,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如何一步步将它们推向深渊。 案例聚焦: 曾经不可一世的投资银行: 它们如何在高杠杆和复杂金融产品中栽跟头,又如何在次贷危机等系统性风险中轰然倒塌。 叱咤风云的对冲基金: 它们如何从巨额回报的神坛跌落,又如何在市场情绪剧变中灰飞烟散。 全球性商业银行的困境: 它们如何在监管趋严、科技颠覆和盈利模式挑战下步履维艰。 新兴金融巨头的陨落: 它们如何因盲目扩张、监管缺失或是内部治理问题而迅速衰败。 传统金融机构在数字化浪潮中的挣扎: 它们如何未能及时转型,而被金融科技公司超越。 分析维度: 决策层的失误: 审视关键决策者在压力下的判断,以及他们所做的具有历史性影响力的选择。 市场周期的影响: 分析宏观经济周期的波动,以及它们如何成为巨头衰落的催化剂。 竞争格局的变化: 考察新兴竞争者的崛起,以及它们如何打破原有的市场平衡。 信息不对称与市场恐慌: 探讨信息传播如何影响市场情绪,并最终导致大规模的抛售和恐慌。 监管政策的演变: 分析监管政策的调整如何影响金融机构的生存环境。 四、 潮起潮落的启示:面向未来的思考 《财富的潮汐》的价值不仅在于回顾过去,更在于为当下和未来提供深刻的洞察。通过对金融巨头兴衰史的剖析,本书旨在引发读者对以下问题的思考: 风险与收益的永恒博弈: 如何在追求高回报的同时,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 创新与审慎的平衡: 如何拥抱金融创新,又不至于脱离审慎的轨道? 监管的必要性与局限性: 如何建立更有效的监管框架,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 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金融巨头的掌舵者,应承担怎样的道德和社会责任? 普通投资者的生存之道: 在复杂的金融市场中,如何保护自身资产,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金融历史的长河,感受财富的潮起潮落,理解巨头的兴衰规律,从而在变幻莫测的财富世界中,看得更远,走得更稳。它是一堂关于资本、人性、市场与命运的深刻课程,献给每一个渴望理解财富本质、驾驭金融浪潮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到《拐点:世界金融巨头大败局》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些耳熟能详的金融风云人物和曾经辉煌一时的金融机构,他们无疑都经历过令人瞩目的成功,但也或多或少地留下了令人唏嘘的失败印记。这本书的出现,正是我一直以来想要深入探究的焦点。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拐点”的?是某个特定的历史事件,还是一系列决策的累积?书中是否会选取不同地域、不同类型(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等)的金融巨头进行案例分析?我特别希望作者能够挖掘出那些不为人知的内部运作和决策过程,比如,在危机来临前,他们是否曾有过预警但选择了忽视?在扩张过程中,是否存在过度自信和冒险的成分?而导致最终“大败局”的具体原因,例如,是宏观经济的剧变、技术革新的冲击、监管政策的调整,还是内部管理的失控?我期待这本书能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揭示金融巨头们从巅峰跌落的真实轨迹,为我们揭示那些隐藏在成功光环下的脆弱性,让我们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避免重蹈覆辙。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被金融市场中那些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所吸引,尤其是那些曾经赫赫有名、叱咤风云的金融巨头们,他们是如何从巅峰走向衰败的,这其中蕴含的智慧与教训,对我来说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拐点:世界金融巨头大败局》这个书名,直接点燃了我内心的好奇。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失败的讲述,更是暗示着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一个决定命运的时刻。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剖析那些让这些金融巨头们从成功走向失败的具体“拐点”。是宏观经济的周期性调整,是某个重大的市场误判,是技术革新的浪潮,还是内部管理的失控?我期待作者能够深入挖掘,提供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信息,揭示那些在公众视野之外的决策过程,以及那些被忽视的风险信号。这本书不应该只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回顾,更应该是一次深刻的分析,让我能够理解金融世界运行的内在逻辑,以及在高风险环境中,决策的重要性。我希望通过阅读这些“大败局”,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从中汲取经验,为自己的投资和商业活动提供警示。

评分

我一直对金融世界的宏大叙事和背后的人物故事充满兴趣。许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金融巨头们风光无限,但往往忽略了他们也可能面临命运的急转直下。《拐点:世界金融巨头大败局》这个名字,像一个引人入胜的钩子,立刻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承诺了对那些曾经的王者最终为何跌落神坛的深度剖析。我非常想知道,书中会如何描绘这些“拐点”的出现。究竟是市场环境的突变,是内部战略的失误,还是管理层决策的短视?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事件,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挖掘出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和幕后故事。例如,在面临重大挑战时,这些巨头们的领导者是如何应对的?他们是否曾有过挣扎,有过改变的机会,但最终却错过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更具洞察力的视角,让我们理解金融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即使是最强大的机构也无法避免的风险。它应该是一次关于金融帝国兴衰的深刻反思,也是对风险管理和战略决策的宝贵教材。

评分

我一直以来对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以及那些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角色的个人或机构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市面上关于金融的书籍很多,但大多侧重于理论分析或者成功案例的传颂,真正能够深入剖析失败原因,从“刹那辉煌”走向“黯然失幕”的巨头们的故事,却相对稀少。 《拐点:世界金融巨头大败局》这个书名,恰恰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它暗示着一个故事的转折,一个巅峰到低谷的戏剧性过程。我很好奇,是什么样的“拐点”让那些曾经被视为不可战胜的金融巨头们,在时代的洪流中,或者自身的判断失误中,走向了衰败?我渴望了解的不仅仅是他们“败”的过程,更是促成这个“败”的“点”,那个决定性的转折时刻。书中是否会详细描绘这些巨头们在面临关键抉择时的内心挣扎、外部压力,以及那些被忽略却至关重要的细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从失败中学习,去理解市场规律的残酷性,以及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脆弱。这不仅是对金融史的一次梳理,更是一次对商业智慧和风险管理的深刻反思。

评分

作为一名财经领域的深度爱好者,我一直对那些曾经叱咤风云却最终黯然离场的金融巨头们充满了好奇。总觉得,在他们辉煌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跌宕起伏,那些看似牢不可破的帝国,究竟是如何在某个瞬间,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倾覆的?这本书的名字——《拐点:世界金融巨头大败局》——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传递出的信息是如此直白而又充满张力,仿佛一本预告片,已经为我打开了一扇窥探那些巨头们命运转折点的窗口。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那些导致他们“大败局”的关键时刻,不仅仅是表面的事件,更希望能够挖掘出其背后深层的逻辑、决策失误、市场环境的变化,甚至是人性本身的弱点。我尤其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那些在公开报道中被掩盖或轻描淡写的细节。因为只有了解了最细微的裂痕,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为何强大的金融帝国也会走向崩塌。我相信,通过阅读这些“大败局”,我不仅能获得对金融历史的深刻认识,更能从中提炼出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在未来的投资和决策中,规避潜在的风险。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我长久以来对这一领域深度探索的渴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