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紧密围绕“制度环境、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这一主题,从微观到宏观、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企业、区域、**层面技术创新的影响。第二,在微观层面,制度环境、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在实证分析过程中,纳入空间相关性与空间交互作用后的结果如何。第三,在区域层面,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第四,**层面的东道国制度环境(双边制度距离)、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现实背景
1.1.2理论背景
1.2研究问题
1.3核心概念辨析及厘定
1.3.1技术创新
1.3.2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1.3.3制度及制度环境的内涵与演进
1.3.4空间集聚的内涵
1.3.5产业集聚的内涵
1.4研究思路
1.4.1技术路线
1.4.2研究方法
1.5研究内容
1.6主要创新点
2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综述
2.1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脉络
2.1.1技术创新的新古典学派
2.1.2技术创新的新熊彼特学派
2.1.3技术创新的制度创新学派
2.1.4技术创新的**创新系统学派
2.2“新”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2.2.1理论渊源
2.2.2理论基础
2.2.3分析框架
2.2.4实证研究进展
2.3制度环境理论及研究评述
2.3.1制度环境的发展阶段
2.3.2制度变迁的基石
2.3.3制度变迁的原则和分类
2.3.4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2.3.5制度环境理论
2.4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演进及评述
2.4.1微观层面的相关理论
2.4.2中观层面的相关理论
2.4.3宏观层面的相关理论
2.5企业异质性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2.6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2.6.1企业层面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2.6.2区域层面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2.6.3**层面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2.7空间集聚效应研究及其测度
2.7.1空间集聚效应文献综述
2.7.2空间集聚效应的测度
3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创新非均衡发展影响
的内在机制
3.1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
内在机制
3.1.1制度环境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机制
3.1.2OFDI逆向技术溢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在机制
3.2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
内在机制
3.2.1制度环境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机理
3.2.2OFDI逆向技术溢出提升母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机理
3.3制度距离、OFDI逆向技术溢出提升**创新能力的内在机制
3.3.1东道国制度环境提升投资母国创新能力的内在机制
3.3.2双边制度距离提升投资母国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
3.3.3OFDI逆向技术溢出提升**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
3.4小结
4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空间效应及检验估计方法
4.1空间相关性、空间异质性与技术创新
4.1.1空间相关性
4.1.2空间异质性
4.2技术创新的空间相关性及空间集群的识别与检验
4.2.1全局空间相关性检验与分析
4.2.2局域空间相关性指标检验与分析
4.3空间权重矩阵设定
4.3.1空间地理距离权重
4.3.2经济距离权重矩阵
4.3.3人力资本空间权重矩阵
4.3.4技术距离空间权重矩阵
4.3.5基础设施竞争空间权重矩阵
4.3.6空间权重加权矩阵
4.4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及估计方法
4.4.1横截面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4.4.2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
4.5小结
5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空间视角分析
5.1引言
5.2数据来源、处理与计算
5.2.1数据来源
5.2.2数据处理
5.2.3数据计算
5.3制度环境、OFDI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微观回归结果
5.3.1制度环境、OFDI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初步
回归结果
5.3.2不同类型OFDI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回归分析
5.3.3基于倾向得分匹配(PSM)的ATT检验
5.4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格局及其集群特征分析
5.4.1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5.4.2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
5.4.3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格局及其集群特征分析
5.5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省域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
空间面板估计
5.5.1模型的检验与设定
5.5.2全样本回归结果
5.5.3分企业类型的回归结果
5.6小结
6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区域技术创新的空间计量
分析
6.1问题的提出
6.2指标构建与变量说明
6.2.1制度环境的测度
6.2.2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估
6.3计量模型与指标选取
6.3.1各省份**R&D;资本存量rd_stockt
6.3.2各省份通过OFDI获得的**R&D;资本存量溢出
ofdi_reverseit
6.3.3人力资本(h)投入
6.3.4各省份通过吸引外商投资和进口渠道获得的**R&D;
资本存量溢出fdi_reverseit
6.3.5集中化指数与专业化指数
6.4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区域技术创新的动态面板
计量分析
6.4.1内生性问题检验
6.4.2全样本回归结果
6.4.3分区域回归结果
6.4.4稳健性检验
6.5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
空间计量分析
6.5.1空间计量模型
6.5.2省域层面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相关性与集群特征
6.5.3空间计量估计结果分析
6.6小结
7制度距离、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中国技术进步
7.1问题的提出
7.2**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与实现机制
7.3指标构建与变量说明
7.3.1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
7.3.2**综合创新能力的测度
7.3.3制度环境的测度
7.3.4基于OFDI获得的**R&D;资本存量溢出
7.3.5其他控制变量的测度
7.3.6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7.4制度距离、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
实证分析
7.4.1计量模型与指标选取
7.4.2平稳性检验
7.4.3全要素生产率的回归结果
7.5制度距离、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综合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
实证分析
7.6小结
8结论与展望
8.1主要结论
8.2政策建议
8.2.1企业层面的政策建议
8.2.2区域层面的政策建议
8.2.3**层面的政策建议
8.3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重要术语索引表
致谢
《制度环境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这本书,从标题上看就充满了学术的严谨和深度。作为一名对经济学前沿问题颇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关注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的动态,以及它究竟能为我们的国家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技术创新,无疑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的核心指标,而制度环境又作为ODI行为的“土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两个复杂且紧密相连的议题进行剥离、分析,并最终构建起一个逻辑自洽的研究框架的。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揭示出,一个更加优化、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母国制度环境,能够如何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这条“管道”,源源不断地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创新理念“引进来”,从而激活母国本土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推演,还是有扎实的案例分析和实证数据支撑?这本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是我最为期待的。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想到了许多宏大叙事和理论模型的碰撞。在当今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各国都在积极构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制度环境,以吸引外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通过全球配置资源来提升本国实力。《制度环境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这本书,是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关于“制度设计”与“技术进步”之间,通过ODI这一媒介实现良性互动的“中国范式”?我特别想知道,书中在讨论制度环境时,是否涵盖了法律法规、政策支持、市场规则、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并且深入分析了这些因素如何共同作用,影响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获取和转化技术的能力。此外,书中是否也会探讨,当母国的制度环境存在某些“短板”时,ODI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又会打多少折扣,甚至可能带来负面影响,这些潜在的风险,作者是否也有所提及和解答?
评分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对外直接投资”的讨论,更多地集中在“走出去”本身,比如投资规模、产业布局、资源获取等方面,而对于投资行为的“回流效应”,特别是对母国技术创新的正向溢出效应,却往往被忽视或者讨论得不够深入。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个研究空白。我期待它能从一个非常微观的视角,比如企业层面,去深入剖析ODI如何促进母国企业技术升级。是被投国先进的技术生产线、研发合作项目,还是与当地优秀人才的交流,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母国企业的技术进步路径?书中会不会探讨不同类型的ODI(如绿地投资、并购投资)在促进母国技术创新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和效果是否存在差异?此外,母国的制度环境,如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研发投入政策、人才吸引机制等,又会如何影响企业选择哪种ODI方式,以及ODI的“技术溢出”效果,这些层层递进的关系,实在令人神往。
评分坦白说,对于“制度环境”这个概念,我在实际理解中常感到有些模糊。它究竟是指宏观的法律条文,还是微观的企业规章?它又如何与“对外直接投资”这条具体的经济行为联系起来,并且最终影响到“技术创新”这一更为抽象的概念?这本书似乎试图为我理清这个复杂的逻辑链条。我期待它能够将那些抽象的理论,通过具体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分析,变得触手可及。比如,书中会不会提出一些衡量制度环境优劣的标准,并且分析这些标准的变化,是如何直接影响到企业进行ODI的决策,以及ODI的“技术吸附”效应?又比如,在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母国的制度环境是否会直接影响到ODI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进而间接影响到技术创新的进程?这些现实的考量,若能在书中得到深入的探讨,将极具价值。
评分在我看来,任何关于经济现象的研究,最终都应该回归到其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和指导意义。《制度环境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这本书,单从书名来看,就具备了这种潜力。我希望它不仅仅停留在对过去现象的描述,更能对未来发展提供前瞻性的思考。书中是否会针对中国当前的制度环境,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以更好地发挥ODI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例如,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降低企业在海外投资中可能遇到的技术泄露风险,并鼓励企业将技术成果回流?在鼓励企业创新方面,是否有更有效的财政激励、税收优惠或者研发平台支持政策,能够引导企业通过ODI获取技术,并将其转化为母国的创新动力?这本书能否成为一本“操作手册”,帮助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界人士更好地理解和利用ODI这一工具,从而实现国家技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我最期待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